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學節段

教學節段

發布時間: 2022-01-17 06:19:07

㈠ 講小學科學課標如何插入教學案例

傳統教學的種種封閉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迫切需要一種展現自我,發展個性的體驗式學習。以前的教學改革,大多停留在數學學科層面上,往往比較注重將教科書上的知識教給學生。在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清楚要教什麼,為什麼這樣教和怎樣教,學生卻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為什麼學和怎樣學。學生的學習缺少方向,缺少動力,缺少方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很難得到發揮。因此,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應是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放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全員參與,共同探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

㈡ 什麼是節段教學

節段教學,就是選取某個章節或段落進行教學。
一般對象是文章篇幅較長的,特別是小說節選。
節段,就是某個時間段課堂教學內容。

㈢ 兒童如何學習跳馬動作要領

跳山羊,是民間一種模擬山羊跳躍的兒童游戲,簡單易行,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培養果斷決事的能力,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在奧運會體操項目里叫「跳馬」。曾經普及率極高,幾乎全國的孩子們都是高手。

具體玩法是,一個人當「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後,撐住「山羊」的背或雙肩,雙腿分開從「山羊」頭上越過。

動作要領:有節奏的逐漸加速助跑,單跳雙落,積極擺臂踏跳,含胸、緊腰,兩臂主動前伸,向下撐山羊並用力快速頂肩推手,同時稍提臀,兩腿側分,有意識下壓制動,兩臂順勢上舉、起肩、抬上體、挺身,接著迅速並腿前伸落地。

有一位孩子特別有意思,每次跳之前都要抓一把土,雙手搓一搓,然後再按住老師的背部跳過去。後來,老師采訪這位小朋友為什麼要這樣做?小朋友說:「我看體操運動員比賽前都抓把東西搓搓手」。

這些傳統兒童游戲十分有趣,希望會玩的朋友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建議和有趣的想法。請大家在留言的平台上給我們推薦更多的傳統兒童游戲。

㈣ 高效課堂如何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

一、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新教材把數學置於生活實際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了,文化視野也開拓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由於受所處地域上的限制和學生本身知識建構的限制,感覺教材有些內容離學生較遙遠,並不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那麼,使用新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准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當然除了分析教材,也要分析學生,即學情分析。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學得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落實好「四重」,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
小學數學每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鍾,上課應做到「提前2分鍾,少講5分鍾,表揚3分鍾,不拖1分鍾」。教學各節段時間分配大致為:教學准備5分鍾左右,教學展開20分鍾左右,反饋練習10分鍾左右,教學評價5分鍾左右。 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四重」:
1、重紀律。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製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2、重情境。導入新課是小學數學新授課極其重要的環節。良好的課程導入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的進入最佳狀態。作為教師,在上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就應該體現這一教學理念,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開課氣氛,激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的強烈願望,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另外,新課的導入還要貼進生活,融於生活情境。
3、重探索。探究新知是課堂40分鍾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我們課前做的所有準備、創設的所有情境都是為它做的鋪墊。《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索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先學後教、先練後講。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鑽研,努力探索,去主動獲取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知識。而老師則要當好一個引導者與合作者,全面為學生服務。
4 、重過程。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過程。所以教師要在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學生的活動過程,教師要盡可能的做到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結合教學內容,有序地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感性的基礎上形成數學概念;展現應用過程,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提高的、探索的興趣強了,那麼課堂的效率就會不斷提高,我們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設計好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習信息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據現代教學觀念,一節好的練習課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而且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過去常用的「出幾道題,讓學生做做,老師講講」的方法是達不到這一教學目的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我們必須不斷改進練習課的練習方式,充分發揮練習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功能。教師要設法給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愉快、新穎合適的學習環境,設置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從問題的實質出發去分析、研究、探究。另外,我們在練習時設計的習題要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那麼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不斷得到提高。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差異來分層次設計課堂練習作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材布置,及時檢查反饋信息,及時補救。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不是簡單的說教,要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不斷實踐。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0分鍾,踏實的走好每一步。

