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教學設計
⑴ 革命的烈士詩小學五年級
我的"自白"書
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
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麼自白,
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
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
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
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把牢底坐穿
難友何敬平(1918-1949)1948年夏於渣滓洞寫了這首詩:
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
我們願--
願把這牢底坐穿!
我們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們要把這顛倒的乾坤扭轉!
我們要把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們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麼希罕?
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
我們願-- 願把這牢底坐穿!
⑵ 五年級下冊井底蛙歷險記 教案
語文園地里的,我才收集的 二年級上冊 一單元娃娃,胳膊,光碟,名片,旅遊團,山峰,巨石,楓樹,菊花,風景區,翠鳥,甲魚,橘子,降落傘,勤勞,觀察,認識,尤其,奇形怪狀。二單元訪問,國旗,鋼筆,形狀,橋梁,紡線,象棋,剛才,粗壯,高粱。三橫王,草頭黃,弓長張,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吳,雙口呂,木土杜,言午許,雙人徐,耳東陳,干鉤於。三單元美麗,有名,中心,中央,著名,特別,非常,漂亮。四單元一本正經,二話不說,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顏六色,六神無主,七嘴八舌,八仙過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五單元一隻()一個()一把()一塊()一條()一盤()六單元健康的身體,羨慕的眼光,寒冷的北風,遙遠的地方,心愛的裙子,火紅的太陽。七單元沒有日積月累八單元各種各樣,金光閃閃,秀麗神奇,四海為家,無影無蹤,川流不息,迫不及待,叫苦連天,自言自語。二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一 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黃鶯鳴翠柳,紫燕剪春風。 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春風一拂千山綠,南燕雙歸萬戶春。 語文園地二 雷聲大作 傾盆大雨 陽光燦爛 隨風舞動 芬芳撲鼻 黑白相間 花要葉扶,人要人幫。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幫助別人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芽 語文園地三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語文園地四 一本正經 二話不說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顏六色 六神無主 七嘴八舌 八仙過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百依百順 千軍萬馬 語文園地五 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兩暑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立春到來陽氣轉,春風陣陣仍微寒。 語文園地七 同心協力 眾志成城 萬眾一心 戰無不勝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博採眾長 多多益善 貪小失大 捨本逐末 輕重倒置 小題大做 勤學好問 好學不倦 讀書百遍 其義自現 語文園地八 知識是我們飛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學的未來,只能屬於勤奮而又謙虛的年輕一代。 三年級上冊 語文園地一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語文園地二 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列寧)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毛澤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宋慶齡) 語文園地三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山花對海樹, 赤日對蒼穹。 秋月白,晚霞紅,水繞對雲橫。 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 語文園地四 正月菠菜才吐綠,二月栽下羊角蔥,三月韭菜長得旺,四月竹筍雨後生, 五月黃瓜大街賣,六月葫蘆彎似弓,七月茄子頭朝下,八月辣椒個個紅, 九月柿子紅似火,十月蘿卜上秤稱,冬月白菜家家有,臘月蒜苗正泛青。 語文園地五 十二屬相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語文園地六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處處梅。(王安石) 語文園地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竿頭,更進上步。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語文園地八 三字經 (節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滿載而歸 如願以償 沒精打采 沉默不語 目不轉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舉世聞名 高樓大廈 應有盡有 三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一 群芳吐艷 奼紫嫣紅 落英繽紛 鬱郁蔥蔥 噴薄欲出 旭日東升 夕陽西下 皓月當空 崇山峻嶺 懸崖峭壁 層巒疊嶂 蒼翠欲滴 語文園地二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王維)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王建)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晏殊) 繩在細處斷,冰在薄處裂。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語文園地四 博覽群書 孜孜不倦 勤學好問 學而不厭 堅持不懈 業精於勤 專心致志 聚精會神 廢寢忘食 竭盡全力 鍥而不舍 腳踏實地 語文園地五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線,游 子 身 上 衣。臨 行密密縫,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報 得 三 春 暉。 語文園地六 日落胭脂紅,無雨必有風。夜裡星光明,明朝依舊晴。 今夜露水中,明天太陽紅。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 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 語文園地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知己。(汪洙)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無名氏)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邢俊臣) 語文園地八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 (針)好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聲(鳴)在外。 四年級上冊 語文園地一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因雪白頭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 語文園地二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裡裝,三月桃花紅十里,四月薔薇靠短牆, 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梔子頭上戴,八月丹桂滿枝黃, 九月菊花初開放,十月芙蓉正上妝,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臘梅雪裡香。