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教育
A. 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實際是學生在各種真實誠信情境的作用下,由內部激起對誠信認知的認識並做出符合誠信准則的正確決策,從而建構自身誠信經驗結構的過程。這不是單靠教育灌輸就可實現的。當代中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從家庭走向世界,與社會的聯接越來越緊密,在此過程中對個人與社會、現實與未來、社會的光明與黑暗、小事與大事之間的關系如不能做出全面、辯證的理解和認識,就容易將觀察和了解到的一些消極現象和陰暗面當作社會本質。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可以通過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具體問題為案例幫助他們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加深認識,從而促進誠信從認知到行為的轉化。
西方倡導的「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證明,通過將社區服務活動的實施與學生培養結合到一起,以此促進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形成。其中,志願者服務活動就是一種典型的「服務學習」。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階段,長期組織志願者服務活動被證明對學生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有利於青少年服務他人與公民意識的培養和個人發展。還有研究認為:志願者項目的質量(例如,給青少年志願者的自由度、挑戰性和對工作的享受程度)、項目的長度(12周或更長的項目效果總是好於短期的項目)、年紀(在一些情況下,年紀較大的青少年收益更多)都證明是志願行為對親社會行為的有效影響的因素。依此類推,通過學校組織有意義的志願服務活動,學生在「服務學習」狀況下,能建立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之間的緊密關系,真正形成知行一致的誠信價值觀。
總之,中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培養學生誠信知行合一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需要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更需要學校與家庭樹立正確的誠信教育觀,並提供條件促進青少年自身的實踐經驗積累和主動的自我成長,通過多方位的共同作用,方能將誠信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有效促成誠信的知行融合。
B. 對「誠信教育」意義的認識。
誠信是什麼?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
。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於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艷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斗艷,只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但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來,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 這個故事說明,誠信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個人品質和一種契約精神下的道德垂範,更是一個可以改變現實的「技巧」。中國傳統文化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誠信其實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在產品日趨同質化的今天,誠信就是那把打開市場之門的金鑰匙,有了它,阿里巴巴的財富之門將轟然為這洞開。
由此看來,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准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
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滌盪,人們發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於欺詐。在好多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健康"、"美貌"、"機敏"、"才學"、"金錢"、"榮譽",唯有"誠信"這端高高翹起。誠信,變輕了!且不說商場上爾虞我詐,風譎雲詭;且不必說市場內小販們短斤少兩,以次充好;也不必說黑心米販污油兌陳米,自來水摻甲醇;就是某一天天氣晴好,你也心情愉快,一不小心在馬路邊發現一個鼓囊囊的錢包:你敢撿嗎?且住!要是事情發生在××年前,你會樂呵呵地把它交給警察叔叔贏得人們稱贊,可是在今天,在人流如織的大街上,我客觀一點說,只要你手一觸到那包,麻煩就上身了。誠信之風將止將息,有識之士扼腕嘆惜。
我們始終堅持:誠信事業,是大家的事業,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大家的合作。雖然前進道路上遇到了這樣那樣的挫折,但我們正在不斷地探索,進取。服務,會更加完善,功能,會更加強大。我們堅信:我們會做到更好!