㈤ 如何更好地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將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轉換成對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以及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進行具體計劃的過程。
教學設計
(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 2)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學情)
( 3)教學目標(三維)
( 4)教學重點和難點
( 5)教學流程圖
( 6)教學過程(資源、模式選擇)
( 7)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 8)評價標准
( 9)板書設計
(二)教學設計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學設計每一項具體寫些什麼
困惑二:如何進行學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學重點、難點該如何確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三)如何開展教學設計
(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學科課程標准》是指導教師教學的依據;
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
指導思想將影響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等;
這一部分也是依託、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環節。
(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要分析本階段內容在整體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節課在本節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學生情況:學生的基礎狀況,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所選擇的主要教學方法及原因,(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
技術准備:包括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
( 3)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的主語是學生
目標要體現出學生要掌握的技術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學生技術應用能力方面的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對應課標中課程目標中的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能力層次(學習目標的行為動詞)
(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本節課的主要支撐部分(不宜很多)
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一定的篇幅和時間用於突出重點
難點 ——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點)
難點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一定的篇幅和時間,設計一些環節用於突破難點,一節課不宜重難點過多,或沒有重點。
( 5)教學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學過程一目瞭然,體現出授課教師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學流程的參考環節:
創設情境 ——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溫故知新 ——引發知識的承前啟後,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加強知識的應用
新課講解 ——知識傳授,多種學習方式的呈現
實踐操作 ——學生操作,教師指導,關注全體學生
分享交流 ——通過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開闊視野、獲得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
效果評價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要通過評價了解自己的狀況
歸納總結 ——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本節課知識和以前知識的聯系,形成信息技術的整體概念,總結學習方法
拓展提高 ——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應用,引導知識應用於學生身邊
( 6)教學過程
教學整體過程環節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學生情況、教學環境情況而定。
教學過程展現出每個教學環節 ——活動過程要與流程一致
教師活動要體現出教師的作用,講授、引導、學習過程監控等
學生活動要體現出學生的學習關鍵點,思考、觀察、操作、討論等
設計意圖要對這一個具體的教學環節進行解釋分析,對應教學目標、重難點處理、課程目標的實現等。
技術應用要體現出這一環節所使用的技術手段、資源等
時間安排要體現出教師對整體課堂的流程安排
( 7)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一節課的評價方式不宜過多;
評價內容不要過於繁復,要易於操作;
評價結果的用途是什麼?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過程情況、學生之間學習情況的認可程度、學生對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 8)評價標准
要設計評價量規,量規內容不宜過多,形式可以是填寫分數、給出等級、簡單評語等。
( 9)關於板書
板書的用途 ——提醒學生、突出重點
提醒的內容 ——技術的主要環節、學習任務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點要起到標尺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學設計
1.認真學習學科課程標准
2. 積累教與學、心理學相關理論
3.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後的教學價值和教育價值
4. 多聽課,多分析,多反思,多實踐!
第二部分 關於教學設計案例
案例一、《愛心傳遞——圖形的改變》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9課 《社區活動要文明——圖形的改變》是海淀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畫圖與文件管理」,第三單元《綠色家園》的第二課。介紹「畫圖」軟體基本技能——圖形的改變(翻轉 /旋轉和縮放)的方法。
結合今年是奧運年,是對學生進行奧運教育最好的時機,故將前一課改為《聖火傳遞——圖形的選定與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熟練掌握了圖形的選定和移動。
在本節課即將上課時,遇到國家突發事件——四川汶川發生 8.0級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全社會都在奉獻愛心,捐助受災的同胞。因此,教師抓住這個時機,將教學內容改為《愛心傳遞——圖形的改變》。一方面保證學生能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關愛生命,伸出援手,將愛心傳遞給受難的災區的小朋友們。
(二)學情分析:
1 .本冊教材的學習主體是小學三年級學生。
2 .已有知識技能:
( 1)會使用「選定」工具和「任意形狀裁剪」工具選中圖形。
( 2)會移動選中的圖形。
3 .本課所涉及的知識技能:
( 1)學習圖形的「翻轉 /旋轉」命令。
( 2)學習圖形的縮放。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 :
掌握圖形的翻轉和旋轉的操作。
熟練掌握圖形的縮放操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 :
在當一名小小志願者,幫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礙的過程,掌握圖形修改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在創設的真實的情境中快速解決問題,感受時間就是生命,提高學習效率。
滲透學習知識是為了能更好地解決問題的思想。
教學重點: 圖形的翻轉和旋轉
教學難點: 對翻轉和旋轉的理解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演示法、競賽法
學習方法: 觀察、模仿、合作、交流

