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教學反思
㈠ 讀了《草原》這篇課文,你對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的少數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吧。結合你自己查找的資料,試著
穿的是蒙古袍,長靴,尖帽。吃的是手抓羊肉,牛肉。喝的是羊奶,牛奶。住的是蒙古包。最喜歡的運動是摔跤,騎馬,舞蹈
㈡ 草原探秘教學反思
一.引發學生興趣,為學生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在第一課時我范讀了全篇課文,在范讀中學生改變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讀起了課文。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創造了時空。
㈢ 《草原》教學反思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5362
《草原》一文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准提倡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在教學中,同樣的段落,先前雖然對學生強調要讀出你喜歡的語氣來,當琅琅書聲充溢每一個角落,其神色、聲調,卻不盡人意。後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
㈣ 《草原》的心靈感悟
篇一:《草原》讀後感
今天,我學習了老舍筆下的《草原》。我知道老舍原名舒慶春,生卒日是1899年2月3日至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滿族人。通過記敘訪問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愛的主題。
剛讀時,我最喜歡第一句「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悅。」從這句話中,我發現了兩點,第一,作者運用了排比句式抒發出第一次去草原的感受,很值得我們學習。第二,我發現作者寫出的作品與眾不同,老舍用可愛體現出對藍天的贊美,能讓人感覺到藍天好像是一個人一樣,可以表現出可愛。
篇二:《草原》讀後感
學了《草原》這一課,我彷彿親身來到了草原,看到了翠色慾流的小丘、一碧千里的平地、漂亮的羊群、清新的空氣、明朗的天空——美麗的草原,遇見了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看見他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看見他們襟飄帶舞的樣子真美。經歷蒙古族人民的熱情,他們敬我們酒,請我們吃手抓羊肉,看鄂溫克姑娘唱民歌,此時的心情應該很愉快的。所以我更能體會老舍先生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此外,我還學到了運用比喻、擬人、想像等修辭手法,並在今後的作文中加以應用。
篇三:《草原》讀後感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作文,名叫《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
老舍先生通過課文的形式,將草原的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例如:「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氣、一望無邊的大草原,叫人流連忘返。羊群為這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平地上的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到處翠色慾流;遠遠地望見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河。這些景色都為我們說明了草原風光的美。也讓我們看看民族風情吧!熱情好客的主人端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並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鄂溫克的姑娘們為我們表演了民族舞蹈。晚上,小夥子們比試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篇四:《草原》讀後感
茫茫的草原,掀起一層層海浪,輕輕打在身上,便能感覺到心情是多麼舒暢,開朗。
草兒隨著風輕輕地盪漾,牛羊打成一片,寂靜的草原開始歌唱。柔軟的春風向我吹來,慢慢地飄進了我的夢鄉。
啊!多麼美麗的草原,多麼美麗的畫面,我在畫中走來走去,只看見天邊的雲霞。
是誰把草原變成一幅畫,是誰讓我的
㈤ 春天的草原活動反思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同樣的課文,同樣的段落,先前雖然對學生強調要讀出你喜歡的語氣來,當琅琅書聲充溢每一個角落,其神色、聲調,卻不盡人意。後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於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特別是有的課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義深刻,學生如果對課文內容沒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參與朗讀。只有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這使我想起葉聖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恃,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那麼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㈥ 幼兒托班草地上的綠芽芽教學反思
多! 活動目標: 1、通過組織幼兒觀察、知道植物發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徵。 2、初步培養幼兒觀察和發現事物變化的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活動准備:1、課前盡早在自然角種上種子至發芽。2、種子由播種到發芽、長大的圖片一套活動過程:1、觀察自然角中的種子發生了什麼變化,討論:發出的小芽像什麼?是什麼顏色?2、出示種子發芽的圖片,鼓勵幼兒大膽說出種子發芽長大的過程並討論:種子長大會變成什麼?3、看圖片學習兒歌《春芽芽》。 4、帶幼兒到室外尋找植物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㈦ 草原教案
---------------------------------------------------------------
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滿意的話請選擇我吧
竭誠為您服務 有什麼不懂得可以發信息給我或是QQ276657075 聯系我(註明網路,你的問題網址阿^_^)《草原》語文教案(第九冊)
一、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理解重點句。
2、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她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必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重點句子。
四、教學方法:讀書自悟、悟中體情。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錄音機、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課文前兩段,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標完成過程。
1、揭題:
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3、引讀課文,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4、理清脈胳,討論分段: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可分成幾段?段意是什麼?
5、復習檢查。請同學們根據課後習題1的提示,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課文寫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人民從幾十里外來迎接客人。)
6、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問難。
7、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學習第一段。
聽師范讀 邊聽邊在腦海申勾勒畫面。
自由讀、思考。
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這一段寫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組討論,老師點撥:
一碧千里:一望無際全是碧綠的草原。
茫茫:檬隴的樣子。盡管一望無際,但遠處仍是那樣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的感覺。
"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教師適時點撥:
a、在這一段申作者運用非常貼切的打比方的句子來寫具體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無邊的綠毯綉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演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作者用 "『用綠色喧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比喻草原上小丘線條的柔美。
b、作者用詞准確,語句生動、形象、優美。比較句子,讀一讀,、說說哪一句寫得好,好在哪裡?