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在此,我呼籲所有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誠信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C. 誠信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及要求
誠信~顧名思義就是誠實守信~誠信教育~是為了培育誠信意識、誠信行為所採取的教育活動。教育部在「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在一些領域和地方不守承諾、欺騙欺詐等失信現象屢禁不止~這些社會不良現象給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在一些地區和學校~少數學生考試作弊、言行不一、欺騙他人的情況時有發生。
一、具體的誠信教育的內容是:
(1)文明禮貌教育。文明禮貌是誠信品質的外在表現。文明禮貌教育~包括各種場合的文明禮儀~文明的行為舉止~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等。通過外在的文明禮貌行為實踐養成誠信的內在品質。
(2)遵紀守法教育。自覺遵守社會、學校紀律和法規~是一個人良好社會信譽的標志。遵紀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種社會法規、教育法規和學校的各種紀律、規章制度~培養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個人的社會信譽意識等。
(3)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要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本內容~從學習、生活、禮儀等方面實施養成教育。特別是作為誠信教育重要內容的「言行一致、學會負責」的教育~包括說和做相一致~對自己、對家庭和社會負責的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等。
(4)真誠待人和樂於助人的教育。真誠待人、樂於助人是誠信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包括真誠地理解、對待他人~人際交往中要信守承諾~富於愛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動地幫助他人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
(5)道德規范進校園活動。學校繼續開展以「我做合格小公民」的實踐
D. 為什麼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守信用
人無信不立,信用是一個人處世的根本,是社交場合的通行證。信用是一種承諾,一種保證;信用是一諾千金,做人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講信用。
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人都不能夠離群索居,不可能不與他人打交道,不可能沒有朋友,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信用。我們每個人作為社會的最小個體存在,雖然不能強求別人重守信用,但我們自己一定要守信用,更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守信用。
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大量著名人物的基礎上,總結出有成就者的健康個性特徵,其中第一條就是講信用。馬斯洛還指出,一個人要走向成功或者培養健康個性有8條途徑,其中就有兩條與信用相關。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講信用,要想獲得朋友,也需講信用。就像一位哲人所言:講信用的人走到哪裡都受人尊重,受人歡迎。而不講信用的人,則會受到眾人的唾棄。
有一位商人要遠渡重洋去經商,便將他家中的財物托朋友保管。
他的財物有鑲嵌的鑽石以及一些金器,如金杯、金壺等。
「放心,去辦你的事吧!我一定會替你小心保管這些東西的。」他的朋友對他說。
商人聽了就安心上路了。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平安歸來的商人回到家裡後,就通知他的朋友,希望能取回托他保管的東西,商人還想把從國外帶回來的珍貴土產送給這位朋友作為謝禮。
但這位朋友想:「我已經幫他保管了兩年。時間過了這么久,我可以跟他說我並沒有替他保管東西。然後,找個秘密的地方把這些寶物藏起來,他就沒辦法了。」
第二天,這個起了貪念的朋友在前往商人家的途中,遇到一個跛著腳、又瘦又小、留著長長的白鬍子的老人,老人用銳利的眼光看著他。
商人的朋友正感到疑惑時,老人說:「我是諾言之神,我專門找那些不遵守諾言的人,把他們帶到高山上,從懸崖上推下去,以示懲罰。」
商人的朋友知道這個老人就是諾言之神後,臉色馬上變了。他戰戰兢兢地問道:「那你是不是常常在這里走動呢?」
「不,我經常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巡視人們是否遵守諾言,大約20年後才回來。」諾言之神說。
商人的朋友聽到這個回答,心裡想:「好極了,諾言之神離開這里之後,20年之內不會再來。」於是,商人的朋友決定遲延一天,等諾言之神走了再到商人家去。
第三天,這個朋友到了商人的家裡,他對商人說:「我並沒有替你保管什麼東西啊!」
商人沒想到他的朋友竟然如此背信棄義,傷心地流著眼淚說:「請你不要這樣!我在兩年前請你替我保管許多財物……求求你,還給我吧!」
可是這位朋友根本就不承認,冷冷地說:「我說沒有就是沒有,我沒有替你保管東西,叫我怎麼還給你呢?」然後掉頭就走。
第四天一大早,商人的朋友在睡夢中聽到有人敲門,就揉著惺忪的睡眼去開門,發現站在門外的竟是諾言之神。諾言之神伸出細長的雙手,掐住他的脖子,把他拉到門外。
「出來!你這個不遵守諾言的傢伙!你對不起你的朋友。現在,我要帶你到高山上,把你從懸崖上推下去。」諾言之神怒目圓睜,瞪著他大聲罵著。
商人的朋友害怕得全身顫抖著說:「請原諒我!諾言之神。可是,你不是說20年後才回來嗎?為什麼不到一天的時間,你又回到這里來懲罰我呢?」
諾言之神說:「你好好聽著,如果人們沒有做違背諾言的事,我是要等20年後才回來。可是當你做出我最厭惡的不守諾言的事時,我就隨時會出現來找你。」
諾言之神說完,就硬拉著他往山上走,去執行他的懲罰。
這雖然是一個寓言故事,卻深刻地說明了一個道理:失信於人,既顯示出一個人的人格低下,品行不端,又是一種自我毀滅的愚蠢行為,這樣的人將來很難成就大事。
