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漢語教學
目前,去國外當中文老師有兩種常見的申請方式:第一種,參加國家漢辦志願者項目或者漢語教師項目(只針對2年以上教齡的在職教師);第二種,通過勞務輸出公司進行應聘。
途徑一:國家漢辦
申請條件:
1.大學本科以上的應屆畢業生、在讀研究生、在職教師。一般為漢語國際教育或相關專業,部分歐洲國家也認可對應的語言專業,例如法語專業可以報名法國教師崗位,西班牙語專業可以報名西班牙的教師崗位。申請漢語教師崗位,要求有大學以上學歷,從事對外漢語、中文、外語等教學工作的大、中、小學在職教師,並具有2年以上教齡。
2.普通話達到二級甲等水平;能熟練使用申請赴任國語言或英語。2014年志願者崗位要求英語達到CET-6 425分以上或相當水平,申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義大利、匈牙利等國家的志願者要達到CET-6 520分以上;泰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蒙古、越南等國家的申請人在派出前,還要求基本掌握赴任國教學、生活用語。
3.掌握漢語、中華文化、當代中國國情和教學理論基本知識,具備較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漢語教學實踐能力,很多國家的崗位要求申請人具有1-2項中華才藝特長,如果會武術在一些國家項目中將獲得優先派遣的機會。
4.志願者的年齡一般要求在22-50歲之間,漢語教師的年齡一般在60周歲(含)以下,不同國家的個別項目要求會有所區別。
5.無犯罪記錄。
申請流程:
1.通過國家漢辦官網(www.hanban.e.cn)了解最新的崗位需求。登錄志願者報名系統(yuanzhe.chinese.cn),或者外派教師報名系統(shizi.chinese.cn)注冊新用戶,填寫報名信息並在線提交。同時,將生成的報名表格列印後,提交所在學校、教育廳或相關部門審核。
2.報名審批通過後,參加國家漢辦統一組織的選拔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考試內容主要為漢語專業知識、教學技能、中華文化傳播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外語水平、心理和才藝等。
3.國家漢辦根據選拔考試結果和崗位要求確定錄取人員。被錄取後,申請人還要參加國家漢辦組織的相關培訓,培訓考核合格後才可派出。
4.在國外任教期間,有問題可以與國家漢辦進行溝通。回國前兩個月,與漢辦項目主管溝通,確定回國時間。回國後遞交工作總結。
途徑二:勞務輸出公司
申請條件:
1.有本科以上學歷和學士學位,個別國家的申請門檻只需專科學歷,例如新加坡。專業方面沒有嚴格的要求,除了中文、對外漢語、漢語言文學和師范類專業比較受歡迎,外語專業也被認可。即使連這些專業都不是,只要熱愛教師行業,也能通過出色的簡歷加上完美的面試表現殺出重圍。
2.不同項目對語言要求不同,一些項目申請時對普通話和外語沒有嚴格的等級要求,而是通過面試表現來考核。在出國前,最好能基本掌握該國常用的生活用語。
3.年齡一般要求在22-35歲以內,個別項目只接受女性。
4.無犯罪記錄,申請人及家人無非法滯留史。
申請流程:
1.咨詢勞務輸出公司了解最新的崗位需求,針對崗位要求提交簡歷、證件照和生活照。
2.簡歷審查通過後,招聘學校或機構將進行視頻面試,或派招聘負責人到國內現場面試。面試內容包括漢語知識、教學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外語水平等。
3.面試通過後,與招聘學校或機構簽訂工作合同,並准備出國簽證所需的材料,辦理簽證手續。招聘學校或機構會根據需要,安排申請人參加培訓。
❷ 世界上哪些國家把漢語作為學生的必修課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真正迎來自己的春天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世界逐漸進入信息時代,進入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時代,整個語言科學在21世紀的地位越來越高。由於中國近20年來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國際地位迅速提升;又由於中國有無比巨大的廣闊市場,所以任何類型的國家,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為了和平與發展,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都不能不跟中國打交道,而要跟中國打交道,不能不要求他們的國人努力學習漢語。