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 泉水挑不幹,知識學不完。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用珠寶裝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花盆裡長不出參天松,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 滿招損,謙受益。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窗前鶯共語,簾外燕雙飛。善不可失,惡不可長。記人之善,忘人之過。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語文園地四 望子成龍 來龍去脈 群龍無首 龍飛鳳舞 如虎添翼 調虎離山 騎虎難下 照貓畫虎 天馬行空 汗馬功勞 馬到成功 老馬識途 牛刀小試 笨鳥先飛 呆如木雞 膽小如鼠 語文園地五 一徑竹陰雲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北京頤和園) 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四川青城山) 一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大明湖)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蘇州滄浪亭) 語文園地六 過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語文園地七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語文園地八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牛頓 在新的科學宮里,勝利屬於新型的勇敢的人,他們有大膽的科學幻想,心裡燃燒著探求新事物的熱情。 阿費爾斯曼 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郭沫若 四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禎)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語文園地二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語文園地三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雞遲宿,鴨歡叫,不久風雨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語文園地四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 圍魏救趙 聲東擊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敵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兵貴神速 突然襲擊 神出鬼沒 所向無敵 語文園地五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巴金)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愛因斯坦) 語文園地六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王 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 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飛半掩扉。 王 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 語文園地七 雄心壯志 堅定不移 堅忍不拔 自強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恆 全力以赴 知難而進 無堅不摧 知難而退 碌碌無為 一曝十寒 寸進尺退 有始無終 半途而廢 語文園地八 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 一枝獨秀 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 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 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五年級上冊: 語文園地一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 陳壽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 讀書有三到,謂心道、眼到、口到。 朱熹 語文園地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杜甫)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袁牧)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盧綸)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 語文園地三 四時之風 春風能解凍,和煦催耕種。裙裾微動搖,花氣時相送。 夏風草木熏,生機自欣欣。小立池塘側,荷香隔岸聞。 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 冬風似虎狂,書齋皆掩窗。整日呼呼響,鳥雀盡潛藏。 語文園地四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語文園地六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語文園地七 同仇敵愾 臨危不懼 勇往直前 前仆後繼 力挽狂瀾 中流砥柱 大義凜然 豪情壯志 不屈不饒 披荊斬棘 奮發向上 勵精圖治 眾志成城 捨生取義 任重道遠 再接再厲 語文園地八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五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一 浪淘沙 唐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語文園地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 易》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傳家寶》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滿江紅》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偶 成》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 騷》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語文園地三 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 (迴文聯)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數字聯)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疊字聯) 樓外青山,山外白雲,雲飛天外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 (頂針聯) 語文園地四 精衛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勞任怨 艱苦卓絕 百折不撓 千里迢迢 肝膽相照 風雨無阻 堅貞不屈 赤膽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盡瘁 扶危濟困 赴湯蹈火 沖鋒陷陣 語文園地五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之交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 語文園地七 文質彬彬 儀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強力壯 神采奕奕 滿面春風 垂頭喪氣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飛 活蹦亂跳 大搖大擺 點頭哈腰 低聲細語 巧舌如簧 娓娓動聽 語重心長 語文園地八 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德國)歌德 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雪萊 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還是讓我在默默獻身的陰影里做葉的事業吧。 ——(印度)泰戈爾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煩惱,陰郁的日子要心平氣和,相信吧,那快樂的日子就會來到。 ——(俄國)普希金 六年級上冊 語文園地一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張維屏)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 白) 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陳與義)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 縝) 語文園地二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來)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的愛著我地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唯有民族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新進步 (魯迅)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她,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巴 金) 語文園地三 輕諾必寡信。 《老 子》 民無信不立。 《論 語》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庄 子》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 記》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袁氏世范》 語文園地四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語文園地五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 嘲》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 鄉》 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 許廣平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顏黎民》 語文園地七 馬詩 唐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語文園地八 雕梁畫棟 巧奪天工 獨具匠心 引人入勝 古色古香 餘音繞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賞 美不勝收 膾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筆生花 陽春白雪 筆走龍蛇 不同凡響 別具一格 六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一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操千曲而後曉其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文心雕龍》 語文園地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語文園地三 囚歌 葉挺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語文園地四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 《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 《冰島之神》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 英國 《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 蘇聯 《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 《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 瓜地馬拉 《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美國 《老人與海》 語文園地五 百煉成鋼 發憤圖強 堅持不懈 迎難而上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⑶ 囚歌於我的自白書的主要內容
囚歌意思:
革命者所走的路被敵人緊緊地鎖著,出賣革命,充當可恥叛徒的投降之路卻敞開著.反動派聲嘶力竭地叫喊著:投降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得到自由,但是我深深地懂得---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怎麼能出賣革命獲得自由!
我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把我和反動派的監獄一齊燒掉,我應該在血與熱火的斗爭中得到永生.。
我的自白書: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所養,每個人都有他(她)的尊嚴,人不分貴賤,赤條條的來也赤條條的去,所以要學會尊重,但要想別人尊重你首先自己要先尊重別人。人活著也要有良心,不能有一個可敬的外表,就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我相信「因果由人造,隨業皆受報」
⑷ 你能知道發生在黃河身邊的英雄故事嗎
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二、問題研究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一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麼。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盪盪」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⑸ 〈〈黃河頌〉〉
教學建議
一、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可以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應該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學設計
1.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4.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5.課外作業
①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⑹ 小學生教材全解《囚歌》的分段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能力。【教學重點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即准確地理解部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學時間】一課時。【課前准備】詞語卡片;指導朗讀的幻燈片或掛圖。【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解題,介紹時代背景。 1.直接導入 新課,然後告訴學生《囚歌》是葉挺在四川寫的。在英雄戰斗過的土地上學習英雄寫下的詩篇,大家一定會有一種親切和自豪之感。 2.通過討論解題:(1)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麼環境下寫的?(隨即指出「囚」字在這里的含義)(2)它為什麼不叫「囚詩」而叫「囚歌」?(學生若答不來,暫且存疑)
