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查法
文獻法,問卷調查,訪談法,實驗法等
❷ 教育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教育調查研究一般步驟:
1、明確調查目的,編制調查計劃
明確調查目的,是搞好教育調查研究的基礎;編制調查計劃,是開展教育調查活動之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也是搞好教育調查研究的有力保障。調查計劃的內容一般應包括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步驟、調查項目和調查方法等。
2、搜集資料,初步分析
在開始教育調查之前,調查人員應圍繞調查目的,多渠道地搜集有關資料,以熟悉和掌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並通過初步分析,確定教育調查的重點和主題。
3、作好准備,實地調查
根據不同的調查方法,作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如採用訪談方法所採用的訪談提綱或訪談表格等,然後進行實地調查,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情況。
4、資料匯總,分析研究
在大量地全面地佔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的匯總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以一定的理論或思想為指導,深入研究,得出結論。
5、撰寫調查報告
把調查研究的結果寫成調查報告,這標志著調查研究的結束,但又是整個調查研究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調查報告的產生,就無法體現調查的目的,無法反映調查的結果,也不可能發揮調查報告所具有的指導作用。
❸ 論述應用教育調查法的基本環節
教育調查研究有多種不同的類型,依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分出不同的類型。
(一)按照調查對象的選擇范圍來劃分: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
(二)按照調查目的來劃分:現狀調查、相關調查、發展調查、預測調查
(三)按照調查手段來劃分: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測量調查、調查表法
❹ 教育調查研究有哪些類型
調查報告的根本在於調查。調查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著調查過程的運行,調查材料的真實性,研究報告分析、歸納的准確性,報告結論、建議、對策的科學性等等。因此,學習調查報告的寫作,先要了解調查的方法,調查法的實踐運用,以取得豐富客觀的調查資料,才能進入材料分析、報告寫作階段。
教育調查方法區別於實驗研究法,沒必要在教育研究中控制變數,而是在自然條件下根據非實驗性質的現狀調查得出研究結論,因此更具生動性和普遍性。教育調查法以現狀調查為主,但未必都是面對面地「接觸」,更多的是運用」間接「的方法,進行歷史文獻或現狀資料查閱與搜集,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問卷、訪談等調查手段獲取事實與信息。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育調查法有多種不同的類型。
1.根據調查目的的不同,可分為現狀調查、比較調查、相關調查、預測調查:
(1)現狀調查。即對某一教育現狀或某類教育現象的現在狀況進行調查,其目的是了解教育的一般情況,探求某種現狀的基本特徵。
(2)比較調查。其目的是比較不同類型的教育對象、不同性質的教育現象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3)相關調查。即通過對一組對象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特徵的調查研究,來分析判斷它們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其程度和性質如何,包括因果關系調查。
(4)預測調查。即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某一特徵或某一現象的延續而發展變化的情況的調查,預測事態發展的趨勢。
2.根據調查范圍的不同,可分為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個案調查。
(1)普遍調查。即根據研究課題需要對某一時間、地點、范圍內的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調查,旨在獲得課題所涉及的所有研究對象的有關信息。普遍調查的范圍可以是全國的,也可以是全市或全校的。調查結果具有普遍性,可作為重大決策或教育規劃制定的依據。普遍調查雖然准確性高,但由於調查范圍廣、對象多,所耗財力、物力較大,調查的代價也較高。
(2)抽樣調查。即從調查總體中用科學的方法抽取一部分進行調查,旨在通過獲得的樣本信息推斷總體情況,這是調查研究過程中廣泛應用的一種調查方法。取樣調查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樣本的典型性、客觀性和代表性。調查者應在取樣前對總體的各種特徵有全面的了解,並結合課題需要選擇適當的取樣方法。與普遍調查相比,抽樣調查可以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使調查更深入、更具體,然而,調查者卻難以控制樣本誤差,使樣本更精確地代表總體。
(3)典型調查。即在對調查對象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有目的、有意識地從中選擇一個(或若干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典型的選取,可先分類,然後分別從每類選取符合研究任務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個體;也可根據研究目的選取幾個不同典型進行調查研究。典型調查有利於比較深入、細致地研究,但很難推斷出總體特徵。
3.根據調查研究的方式,可分為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文獻資料調查。
(1)問卷調查。它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設計問卷,以書面形式向調查對象收集資料,通過分析揭示某種教育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調查方式。它既包括以提問形式讓被調查者做出書面回答的方式,也包括採用測試方式進行定量化的測定,還包括使用調查表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問卷調查法簡便易行、省時省力,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統計,但很難保證,00%的問卷回收率,而且難以深入了解問題,被調查者的回答或真或偽也不易區分或核定。