所以,培養孩子守信的品質,是父母必須重視的事情。和很多其他重要品質一樣,誠信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培養的,是靠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學校的教育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
那麼,父母在培養孩子守信的品質時,可以用哪些方法呢?守信,對人生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但孩子由於認知水平的有限,往往無法理解,因此也就不重視。這時,就需要父母耐心地向孩子講守信的意義,並在生活中督促孩子做一個守信的人。當孩子認識到守信對人生有積極的意義時,他就會時時以守信來要求自己。有一個小男孩的父母就是這樣做的。
一天傍晚,中校麥士利正匆匆忙忙地往家裡趕。當他經過街心公園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孩子的哭聲。
「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麥士利邊想邊朝哭聲傳來的方向走去,他發現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站在公園的一棵樹下哭泣。
「天快黑了,你為什麼不回家?」中校問小男孩。
「先生,我害怕極了,我很想回家。可是,我得遵守自己的承諾,在未接到命令之前不能回家!」小男孩說。
「命令?」中校疑惑不解地問道。
「是的,我和夥伴們在玩游戲,我扮演的角色是一名下士,任務是在這棵樹下站崗。如果得不到中士的命令,我是不能自己離開崗位的,我向他們保證過。」
「可是,你看,你的那些夥伴們可能已經忘記這件事了,他們肯定已經回家了,因為公園里再沒有其他人了,所以你也可以回家了。」中校對小男孩說。
「可是,我已向他們保證過,不私自回家的,而且我爸爸也常對我說『說話要算數,才能贏得人的尊重』,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我想,如果我爸爸知道我沒有遵守自己的承諾,他會失望的。但我不想讓他失望,也不想讓夥伴們認為我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除非我接到了回家的命令。」小男孩一臉的認真。
「那好,我是中校,我命令你回家,立刻!」麥士利說完,解開大衣的紐扣,露出了裡面的軍裝。
「報告長官,是。」小男孩向麥士利中校敬了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撒腿就跑了。
「他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守信的、誠實的軍人,他一定會大有作為。」回到家後,麥士利把這件事講給太太時說。
這個小男孩長大後,果然成為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二戰名將奧馬爾·布雷德利。
顯然,布雷德利後來之所以成為一位著名的將軍,這與他守信的好品格有極大的關系,而這一切又歸功於他父母對他的正確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要講誠信時,首先自己就要誠實守信,因為對孩子來說,誠實守信也是愛和關懷的高度表現。假如父母經常對孩子說:「我非常愛你,所以我努力去做到我對你的每一個承諾,同時,我也希望你能這樣做。」可以想像,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後肯定也會成為一個信守承諾的人。
有這樣一個流傳很廣的古代故事:曾參與妻子帶著兒子去集市,在集市上兒子哭鬧不停,他的妻子告訴孩子如果不哭了,回家後就會有豬肉吃。等回到家,曾參拿起刀准備殺豬,妻子連忙阻止說:「我不過是哄著他玩罷了!」但曾參說:「孩子雖小,但不可以戲弄他,現在你對他說謊,將來他會照樣對你說謊,如果母親欺騙兒子,他會從此不信任你。」曾參最終還是把豬殺了,他言出必行、不失信於兒子的做法至今廣為流傳,也被教育家們認為是教育兒童的典範。古人尚且如此,現代的年輕父母更應該做到了,所以作為孩子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的父母,只有從自身做起,才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告訴孩子自食其言、不信守承諾的惡劣行為,不僅會使一個人失去他人的信任,有時還會害了自己。下面這個寓言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老鷹和狐狸成為好朋友後,它們決定做鄰居。老鷹在一棵大樹的枝椏上築了個巢,狐狸則住進了樹底下的一個洞里。後來,老鷹孵出了一窩小鷹,而狐狸也產下了一隻幼仔。於是,老鷹和狐狸又盟誓,表示要照顧對方的孩子,並讓下一代長大後也成為好朋友。
一天,狐狸外出覓食,便請老鷹有空兒就到樹底的洞里替自己照看一下孩子,老鷹爽快地答應了。等狐狸走遠後,老鷹果然來到了狐狸的洞里,但當老鷹發現小狐狸睡得正香時,便趁機用爪子抓住了它,並把它帶回巢中,讓小鷹們分吃了。
狐狸痛失愛子,它對老鷹背信棄義的行為憤恨萬分,可是沒有能力上樹去復仇,因此便天天在樹底下祈求天神,讓老鷹遭到應有的懲罰。
後來,老鷹飛到一個祭壇,偷了一塊村民祭祀用的羊肉帶回巢去,但它不知道這塊肉上還粘著未熄滅的灰燼,由於樹高風大,吹旺了火星,火燒著了巢穴,小鷹們因羽毛未豐還不會飛,拚命地撲騰,但仍無濟於事,還是被大火燒傷,跌下了樹椏,摔死在了地上。
於是,狐狸當著老鷹的面,將小鷹一隻只都吃掉了。
顯然,沒有人會寬容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當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後,就會在生活中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並努力地去做一個守信用的人。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E. 什麼叫做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The trustworthiness ecation)
誠:誠實,信:相信,誠信:乃是人類的無形資產.所以誠信教育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許以後會影響他的一生.08一個不平凡的中國,人文奧運是人們提倡的主題,所謂"人文"就是要有道德觀、講文明等而誠信則是"人文"的一種,誠信教育對孩子的人生一種道德的投資.也是社會的一種無形資產,
在學校誠信就是真實的自己,一次考試,我們的誠信就我們真實的自己;在家裡誠信就是和睦的家庭護理;一件小事,因為誠信,我們彼此原諒;在社會,因為誠信我們贏的了我們自己的人生.因為誠信我們擁有了整個世界!
