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統教學
『壹』 姓氏問題求救
姓氏:王
祖宗:系出姬姓
分類:其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後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畢公高的後裔,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二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世人稱為"王家",以後便以王為姓。三是魏國信陵君無忌,魏被滅後,其子孫被稱為"王家",隨以王為姓。
2、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力的後代。舜的後裔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為姓。
3、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改姓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來。如鮮卑族可頻氏、烏桓族回紇阿布思族。
5、出自賜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戰國燕王丹的玄孫喜被王莽賜姓王。
郡望:
1、太原郡:戰國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國魏時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畢公高之後。
3、天水郡:西漢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後。
4、中山郡:漢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陳留郡:西漢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媯姓齊王建之孫安。
6、河東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靈王太子晉及周平王太孫赤之後。
7、河南郡:漢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鮮卑族可頻氏王氏之後。
堂號:
王姓堂號有"三槐"、"槐陰",其中"三槐堂"比較有名。
遷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周靈王後裔王元避秦亂,遷於琅邪,後徙至臨沂。河內王氏,其先為太原人,世居祁縣,後徙平州,又遷至河內溫縣。魏公子無忌之孫卑子悼,悼生賢,西漢時徙居霸陵,遂為京兆人。
王氏遷往江南,始於西晉末年。唐僖宗時,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審知入閩,王審知被封為閩王,同時王氏又有遷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規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遷徙至浙江、江蘇一帶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遷往廣東,其後裔散處廣東、廣西各地。明末開始,王氏陸續有人遷往台灣。王姓移居海外,始於明清之際,主要分布在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姓氏:李
祖宗:利真
分類:以官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於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郡望:
1、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曇長子李崇。
2、趙 郡:漢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次子李牧。
3、中山郡:漢高帝置郡。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李璣第三字李齊。
4、廣漢郡:漢時置郡。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李尚(李廣之父)。
堂號:
"隴西堂",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
遷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東周的二百年間一直居住在豫東。西漢時,李氏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自東漢開始,有李氏族人陸續徙居西南,分布於川、滇一帶,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壯、彝、滿、回、土家、納西等民族中。魏晉南北朝時,李氏已是全國的大姓,中原的崔、盧、李、鄭並稱四大名門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李氏作為國姓,最為顯貴。
唐代李氏南遷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遷,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於唐高宗時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有不少李氏子孫遷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時,因動亂,李氏有遷往福建、莆田、晉江等地定居的。從明末開始,閩、粵李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
李氏遷徙至海外,始於明朝初年,去琉球國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國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許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華人。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
姓氏:凌
祖宗:姬昌
分類:以官職為氏
姓氏起源:
凌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的第九個兒子康叔被封在衛,建立了衛國。康叔的兒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職為凌人,是周禮天官之屬,為掌冰室之官,是一個負責保存貯藏冰塊的官職,他的後人就以他的官職作為姓氏,於是產生了凌氏。
郡望:
1、河間郡:西漢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間縣。
2、渤海郡:西漢置郡。在今天的河北、遼寧兩省渤海灣沿岸一帶 。
堂號:
半部堂:五代後周時,趙普助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於是封趙普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削減了地方武裝,鞏固了中央集權,想方設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問:「愛卿!你怎樣把國家治得這么好的?"趙普回答說:"我不過是靠了半部《論語》罷了!」趙普死後,家人整理他的書箱,果真什麼寶貝也沒有,只有他活著的時候常讀的一部《論語》。「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御史趙忭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御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一隻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一琴一鶴。
遷徙分布
凌姓的望族居住在渤海(今天的河北滄縣)。
