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教學反思
❶ 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應用
電子交互白板是一種新的高科技電子教學系統,是當前英國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裝備的主流模式。它成為英國推動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並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北京正在部分中小學進行電子交互白板的實驗,以下兩篇文章分別是北京教科院的兩位研究人員,對英國中小學使用電子交互白板的概括和個案研究,以及對北京市中小學電子交互白板實驗成效的初步總結和評估。本期將這兩篇文章一起發表,以期對各級領導和廣大讀者有所啟示。
一種新的課堂信息化解決方案
電子交互白板技術在英國
有效地利用電子交互白板技術(Electronic Interactive Whiteboard簡稱IWB),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變革,正在成為英國推動教學變革的重要突破口。經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與英國普羅米修斯教學儀器公司(Promethean)和米蘭達教育網站公司(Mirandanet Fellowship)的多次溝通和協商,決定在北京市中小學開展以應用電子交互白板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驗研究。2005年1月11日至1月20日,筆者應以上英國公司的邀請,赴英國倫敦接受有關電子交互白板教學的專題培訓。
一、什麼是電子交互白板
電子交互白板是由硬體電子感應白板(White Board)和軟體白板操作系統(ACTIV studio)集成。它的核心組件由電子感應白板、感應筆、計算機和投影儀組成。電子感應白板是一塊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計算機軟硬體支持下工作的大感應屏幕,其作用相當於計算機顯示器並代替傳統的黑板。電子感應筆承擔電子白板書寫筆和計算機滑鼠的雙重功用,其作用代替傳統的粉筆。教師或學生直接用感應筆在白板上操作(相當於傳統教學中師生用粉筆在黑板上操作):寫字或調用各種軟體,然後通過電磁感應反饋到計算機中並迅速通過投影儀投射到電子白板上。白板操作系統(ACTIV studio)是存在於計算機中的一個軟體平台,它不僅支撐人與白板、計算機、投影儀之間的信息交換,而且它還自帶一個強大的學科素材庫和資源製作工具庫,並且是一個兼容操作各種軟體的智能操作平台,教師可以在白板上隨意調用各種素材或應用軟體教學。白板集傳統的黑板、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功能於一身,使教師使用非常方便。
目前,電子交互白板進入中小學教室,已經成為英國中小學學校教育信息化裝備的主流模式。電子交互白板代替傳統的黑板,成為英國教師教學的必備工具。
英國教育專家研究表明,教師應用白板教學一般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增加視覺效果(Supported didactic)。教師通過白板增加教學的視覺效果,僅作為一種說教的工具,而不能作為一種信息化手段很好地整合在教學中,促進學生概念的掌握。這個階段的課堂很少互動,學生也很少參與和討論。
第二階段:互動階段(Interactive)。教師能夠利用白板操作系統中的某些功能,使知識與概念的講解和演示更加清晰明了,並通過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拓展學生多種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
第三階段:極大提高教學的交互性轉變思維方式(Enhanced interactive - A change of thinking)。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能夠熟練應用白板技術,充分應用課程資源:網路資源及本土化課件等,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積極參加教學討論、回答問題,以及對知識的大膽假設和說明,進而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二、電子交互白板技術對教學的影響
英國教育專家認為電子交互白板技術對教與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對教學及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1)電子交互白板不同於其他教學多媒體的主要區別在於白板的交互性。
電子交互白板技術為課堂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為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奠定技術基礎。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課件在演示過程中學生無法參與,因為課件的內容無法更改。而用白板技術製作的「課件」(確切地說是教師數字化教案),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和參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更改、充實教師原先的「課件」內容,不管是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還是錯誤的回答,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系統會自動儲存這些寶貴的資料,從而生成每個教師每堂課的個性化的「課件」(確切地說,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數字化記錄),並且,成為教師以後教學的重要資源。