因此與中國的強勢發展相呼應,在全球,漢語熱也不斷升溫,漢語正逐步成為一種強勢語言。據報紙報道,現在許多歐美國家已將漢語列入高考外語考試任選科目之中。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真正迎來自己的春天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世界逐漸進入信息時代,進入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時代,整個語言科學在21世紀的地位越來越高。由於中國近20年來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國際地位迅速提升;又由於中國有無比巨大的廣闊市場,所以任何類型的國家,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為了和平與發展,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都不能不跟中國打交道,而要跟中國打交道,不能不要求他們的國人努力學習漢語。
因此與中國的強勢發展相呼應,在全球,漢語熱也不斷升溫,漢語正逐步成為一種強勢語言。據報紙報道,現在許多歐美國家已將漢語列入高考外語考試任選科目之中。
在美國,12種外語中漢語的選修人數是增加得最快的一個語種,已成為第三大通用外國語;現在已有800多所大學設有中文系、所,許多中學也都開設了中文課,有些州(如猶他州)還通過法律規定漢語作為中學必修課。
而法國的漢語熱從巴黎街頭的一則廣告中可以體會:「學漢語吧,那意味著你未來幾十年的機會和財富。」法國有近3萬人學習漢語,人數居歐洲首位,開設漢語專業的大學有38所,其他類型高校近90所,開設中文課程的中小學數量為149所,學生達8000人。著名的巴黎東方語言學院2004年招收中文學生2000人,首次超過日文。
不僅是法國,漢語熱也在俄羅斯蔓延。據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教育處統計,全俄已有50多個漢語教學點,其中開設漢語課程的高校30多所,學生 2200人,開設漢語課程的中小學8所,學生2500多人。漢語人才也很搶手,很多公司願意出高薪與外交部等傳統用人單位爭奪漢語人才。
在亞洲,日本,一直是漢語教學最熱的一個國家,幾乎每個大學都有漢語學科,漢語也已成為中學生高考的可選外語之一;有的學校,漢語已成為外語選課中的第一外語。
而韓國,在跟我國建交以後,學習漢語的人數猛增,在300多所大學中,至今已有三分之二的大學開設了中文課,學習中文的語言學院更是遍布各大城市;在中國大陸的韓國留學生,數量上已超過日本,越居首位。而在非洲,漢語熱也正在興起,埃及、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等國已設有四年制中文專業,有的還已經開始招收中文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根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現在100個國家超過2500多所大學在教授中文,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達3000多萬人。
日本,日本高考要考兩次,第一次全國統考,第二次由你報考的大學出卷,第一次考英語,第二次有一門就是漢語閱讀與理解,越是重點大學漢語要求越高,最後的成績以兩次的總成績算
在韓國,高考的時候是必須要考中文的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道,日前,英國教育大臣Michael Gove宣布修改英國教學大綱:2014年起,小學外語必修課可選科目包括漢語普通話
❸ 怎麼才能去國外當漢語老師
首先自身條件:
如果不是國際漢語教育相關專業,最好還是考一個IPA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進行一內下教師培訓。另外,容學校都會要求有一定的外語能力,這個也很重要。
其次是出國的渠道:
1、漢辦,作為志願者出國(項目免費,待遇也不錯)
2、靠譜的中介機構,最好是有實體學校的(需要先交一筆費用,選擇學校好的話,收入很可觀)
3、自己有渠道,可以出國
❹ IMCP對外漢語教學資格證,在歐洲適用么
1&3,
在國外正規公立學校唯一承認的證書就是他們國家的教師資格證,其他的證都沒 用!沒有他們國家的教師執照就是無證上崗,學校不敢做違法的事情。
你要考取其他的教師資格證書比如這個國際教育學會頒發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 、IPA的證、目前社會上的別的資格證比如全球漢教總會的、 WATL的,都是在國 外正規公立學校以外的范圍才有用。
但是,無論你到哪種學校或者教學機構當漢語教師,前提你要有合法的踏上那個 國家的身份。也就是你能不能從你的「也許可能的僱主」那裡得到工作offer,他 給不給你辦工作簽。這是目前影響漢語教師出國任教的一大障礙之一。須知從本 土以外引進一個勞動者對於一個單位來說不管是從實際上來說還是從手續上來說 都並非易事。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有漢語教師需求的學校都傾向於先在本土尋 找能勝任的漢語教師,最後才會把目光投向中國。就算是他們願意從中國引進教 師,那麼這部分需求又絕大多數被國家漢辦承攬。
所以你要是想出國教漢語,要麼你通過漢辦的選撥,成為志願者,但是最後是要 回國的。(但是從你的專業看來比較難,你應該沒有任何教外國人的經驗,也沒 有對外漢語教學究竟為何物的概念)
要麼你自己以別的形式出去,然後在國外做漢語教師的兼職(對執教的執照要求 不嚴,這個時候你手裡要是有個什麼證書也許幫助你得到這種工作機會),或者 就去當地大學學習,完成課程,考到當地的教師資格證,進入主流學校。
2.
