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2-01-12 06:37:10

① 五年級下冊語文a版古詩二首望廬山瀑布課後反思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查閱了大量資料,把深入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這條明線和初步感受詩人豪放、誇張、灑脫的詩風這條暗線相結合,讓這兩條線索貫穿始終。一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兩點:
1、魯迅先生說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運用多媒體,可以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審美的情感。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頓時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師啟發的情感體驗下談談: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必將爭先發言。教師趁勢激起學生課文的慾望:唐代大詩人李白遊了廬山瀑布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想不想學?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這為整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是朗讀和領悟詩情。
2、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先緊扣詞句品意境,讓學生自由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紫煙:則可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悟出那是香爐峰上的水氣蒸騰而上,在太陽光映照下,顯示出迷人的顏色。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
飛、落:寫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噴涌而下。
通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通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反復誦讀體會情感。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精湛的語言藝術,指導反復誦讀,欣賞意境美,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相輔相成。
做得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1、把三、四句詩給分開品析了。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2、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本來設計的學生練字也無法進行,總覺得結束得太匆忙。
3、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嫻熟,對學生的發言沒做到中肯的、帶鼓勵性的評價。
遺憾的地方還很多。總而言之,我覺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系,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② 五年級下冊語文a版古詩二首望廬山瀑布課後反思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查閱了大量資料,把深入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這條明線和初步感受詩人豪放、誇張、灑脫的詩風這條暗線相結合,讓這兩條線索貫穿始終。一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兩點:
1、魯迅先生說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運用多媒體,可以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審美的情感。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頓時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師啟發的情感體驗下談談: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必將爭先發言。教師趁勢激起學生課文的慾望:唐代大詩人李白遊了廬山瀑布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想不想學?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這為整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是朗讀和領悟詩情。
2、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先緊扣詞句品意境,讓學生自由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紫煙:則可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悟出那是香爐峰上的水氣蒸騰而上,在太陽光映照下,顯示出迷人的顏色。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
飛、落:寫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噴涌而下。
通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通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反復誦讀體會情感。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精湛的語言藝術,指導反復誦讀,欣賞意境美,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相輔相成。
做得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1、把三、四句詩給分開品析了。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2、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本來設計的學生練字也無法進行,總覺得結束得太匆忙。
3、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嫻熟,對學生的發言沒做到中肯的、帶鼓勵性的評價。
遺憾的地方還很多。總而言之,我覺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系,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③ 古詩二首介紹了山寺的什麼和草原的

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這是一首紀游寫景的短詩。詩的內容記錄了李白夜遊寺廟的有趣經歷。全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從頭到尾用「誇張」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寫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兩句是寫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發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出來。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雲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兩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讀者完全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詩人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描繪了山寺的高聳,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山上的這座樓好像有一百尺高,詩人站在樓頂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這兒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此詩語言自然樸素,卻形象逼真。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字字驚人,堪稱「平字見奇」的絕世佳作。詩人藉助大膽想像,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很逼真,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像的宏偉建築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驚天人,這些彷彿是童稚的想法,被詩人信手拈來,用入詩中,讓人頓感情趣盎然,有返璞歸真之妙。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