(2)訪談調查。即根據調查研究目的選擇一定的調查對象,就研究的有關問題通過訪談、談話等方式了解情況、搜集資料。研究者可以採取個別訪談或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行,也可以直接與研究對象交談,還可通過與訪談對象有關的個體間接了解研究對象的方式進行。訪談調查有利於更詳細、更准確、更真實地深入了解有關細節,然而訪談過程中易摻入調查者的主觀猜測或傾向,而且比較費時費力。
(3)文獻資料調查。這是調查法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已有的文字、音像等資料間接了解研究對象。文獻資料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文檔、文件、錄音、統計年鑒、報表、報告等。在一般情況下,文獻資料調查法不單獨使用,而是作為一種補充方法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總之,調查法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每種類型都有它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恰當的調查法,也可綜合使用多種調查法。
教育調查法還以其實施方法的簡易方便、調查手段的靈活多樣等而深受廣大教師的歡迎,並在課題研究中得到廣泛採納與應用,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僅僅了解調查的方法和類型是不夠的。在科研調查實施前,研究者還得視課題實際的需要,確定最佳調查方式,以便科研調查有的放矢地順利開展。
❺ 教育調查法和教育觀察法有何異同
教育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形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形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以了解其心理活動及其變化 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具有目的性 且不能讓被觀察者知道自己處於被觀察的情形中。
而教育調查法是以 問-答的形式考察被調查者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方法。它分為書面到查法和口頭調查法。書面調查法說白了就是問卷法;還有就是口頭調查法 也就是訪談法 訪談法的效果取決於訪談者的個人素質,看能不能很快的營造出坦率和信任的談話氣氛。其實教育觀察法和教育調查法律都是實驗或實踐的方法,但觀察通常是表面的、現象的,而調查是深入的、細致的求證,是更深層次的認識。調查離不開觀察,沒有觀察哪來的調查呢?
❻ 教育調查法的特點
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調查法其以下列特點而被廣泛採用。
1.自然性。調查法通常是在常態的教育過程中收集資料,調查對象處於自然的狀態下,其活動不受調查研究影響。
2.間接性。與直接觀察不同,研究人員不必進入現場對研究對象進行直接觀察獲得研究資料,而主要通過問卷、訪談等手段獲取信息。這種間接調查,避免了因研究人員的直接介入而使調查對象產生某種情緒或認知障礙,影響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和可信度。
3.適用性。表現在三方面:其一,調查法比較方便、簡單、易行。對調查設備條件的要求也不高。其二,調查法的信息的獲得是通過統一的、標准化的程序進行的,只要按同一程序進行,不同研究者都能獲得基本一致的結果。具有較強的可重復性。其三,調查法既可用於教育現狀、問題的調查,也可用於驗證教育假設,還可用於探索現象間、現象與心理間的因果關系。因此,從形式到內容上都具有廣泛適用性。
4.靈活多樣性。其一,是調查手段方式的靈活多樣性。有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成品調查、座談調查等。每一種手段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運用。可以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進行選擇。其二,是調查范圍的靈活性。調查研究因課題需要、調查條件等因素,范圍可大可小,可集中可分散。
5.自主性。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調查法較少受時間、空間因素的限制,研究者可根據研究需要自主選擇時間、空間,廣泛收集資料進行系統周密的調查。有些大型調查可以打破省市限制甚至可以跨國界進行調查研究。

❼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7)教育調查法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❽ 教育調查報告方法與步驟
教育調復查研究一般步驟制:
1、明確調查目的,編制調查計劃
明確調查目的,是搞好教育調查研究的基礎;編制調查計劃,是開展教育調查活動之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也是搞好教育調查研究的有力保障。調查計劃的內容一般應包括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步驟、調查項目和調查方法等。
2、搜集資料,初步分析
在開始教育調查之前,調查人員應圍繞調查目的,多渠道地搜集有關資料,以熟悉和掌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並通過初步分析,確定教育調查的重點和主題。
3、作好准備,實地調查
根據不同的調查方法,作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如採用訪談方法所採用的訪談提綱或訪談表格等,然後進行實地調查,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情況。
4、資料匯總,分析研究
在大量地全面地佔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的匯總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以一定的理論或思想為指導,深入研究,得出結論。
5、撰寫調查報告
把調查研究的結果寫成調查報告,這標志著調查研究的結束,但又是整個調查研究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調查報告的產生,就無法體現調查的目的,無法反映調查的結果,也不可能發揮調查報告所具有的指導作用。
❾ 教育觀察法 教育問卷法 和教育訪談法的區別