㈥ 簡述為什麼教學語文與語文教學的關糸

一、案例背景學科:語文課程名稱:從現在開始二、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這是一篇童話體課文,介紹了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他做「萬獸之王」,他讓動物們輪流當「萬獸之王」,每個動物當一個星期,誰做得最好,誰就是森林裡的新首領。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的語言滲透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符合現代潮流,教育學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這篇課文位於第四單元第六篇課文,要繼續以「讀課文了解內容」為訓練重點,課文層次清晰,2~4節的結構相似,適於開展從扶到放的師生教學活動。但課文篇幅較長,生字較多,需要重點理解「宣布、議論紛紛、熬夜、叫苦連天、習慣」等詞語,因此字詞教學的任務較重;再者,課文傳達的人本主題的道理,看似簡明,其實內涵豐富。(二)學習者的分析學生的自學生詞的能力,有了一定積累,對識記字形、字音,能比較熟練、自主地進行,個別字(如:「慣」)在書寫規則上,還需老師的提醒。詞意的理解是課文理解的基礎,學生一般根據生活經驗來理解,因此要集中教學,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學生的概括能力尚弱,不必要求他們既簡練又准確地歸納文意,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反復讀文,說出故事的基本情節,注意避免啰嗦和表述不完整。學生對課文的中心往往停留在就事論事的水平,要老師適當地指引他們總結出有普遍價值的道理。(三)目標制定1.教學目標1)在語言環境中學習認識9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書寫5個漢字。2)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生活情趣和道理;結合重點詞句朗讀感悟,初步培養語感。3)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尊重別人,與人和睦相處,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擁護;對童話中的「人物」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2.教學重點和難點1)繼續在語言環境中自主識字,鞏固識字的好方法,理解文中「宣布、議論紛紛、熬夜、叫苦連天、習慣」關鍵詞。2)引導學生在各種朗讀活動中,感受課文蘊含的道理。(四)教學策略說明1.明主線抓重點不管教材多長,理清主線甚為必要,主線明才能思路清、操作易,效果好。教學主線根據教學目標而定,或以情境為主線,或以朗讀為主線,或以訓練為主線等等。《從現在開始……》的教學,我以選接班人的中心內容為主線,設計教學。獅子要選接班人,命令貓頭鷹、袋鼠、小猴子先後上任,最後猴子當選了,為什麼?貓頭鷹、袋鼠為什麼不能當選,圍繞此中心,引導學生讀文、感悟、說理、表達。至於重點,有重點詞句,有重點節段,本文的重點是貓頭鷹、袋鼠、小猴子發表的三次命令,讓學生通過品讀、研讀、感情讀,先搞清命令的不同內容,再進行思考,為什麼三個小動物會發出不同的命令、得到不同的反響。從中領悟,前兩個命令是根據自己的習慣強加給其他的動物,當然不受歡迎,而小猴子的命令是開放式的,尊重了每個小動物的習慣和個性,所以大受擁護。由此抓住重點感悟,摒棄了逐節逐句的分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創情境重實踐獅子要選獸中之王,必然涉及到許多動物,在這動物生存的世界中,必然有其生存的背景,為使學生在學習中有真情實感,彷彿身臨其境,我藉助媒體,創設情境,展現了森林圖象,並根據學生的各自喜好,製作動物頭飾,讓學生戴上,老師我則戴上獅子的頭飾,和學生一起成為森林中的一員進入情境,饒有興趣地在情境中學習。我們還引進了民主表決的方式,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用「按、按、按」互動反饋設備,對競選獸王的命令投票表示歡迎或不歡迎,通過投票計數的結果讓學生明白,光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的決定,是得不到大家的認可的。當然在投票之後,我還設計說話了訓練環節:讓學生扮演的「小動物」對貓頭鷹、袋鼠的命令發表意見,從大多數角色的角度來說,動物們對兩項命令是十分不滿的,在角色體驗中,學生對三個命令的實質有了更為切身的體會。在教學中,還考慮到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比如貓頭鷹命令所有的動物晝伏夜出,小豬、山羊等會表示歡迎,但狼和狐狸則應該認同這種安排,所以在學生各抒己見時,有意識地關注這些學生,讓他們發表意見,避免學生隨大流、沒主見的惰性思維,也強化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這種寓感悟於實踐活動之中的教學,比以往上這類課文,僅在教學後讓學生角色表演更富有實效。