(2)電子交互白板為資源型教學活動提供技術支撐。
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是熟練應用白板技術的重要環節。白板系統為每個學科准備了大量的學科素材,但不是現成的、固定的課件,教師必須根據自己特定的教學設計和目標,應用資源庫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案,白板技術使教師應用資源庫中的資源自我生成數字化教案的過程變得非常方便。並且,由於白板系統兼容微軟的各種軟體應用,所以,教師還可以在白板上直接上網尋找課程資源。
(3)白板操作系統擴展、豐富了傳統計算機多媒體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視覺效果。
比如,白板操作工具中獨有的拖放功能、照相功能、隱藏功能、拉幕功能、塗色功能、匹配功能、即時反饋功能等,更加提高了視覺效果,更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多元智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4)提高教學效益,使教學的計劃性更強。
教師不僅用白板授課,同時白板也是教師備課的好幫手。教師可以把整個白板上的教學過程儲存在自己的文件夾中,成為自己學科教學的電子檔案和課程資源,成為教師今後授課、總結和反思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資源基礎。
(5)電子交互白板有利於教師開展團隊教學研究。
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師在應用白板教學方面組成教學研究小組,共同探討白板教學方法及策略,這樣的團隊教學研究方式比教師自己孤立的白板教學,更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1)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相對於傳統的黑板教學,白板的視覺效果,比如色彩、隱藏、動畫等多種教學功能,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尤其是學習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和概念時,白板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2)便於學生復習以往的知識內容並促進學生掌握新知識。
由於白板可以記錄教師以往授課內容和過程(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鞏固和回憶舊知識及概念,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
(3)有利於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有研究表明,由於白板教學更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生生的互動,使原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隨意說話等現象大大減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
三、對北京5所學校白板實驗結果的評估
從2004年6月起,以首都師范大學為主持方,北京教科院為協助方,兩個教育專業機構聯手在北京地區的部分中小學校,開展了課堂教學中應用電子交互白板的實驗研究。
目前白板實驗在北京161中學、北京14中學、北京中關村中學、北京東郊民巷小學、北京古城中心小學等5所學校展開。涉及的中學學科有:數學、語文、外語、物理、化學、政治、地理、信息技術(計算機)等8門學科,涉及的小學學科有: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計算機)、美術、社會、音樂等7門學科。
通過一個多學期的白板實驗,實驗校師生在以下方面對白板教學給予了充分肯定。
(1)白板技術將傳統的黑板、投影儀、電腦整合在一起,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形成統一的教學平台,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白板設計的互動理念,以及白板技術本身的互動性和操作性特點,作為一種變革性的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有利於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補充了從演示性多媒體教學到網路條件下的個別教學之間的空白,有利於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3)白板技術集文字、聲音、圖片、影像於一體,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容易和方便。