教育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形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形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以了解其心理活動及其變化 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具有目的性 且不能讓被觀察者知道自己處於被觀察的情形中。
而教育調查法是以書面問卷的形式考察被調查者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方法。
教育訪談法就是以口頭訪談的形式進行調查的方法,訪談法的效果取決於訪談者的個人素質,看能不能很快的營造出坦率和信任的談話氣氛。
其實教育觀察法和教育調查法律都是實驗或實踐的方法,但觀察通常是表面的、現象的,而調查是深入的、細致的求證,是更深層次的認識。調查離不開觀察。
❿ 教育調查法的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育調查法有多種不同的類型。
●根據調查目的的不同,可分為現狀調查、比較調查、相關調查、預測調查。
1.現狀調查
是指對某一教育現狀或某類教育對象的現在狀況進行調查,其目的是了解教育的一般情況,探尋某類現象的基本特徵。如小學生閱讀興趣的調查,小學生消費心理的調查等等。
2.比較調查
其目的是比較不同類型的教育對象、不同性質的教育現象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如旨在比較兩個群體、地區或兩個時期的同一教育狀況的「關於沿海發達地區與偏遠山區小學入學率的比較調查」、「不同性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比較調查」等。
3.相關調查
指通過對一組對象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特徵的調查研究,來分析判斷他們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其程度和性質如何。包括因果關系調查。如「家庭環境與小學生語文成績相關的調查」,如「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相關性的調查」等。
4.預測調查
即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某一特徵或某一現象隨時間的延續而發展變化的情況的調查,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如「小學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調查研究」、「2003年杭州市小學生入學的調查」等。
●根據調查對象范圍可分為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個案調查。
1.普遍調查
即根據研究課題需要對某一時間、地點、范圍內的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調查。旨在獲得課題所涉及的所有研究對象的有關信息。普遍調查的范圍可以是全國的,也可以是全市的,或全校的。調查結果具有普遍性,可作為重大決策或教育規劃的制定的依據。如全國人口大普查;如要了解某市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情況,就需對該市全部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在校生的鞏固率、畢業率及12到15歲兒童中的非文盲率等4項指標進行全面調查。普遍調查雖然准確性高,但由於調查范圍廣、對象多,所耗財力、物力較大,調查的代價也較高。
2.取樣調查
即從調查總體中用科學的方法抽取一部分進行調查,旨在通過獲得的樣本信息推斷總體情況的一種調查方法。這是調查研究過程中廣泛應用的一種調查方法。取樣調查的信度和效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抽取的樣本的典型性、客觀性和代表性。調查者應在取樣前對總體的各種特徵有全面了解,並結合課題需要選擇適當的取樣方法。與普遍調查相比,取樣調查可以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使調查更深入、更具體,然而,調查者卻難以控制樣本誤差,使樣本更精確的代表總體。
3.典型調查
是在對調查對象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有目的、有意識地從中選擇一個或若干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的方法。典型的選取,可先將總體分類,然後分別從每類選取符合研究任務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個體;也可根據研究目的選取幾個不同典型進行調查研究。典型調查有利於比較深入、細致地研究,但很難推斷出總體特徵。
●根據調查研究的方式不同可分為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文獻資料調查。
1.問卷調查
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設計問卷,以書面形式向調查對象收集資料,通過分析揭示某種教育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調查方式。它既包括以提問形式,讓被調查者作出書面回答的方式,也包括採用測驗方法進行定量化的測定;還包括使用調查表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問卷調查法簡便易行,省時省力,所收集的材料也較易整理統計。但很難保證100%的問卷回收率,而且難以深入了解問題;被調查者的回答或真或偽也不易區分或核定。
2.訪談調查
指根據研究目的選擇一定的調查對象,就研究的有關問題進行訪問、談話等方式了解情況、搜集資料的一種調查方式。訪談可以採取個別訪談,或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行;可以直接訪談研究對象,也可通過與訪談對象有關的個體間接了解研究對象的方式進行。訪談調查有利於更詳細、更准確、更真實地深入了解有關細節,然而訪談過程中易摻入調查者的主觀猜測或傾向,而且比較費時費力。
3.文獻資料調查
這是調查研究法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它是通過已有的文字、音像等資料間接了解研究對象的一種調查法。文獻資料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檔案、文件、錄音、錄象、統計年鑒、報表、報告等。在一般情況下,文獻資料調查法不單獨使用,而是作為一種補充方法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總之,調查法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每種類型都有它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恰當的調查方法,也可綜合使用多種調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