所以,在目前漢辦的資格證停考的情況下,你如果想考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可 以看看目前社會上的一些培訓,在網路一搜「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可以看到主 要的幾家,可以自行比較,對你幫助就是在那些對證書要求不嚴格的機構考慮你 的時候或許會給你帶來加分。但是,不管什麼證書,哪怕是漢辦的,或者是國外 的教師執照,甚至有一天有個全球通行的漢語教師執照,這些都是一張紙而已, 最重要的是你在考證的過程中,能切實提高你的教學能力。
大多數人覺得是中國人、普通話說的還行,就能教外國人漢語,但是其實真的走 上課堂,才發現手足無措的例子比比皆是。對外漢語教學其實並不傳授知識而是 培養能力,對教師的技能訓練要求更高。所以考證固然是個短期行為,但是從長 遠來說,要注重你在這個短期行為中能不能獲得一些根本的益處,比如你的教學 能力的提高。否則你即便得到教學的機會,也保持不住。
4.這個途徑就很多了,留學,勞務輸出,移民等等。再說,不是一定要排除嫁個 老外吧,哈哈
❺ 想去歐洲做對外漢語教師,需要考取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嗎
(1)你好,樓主。由人社部中職協頒發的PAT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是有國際認證的,出國也可以用的。
(2)證書是雙語印證的,在國外的話,也可以得到認可,很多孔子學院的老師也是手持這張證書的。
(3)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在國外,大多數人看重的是老師的教學質量和方法,切勿過多的關心證書,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❻ 去外國當漢語老師需要哪些條件
需要:大學本科抄以上的應屆畢業生、在讀研究生、在職教師。一般為漢語國際教育或相關專業,部分歐洲國家也認可對應的語言專業,例如法語專業可以報名法國教師崗位,西班牙語專業可以報名西班牙的教師崗位。申請漢語教師崗位,要求有大學以上學歷,從事對外漢語、中文、外語等教
❼ 儒森漢語現招聘赴歐對外漢語教師,有想去歐洲那邊做對外漢語教師的么
儒森不錯的,我朋友就在他們那參加的對外漢語教師培訓班考的證,現在已經做代課老師了。
❽ 現在那些歐美國家注重漢語的學習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對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許多國家都出現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在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地區,人們甚至提出了「漢語學習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隨著世界逐步進入信息時代,語言也逐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因此認真研究對外漢語教育現狀,加強對漢語的推廣工作,讓漢語真正走向世界就顯得非常重要。
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歷程
對外漢語教學在中國的發展是相對比較晚的,它是隨著新中國建立,中國對外交流逐漸增多才發展而來的。
1950年7月清華大學正式成立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進修班,這可以看著是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開始。但由於政治和經濟多方面的原因,那時對外漢語教學還一直是屬於短期培訓的角色,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門學科建設在中國興起還是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日、美等眾多國家紛紛跟我建交。隨之,40多個國家要求向我派遣留學生。國內高校也陸續恢復招生。正是在國內外的這種形勢下,北京語言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的曾用名)於1973年復校,接著,北京和其它若干省市的高校也先後恢復或開始接受留學生。北語並於1975年試辦、1978年正式開設了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本科教學。教學規模的擴大和本科教學的創建為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學科的產生准備了良好的基礎。
而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對外漢語教學才開始真正有了長足的進步。1978年北京市的語言學家們以學術的敏感及時發出呼籲:「要把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設立相應的專業,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但是,這個學科、專業叫什麼,並沒有正式命名。1982年,中國才正式確立「對外漢語教學」這一學科名稱。隨著對外開放的進程,對外漢語教學也逐漸受到重視。1987年我國成立了「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嚴格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管理制度;各高校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對外漢語教學機構的行政級別;加強了對從教人員的管理和培訓,開始進行統一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也把對外漢語教學列入規劃,強調「要大力加強對外漢語教學」,1989年,當時國家教委的一項通知中,就指出「發展對外漢語教育事業是一項國家和民族的事業」。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除了北京語言大學已建設成為中國唯一的一所專門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和中華文化教育的國際型大學之外,全國已有近400所大學開展長期的和短期的對外漢語教學,甚至某些中等學校也都積極開展了短期的對外漢語教學。在華外國留學生逐年上升,除北京語言大學外,像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每年在校留學生都在千人以上。