㈦ 如何提升新教師的業務水平求答案

人才的成長關繫到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未來,我們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就要有高素質的教師。幼兒園每年都有新教師加入,新教師滿腔熱情,滿腹經綸卻很難把自己的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怎樣才能提高新教師的業務水平呢?我園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開展師帶徒活動
我們幼兒園為了提高年輕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開展了「師帶徒」活動。讓上課好的老教師帶新教師一起上公開課。「師帶徒」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同課同構,老師和徒弟一起選一節課,共同上一節課,有師傅把教學環節設計好,把詳案寫出來,然後和徒弟一起准備教具、課件。並讓徒弟把教案熟練掌握。上完公開課後,聽課教師會把徒弟在上課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進行點評,哪裡上的好,哪裡不好應該怎樣等等,老師和徒弟要寫課後反思,哪裡上的好,哪裡需要改正,以後上課要注意,為以後上課積累經驗。為師傅要對每位徒弟進行指導評價,。第二階段:「同課異構」,師傅和徒弟上同一節課,但教學環節徒弟和師傅不能相同,徒弟需要自己來寫出教案,師傅對徒弟設計的環節進行指導。上課後同樣也要寫評價和反思。第三階段:「異課異構」,徒弟自己選擇課,自己設計獨立完成,脫離師傅的幫助。通過這三節段使新教師的上課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不斷豐富新教師學習資源,
為了提高新教師的業務水平,豐富學習資源,滿足閱覽需求。幼兒園每月都會充實圖書資料,讓新教師進行學習。每到征訂報刊雜志之時,學校都廣泛徵求教師意見,根據教師的意向選擇貼近教育教學的書刊;《幼教園地》、《幼教博覽》、《學前教育》為教師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為了促使教師養成閱讀習慣,每月都組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使教師能夠了解教育動態和教育觀念。網路也是新教師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藉助計算機及其網路系統實現教學過程優化與教師知識更新的完美結合是未來教育的基本特點。網路閱讀便將成為教師獲取知識、進行教學和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徜徉於信息海洋,足不出戶就能及時了解到各地各種課改新動態。
第三:實行推門聽課
推門聽課不同於師帶徒,事先有師傅幫助把課設計好了,自己把環節記住就可以上課了,而是不告訴你什麼時候去聽你的課,上課時間到了,負責業務的主任不一定會推開哪個班的門,然後進去聽課。這就要求新教師要把每節課到時先備好應該怎樣上做到心中有數,把教具備好只有這樣才能完整的把課上下來。這樣一來教師就有壓力,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推動新教師不斷提升自己。
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的鑽研。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更多精品來源自 3 e d u 海量教案

㈧ 如何有效利用40分鍾課堂教學時間

隨著課程改革廣泛深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數學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後,靜下心來思考,也難免產生疑問。「熱鬧」的課堂上教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麼?學生學到了多少?看似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中蘊涵的教學有效性有多少? 怎樣做能使我們迷失的課堂回歸本真,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利用40分鍾課堂教學時間」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新教材把數學置於生活實際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了,文化視野也開拓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由於受所處地域上的限制和學生本身知識建構的限制,感覺教材有些內容離學生較遙遠,並不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那麼,使用新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准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當然除了分析教材,也要分析學生,即學情分析。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學得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落實好「四重」,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
小學數學每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鍾,上課應做到「提前2分鍾,少講5分鍾,表揚3分鍾,不拖1分鍾」。教學各節段時間分配大致為:教學准備5分鍾左右,教學展開20分鍾左右,反饋練習10分鍾左右,教學評價5分鍾左右。 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四重」:
1、重紀律。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製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㈨ 特級教師力薦:作文如何妙趣橫生

第一,排比段式。

例:海南省課改區材料半命題"我生活在中"滿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戰中》在開頭擺出論點後,從"挑戰自卑"、"挑戰惰性"、"挑戰嫉妒心"、"挑戰貪念"四個角度分層論述了挑戰的四種對象。


解讀:在每一小節開頭用一句話引領全節,實際上有類似分論點的作用。或在每一小節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節。這種排比段式的並列結構,顯得層次清楚,結構勻稱,讓人有爽心悅目之感。

第二,提示段式

例:湖北宜昌以"美"為話題的滿分作文《小街真美麗》開頭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寫自己對小街寧靜與陳舊的厭惡,然後從三個方面贊美小街:

1.小街是美的,美在自然;

2.小街是美的,美在和諧;

3.小街是美的,美在古樸;

4.以詩化的語言結尾。

解讀:每一個方面的提示語,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放在這一層次的前面,單作一節,除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外,還有起著強調突出和引起別人重視的作用。

第三,總結段式

例:廣東深圳半命題"的味道"的滿分作文《江南的味道》也採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寫"多情的江南,讓多少文人墨客夢縈魂繞",中間根據所學詩歌寫了四塊:

1.江南的味道是清水的甜味;

2.江南的味道是初戀的苦澀;

3.江南的味道是離鄉的酸痛;

4.江南的味道是憐憫的苦楚。

最後是總結全文。

解讀:與提示節段式相反,總結段式是將每一層次的總結性的話作為獨立的單位,放在每一層次的後面,單立一小節,起強調突出和總結這一層的作用。

另外,小標題式小標題式有好多種,這里就常見的幾種作解讀。


1.對比式

例:福建南平以"改變"為話題的滿分作文《耳朵"挑食"》中間用了四個小標題:變化之一:吃軟不吃硬;變化之二:吃麻不吃辣;變化之三:吃肥不吃瘦;變化之四:吃上不吃下。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