3.介紹時代背景:(1)問學生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斗爭事跡。有了解的請他們向大家介紹。(2)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一點。最後由獄中難友傳唱這首詩一事再回到題目的「歌」字。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並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並做上記號;讀完後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麼樣的人? 3.討論以上問題,把握中心思想。 4.學生質疑。教師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研讀課文,較准確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1.分節讀議課文。每小節均按「閱讀——分析——概括」的順序進行。分析時依次討論以下問題: (1)「人」和「狗」各指什麼?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麼樣的感情? (2)「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麼? (3)前兩句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一種什麼樣的處境? (4)「高叫」反映了敵人怎樣的心情?對敵人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哪個字是理解的關鍵? (5)第一、二節中的兩個「自由」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正的自由的態度? (6)「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麼樣的語氣?為什麼這里不用陳述而用反問的語氣? (7)「我渴望自由」和後面的話是什麼關系?你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但」字在這個句子乃至全詩中起著什麼作用? (8)第三小節有哪幾個比喻?它們各比喻什麼?這樣比喻好在哪裡? (9)「將我……一齊燒掉」表達了葉挺同志什麼樣的願望和精神? (10)「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麼?(聯系《就義詩》) 2.簡要地梳理全詩的內容層次,歸納中心思想。(藉助「綱要信號」板書) 3.請學生提出仍未弄懂的問題,擇要回答或討論。 4.出示詞語卡片,抽一行學生順次解釋課後習題的五個詞語。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並試背課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課文; 2.領讀課文(利用幻燈或掛圖進行指導),辨析兩個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3.自讀課文; 4.請剛才朗讀的那位學生再朗讀課文; 5.請一位學生試背課文; 6.齊背課文。下課。板書設計 評: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 都體現授課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學指導思想,那麼我的《囚歌》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什麼呢? 第一,緊緊把握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 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表現為思想性、工具性,還有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初級性的統一。小學六年級與初中相銜接,因此還應體現出一定的過渡性。總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
第二,緊密聯系兩個實際,並在它們的結合點上作文章。 首先要聯系教材實際。從體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從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從內容上看,它雖然不很艱澀難懂,但多處用了比喻,精煉、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較深廣的思想感情;從課文類別看,它屬於一類課文。
其次要聯系學生實際。雖然在今天的這種特定的情況下談不到「吃透學生」,但是對此時此地學生的實際也應該做出盡量符合實際的估計。首先是四川兒童在知識、情感方面和《囚歌》有著天然的聯系;其次是作為西南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學再加優秀教師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他們的學習能力的發揮也可能因教師或環境的變換而受到影響。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謂「在兩個實際的結合點上作文章」,就是說,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補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學生正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於是這里便形成了一個結合點,我們便可以「取教材之長,補學生之短」。
第三,努力體現教改精神,同時注意處理好改革與繼承的關系。 教學改革,首先要貫徹「三個為主」的精神,這里不想多說了。除此以外,我在教學設計中還十分注意依靠理論的指導作用,力求克服傳統教學主要依靠經驗,缺乏理論思維的不足。例如,《囚歌》的總體設計就是以「大語文」教學觀為指導的,而它的第一個具體步驟,就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例如在教學過程 中安排了兩次質疑問難,就是以資訊理論的反饋原理為依據的。
我認為,教學改革既是對傳統教學中不合理成分的揚棄,又是對它的合理成分的繼承。不能一說教改,就對傳統的東西一概否定,在《囚歌》的教學設計中,就吸收了傳統語文教學中「文道結合」、「因文悟道」等特長,在課堂教學結構上也基本採用了「破題——開講——誦習」傳統框架。關於「講」與「不講」、「多講」與「少講」,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弄不好會被認為是「滿堂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實際特別是教材實際出發,當講則講,有些地方還要「暢講」,教師不應該只當「導演」,他應該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所以我在幾個關鍵之處設計了幾段比較長的「獨白」,意在把學生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心裡話」替他們說出來,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激發情感。
可以說,我對《囚歌》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的處理、安排和運用,都是以上述指導思想為准則的。 這里著重談談對教學內容的處理。 經過認真挖掘教材,根據大綱要求,我把教學目的的任務確定為: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初步能力。這是教學目的中的知識能力教學因素。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技能,這是教學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訓練因素。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客觀地存在於教材之中,不是我們附加上去的,他們在教材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我們把它們提煉出來,抽象的為自己頭腦中主觀的東西,即教學目的,是否就失去了聯系了呢?不是的,只不過是改變了聯系方式而已:他們都服從於一個總目標——育人。可以說,《囚歌》的教學目的的確定,是著眼於教育、教養、發展任務的和諧統一,體現了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在上述目的任務中,理解課文是重點。因為這個主要矛盾解決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達到了,朗讀訓練也有了比較堅實的感情基礎。所以我安排了較長的教學時間突破這個重點兼難點。
根據高段教學過渡性,在突出「字、詞、句、段、篇」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我還注意了語、修、邏、文知識的滲透,例如,通過討論「怎能」這個詞來體會表達的准確性和鮮明性,滲透語法和邏輯教學通過討論「地下的烈火」、「活棺材」等詞語來體會表達的生動性,滲透修辭教學。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徵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盪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 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課的教學結構,我原來按三個大環節安排,後來改為兩個,第一個環節是為第二個環節作知識和情感方面的准備,我改變了以往程序式的導入 法,採取了以故事開頭,自然引進課文的方法,把介紹背景、范讀課文和破題融為一體,一氣呵成。第二個環節是教學過程 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初讀課文,包括初讀、嘗試把握中心和質疑三小步;二是研讀課文,包括分節讀議,歸納、二次質疑、檢查詞語理解四小步。這個環節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安排的。第三個環節是指導朗讀,改變以後,我把它分散在分節讀議這個步驟中進行。 (方熔)
對你有所幫助,請採納!
