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目的
⑴ 舞蹈教育的意義和目的
什麼是舞蹈?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舞蹈是一門科學,它和其它的文化一樣。有著悠久古老的傳承從原始社會開始有了人類也就開始了胚胎性的藝術,這種藝術交織在最原始、最簡單的生產勞動中,是生產勞動的一部分,也是原始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舞蹈,就是最早出現於人類社會中的一種胚胎性藝術,舞蹈教育在那時也就產生了。舞蹈是藝術的一種,又要特別強調出舞蹈與其他藝術種類的種差來,這種種差就表現在:』它是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那麼舞蹈的定義也就不難理解了:舞蹈是一種以經過提煉、組織、韻律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運用人體動作的姿態、表情和動作流程等構成畫面,創造形象,從而表達某種思想情感的藝術。
我們知道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總要求。而舞蹈教育的目的寓於教育目的之中。1.它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鑒賞力和參與力:值得提及的是,在這種教育中,不可忽視幼兒的舞蹈教育。這是由於舞蹈藝術的思維方式是從動作思維開始的,幼兒的舞蹈天性最強。在普通學校片面最求升學率的現象,使得學校年級越高美育越少,致使我國普通人中,舞蹈意識與年齡形成反比,年齡越小舞蹈意識越強2.形成健康心裡,建立健全人格。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入舞蹈教學的意義 當今社會提倡素質教育,反對那種單一的,強灌的應試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大力推廣藝術教育,而小學教育中的藝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藝術是人類的一種語言,而且還是世界性的語言,是人類最具號召力的表現形式。在這里我要提倡的是藝術中的舞蹈教育。舞蹈教育屬於藝術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美國哲學家蘇珊.朗格說:「舞蹈是一切藝術之母」;英國哲學家羅賓.科林伍德:「舞蹈不僅是一切藝術之母,而且是一切語言之母」中國文豪聞一多說過:「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可見舞蹈這一科學的重要性和可接受性。我們應該打開思路,真正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在推廣素質教育中不能把專業目標與全面發展對立起來,要認識到只有全面發展,專業才能向更高方向前進;為了學好專業,更應該全面開發學生的一切潛能,使他們的先天得到充分發展,正在這種情況下,「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成為中國教育戰線共同尋求的一個方法。增強推廣舞蹈教育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門課程;我們應正確對待舞蹈這一門科學。
⑵ 舞蹈基本功的訓練目的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彈跳力等。它們是在肌肉收縮或張力增加時所產生的一種能力。
柔韌性:就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韌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優雅美觀。
控制力與穩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緊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證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穩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調整、控制、恢復人體平衡和穩定的能力。
協調性與靈活性:協調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協調配合;靈活性是指能夠迅速改變身體或肢體某些環節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訓練的目的包括開發智力,表現美。學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種舞蹈動作技巧,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們掌握的不應是僵死的形體動作,而應該是滲透充滿了情感和想像的舞蹈藝術語匯,也就是不能死學,學死。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要發展形象思維,自由地、創造性地組合表演動作,直至能較成功地創編舞蹈、舞蹈律動和游戲作品。這些本領,若脫離開基本功訓練這個基礎,就等於是無本之木,無米之炊。
舞蹈表現的三大要素
必須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駕馭舞蹈表現的三大要素——情感(舞情)、節奏(舞律)、構圖,運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動作,去表現美,享受美,傳播美。他們既是美的塑造者,又是美的傳播者。
⑶ 舞蹈教學重點怎麼寫
一、 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並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集體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集體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群體舞蹈,它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通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
三、學期教學目標:
1、 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 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游戲。
3、 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 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 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 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校園集體舞》的風格特點;
2.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集體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1.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通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後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游戲舞蹈,在游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六、一學期一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周安排)
周次
內容
要求
第一周
一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
一年級:第一個動作;
掌握吸跳步的要領,動作規范
第三周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並復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
第五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周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周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准;
第八周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周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周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准;
第十二周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拍子,步伐統一;