全球化興起「漢語熱」
而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真正迎來自己的春天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世界逐漸進入信息時代,進入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時代,整個語言科學在21世紀的地位越來越高。由於中國近20年來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國際地位迅速提升;又由於中國有無比巨大的廣闊市場,所以任何類型的國家,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為了和平與發展,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都不能不跟中國打交道,而要跟中國打交道,不能不要求他們的國人努力學習漢語。
因此與中國的強勢發展相呼應,在全球,漢語熱也不斷升溫,漢語正逐步成為一種強勢語言。據報紙報道,現在許多歐美國家已將漢語列入高考外語考試任選科目之中。
在美國,12種外語中漢語的選修人數是增加得最快的一個語種,已成為第三大通用外國語;現在已有800多所大學設有中文系、所,許多中學也都開設了中文課,有些州(如猶他州)還通過法律規定漢語作為中學必修課。而法國的漢語熱從巴黎街頭的一則廣告中可以體會:「學漢語吧,那意味著你未來幾十年的機會和財富。」法國有近3萬人學習漢語,人數居歐洲首位,開設漢語專業的大學有38所,其他類型高校近90所,開設中文課程的中小學數量為149所,學生達8000人。著名的巴黎東方語言學院2004年招收中文學生2000人,首次超過日文。不僅是法國,漢語熱也在俄羅斯蔓延。據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教育處統計,全俄已有50多個漢語教學點,其中開設漢語課程的高校30多所,學生
2200人,開設漢語課程的中小學8所,學生2500多人。漢語人才也很搶手,很多公司願意出高薪與外交部等傳統用人單位爭奪漢語人才。
在亞洲,日本,一直是漢語教學最熱的一個國家,幾乎每個大學都有漢語學科,漢語也已成為中學生高考的可選外語之一;有的學校,漢語已成為外語選課中的第一外語。而韓國,在跟我國建交以後,學習漢語的人數猛增,在300多所大學中,至今已有三分之二的大學開設了中文課,學習中文的語言學院更是遍布各大城市;在中國大陸的韓國留學生,數量上已超過日本,越居首位。而在非洲,漢語熱也正在興起,埃及、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等國已設有四年制中文專業,有的還已經開始招收中文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根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現在100個國家超過2500多所大學在教授中文,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達3000多萬人。
對外漢語教學的瓶頸
雖然全球「漢語熱」一浪高過一浪,但有些只是表面現象,如果冷靜觀察,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對外漢語推廣之路存在重重障礙,與英語等強勢語言相比,漢語在世界各大語言中還是處在弱勢。美國卡爾頓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主任趙啟光對此曾形象比喻過:「很多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只有3個:長城、婦女的裹腳和大熊貓。而隨便在清華校園里走走,就能看到晨讀的學生在攻讀GRE或托福。這說明漢語在國際交流中存在著巨大的『貿易逆差』!」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育尤其是在國外的推廣存在著很多困難,一方面是漢語本身學習起來難度很大,澆滅了不少外國人的熱情;另一方面,由於師資的缺乏,海外漢語考試中心不普及等原因,導致很多外國學生放棄學習漢語,甚至放棄了來中國留學。
據相關專家介紹,目前在對我漢語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是認識問題。有些學校的領導重視對外漢語教學,至今還是出於經濟的考慮,對於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實際的支持力度不大。
二是多數學校,負責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的領導和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學科意識不強,不注重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建設;不注意整合各不同學科的力量來為建設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服務。不少來自文學、歷史、外語、哲學等學科的教師,他們雖然身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崗位上,但仍只是搞原先本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而不考慮或很少考慮怎麼將自己原先所學的學科知識跟對外漢語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
三是目前有些學校所編教材隨意性還比較大,缺乏科學性,而又沒有統一規范來加以檢查。
