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學生教學反思
現在的教育是讓家長頭疼的一件事情,小學的教育應該多在於學校,而少讓家長參與,家長只是給予輔助性的作用
② 我是小作家教學反思
整個讀寫結合的指導環節,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一步,出示兩組完整表達事物關系的圖片,幫助學生用通順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
第二步,出示事物關系的一個部分,如小鳥、小魚,讓學生自由地尋找關系的另一個部分,拓展學生的思維。
第三步,完全有孩子自由地尋找事物關系,編成一首兒歌。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技能。
③ 小學生怎樣讀好課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教學反思)
小學生怎樣讀好課文 小學生,讀好課文就是要注重培養朗讀能力,那麼,如何提高學生朗讀的能力呢?結合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要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打破教師閱讀的思路。我們每天都在為上課時間不夠而煩惱,每次上課時我們都在爭分奪秒,把那些所謂的枝葉去掉(學生個人讀),留下主幹(教師講解課文),這樣看似時間是節約出來了,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怎樣的我們可想而知。如果先讓學生個人自由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找工具書,還是不懂的,就做上記號。這樣,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基本知曉課文內容,後面老師隨便提一下,孩子是不是對課文內容就更容易理解了呢? 接著,讓學生質疑。把剛才自己讀的時候記錄下來的難題提出來,教師加以分析,講解引導學生自己找到答案,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就比較具體了,這時,讓學生集體朗讀課文,這時他讀起來就有所領悟了。集體朗讀課文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讀整齊、大聲,記得有一次我上我們年級的教研課時,我就一味的要求孩子拿出精神來,讀整齊,孩子是照著你說的做了,可是學生對課文內容卻沒有用心去理解、體會,所以我們在叫孩子集體朗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度。 然後,教師根據學生集體朗讀的情況,針對一些長句子或者學生沒有讀好的句子,教師再給學生分析語境,體會情景,並發揮示範作用--給學生進行范讀。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該如何朗讀就已經非常清楚了。 最後,根據不同課文,再設計不同形式的朗讀,比如個人讀、分組讀、領讀、對讀、分角色讀等,還可以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讀完之後,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這時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想法。由於學生個人素質的差異,以及人之水平及思想狀態的不同,學生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和反應,對此,我們教師不可一棍子打死,按自己的想法或參考書上的答案而給予否定。在教學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 經過以上步驟,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十分到位,對課文情景有了進一步深刻的體驗。這時再讓學生個人朗讀,就能讓學生帶著各自不同的感情的朗讀了,如果堅持進行這樣的訓練,那麼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從而就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那麼學生就可以讀好語文了。
④ 小學生知法守法教學反思
記得我還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看過一部叫《黑貓警長》的動畫片。幼兒時的我只覺得黑貓警長很勇敢、聰明。其實在那時我已經不知不覺的學到了不少法律知識,心中播下了法的種子。
上
了小學後,法在我心中慢慢的萌芽了。我在1818黃金眼的新聞欄目上,經常看到因為酒後開車發生了嚴重的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的人,也有因為闖紅燈和別的
車相撞,發生的慘劇。看到這一幕幕的慘狀,讓我心驚膽顫。使我對交通意識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深深的體會到寧停三分,不搶一秒這句話的含義了。
有
句話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就是在告戒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雖然我們是未成年人,不用擔負法律責任,但我們也必須要遵守法律。從小養成好
習慣。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可能你今天拿了別人的一枝筆,明天你拿了另一個人的一個本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果這種苗頭得不到糾正,發展下去
的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我呼籲大家,要從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不要因為爭強好勝,一時沖動,觸犯了法律而追悔莫及。讓自己成為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⑤ 我是什麼反思教學反思簡短
反思
1. 整體讀課文的次數太少,沒有對隨文識字進行落實。
在檢查學生預習時,只將詞語較多的一個段落進行了出示和識記,開頭的三個生字由於不是要求認識的字,所以單獨出示讓學生識記,顯得過於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課外延伸。
講解課文第四段時,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讓學生思考。但在交流時孩子們什麼也想不出來。我想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提前收集有過水的相關資料,然後通過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 「南水北調」工程等。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能培養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再引導學生下課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並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就能較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情感目標了。
3、課堂語言不夠嚴謹。
課堂提問時有些過於重復和羅嗦的問題,應進行提煉和簡化。利用主要問題貫穿課堂,使課堂顯得更條理、清楚。
4、由於時間沒有把握好,最好一項寫字任務沒有完成。
三、整改措施
1、利用好課文,落實好隨文識字。如果在猜完謎語後檢查學習困難的學生朗讀,在朗讀中發現有困難的詞語並及時板書,認記。最後再把這些詞語帶回到課文中進行朗讀,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牢牢記住這些生字。
2、做好課前預設和課前資料的收集。
3、提高個人語文素養,研讀課標。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抓住主要問題貫穿全文的學習。
⑥ 小學的教育學反思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採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鐵為什麼會生銹?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麼地球上會有空氣?」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鍾的溫度變化.(到5分鍾時;到8分鍾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 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慾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並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秘。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⑦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我反思
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讓做教師的我們對師生的關系有了新的理解,讓我們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我們的教學重點已由教師的「教」轉向了學生的「學」,僅重視教師個人的反思是不夠的,還應該去思索如何教學生進行反思。那麼,如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如何對後面的學習進行有效的修正和調節,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我們能把「每日三省吾身」的做法浸潤到孩子們的思想中去,把自我反思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程序中去,一定會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促進學效率的提高。
大教育家杜威說:「有了疑難的狀態,也有了先前的經驗,能夠產生一些聯想,思維還未必就是反省的。只有人們心甘情願地忍受疑難的困惑,不辭辛勞地進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省的思維」。對於小學生而言,反思的過程是一個學生自我消化自我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別人可以引導,但無法替代。對於這么抽象的做法我們老師如何引導,如何讓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來思考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是值得探討的。
一、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反思什麼?