④ 說說作者為什麼把黃果樹瀑布稱為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教材解讀: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游記散文。作者通過寫在黃果樹瀑布景區游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的感染力,是因為它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並善用、巧用了比喻,使文章的語言生動想像,如詩如畫,而且作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交融在一起,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與作者在游覽過程中產生了共鳴。
作者來到黃果樹瀑布下,目睹那直瀉而下的瀑布之水,耳邊是山鳴谷應的水聲,這些都讓作者深有感觸。當作者久久地坐在瀑布近旁,任水珠打濕臉龐、衣衫,聽著瀑布的轟響時,他的感受又是那樣的豪邁——胸膛在擴張,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而這些感受往往是感同身受的,學生在習作時碰到寫游記之類的文章,可以從本文中獲得借鑒——把自己描述的所見所聞時,不要忘記把最真實的感受寫進去,這樣,文章會讓人覺得富有生機和個性。
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正應了開頭的第一句話: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字詞,理解詞意。
3.能聯系課文內容,感受瀑布形態、聲音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性情的陶冶。
4.理解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並由此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重點: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你還見過哪些瀑布?它們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2、你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它嗎?(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等)當四字詞語都不足以表達時你能用詩句來形容它嗎?(學生背誦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 )
3、當詩句都不足以表達時,我們看看作者怎麼表達。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 自讀課文,用小圓圈畫出想積累的詞語,用橫線畫出生字詞,用問號標出不理解的詞語。
2. 交流檢查:
(1)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2)完成《補充習題》看拼音寫詞語。
(3)每人一句讀課文第一到二節。指導朗讀:①第一自然段的感嘆號和第二自然段分號。②讀好「嘩嘩」「微風」「潮水般」「人喧馬嘶」「漸近漸響」③讀好斷句「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
3.按照要求自讀剩下的文章。
4. 再讀讀課文,給文章分段。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了解寫作順序
1.讀讀描寫黃果樹瀑布的語句,想想文章是圍繞黃果樹瀑布的什麼來寫的?
2.同是黃果樹瀑布,為什麼聲響不一樣?
3.這就是作者的寫作順序——移步換景。
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融入練習設計,有效地使用了現成的教學資源《補充習題》,提高了課堂效率的同時,為學生減輕了課後的負擔。
在培養學生正確朗讀時,遇到較大的障礙。這也是平常不注重鍛煉和要求不明確的結果。在以後的語文課還要繼續要求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這種正確不光包括讀音還有標點停頓和詞語的情感讀正確。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細讀第一段:
1、指名讀,理解「傑作」。
2、這一句該怎麼讀?突出「真是」、「傑作」。
3、再次出示圖,讓學生整體感知黃果樹瀑布的景觀的壯美。
過渡:為什麼作者把黃果樹瀑布稱為「大自然的傑作」?
三、細讀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寫了什麼?
2、討論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讀課文,思考:黃果樹瀑布的形態和聲響各有什麼特點?找出課文中有關語句,用「——」劃下來。
4、指導學生反復練讀這三句話,說說它們分別把什麼比作什麼。這些句子與一般句子相比較好在哪裡?從而體會黃果樹瀑布形態的寬及聲響的大。(板書)
5、有感情練讀三個自然段,想想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你最喜歡哪一段?為什麼?
6、指名有感情地讀自己最喜歡地那一段,並說說為什麼。
7、聽錄音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瀑布形態的寬、聲響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為「銀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細讀第5——8自然段:
1、指名讀第5自然段,思考:黃果樹瀑布瀉落在什麼地方?我們來到谷底有什麼感受?
2、討論、交流。瀉落在一片群山環抱的谷地里。著重體會「群山環抱」的意境,為下文「圓形的樂池」、「四周樂聲奏鳴」的理解作鋪墊。感受是「那道瀑布」離我們「近得很」。「彷彿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瀉入谷地濺出的水珠直灑到我們的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
板書:感受:舒服
3、聽錄音,讓學生獲得那種舒服極了的真實感受。
4、小結節意:寫下到谷地的感受。
5、輕聲讀課文6—7自然段,說說哪些句子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還讀不懂,需要別人幫助。
6、出示句子,著重理解這兩句話:
(1)「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灌:澆,灌注。樂聲奏鳴、聲浪各指什麼?指瀑布的聲響大。
(2)「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挾:夾在胳膊下,然後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
7、反復練讀,讓學生體會自然景觀對遊人心情的影響,使其察覺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與人的生命活力的聯系,對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導讀第八自然段:
(1)齊讀後,簡介徐霞客的生平,說說「沉醉」的意思。
五、賞讀全文:
1、有感情的齊讀全文,說說作者為什麼把黃果樹瀑布稱為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板書設計
形態————寬
黃果樹瀑布 聲響————大
舒服極了
感受 灌滿活力
挾來生機

⑤ 以臨水騁懷為話題的作文

1

「臨水騁懷」復習教案

一、

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
、能准確熟練的背誦並默寫《小石潭記》

《望

廬山瀑布》

《白洋潮》

「立塘上

------
顏始

定」


2
、熟讀《黃果樹瀑布》三、四段描寫瀑布的內容。

核心目標:

從所選課文中找出描寫水的句子,通過分析總結出

描寫水的方法。

拓展目標:能夠根據鏈接材料提出合理的建議。

二、教學重難點:

從所選課文中找出描寫水的句子,通過分析總結出描寫水的方法。

三、教學准備

復習學案課件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水,千姿百態。透明的冰山,沸騰的大海,洶涌澎湃的大江
大河,叮叮咚咚的泉水,潺潺的溪流,平靜的湖水„„,水是地球上的奮斗者。
它,總是那麼匆忙,在大地上奔流不息,在江河湖海、天空和大地間改變著自
己的形態,完成循環的神聖使命。水,也賦予了文人墨客無數的靈感,我們所
學的第三單元的主題就是:
臨水騁懷。
這節課我們就借這單元的
《小石潭記》
„„
《白洋潮》再次感悟水之美,水之壯。

(二)明確教學目標

抽生來讀教學目標

(三)自主預習檢測

1


首先檢測大家對字詞句的掌握情況。抽同學來宣布答案。
(你覺得
哪個字大家需要注意下寫法)

2
、下面我們進入課文的背誦環節,大家請看學案要求。先給大家
5
分鍾
的准備時間,然後我們測試。抽三個學生來背誦,然後小組齊背

2

3
、檢測內容

【自主預習】


1
)根據提示完成下列各題

①根據拼音寫出相對應的漢字。


lie(

)


chuang
(

)

sui(

)

xi(

)



bie
(

)


zhong

(

)
而至

chuan
(

)


ju
(

)


泡碎龍
qiu (

)
②請給下列加點詞語注音

參差
..




犬牙差



)互



翼(





起(

)





)易

③根據解釋填寫出相對應的詞語。

沒有兩樣,沒有區別。




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不加思索,隨口說出。




形容非常驚恐。




好像灰、煙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比喻人或事物迅速消失。




庸俗的讓人無法忍耐。




指詩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種形式,毫無變化。




【自主復習】

復習背誦以下三篇
1

《小石潭記》原文

2

《望廬山瀑布》

3

《白洋潮》

「立塘上

------
顏始定」


背誦要求:熟練准確

3

背誦方式:自己先背熟

,然後組長抽查。自己再次復習。

測試方式:
1
、抽查

2
、默寫測試

【默寫測試】

1
、潭中魚可百許頭,





影布石上,

;俶爾遠逝,

,似與游者相樂。

2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







3


,遙看瀑布掛前川。

4

《望廬山瀑布》運用誇張、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壯美和磅礴氣勢的詩
句是:





5
、立塘上,

,從海寧而來,

。稍近,則隱隱
露白,



。漸近噴
沫,







,無敢後先。

(四)合作探究

1
、請用「

」線畫出文中描寫水的句子。並記錄下來。然後分別
分析這些句子是如何來描寫水的。
(最少兩句)

2
、根據上面記錄的內容,總結出描寫水的方法。


採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調動各種感官,與水進行親密接觸。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寫。

④發揮自己的想像和聯想來寫。

總結:這些方法在作文訓練必不可少

3
、根據以上總結的方法,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
(可根據以下提示的景物來
寫,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來寫,最少運用以上兩種方法來寫)

天上的雲

剛出土的小草

皎潔的月光

滴滴細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下載券 1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2頁未讀,繼續閱讀

定製HR最喜歡的簡歷
我要定製簡歷

4

片片雪花

美麗的花朵

飛流的瀑布

燦爛的秋色

(六)拓展訓練

導入:水像母親的乳汁滋潤著大地,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綠洲和生命。所
以水對我們很重要。但是„„大家請看,課本(

111


)作為學生的我們,也
許現在不能改變社會,但我們可以從改變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我
們的水源。從而保護我們的地球。

接下來請大家為下面這個活動出謀劃策。

閱讀所給材料,結合生活實際,請你提出兩種節水的方法。

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流掉
1

6
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
流掉
3

25
立方米水,家庭用水浪費種種,令人心痛!

