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教學實錄
⑴ 五年級上冊作文《捐獻》怎樣去寫
今天,何老師組織了一次愛心捐獻活動,我也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捐獻活動所要幫助的地區信息都來自網路,那是一組震撼人心的照片:有一位小男孩,衣衫襤褸,圓圓的小臉被凍得發紫,兩只手緊緊握在一起手背上裂開了一道又一道的口子;一位小女孩,骨瘦嶙峋,由於生活的拮據,不得不在北方的呼嘯中,出門拾柴火,耳朵上長了凍瘡,清秀的臉上被北風刮出了裂痕……
想到這,我的心彷彿被千萬只鋼針扎了一般,不禁感嘆道:「他們太可憐了!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衣食無憂;可他們,為了生活,在寒風中,飽受寒冷的煎熬。我真的得幫幫他們了!」我決定為他們捐衣服。我打開衣櫥,目光集中到了一件羽絨服上,這是媽媽去年生日時送我的生日禮物,我過年都捨不得穿。我的眼前浮現那些可憐孩子的面孔,我毫不猶豫地從櫥子里取出了衣服,把它疊好,撫平了褶皺, 放入塑料袋中。我手捧塑料袋,向郵局奔去。
郵局裡早已站滿了許許多多的小夥伴,捐物的行列中果然還有何老師,之前,他已經通過博客號召大家一起加入愛心行動。今天這些熱心的家長都是何老師博客——何捷的教學世界的看客。輪到我了,我填寫了包裹單,並選擇了一個大小適中的紙盒。我把衣服小心翼翼地放入箱子中,並把紙箱交給服務員,讓他用透明膠里三層外三層地把箱子包得嚴嚴實實的。我生怕衣服在運送過程中出了什麼意外,便又一次仔仔細細地檢查一遍。一切就緒後,我莊重地簽了字。
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在來年春節的時候,孩子們邀請我去一起過春節。孩子們不再瑟瑟發抖,紅光滿面的他們,穿著我寄去的衣服,圍著我跳起了舞。在歡歌笑語中,我快樂地笑了。
⑵ 五年級上冊語文寫人的作文
一件難忘的事,我有一件記憶憂新的事
⑶ 何捷老師的游戲作文風暴裡面有好段有幾個
基本信息編輯
出版社: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叢書名: 閩派語文書系
平裝: 213頁
讀者對象: 7-10歲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7195444, 9787807195443
條形碼: 9787807195443
商品尺寸: 23.8 x 17.6 x 2 cm
商品重量: 440 g
品牌: 海峽文藝出版社
ASIN: B004BDPMIC
描述編輯
內容簡介
《何捷老師的游戲作文風暴》內容簡介:一次我在異地交流作文教學經驗,其間有人問:「何老師,您執教的班級中能寫好作文的有幾人?如何才能引導大多數孩子寫好作文?」看來提問者想要從數據上論證我作文教學的實際效果,這令我汗顏。62人的班集體中,作文寫得好的僅有20多人。至於如何引導大多數孩子寫好作文,痴迷作文教學10餘年了,我仍感覺迷茫。
回答不了的問題,很自然會引發思索。反思起來,自己帶了五六屆學生,孩子們的作文水平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很明顯、有趣的特徵:只要是我所執教的班級,所有的孩子均對寫作文有一種淳樸、執著的熱愛,寫起來毫無畏難情緒。我甚至搞不清楚,他們是愛作文還是愛我。聯系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猛然間我似乎找到答案:「我」就是作文啊。錢鍾書說:二十歲不狂是沒志氣,三十歲猶狂是沒頭腦。我已過而立之年,說出這樣的話是痴人說瘋話嗎?不!王尚文教授在《走進語文之門》一書中也提出類似的觀點:教師和所執教的學科是水乳交融的關系。教師所教授的是他所有的,是從他心裡流淌出來的,也就是他自己。單從作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就是一個活的教學資源,引領孩子進入寫作之門。
⑷ 寫出《壯壯老師與插班生》的作者、譯者、出版者、出版年月、內容提要、讀後感
那隻有你自己寫了,不然人家的始終是人家的,不是你自己的真情實感,你說那樣的感謝還有意義嗎?
⑸ 何捷的相關成就
1999年參加福州市首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比武,獲一等獎;2000年參加福建省首屆課堂教學現場比武,再獲一等獎;
三次被福州市普教室授予優秀作文指導教師稱號;1999年被評為福州市優秀班主任;
2002年夏應人民教育出版社之邀赴山東現場開課、交流教改經驗;先後為福建省、福州市各級骨幹教師開過數場教學觀摩、講座;
撰寫文章1000餘篇發表於國家級、省級各級報刊,有二十餘篇論文獲得國家級、省市各級論文評比獎項;
2003年9月由教育部關工委、中央教科所等多部委聯合授予「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優秀園丁」稱號;
先後指導學生發表習作近600餘篇,指導學生獲全國各級各類作文競賽獎項100餘項;
2004年被評為福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

⑹ 何捷寫熟悉人的一件事運用了哪些寫作教學策略
何捷老師在習作教學中提出了「寫作教學『進行時』」的模式,在短短40——60分鍾之內將原先各自為政的作前、作中、作後三階段教學化為一體。
以《寫熟悉人的一件事》一課為例,就在一課時的教學時間內,囊括了作前的「審題選材」,作中的「當堂習作片段創作」,「方法指導」,以及作後的「習作評議」,「修改再創作」。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內容飽滿充實,密不透風,但又高效流暢,並不冗長沉悶。
1
起:起勢迅速,帶至節點
開課環節:
師:今天,我們要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請大家想一想,看到這個主題,你最先想到要寫誰呢?
生舉手回答。
師:「這個熟悉的人又有什麼事,你特別想把它寫下來呢?給大家8分鍾的時間,寫下這個人的一件事。」
生進行片段創作。
命題「熟悉的人」對孩子們來說,既不難理解,也不存在沒有生活經驗,因此審題、理解命題,就該快刀斬亂麻,教學節奏短、頻、快。將時間節省出來,直接將孩子們帶入任務節點——進行片段創作,把寶貴的教學時間留給孩子表達實踐,確保了孩子們實實在在的習作練習時間。這樣的「起勢」輕松高效,簡約而不簡單。
2
承:生生互教,順應童心
在孩子們第一次原生態的片段練習寫作之後,教師沒有進行習作點評和方法指導,而是採用「兵教兵」的方式,變教師「一人教」為兒童「眾人」教。
這一環節中,教師讓「暫時寫不出」的孩子作為主角,採用「小夥伴緊急求助」的游戲,要求同學們「給暫時『寫不出』的小夥伴『天大特權』,滿足其『三個心願』。」在「同伴緊急求助」游戲中,孩子們彷彿被打通了打通任督二脈,激發出無限活力。且看游戲的視頻過程:
在有趣的游戲中,兒童互相幫助、示範,用兒童的語言互相啟發,引發共鳴。而同伴的分享、示範,以及集體寫作氛圍的推動,使得部分「寫不出、寫不好」的孩子也降低了對寫作的畏懼之心,獲得被認可和被鼓勵的喜悅。
這樣的「承接」自然而然,教師隱去自己,讓兒童站在課堂的中央,順應童心,讓所有的孩子主動探索、主動互助,這成為兒童寫作不竭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