(4)白板不僅在硬體設備上為教學提供了平台支撐,同時,白板的軟體設計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比如有照相、拉幕、隱藏、資源庫儲存、互聯網連接等多項功能,使教師的教學更加方便、生動、有趣。
(5)白板提供了極大的資源儲存空間,便於教師對教學資源、教學過程的積累和反思,便於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整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並且節省教師的教學准備時間。
實驗師生在充分肯定白板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少改進意見。
第一,白板的硬體技術有待改進。
(1)手寫筆:右鍵功能不好使;雙擊不好使;識別不太好;容易壞;(2)白板與電腦的兼容性:與國產聯想筆記本電腦不兼容;(3)白板界面與其他軟體界面切換頻繁,容易死機;(4)白板自帶中文字型檔有問題。
第二,白板的技術支撐有待完善。
目前白板公司在北京沒有售後服務等技術中心,如果技術上出現問題則難以得到及時解決,這是目前學校最擔心的問題,因此不敢大規模采購。
第三,白板資源和漢化問題成為中國師生使用的最大障礙。
白板的自帶資源大多不適合中國的教學內容,急需加入中國本土化的教學資源。另外,需要對白板進行漢化處理,否則中國的一部分教師將被攔在白板使用者之外。
第四,關於白板教學的使用范圍。
北京的實驗學校教師提出,白板適合40人以下的小班使用。在班額小的情況下,師生、生生互動比較方便,可以充分發揮白板的互動功能。如果在40人以上的大班中使用,師生、生生互動困難,不僅很難發揮白板的互動功能,而且由於白板尺寸的限制,坐在後排的學生不容易看清楚白板呈現的教學內容。
第五,由於白板的經濟成本高,投資大,所以,白板在中國學校的實用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 王唯
英國中小學電子交互白板的應用及個案研究
2004年1月在英國教育技術展上,英國教育與技能部宣布2004-2005財政年度再次投入2500萬英鎊用於中小學電子交互白板(或稱智能白板)的購買。這是繼2003年9月投入2500萬英鎊後,英國政府又一次為中小學的電子白板買單。至此,英國教育與技能部總計投入了5000萬英鎊,用於支持中小學校利用電子白板開展信息化教學。據英國教育與技能部2003年10月發布的調查統計結果,小學、中學和特殊教育學校擁有電子白板的比例分別為48%、82%和53%。該調查還顯示,電子白板是英國中小學校最常用的計算機輔助設備之一,其擁有比例僅次於數字投影儀和數碼相機。電子白板之所以受到英國教育與技能部和中小學師生的青睞,主要在於它清晰的可視化界面、便捷的操控方法和靈活的交互功能。英國中小學校的師生從電子白板的使用中獲益匪淺,並從大量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經驗,下面對幾個典型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一:Newington Junior Foundation School 讀寫課
該校位於紐因頓小鎮,為7-11歲的孩子提供義務教育。這所小學一共有10個電子白板,其中一個配給了計算機教室,另外9個分別安裝在各個教室。所有的電子白板都是壁掛式的,與之配套的數字投影儀固定在教室的天花板上。白板的兩側均設有揚聲器,以提高音量和音質,保證課堂教學的聲音效果。
本案例是小學四年級的一堂讀寫訓練課。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認識復合名詞並學會辨認復合名詞的音節個數;二是分析一首詩的結構並展開課堂討論。由於兩個目標非常明確,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分為前後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復合名詞。先由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寫下各種復合名詞,然後學生各自獨立地在自己的「即寫即擦」白色書寫板(這是一種供學生使用的小型書寫板)上對音節個數進行辨認,最後在學生的參與下,教師對列舉出的名詞逐一分析。第二部分的教學重點是對一首詩的結構和意義進行解釋。首先,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顯示功能向學生展示出詩的一部分內容。由於這首詩是教師提前布置給學生預習的,所以學生已經有一周的時間進行准備,包括熟悉詩的內容以及韻律等。接下來,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列出了幾個有關的術語,考察學生對這些術語的理解程度,如:押韻、押韻兩行詩、五行詩和音節等。學生對教師的這種授課方式做出了積極響應,並且很好地理解了所學的概念。
這所學校的教師普遍認為,電子白板已經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所有教師都認為電子白板給他們的教學生涯帶來了很大的不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隨時調整或修改教學內容。電子白板的使用也讓學生感到新奇,他們在課堂上更加專注於教師講授的內容。
案例二:Seabrook Church of England Primary School 算術課