而在這其中,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的缺乏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高校里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隊伍水平不一,個別單位片面追求經濟效應,不顧自己的實力,一再擴大招生,於是師資不夠,就叫研究生,甚至一般行政人員來上漢語課,使得對外漢語教學水平參差不平。而目前,在社會上廣泛出現的對外漢語培訓機構更是良莠不分,許多培訓機構完全把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對教師的把關不是很嚴格,認為學中文的、普通話能講好的就能當對外漢語教師,根本無法保證對外漢語教學的質量,使得對外漢語教學呈現一定程度上的混亂。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北京市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有4萬,而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至少達到8萬。即使按照對外漢語教學的「大班教學」的標准,這些留學生至少需要8000名漢語教師,而目前全國擁有對外漢語資格證書的只有3000到4000人。國內尚且如此,國外推廣漢語就更是如此,據專家介紹,印尼要在主流社會推廣漢語教育,至少還需要3萬名以上的漢語教師。
必須加強漢語推廣力度
發達國家在推廣本民族語言時,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在國內扶持和建立佔主導地位的語言教育機構,在世界各地建立語言的分支機構,通過語言的推廣,增進世界各國的融合和良性互動。為使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成為整體力量和核心競爭力,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如建立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啟動「漢語橋」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等。
近年來華留學生出現了新變化:人數高增長,學習目的多樣化,專業學習領域多樣化,學習要求多層次化。因此,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必須要進行調整,適應全球化時代的漢語傳播趨勢。
有關專家認為,要進一步加強漢語推廣工作,讓漢語真正走向世界,除了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中國對外漢語教育更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確立語言也是文化資源的觀念,注意保護和開發本土語言資源。二是增加漢語教學的學科意識,注重漢語學科教學的理論建設和整體建設。三是加強漢語教學的基礎性工作,研發高質量的系列教材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確保對外漢語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四是加強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尤其是在科學研究和教材編寫等方面,需要進行雙邊、多邊的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我們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的強勢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中國必然會更快更深地融入世界。而語言作為一種文化資源,會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通過漢語教學能進一步建造起一座寬闊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橋梁。
❾ 對外漢語教師工作國外工資高嗎很有前途
一般來說,像沒有太多經驗的漢語教師,課時費大概在100—200元左右,按一月100課時來算,課時費會最低也有一萬塊,且會隨著你經驗的豐富逐漸提升。對外漢語老師薪酬與其經驗成正比,而經驗便是來自於與老外實地交流體驗所獲得的。如果在IMCPI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認證上海中心做過培訓,由於IMCPI的課程注重實踐性,所以就算是剛入職IMCPI漢語老師的薪酬,也會比普通漢語老師高出兩至三倍。
❿ 請教國外的漢語教學情況
國外漢語教學情況簡介
在全球化的發展中,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交往的不斷增加,中文的應用價值在不斷提升。學習中文,可以說就掌握了與13億人友好交流的工具,擁有了進入世界上一個重要的、廣闊的市場大門的鑰匙。
據統計,現在世界上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3000萬人,100個國家超過2500餘所大學在教授中文,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始開設漢語課程,各種社會培訓機構不斷增加,發展勢頭迅猛。
東南亞地區學習漢語的人數有160萬,漢語教師近2萬人。開設漢語的大學為102所,中小學有2500所,人數達130萬人;各類社會培訓機構500多所,參加培訓的人數接近30萬。各國政府也認識到了漢語教學的重要性。2004年3月31日,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發表長篇演講,強調華文教育的重要性;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印尼前總統瓦希德、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都呼籲本國人民學習漢語,泰國詩琳通公主多次訪華,並來華留學,推動了泰國漢語學習熱潮的高漲。同時,東南亞各國政府對漢語教學也採取了多種多樣的鼓勵和支持措施,比如,馬來西亞通過提高教師薪酬、開辦假期試訓班及續聘退休教師等多種方式,來解決華小師資短缺問題;印尼教育部成立了官方機構「華文補習班綜合協調處」,對全印尼各地幾百所華文補習學校進行統籌,頒發許可;並計劃在2004年--2007年間,在全國8039所中學的高中二、三年級逐步開設中文選修課(其中的近1000所中學已經正式開課)。印尼教育部長多次表示,政府要把中文推動為印尼的主要外語,使它與英文和日文具有同等地位。泰國教育部總務廳決定將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從30所增加到200所。菲律賓軍方也將中文加入軍官的進修課程項目。