第十三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並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一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准;
第十五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周
一年級:復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學期二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
周安排)
周次
內容
要求
第一周
二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
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
二年級:准備動作,講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了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第三周
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二年級:第一個動作(腳的動作)並復習所學內容。 注意雙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一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周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周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准;
第八周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並學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周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周
二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准;
第十二周
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轉移;
第十三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並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二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准;
第十五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周
二年級:復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⑷ 舞蹈教學法書里講的基本功訓練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舞蹈基本功主要是訓練身體各部分的肌肉能力,改變學生原有的自然形態,解放肢體,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技術、技能和規范的動作形態,逐步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舞蹈感和音樂感,努力使形體動作富有藝術表現力。
在訓練中要求學生將舞蹈和音樂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舞蹈的藝術表現力。
⑸ 舞蹈的教學計劃怎麼寫
教學計劃 分為階段 年級 年度 季度 月 周 日 ,最常用的 就是教案。很簡單,都有模版的。
一般包括:教學目的 目標(情感目標、道德目標、技術技能模板) 教學內容 具體實施過程 總結 布置作業 教學評價 之類的。
年度教學計劃模板:
為培養孩子具有優美的體態,並逐漸形成高雅的氣質,為加強少兒自身素質培養和藝術潛力的挖掘,在教學中我們採用「融合式教學」,把教學趣味的、規格的、專業的、融合在一起。初學舞蹈時,孩子們因為年齡尚小,往往學了一會就會到厭煩。針對這一問題,老師以「興趣式教學」為基礎,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前提下,讓孩子們易於吸收,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我們引導少兒通過想像,創造用肢體動作將模仿的事物表現出來,如:大海的波浪、風中的楊柳、各種人物、各種動物。。。。。。舞蹈老師不光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藝、強健體魄,同時還培養了她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全方位的、完整的培養了孩子們健全、完美的品格。家長們一起為少兒的未來著想,鼓勵她們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獨立見解、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 這一年的教學步驟: 一、 活動訓練:(用(採用活潑輕快的音樂如:大海啊故鄉、搖小船等) 內容: 頭、上肢、軀干、下肢。。。。。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並配上輕快活潑的舞蹈動作,中間 可以加入芭蕾手位組合1~8位,練習站、立、重心練習。
時間安排:在8分鍾。 二、 耙上髖關節軟開度訓練:A、壓腿+滑叉(前、旁)B、扳腿訓練(前、旁)C、踢腿(前、旁、後)2、肩腰部軟開度訓練(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時間安排:30分鍾 三、 身韻的訓練:在歡快的音樂中,使學生用呼吸帶動脊椎學習古典舞中身體的韻律訓練(提、沉、沖、靠、含、仰、移)學會身手相隨、頭眼相跟。鬆弛、自 然、協調的進行舞姿柔美的訓練。
時間安排:7分鍾 四、 音樂創造力訓練:舞蹈中、音樂里、引導啟發孩子們學會用肢體動作去模仿大自然的各種動物、人物和現象如:小兔子、小花貓、雨、雪、老人、白雪公主。。。。。。。 用身體語言最大限度的把她們的身體的動作源放到極限,學會聽音樂做動作的表現自我的習慣,讓她們自信的、快樂的、在音樂里跳屬於她們自己的舞蹈。
時間安排:5分鍾 五、 表現力訓練(採用活潑輕快的音樂如:健康課、我愛洗澡、向前沖、紅豆歌等) 內容:(模仿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如:笑——分有大笑、微笑、苦笑等、生氣、傷心等)
時間:5分鍾 六、 舞蹈組合與劇目:1、漢、藏、蒙、維族的基本律動組合。 2、演出的成品舞蹈。(復習舊節目、練習新節目)
時間安排:復習舊節目10分鍾、教新節目20分鍾 八、布置作業:復習今天學過的新知識,讓家長回去監督孩子們完成,下課後主動與 家長交流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徵求家長意見相互促進孩子的健康。
還有課時的,比如學習古典舞《黃土地》、《秦俑魂》等等,分幾課時學,每節課的階段目標 又細分為哪些。。等等。。。希望能幫到你,不懂得還可以問我。
⑹ 舞蹈教育的意義
淺談少兒舞蹈教育的意義
內容摘要:少兒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藝術技能和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少年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既讓少年兒童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體態儀表、身體素質上的全面訓練,更要加強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培養孩子的情感,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聯想、創造力、審美、動態美感、感知
舞蹈是各類藝術中歷史最久遠的門類之一,是人們表達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名家把舞蹈稱為「藝術之母」。 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有很強的感染力。通過正確的系統化的舞蹈教學來發掘少兒的潛能,塑造少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少兒全方面的發展非常重要。
一、挖掘少兒的童心