在提倡學生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做教師的我們引導孩子反思什麼,這是至關重要的。
1.反思自己是否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教與學方式轉變後,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養成很重要,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習慣是否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或許很多孩子沒有思考過。讓學生對自己的習慣進行審視。例如:在學習一個新的內容之後,可以反思:課前的預習是主動完成的嗎?在預習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提出問題了嗎?對於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想辦法去解決了嗎?課後的作業是自主完成的嗎?等等。些問題都是基於自主學習習慣方面反思的方向。
2.反思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自我表現。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次自己在小組內的表現如何,也是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課的合作學習中,你在小組中是什麼樣的角色?你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嗎?你在聽說讀寫哪方面能力得到了鍛煉呢?你與別人合作了什麼?怎麼合作的?學習的過程中你走神了嗎?這些問題是讓學生通過反思,不斷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教訓,以便修正自我,不斷進步。
3.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反思學習的方法,能使學生在日後的學習中不斷自我調整,學習會變得得法而高效。例如在語文學習中,可以反思自己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採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哪些方法合理而有效?朗讀課文的時候,哪些地方的處理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難於讀懂的地方,哪位同學的見解最恰當?對別人提出的好方法認真接受了嗎?小組內誰的幫助讓你最有收獲?這樣的學習反思,會讓學生在思考中成長,以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會拓寬思路、提高學習的能力。
4.反思自己在自主學習中的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在學習的學習活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情緒使學生積極樂觀、信心倍增。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中的情緒做一下梳理是極其必要的。例如,讓學生看到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進步和與眾不同的地方,會令其產生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在梳理情感體驗的時候,回憶一下哪些學習環節最輕松、最感懷?哪些地方又有困惑和不解,把它用日記得方式記錄下來,並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這樣的反思會讓教學的三維目標在課後也得以延伸和發揚光大。
5.反思學習效果並自我評價。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每一課的學習、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效果,能有一個回顧和思索,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以通過對自己和從前的學習進行縱向比較來衡量自己在學習中是否有進步,也可以通過和別的同學的學習情況進行橫向比較來衡量自己的學習狀態和效果。對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進行一個全面的小結,並對日後的學習提出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在反思過後還要思考,運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能進一步提升自我。
二、學生的自主學習該怎樣進行反思?
1.通過填「反思卡」來進行反思。
運用填「反思卡」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應該是比較直觀簡單的一種做法。讓學生以填表的方式對以上一些方面等進行反思。不僅幫助學生回顧了自己的學習情況,還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到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老師看到也可以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自我反思的慾望,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總結,利於教師調控教學。
2.通過寫日記或周記來進行反思。
通過寫日記或周記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反思、和期望等是很有意義也很真實的一個做法。對學生而言,反思性的學習日記能真實的記錄學習過程,客觀地評價學習效果,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夠及時地了解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不僅是他們反思自我的一面旗幟,也是與老師和家長溝通的一個載體。多方面的了解能讓學生獲得更多更全面更細致的指導,為今後的學習指明方向。按日記記錄的內容特點,可把它分成幾種類型,如描述型日記、備忘型、情感宣洩型日記、反思型日記。一段時期以後,重翻日記還能清楚地看到自己一路成長的足跡,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3.通過頭腦風暴交流會來促反思。
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以後,讓學生自己對前一段的學習情況做個小結和反思,可以發現前面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找到改進的措施和找准努力的方向。小結後,提供給學生交流、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彼此了解別人的做法和優缺點,從而改進自己的做法,會促進整個學生群體的提高。柏拉圖說,對話是教學的最高境界。通過討論會,辯論會來反思學生的學習,會幫助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已經收獲到了什麼,還需要努力學習什麼。別人給的意見能更好地激發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促進全面的發展和成長。當學生們發現自己可以向大家剖析自己、傾聽自己的時候,一定非常高興。對待疑問和困惑或面對無法解決的困難時,能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得到更有效的辦法時,這頭腦風暴的力量就會展現出來,這種時候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新的辦法和知識,一定還伴隨著學習過程、分享過程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這樣的辯論會一定能使學生對反思活動充滿了興趣,將自我反思當成一種習慣。
4.利用網路空間交流促進反思。
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孩子們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成長和進步,成長過程中點滴的收獲或通過日記或通過反思卡的填寫都記錄了下來,那麼日積月累就形成了一個成長的檔案,教師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用心的整理,可利用QQ空間或網路博客發表孩子階段性的反思,用更廣闊的平台和更多關注教育教學的人一同來探討孩子成長中的問題。與人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是一個藉助他人的智慧發現自己不足的過程。利用網路平台與更多的人分享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在交流探討、完善自我的同時,也會引起讀者的思考,指導別人的實踐,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學生在這樣的反思平台上學生會更自信、對反思活動更有信心、更有激情。
提倡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進行自我反思,總體說是一個有著較高難度的、較為抽象的要求,孩子年齡小,但在學習過程中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很高,要求自我反思的學生要有自我審視的、執著的心態,同時也要求孩子們在合作、和諧和相互信任的環境剖析自我、評價自我、取長補短,全員進步。這對學生講是一大難題,對教師來講更是一大挑戰。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將不停探索,且行且思,大膽踐行。
⑧ 小學生自我反思20條
是英語不是其他,請你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