⑺ 囚歌課文精彩句段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能力。【教學重點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即准確地理解部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學時間】一課時。【課前准備】詞語卡片;指導朗讀的幻燈片或掛圖。【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解題,介紹時代背景。 1.直接導入 新課,然後告訴學生《囚歌》是葉挺在四川寫的。在英雄戰斗過的土地上學習英雄寫下的詩篇,大家一定會有一種親切和自豪之感。 2.通過討論解題:(1)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麼環境下寫的?(隨即指出「囚」字在這里的含義)(2)它為什麼不叫「囚詩」而叫「囚歌」?(學生若答不來,暫且存疑)
3.介紹時代背景:(1)問學生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斗爭事跡。有了解的請他們向大家介紹。(2)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一點。最後由獄中難友傳唱這首詩一事再回到題目的「歌」字。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並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並做上記號;讀完後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麼樣的人? 3.討論以上問題,把握中心思想。 4.學生質疑。教師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研讀課文,較准確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1.分節讀議課文。每小節均按「閱讀——分析——概括」的順序進行。分析時依次討論以下問題: (1)「人」和「狗」各指什麼?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麼樣的感情? (2)「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麼? (3)前兩句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一種什麼樣的處境? (4)「高叫」反映了敵人怎樣的心情?對敵人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哪個字是理解的關鍵? (5)第一、二節中的兩個「自由」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正的自由的態度? (6)「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麼樣的語氣?為什麼這里不用陳述而用反問的語氣? (7)「我渴望自由」和後面的話是什麼關系?你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但」字在這個句子乃至全詩中起著什麼作用? (8)第三小節有哪幾個比喻?它們各比喻什麼?這樣比喻好在哪裡? (9)「將我……一齊燒掉」表達了葉挺同志什麼樣的願望和精神? (10)「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麼?(聯系《就義詩》) 2.簡要地梳理全詩的內容層次,歸納中心思想。(藉助「綱要信號」板書) 3.請學生提出仍未弄懂的問題,擇要回答或討論。 4.出示詞語卡片,抽一行學生順次解釋課後習題的五個詞語。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並試背課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課文; 2.領讀課文(利用幻燈或掛圖進行指導),辨析兩個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3.自讀課文; 4.請剛才朗讀的那位學生再朗讀課文; 5.請一位學生試背課文; 6.齊背課文。下課。板書設計 評: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 都體現授課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學指導思想,那麼我的《囚歌》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什麼呢? 第一,緊緊把握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 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表現為思想性、工具性,還有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初級性的統一。小學六年級與初中相銜接,因此還應體現出一定的過渡性。總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
第二,緊密聯系兩個實際,並在它們的結合點上作文章。 首先要聯系教材實際。從體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從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從內容上看,它雖然不很艱澀難懂,但多處用了比喻,精煉、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較深廣的思想感情;從課文類別看,它屬於一類課文。
其次要聯系學生實際。雖然在今天的這種特定的情況下談不到「吃透學生」,但是對此時此地學生的實際也應該做出盡量符合實際的估計。首先是四川兒童在知識、情感方面和《囚歌》有著天然的聯系;其次是作為西南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學再加優秀教師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他們的學習能力的發揮也可能因教師或環境的變換而受到影響。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謂「在兩個實際的結合點上作文章」,就是說,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補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學生正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於是這里便形成了一個結合點,我們便可以「取教材之長,補學生之短」。
第三,努力體現教改精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