在韓國,有近200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2001年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的錄取率高達40:1,2003年漢城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的報名數更是首次壓倒了傳統的熱門學科英文系和國語系;在中學,選修漢語的學生約有13萬,漢語考試已經被正式列為韓國外語高考科目。韓國教育部還計劃2005-2007年在全國的中小學普遍開設漢語課。此外韓國民間有100多所漢語補習班,每年培訓學生約20餘萬人。除了定期的學習,還有更多的人因為公務、商務、旅遊或個人興趣不定期地學習漢語。韓國企業更是加緊對職員的漢語培訓,這種學習風氣也波及到中央政府機構,漢語已經成為他們求職和升遷的重要砝碼。
日本現有120萬(《參考消息》2005年3月24日報道說超過200萬)人正在學習漢語,開設中文的高中數量從1986年的46所增加到2003年的475所,在實施第二外語教育的學校里,選擇漢語的學校是最多的,佔到70%以上。很多大型企業如松下公司,還舉辦專門的漢語講座。很多漢語學校都人滿為患。
法國的漢語熱從巴黎街頭的一則廣告就能體會到:「學漢語吧,那意味著你未來幾十年內的機會和財富。」法國有近3萬人學習漢語,人數位於歐洲首位,開設漢語專業的大學有38所,其他類型的高校近90所,開設中文課的中小學數量為149所,學生達8000人。著名的巴黎東方語言學院2004年招收中文學生2000人,首次超過日文。法國政府十分重視漢語教學,教育部不斷增設漢語教師的職位,還專門設置了漢語督學職務,以負責指導全國中小學的漢語工作。截止到2003年,法國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人數已經超過53000人次,在全世界僅次於韓國和日本,位居第三。
德國目前30多所國立名牌大學都開設了中文專業,學生3000多人。著名的柏林自由大學、萊比錫大學、漢堡大學等都有眾多的學生選擇漢語專業。近年來德國經濟衰退,教育經費收縮較大,各大學均削減專業,但是在政府和各方努力下,大專院校的中文專業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得到擴大。一名學漢語的德國學生說,學漢語是一個明智選擇,很多德國公司到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德國同中國的商業關系越來越緊密,學漢語對找工作有很大幫助。除了正規大學,德國還有上百所業余大學開設中文課程,70多所中學開設中文課。2004年,德國將中文納入了許多州的中學會考科目。
在俄羅斯,漢語本來不是大學的主要外語語種,而且只有莫斯科等城市的少數大學設有漢語專業,學漢語的學生數量曾經非常有限。即便到了80年代後期,研究中國的中心和大學也只有12家。而今,據駐俄使館教育處統計,全俄已有50餘個漢語教學點,其中開設漢語課程的高校30餘所,學生2200多人,開設漢語課的中小學8所,學生2500多人。漢語人才也特別搶手,用人單位常常是在大學生畢業之前就到學校「搶人」,很多公司願出高薪與外交部等傳統用人單位爭奪漢語人才。一般的漢語畢業生畢業後都可以找到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
英國政府計劃將在全國200多所中學開設漢語,同時要求小學也開設漢語課程並向100多所小學提供了撥款。2003年,英國文化委員會與英國教育部合作制定了中學漢語教學大綱,並據此大綱與國家漢辦合作編寫了中學漢語教材《快樂漢語》。現在這本教材已經在135所中學中開始使用,並受到一致好評。
在非洲,隨著中非合作論壇的創設,中非貿易額的不斷增長,加之中國赴非洲旅遊人數的不斷增加,各類從事經貿、旅遊服務的漢語人才在非洲的需求越來越大,漢語教學開始增長。從埃及到南非,許多大學都紛紛開設了中文課,培養出來的學生供不應求。如埃及的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擁有近7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畢業生仍然不能滿足埃及和周邊國家的人才需要,模里西斯與我們簽訂協議,每年邀請數十名漢語教師志願者赴該國任教。南非最大的電視公司也開始向全國播放漢語教學節目。
在美國,漢語已經成為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外語。據美國現代語言學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3000多所大學里,開設漢語課程的有近800所,學生也日益增多,開設漢語課程的中小學有200多所(2002年數據)。2002年,中美兩國教育部長簽訂協議,合作開發名為「乘風」的網路漢語教學課件,漢語課程將通過互聯網進入美國中小學。2003年,美國大學理事會在保持50年外語科目不變的情況下,正式啟動「大學漢語和中國文化預修課程及考試」項目(簡稱AP漢語項目),目前已有2400多所中學表示有意開設AP漢語課程。
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已逐步將中國語言文化教學列入了大學課程甚至學位課程。在秘魯,隨著中秘兩國關系全面發展,學習漢語日益成為秘魯各界有識之士的普遍需求。僅最近半年以來新成立的漢語教學機構就有5家,學員約有300人左右;中學里,秘魯的「Juan 23」學校規定中文是全校3000名學生的必修課。阿根廷的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計劃首次招收中文學生50名,結果800名學生報名入學。經濟系的一位學生稱: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大步前進,漢語很快就成為世界上最普及的語言之一,因此,我們不能失去學習的機會。連未與我國建交的巴拿馬國的巴拿馬大學也聘請了我漢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