參考:(
1
)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科學用水。


2
)請珍惜每一滴水。


3
)惜水、愛水、節水,從我做起。


4
)浪費用水可恥,節約用水光榮。(
5
)滴水在指尖,節水在心田。

5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的備課原則是:
1
、注重教材整合
2
、溫故知新

設計思路是:三個目標對照三個教學板塊,條理清晰,循
序漸進。

這節課我覺得最精彩的地方是核心目標的設定以及核心板
塊的展示,在這個板塊中,我充分遵循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
教材的原則

⑥ 望廬山瀑布中的一字( )可以看出用了誇張的手法

從「疑是銀河落九天」看出,把瀑布想像成銀河,描繪了瀑布從高處急速垂直流下的景象,表達詩人看到瀑布時激動驚喜的思想感情。
江雪描繪了冬天萬物凋零,雪地寒天里一位漁翁獨自垂釣江邊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情和堅強,不畏挫折和困難的性格。

⑦ 跪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古詩詞背誦答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堂作業本答案(古詩詞背誦復習卷)(第84至86)問題補充: 從第六題做起,做到第十題。答案一:蒸融 枯萎 翡翠 預備 爆竹 展覽 恐怖 尖銳 殘暴 哀思 凍僵 乖巧 抽噎 聖誕樹 精兵簡政 勃勃生機 語重心長 張燈結綵 見微知著二:第2第1第2第2第2第2第1第2第2第1第1(劃去)三:bing 禾 3畫 拿 目 3畫 放yi 已 3畫 特別的guang (返犬旁)3畫 粗野七:(1)《贈汪倫》 《送元二使安西》(2)《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晴後雨》(3)《己亥雜詩》 《泊船瓜洲》(4)《竹石》 《泊船瓜洲》(5)《題西林壁》八:(1)尋常 平凡 生命中有些人牢牢的把自己的命運把握住了,就會不平凡。而有些人錯失良機,就會很尋常。(2)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即使這會讓自己得不到溫暖,但是這才是最高尚的.(1)「駝頭」象徵抗旱「鹿角」象徵健康長壽「蛇頸」象徵靈活多變「龜眼」象徵富有靈氣「魚鱗」象徵神聖的防衛「虎掌」象徵英勇不屈「鷹爪」象徵騰雲駕霧,勇敢果斷「牛耳」象徵勤勞善良圖騰指一個名族認定的標志還以龍 狼 蛇 玄鳥 熊…作為圖騰1.過 我2.時間 小老鼠 曾經年少,不懂光陰寶貴,逝者如斯稍大些,我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裡搬到瓜地里的。盡管這樣,我不認為那是一種游戲,是慈愛的爺爺哄騙孫子的把戲,而是在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心裡適時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西瓜和希望60.188.12.* 2010-4-27其他答案:蒸融 枯萎 翡翠 預備 爆竹 展覽 恐怖 尖銳 殘暴 哀思 凍僵 乖巧 抽噎 聖誕樹 精兵簡政 勃勃生機 語重心長 張燈結綵 見微知著二:第2第1第2第2第2第2第1第2第2第1第1(劃去)三:bing 禾 3畫 拿 目 3畫 放yi 已 3畫 特別的guang (返犬旁)3畫 粗野七:(1)《贈汪倫》 《送元二使安西》(2)《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晴後雨》(3)《己亥雜詩》 《泊船瓜洲》(4)《竹石》 《泊船瓜洲》(5)《題西林壁》
42、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語文第六冊: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⑧ 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題西林壁》

【導讀】語文是教師資格證學科之一,在小學教師教師資格考試中,《題西林壁》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這是蘇軾在1084年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牆壁上的一首詩,我們需要用這些常見資料進行教學設計,所謂教學設計,其實就是進行教案的編寫,在教師資格證面試和筆試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課程進行的參考,所以做好教案就顯得尤為重要的,需要分四個部分進行,分別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課程和板書設計,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古詩兩首-題西林壁》,一起來看看吧。

簡要介紹

詩中描繪了廬山雄奇壯觀的景象,但這首詩沒有過多地描寫廬山的美麗景色,而是另闢蹊徑,分別從大處和小處著眼,告訴了我們一個認識事物時,要站在客觀立場上的深刻哲理。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下來。