這所學校的規模比較小,注冊的學生只有100人,一共有四個班級。學校目前共有5塊電子白板,四間教室各安裝一個,剩餘一個自由支配。除此之外,每間教室還配備了視頻播放器,並與數字投影儀相連,以便移動電視機的時候不影響觀看。這個案例介紹一節關於「角」的算術課。教師的課程設計分為三大塊:課程的「熱身階段」;課程的主講部分;課程的圓滿結語。
熱身階段: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情境,教師設計了一個互動小游戲。教師先在電子白板上提出一些與角有關的具體問題,然後要求學生給出答案,並將答案在電子白板上演示,師生共同討論。
主講部分:第一步,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量角器及這種數學儀器的正確使用。通過電子白板的演示,學生很快掌握了量角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避免錯誤的測量。然後,學生在電子白板上親自用量角器測量。第二步,教師向大家講解有關三角形內角的知識。概念講完後,同樣是由學生在電子白板上實際測量很多三角形的內角,通過內角的測量,學生進一步認識了等腰三角形,而且知道如何判斷一個三角形是否為等腰三角形(見圖1)。第三步,從三角形內角擴展到其他多邊形的內角。教師仍然鼓勵學生在電子白板上演示如何測量多邊形的內角。第四步,展開合作學習和小組討論。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個表格的製作和填寫,而後每個小組輪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圓滿結語:這節課到尾聲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給予評價,並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是否通過表格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論。
至此,一節關於「角」的課就在學生的思考和回味中結束了。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增強了使用電子白板的自信,可謂一舉兩得。
案例三:電子白板在幼兒學校(Greenvale Infant School)的應用
這所學校約有160名4-7歲的兒童。除了滿足正常教學需要的九個教室外,還有兩間教室是專門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准備的。目前學校一共安裝了兩塊電子白板,其中之一是由英國的新機會基金(NOF)提供給學校試用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師生反映效果不錯,所以學校最終把它買了下來,而且買了兩塊。教師認為,優秀的軟體與先進技術的結合(電子白板)給教學實踐帶來了很大改觀,尤其是像Easiteach Maths(一種數學軟體) 和Easiteach Literacy(一種文字處理軟體)這樣的軟體,全校教師幾乎每天都在使用。
教師認為,自從電子白板投入使用後,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上課容易走神的情況有很大改觀,電子白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操作電子白板,不但提高了孩子們的繪畫技能,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見圖2)。孩子們最喜歡利用Easiteach Literacy軟體編故事,而且喜歡聽到自己的故事被朗誦出來。校長對於孩子們的進步非常自豪,她把孩子們自編的故事收集起來,列印、編輯成冊,向每一位來到學校的參觀者展示。
案例四:電子白板與PowerPoint的完美結合
Nonington C of E Primary School 是位於英國東南部港口城市Dover的一所古老小學,它始建於1861年。本案例主要介紹六年級學生的幻燈片製作與展示活動。這次活動源於秋季開學時的一次幻燈片觀摩,當時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上一級畢業班學生的幻燈片精選作品集,目的是讓大家了解Power Point的魔力並藉此鼓勵學生動手創作。同學們對這次觀摩活動很有感觸,有的學生比喻,通過電子白板的互動功能觀看幻燈片就像在讀一本有趣的書。這一點給了師生很大啟發,他們決定自己動手為低年級學生製作有聲讀物(Talking Book)。
確定目標之後,下一步是幻燈片內容的選擇。於是,高年級與低年級學生組成聯合工作組,就此問題徵求低年級學生的意見並廣泛進行溝通。幻燈片的內容很快就敲定了,如「我們的新農場」「叢林與動物」「三隻小豬」等等。完成了前期的需求分析之後,第三步是實際操作階段。教師負責總的組織和協調工作,並要求大家按照讀寫課上已經劃分好的五個小組各自開展工作。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里的五台計算機,小組內最好也是兩人一起合作。幻燈片初步製作完成後,在每周一次的讀寫課上,由各小組輪流在電子白板上展示,大家共同討論修改。
秋季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同學們邀請低年級的小朋友以小組的形式到教室參觀製作好的幻燈片,並讓他們親自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演示。從其他教師和小朋友們的反饋來看,這次幻燈片製作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案例五:Charles Street Centre科學課