『貳』 歷史上姓凌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名人 1 凌統:字公績。三國時期吳國餘杭人。十五歲的時候就拜為別部司馬,征伐江夏的時候,他作為前鋒。曾經與周瑜等在烏林將曹操打敗。升遷為校尉。凌統雖然在軍營中作了大官,但是他嚴格要求自己,對待下屬也很禮貌,不貪財,重義氣,有國士之風。後從征合肥,魏將張遼突然趕到,凌統護衛孫權沖出重圍,將士死傷很多,凌統也受了重傷。不久死去。孫權很傷心。 2 凌濛初:字玄房,號初成。明朝浙江烏和人。 3 凌十八:廣東信宜人。農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鄉發動起義。任用王晚為軍師,凌十八為先鋒,率眾數千人。咸豐元年率部進攻廣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潯州參加金田起義。後來因為前進的道路受阻,未能與太平軍的主力會合。廣西巡撫周天爵駐守在潯州,派按察使楊彤如和總兵李能臣率軍進攻,王晚在戰爭中犧牲,凌十八率眾回到廣東化州,後來又回到羅定地區活動。咸豐二年兩廣總督葉名琛派軍將他們打敗,凌十八被捕就義。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涇縣人。 5 凌瑚:清朝時期的畫家,字仲華,號香泉,如皋人。擅長於畫士女和花卉禽蟲。浙江人以梁同書行楷、錢維喬山水、凌瑚的寫生稱為「三絕」。 6 凌雲:明代御醫,字漢章,歸安人。曾經遇到一位老道人,傳授給他針灸術,治療疾病很靈驗,被聘為御醫。 7 凌如煥:清代學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編修督學湖北,請命到三峽水道設救生船,用來保護過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編修官。 9 凌雲翰:明代詩人。 10 凌昌煥:字文之(1873-1947)江蘇吳江縣莘塔鎮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東中學(黃炎培創辦)、南洋中學教員,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輯,參與《辭源》(1915)的編纂。主要編(譯)著:《共和國教科書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國教科書生理學》(1914)、《中學新撰動物學教科書》(1916)、《三好學植物學講義》(1918)、《自然》(1923)、《植物標本採集製作法》(1936)、《小學自然科教學法》(萬有文庫)、《動物標本簡易製作法》(1947)。中圖藏書(目)90餘種。 11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涇縣人。 12 凌瑚:清朝時期的畫家,字仲華,號香泉,如皋人。擅長於畫士女和花卉禽蟲。浙江人以梁同書行楷、錢維喬山水、凌瑚的寫生稱為「三絕」。 13 凌雲翰:明代詩人,字彥翀,仁和人。有《關山霽月圖》詩。 14 凌光斗:名洪壽,字煥北,一字步韓,號仰亭,別號筆峰,清永善縣副官分防大沙壩人(今綏江縣中城鎮),祖籍江西長寧。嘉慶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舉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簽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順昌縣,八年提補汀州府連城縣知縣(今福建省連城縣),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歿於連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詔書匾現存綏江其後代家中。凌光斗為官清廉,深諳民情,創修祠堂,大興教育,倡導儒學,全家誥封,名揚滇川贛閩。 14 凌昌煥:字文之(1873-1947)江蘇省吳江縣莘塔鎮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東中學(黃炎培創辦)、南洋中學教員,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輯,參與《辭源》(1915年)的編纂。主要編(譯)著:《共和國教科書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國教科書生理學》(1914年)、《中學新撰動物學教科書》(1916年)、《三好學植物學講義》(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標本採集製作法》(1936年)、《小學自然科教學法》(萬有文庫)、《動物標本簡易製作法》(1947年)。
『叄』 職業中專學旅遊管理好、還是學學前教育好
學電腦也是很不錯的,有多熱門的專業,比如;電子商務、UI設計、室內設計這些都是很不錯的專業,很適合女生學習。就業前景很不錯。
『肆』 關於凌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5年級語文下冊 作業 急急急!~~
凌姓出自姬姓,以官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凌姓是黃帝姬姓後裔。頭一個以凌為姓的人,是出身於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衛國。當時衛國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帶,他們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凌氏在早期歷史上,似乎比較岑寂,一直到群雄並起熱鬧非凡的三國時期,在江左的東吳才有一位大將凌統,以赫赫軍功而為這個家族揚眉吐氣。
『伍』 很喜歡 凌統 的1、4技能。有沒有教學視頻啊不勝感激(*^__^*)
暫時還沒有出
你可以多留意我的空間 http://u.youku.com/user_show/uid_VsaComCn
『陸』 求三國志11威力加強版新手攻略。
首先,一定要學會游戲教學,雖然有些浪費時間,但為了以後在游戲中進展順利,加上學完游戲教學還可以獲得32名中國古代武將,所以一定要學會。只要按教學中的提示去做,就不難了。
其次,要讓智力最高的人做軍師。在內政上,一開始最好先開發市場,一般開發3個市場一個造幣廠資金就充足了,再開發兵舍,冶煉廠,馬廄,工房,然後再開發農場。這些都是必須開發的,記住要把能吸收合並的都合並到最高也就是3級。計略府造船廠等可用時開發,沒用了就拆掉。這樣內政就完成了。
探索人才,登庸武將時要聽軍師的,他讓誰去就讓誰去。如果要登庸喜歡的武將,可以放流言來降低他的忠誠度,好友 ,夫妻,義兄弟這個方法就不靈了。還有,忠誠越低的武將越好登庸。 在野武將沒忠誠所以比較好登庸。
技巧點可以用來研究技巧,結婚,結義兄弟等,點擊都市在研究技巧裡面,可以增強兵種的威力,城防等,但要有足夠的技巧點與資金,不然就不能研究了。
技巧的獲得方法有很多,比如:擊破敵方軍隊,建築設施,登庸武將,放流言,佔領敵軍或空白都城等等,都是獲得技巧的方法。
要想使收入增加1.5倍,就要先開發一個造幣廠或谷倉然後再開發幾個市場或農場把造幣廠或谷倉圍起來就行了。(市場或農場一定要連在一起,不然會降低收入)
在完成內政後,就可以出征了,在出征時盡量帶沖車,(在井闌研究成霹靂後再帶吧!因為井闌的威力不怎麼樣),因為這對攻城很有利,所以一等要開發沖車。 在攻城時,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先把敵軍的兵舍給毀掉,讓他們無法微兵,這對我們是非常有利的,有助於我們及早的攻下城來。
在佔領兩座城以上後,就可以利用兩城之間的兵糧差來賺錢了。舉個例子:我建業的兵糧與金錢的比是1比7,而廬江的兵糧與金錢的比是1比3,也就是1元錢能買3斤兵糧的意思這時就可以在建業買兵糧然後再輸送到廬江賣,這樣就可以短期致富了。
還有,游戲的難度越高,內政的收入值,兵法的威力,士兵人數,資金兵糧等等都會比電腦的少很多,同時難度越高電腦對我方的攻擊慾望越強。所以,在剛開始玩時還是從初級難度開始吧!等到熟練之後再玩超級難度,這樣效果應該會好一些。
實在不行的話就點勢力或都城情況右下角的編輯,可以修改自己或敵軍的實力,從而降低游戲的難度。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在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