2.通過朗誦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作者的心境。

3.感悟詩歌中所蘊涵的「要從客觀出發、多角度出發認識事物」的哲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感悟詩歌中所蘊涵的「要從客觀出發認識事物」的哲理。

三、教學方法

情景設置法、朗讀法、問答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假期都去過哪裡旅遊呀?(生舉手自由回答)老師去了江西省的廬山。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相信很多同學都對廬山十分嚮往吧,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腳步,一同去探訪廬山,看看蘇軾在廬山的旅途中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吧!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題西林壁》(板書:題西林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過課前預習,哪位同學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文學家蘇軾呢?學生舉手回答後,教師出示ppt中蘇軾的文學常識。

2.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然後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3.教師范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分小組比賽朗讀、男女生賽讀。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學生舉手朗讀。舉手說一說:我們能看出詩人在廬山之中視角和觀察地點的變化嗎?你是怎麼發現的。

明確:詩人的視角和觀察地點都在變化。從「橫」「側」「遠」「近」「高」「低」這幾個字可以看出。(板書:視角:橫側、遠近高低)

2.全班齊讀前兩句,學生思考回答:

①通過讀第一個句子,詩人都描繪了廬山怎樣的景象呢?

明確:橫著看,廬山形成了山嶺,側著看又看到了一座座山峰。(板書:變化:嶺、峰、不同)

②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畫楊桃》嗎?為什麼會呈現不同的景象呢?

明確:詩人的視角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同。

3.學生齊讀三、四句,分成小組討論:

①作者為什麼會說「不識廬山真面目」?

明確:因為每一個角度看廬山,都會看到不同的景象,所以觀賞者會不明確廬山真正的樣子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板書: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②「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是什麼意思?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明確:「緣」是因為的意思。只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啊。

③結合這兩句詩,談談怎樣才能看到廬山的「真面目」呢?從中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道理?

明確: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廬山,不能局限於一個角度。

道理:要從客觀出發認識事物,要對事物有全方面的了解再下判斷,不能盲目做判斷。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1.出示並比較兩首寫廬山的名詩:《望廬山瀑布》和《題西林壁》。比較這兩首詩的側重點。

明確:引導發現這兩首詩不同的構思:前者在於景,後者在於理。

2.詩人在寫詩時,往往在詩歌中蘊涵著自己的經歷與情感,能夠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對於理解詩歌內容和分析詩人的情感是有極大幫助的。ppt出示蘇軾被貶黃州的資料,體會本詩的獨特視角。

(五)小結作業

小結: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作業:背誦《題西林壁》。

五、板書設計

題西林壁

視角:橫側、遠近高低

變化:嶺、峰、不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六、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時,由於學生經驗不夠,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是現階段的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所以應該在教學中多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哲理,例如提出「在生活中,我們碰到過因為觀察角度不同,結果也不一樣的情況嗎?」等問題,並在進一步的交流中不斷加深體會。

以上就是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古詩兩首-題西林壁》,教案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項必備技能。在教師資格面試前的備課階段,撰寫一篇質量較高的教案是試講成功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以上的六個部分都是教學的重點,缺一不可,更多小學教師資格證報考指南,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⑨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圖片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 望廬山瀑布課件

把郵箱發過啦

⑩ 寫一篇小學詩歌:小課堂,大課堂。

如果校園是小課堂,
那麼社會就是大課堂。
我們既是小課堂的學子,
也是大課堂上的學生。
我們在小課堂里學到的,
是科學文化知識,
是先輩們寶貴的智慧結晶。
可是,小課堂里也並非什麼都可學到。
我們是離不開大課堂的。
我們在大課堂里,
可以學到生活常識,
可以學會交友,
可以了解很多小課堂里的東西。
可是,大課堂里教會我們的,
都是零散的,像散落的珍珠。
只有小課堂里才可以學到整合的,系統的,串成一串的項鏈。
我們要說,
我們是離小課堂,
但是也不能離開大課堂。
同學們,
讓我們發揮自己最大的熱情,
到大課堂里收集珍珠,
到小課堂里,
將它們串成美麗的項鏈。
來吧,同學們,
向著夢想的遠方奔跑吧,
青春是美好的,
閃亮的青春,
快樂的童年,
屬於我們,
屬於我們的課堂。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