查爾斯街道學習中心是西肯特地區一所規模很小的學校,提供第4學段(相當於10-11年級)的學習課程。學生來自西肯特地區的各個中學,其中絕大部分學生存在情緒或行為方面的障礙。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學生通常在該中心學習一年,然後被送入專門的學院接受進一步的教育,為未來就業做准備。該中心擁有良好的教育信息化設備和條件,學生能人手一台計算機,所有教師都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
本案例是一節科學課,教學內容是「感覺器官眼睛」。本節課的重點是眼睛的視覺假象和反應時間。上課時教師先將「眼睛的構造圖」顯示在電子白板上,要求學生在電子白板上的相應位置標出眼睛各部分的名稱。然後學生要根據學到的知識寫一個小結,存放在自己的學習文件夾中以備將來復習時使用。
教師還要求學生登錄一些網站搜索有關眼睛的知識,這些網站上提供了許多有趣的實驗。學生可以對眼睛的視覺假象進行一些測試,然後記錄下真實的結果。比如,圖3中間那個立方體的哪一面是前面,圖4中的兩條平行線哪一條更長。教師還要求學生通過做「打點游戲」(一種測驗眼睛反應時間的游戲,在屏幕上有一些白色的圓圈,當黑點出現在圓圈中時學生去點擊它,看30秒鍾內能擊中多少黑點)來檢驗眼睛的反應時間並記錄實驗結果。
本節課由於使用電子白板從而實現了高度互動,通過多種方式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原本存在學習障礙的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並能在第一時間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自信心。
從上述案例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電子白板在學校教學中發揮著很大作用:與傳統黑板的「一擦即沒」相比,電子白板能夠實時記錄、保存教與學的全過程,教師可以隨時調用電腦中存儲的課堂教學資料,不必再擔心板書的內容無法重現。與現在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電腦+投影儀」相比,電子白板允許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方便自如地隨時調整、修改教學計劃,並隨時保存更新自己的電子教案。同時,電子白板可以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積極的互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投影屏幕上只能是「一成不變」的顯示內容更適合多樣化教學和創造性教學的需要。
總之,電子白板既可以像傳統的黑板一樣任教師隨意塗寫勾畫,也可以滿足多媒體教學的各項要求。因此電子白板兼具傳統的黑板和多媒體教學的雙重優勢,而且彌補了後兩者的不足,以靈活便捷的實用功能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可以想見,電子白板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❷ 四川一學校強制學生花近6000元購買平板電腦,學校此舉是否違規
學校此舉是違規的,已經受到處罰了。
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我覺得學校只是利用家長的心理來欺騙學生。這種現象我們不得不反思,因為我知道的不僅僅是這個被曝光的學校,還有很多學校都這樣做了,但是家長卻束手無策,有的不敢起訴,或者沒有辦法起訴,或者他們會置之不理。很多教育局和學校是一條線上的,所以其實有些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的這種行為是很無奈的。在這次曝光中,我們知道他們在會上告訴學生是自己買的,所以很多學生購買後發現與學校制度不符。事實上,他們是被迫變相購買學校平板電腦的,這些學生購買平板電腦的成本高達300多萬,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學校賺錢有多恐怖。
❸ 老師們年年必抄的手寫教案,真的是教學的必須嗎
每學期末,我們中心校都會組織對本部和村小的老師進行教學常規檢查,根據常規檢查的結果,對老師進行績效考核。其中手寫教案是常規檢查的重要內容,中心校對教案的篇幅,格式,包括教學反思都有明確規定,在備課本上,就用表格的方式設定了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學具准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反思。老師必須按照以上的格式進行備課,否則在常規檢查中就會相應扣分,直接影響老師的績效工資。
當下,很多學校已經對逐漸淪為形式主義的手寫教案進行了改革,比如北京昌平的一所小學,就規定老師的教案可以寫在課本上,一學期只交兩篇自己滿意的精品教案即可,不要求每個課時都寫那種程序化的教案。這未嘗不是一種改革的方向,只要心中有教案,何必拘泥於手中的教案呢?畢竟教案是為課堂服務的,在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教案是不是也應該與時俱進呢
❹ 小學三年級期中考試總結反思怎麼寫
這次期中考,我沒能如期達到老師的期望及自己的目標,而感到很慚愧。
沒考到自己目標的原因有()個。第一,.......。第二.......(以此類推,你有幾個寫幾個)(比如:審題沒認真,粗心大意,基礎不扎實,作文沒有寫到重點內容,閱讀沒有完全理解等等)