童心純真,富於幻想 唐代劉長卿有詩句雲:「心鏡萬象生」;即人的思維與感情皆附麗於大千世界、萬象自然;而生存游戲於這萬象自然中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更有著豐富多姿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天生的好奇會使他們看到原來空無所有的地方有某種美妙的圖象出現,更喜歡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兒童清新爛漫,天真活潑,對世界充滿清瑩、甜柔的愛,愛野地上的小草,花,愛天上的月亮星星,愛天空中游弋飛翔的小鳥、白雲,愛江河上跳躍閃映的小魚、帆影,他們用心靈去擁抱自己喜愛的對象,他們具有求知慾強喜歡模仿,好奇好問,興趣廣泛等等特點。少兒舞蹈非常符合孩子們愛動、愛跳的特點,也很符合少兒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孩子們在動作、節奏、娛樂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對於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啟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它能培養孩子們的形象思維,訓練其敏銳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的感知、聯想、想像、幻想等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從而促進孩子們的智力發展。
二、培養少兒初步的藝術創造力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只有對音樂有深刻的感受能力,才會有創新和創造。俗話說得好:「有感而發」。舞蹈是一種情動於衷而形於外的藝術。舞蹈形象的創造是通過音樂所提示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體、身段、眼神和面部肌肉的動作來表達出可以「看得到」的藝術形象。告訴孩子們音樂是舞蹈的「好朋友」,這樣會引起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音樂,孩子們聽了各種不同性質的音樂後,便會產生與音樂節奏、音樂內容相適應的感情,然後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的感受。音樂的節奏型與旋律線條在舞蹈中對動作的提示、情緒的變化都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音樂的強、弱、高、低,旋律的起伏都會在舞者的內心產生著不同的形象思維和動力。因此,對於激發少年兒童的創造力,開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維,重視對少年兒童音樂感受力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如藉助小蜜蜂,小螞蟻提倡集體主義和勤勞的精神,以小天鵝、小鴨子等可愛的藝術形象傳達兒童之情,使孩子們進入角色,在美的節奏的動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從而體現出兒童舞蹈語言更追求形式的新穎性、變化性,它不只是簡單的模仿和誇張,不是照搬成人現成的動作,而是在不斷積累素材的基礎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結構,努力去創造,去尋找新意,尋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藝形式吸引廣大兒童,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激情,滿足他們的欣賞需求,兒童舞蹈語言的創造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特徵,以誇張、簡潔、明了、靈活的語言,展現兒童的神與形,情與趣。總之,孩子身上蘊藏著豐富的創造力,可是,這種能力如果不加以培養與開發便會隨著時間淡去。
三、 提高審美修養,增強審美意識。
舞蹈是人體動態造型美的精華,科學、協調的舞蹈訓練,會提高少兒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促進少兒的骨骼發育,增強孩子們的消化機能,增進食慾,提高身體素質。在學生中,有一些孩子原來曾有「駝背」「摳胸」「端肩」等不良習慣,在教學中常常注意提醒他們自覺地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這種習慣,能被有效地糾正。受過舞蹈訓練的孩子,都有儀表、舉止端莊得體的特點。這種形體特點,又會使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充滿自信樂觀,為他們以後得體地待人接物打下一個基礎。經過舞蹈訓練的少兒,能讓人感受到我們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潑的形體和開朗美好的氣質,有助於培養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發民族自豪感。
舞蹈還通過調動人體動作、表情、姿態、情感內心體驗等多種心理和生理機能,為孩子們提供和構築了富於童心的審美欣賞與審美創造空間。少兒舞蹈以它獨到的寓教於樂的方式,可以潛移默化,使孩子們習慣於熱愛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厭一切假、惡、丑的行徑。可通過舞蹈的具體形象來認識繽紛的世界,認識真善美,從而培養孩子們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的能力。長期以來,在我們民族傳統的少兒教育觀念中,往往片面地強調使孩子們「乖」、「聽話」、「靜」,而不大注意培養兒童的動態美感和動作美造型能力。因此,在強調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我們應當特別注意發揮少兒舞蹈教育在培養健全的新一代外形與內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
總之,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灌輸學生掌握藝術技能和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少年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既讓少年兒童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體態儀表、身體素質上的全面訓練,更要加強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們常說:人們對審美的普遍感受、欣賞和創造力的高低,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讓我們積極投身於少兒舞蹈教學中,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為培養出新世紀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⑺ 少兒舞蹈教學目的
(1)、教授新動作時,教師首先應當給學生正確的示範,同時要求教師講清動作規格和要領,說明動作的形態和用力的方法。教師在講解時語言要簡練,要精講多練,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反復練習上。
米娜凱威廣州大劇院舞蹈
(2)、動作規格和概念要有步驟地提出。教授新動作時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將全部要求一股腦兒交給學生。這樣做不僅學生記不住,而且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學生掌握一個新動作往往是先會做,然後做到較好,最後才能達到精美,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以跳躍為例:初學時要首先使學生掌握跳躍動作起落的正確方法,然後要求旋轉方法的正確,即起法與重心正確,然後逐步要求舞姿、速度和旋轉數量。一些簡單動作的規格與要領可用幾天時間全部提出,如手的位置、腰的動作等。有的動作則要經過幾周才能全部提出,如踢蹁蓋腿轉身、點步翻身。而有的動作甚至用幾年的時間進行連續訓練,不斷地提示,如飛腳、大蹦子等。一個舞蹈動作的教學程序,教師要精通,才能胸有成竹,方能在訓練的不同階段提出合理的要求,使學生不步驟地去掌握每一個動作。
(3)、要選擇有效的訓練步驟。教授一個新動作往往要經過若干步驟然後達到「完成體」,即經過由簡至繁、由易到難的過程。步驟過於繁瑣或者一開始即練習「完成體」顯然都是不適當的。前者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容易造成動作機械、不連貫的毛病;後者會使學生難以正確地完成動作。教學中應避免這兩種傾向。教師制定的訓練步驟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能力、理解力來設計。例如探海轉可分三個步驟來教授:第二步做探海碾轉練習;第二步涮腰後停在探海舞姿上再接碾轉(也可在控制中練習);第三步涮腰探海轉「完成體」。又如紫金冠跳在具有中間踢紫金冠能力的基礎上可分為兩步:第一步帶單起雙落輔助動作的雙起單落後腿跳(也可稱為「空法兒」練習);第二步做帶單起雙落輔助動作的紫金冠跳。
⑻ 求解!舞蹈教學目的
做人還是要實在些好。
採納別忘記加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