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2)學習第二段。
A、自由讀第二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這一段主要寫了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從 "灑脫"一詞體會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後面加了感嘆號,說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會有人家……)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景色有什麼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申交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遼闊、寂靜。從 "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都……"和"初入草原,聽不見……也看不見……"接近公社時:看到了小河、牛羊、馬群聽見了鞭響。
C、出示投影片:看圖,讀句子,說說從哪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什麼? 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從 "遠處"一詞看出,草原人民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體會到牧區人民情深誼長。"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看出主人們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馬跑得飛快,體會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頂部成半圓形,因為馬隊是從小丘上過來的,所以遠看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熱鬧的場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靜。)
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8、布置作業: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三、四、五段。
2、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二)目標完成過程。 ;
1、復習檢查。(指名背誦第一段)
2、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
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用"--"線標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 "再"。"總是熱乎乎地握著"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指導朗讀這一段。
(注意:重音讀畫線的詞語,表達主客雙方激動的心情。)
3、學習第四段:
a、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如b、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擺上了好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b、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c、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像畫面。、學習第五段: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的感想。
(三)總結、擴展。
1、總結全文,歸納中心。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2、圍繞重點;學習表述。
(1)找出描寫草原美景的部分和敘述蒙古族同胞熱情待窯的部分讀一讀。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草原上的景美,人更親的?
(2)小結:這篇課文既有草原靜態美景的描寫又有熱情迎客的動人場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片斷練習:《校園一角》。
(要求:運用《草原》的寫法,突出描寫校園一角的特點。)
▲ 教學小結: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像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你能想一想,說一說嗎?
㈧ 草原的教案
http://www.js3000.cn/article/search.asp?act=Topic&classid=&keyword=%B2%DD%D4%AD&btn=+%CB%D1%CB%F7+
有很多呀!哪個是你想要的
本次搜索共找到約 50 條相關記錄,教案搜索結果如下
1、 《草原上的鷹》教學設計之一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人們從鷹的活動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認真聽錄音,按提供的要點記住錄音的主要內容,能選用提供的詞語說說錄音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過程 ...
類別:三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2、 《草原上的鷹》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能藉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草原上的鷹和人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夠幫助人們了解天氣的變化,能夠幫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難。 ...
類別:三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3、 《草原上的鷹》教學設計之四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讀「旋、逝、塵、拳、雹、劈、卷、遼、闊、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等詞語。 2、理解2、3兩段,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事。 ...
類別:三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4、 《草原上的鷹》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讀通課文,會讀「旋、逝、塵、拳、雹、劈、卷、遼、闊、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等詞語。2、理解2、3兩段,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事。3、體會草原上...
類別:三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5、 《草原》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網友來稿)吳華芳一、學習目標:1、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生詞,並能正確讀寫運用。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
類別:三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9
6、 草原的早晨
草原的早晨[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
類別:一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7
7、 5.草原上的鷹
草原上的鷹一、教學目標1、知道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人們從鷹的活動中能得到不少信息。2、能認真聽錄音,按提供的要點記住錄音的主要內容,能選用提供的詞語說說錄音的主要內容。二、教學過程(一)、揭示課...
類別:二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5
8、 《草原上的鷹》教學設計之二
一.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草原上的鷹能預報天氣的變化,能幫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難,從而知道鷹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 3.學寫生字:...
類別:二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25
9、 《樹林和草原》學習方案設計
《樹林和草原》學習方案設計《樹林和草原》學習方案設計福鼎十七中七年級語文備課組【學習方案設計綜述】本方案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潛力,力求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
類別:七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0、 錫林格勒大草原
錫林格勒大草原授課教師肖潔班級三(2)科目語文授課類型講讀課題9錫林郭勒大草原知識要點1認讀本課生字。2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的神奇而美麗。3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
類別: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1、 錫林郭勒大草原
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內容16錫林郭勒大草原第2課時教學目標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的神奇而美麗的景象。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3、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
類別: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2、 《草原》教案設計(二)
《草原》教案設計(二)【教學目的要求】 一、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講讀分析,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學生了解蒙漢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培養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課文...
類別: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3、 [圖文] 《草原》教案設計(一)
《草原》教案設計(一)【教學目的】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
類別: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4、 [圖文] 《草原》教案設計(三)
《草原》教案設計(三)【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那麼……那……」「既……又……」造句...
類別: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5、 草原
草原草原http://zgx.5188.org張廣祥主頁中華語文網溧陽市後六小學錢冬華一、教學要求: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概括小標題。二、...
類別: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6、 五單元教案 《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
五單元教案《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第五單元備課教學內容:本單元安排了2篇精讀課文《草原》、《珍珠鳥》;2篇略讀課文《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體現課標思想:1、注重指...
類別: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7、 12 草原
12草原12草原第一課時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
類別:五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8、 12《草原》|人教版
12《草原》|人教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理解書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慣用關聯詞...
類別:五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19、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王麗萍 教養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 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
類別:五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20、 12《草原》
12《草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理解書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慣用關聯詞語造句。...
類別:五年級語文教案 作者:本站整理 日期:2007-11-10
㈨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反思今後怎樣改進
和以前教學第一課時相比,我覺得這樣處理文本,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不管是篇的學習還是段的學習,學生的腦海中有課文「整體」的概念,有對句子、詞語「部分」理解的概念,還有學完了一節課後對文章的寫法的初步了解,我想高年段的閱讀教學應該是這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