通過這次期中考的自我錯題分析,我發現我的漏洞在於(你哪方面錯較多就可以寫上去。比如閱讀,作文等等)那對於這一漏洞,我會採用(比如每天讀書,多看作文書,多刷閱讀題等等)方法填補漏洞,提升自己,把優勢發揮出來,劣勢盡快消滅。這次考試也是給我敲響了一個警鍾,我會以此為戒,下次考試突破自我,考到自己的目標,達到老師的期望。
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
(如果是其他科目自行改寫)
❺ 與傳統的課堂比較,微課和翻轉課堂各有什麼優勢
翻轉課堂」 最大的優勢在於全面提升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中, 主動內化知識, 教師也走下講台, 指導小組學習,甚至進行個別輔導。長遠來看, 這種教學方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都是不無裨益的。「翻轉課堂」 面臨的現實教學問題及困惑「翻轉課堂」 要得以有效實現, 最根本的是學生課前的深度學習和真正將課堂上的互動引向更高層次。然而具體實施中,我也經歷了不少的困難:
第一, 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教育技術能力。比如視頻和學案需要精心准備,我前後一共錄了3次視頻, 編輯視頻也花了不少時間。如果想要做得更好, 還可以做專題網站、 開通博客等, 讓師生充分共享教育信息技術帶來的方便。當然,這樣就會大大增加教師課前准備的工作量。另外, 相對於美國學生可以人手一台平板電腦, 以及便捷快速的互聯網, 我們還需要更多硬體和軟體上的支持。
第二, 教師對學生的課前學習缺乏監管。學生是否認真進行了視頻學習?視頻上留的思考題
是否認真完成了?公式的推導是自己完成的嗎?據我了解, 這次課前學案就有學生是抄來的。學生在剛聽說要這樣翻轉地上課時很興奮,課後, 我主動找他們談心的時候, 他們卻告訴我:「課外真正發生深度學習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有些疑問要查閱資料不知道在哪裡查; 有些可能老師點一下就解決的問題自己卻需要思考很久等等。」
❻ 你見過哪些讓人「驚艷」的老師備課
作為一個老師,備課是日常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因為每學期學校都會對每個老師的備課本進行檢查,看看備課的質量,檢查一下是不是按照標准進行備課。在檢查的過程中,往往能發現一些態度不夠端正的老師,比較過分的是我在一次檢查的時候,發現有一個老師備課本上只寫了前面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最為關鍵的教學過程裡面卻是一個大大的“略”字,實在是有點無語。
這個美術老師的備課也是很有意思,備課題目叫做《誇張的頭像》,整個備課本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個頭像了,實在是有夠誇張的,不仔細看,我還真的沒認出來這是葛優。但是仔細看,確實是,光頭,尖下巴,齙牙,特徵雖然誇張,但是大致還是沒走樣。
備課備得好並不意味著上課上得好,教學成績好,但是至少說明老師的工作態度積極認真,能看出老師的基本功。有了積極地態度,良好的基本功,教學效果一般也不會太差的。
❼ 如何上好《幼兒園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以有組織的樂音為形式,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內容,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總的培養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內容豐富,包括: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活動(音樂游戲、舞蹈、律動),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有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佔優勢的特點。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游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 一、童化自己,拉進與孩子的距離 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那麼孩子和老師之間就必須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要保證橋梁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接受教師的授課內容,教師首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覺得老師親切的象孩子們的好朋友對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二、創設唱歌的情境,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意的好工具,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創設這個情境呢?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