誠信對於我們來說是那麼的重要,誠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不能缺少的:誠信是世界溝通的語言,誠信是人類的無形資產,誠信是我們必須具備的,擁有了誠信,我們就擁有了這個世界,所以誠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F. 找一篇誠信教育的心得體會
誠信是什麼
誠信就是誠實,信用.始終用善感的心靈去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
我們需要誠信,我們呼喚誠信,誠信是美麗的,因為它給世界帶來了溫暖的陽光;誠信是微小的,它只需要佔據心靈中一個很小的角落,就溫暖了人們整個人生;誠信是脆弱的,只要一場暴雨,就足可使它香消玉殞.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讓我們為之擔憂的事情,因為他們失去了誠信,甚至為我們人類帶來災難.納米技術,克隆基因,導彈防禦……這些人類引以為豪的高科技結晶為我們帶來福祉的同時,又危害著我們人類,因為某些人心中的信念變了質,變造福於人類於狹義的民族甚至個人.
每個人都會面對利益的誘惑,在這個時候,有些人迫不及待地牟取蠅頭小利,而有些人卻把眼光放得非常長遠,追求未來更大的發展.名人掌上電腦等近10個品牌在重慶的總代理劉惠民在北京一家公司就職,踏實勤奮的他深受公司董事長的信任,年紀輕輕就被委以副總的重任,手上掌管著幾千萬元的資金和上千萬元的貨物.當時,公司剛成立不久,規模不大,管理上漏洞很多,"只要稍微動動手腳,幾百萬就有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劉惠民兢兢業業地工作,除了期望自己的工資和獎金會更高之外,根本沒有別的雜念,把公司上上下下管理得毫無紕漏.如今的劉惠民已經是這個市場的大贏家.今天,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講規則的時代,誠信無疑是這個社會游戲的基本規則.新的商場流行一句話:"信用破產,你就什麼都破產了."
古人雲:誠信於君為忠,誠信於父為孝,誠信於友為義,誠信於民為仁,誠信於交為智.誠信滲透到各個方面,面對歷史和社會,人們對誠信的選擇有多大的保留啊.道德教育遠離歷史社會,讓人們的選擇是多麼蒼白無力啊.
對於誠信,社會上有太多的爭議,我認為不是不要誠信,而且誠信是中國社會的稀缺資源,猶如萬古沙漠,早該綠化了.問題是在一個有著幾千年下信上不信,卑信尊不信,賤信貴不信歷史傳統的社會里,道學家式的空洞的誠信說教即使是沒有愚民之嫌,也必然流於形式.真誠的誠信教育,就不應該把起點放在要不要誠信,而應該放在怎樣建立誠信,使社會多點誠信.因此對於誠信的建立不僅是每一個家庭,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全人類的責任.
誠信是最寶貴的美德,是我們取信於人的根本,沒有比信任危機更可怕的了.信任危機是社會的毒素,是我們蔑視誠信所付出的代價,它無聲無息卻充滿負面的能量,足以銷蝕人的勇氣和良善,更會使一個國家,民族喪失最後的團結精神.
G. 關於誠信教育!
寫作思路:首先可以開篇點題,直接給出文章的主旨,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進行闡述論證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確等等。
美國的大學非常重視對學生的誠信教育,特別是像哈佛、耶魯這樣的研究型大學,從本科生入校開始就進行誠信教育。
美國的大學都制訂有學生學術誠信條例。
條例對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學術不誠實行為,從定義、表現形式到處罰規則和申辯程序,都做了詳盡的規定。
上述條例均印製在新生手冊中,在報到之際發給每一位新生。許多大學還建立了榮譽守則制度。新生入學時,都要求在榮譽守則上簽名,做出學術誠實的保證。一些大學甚至將此作為新生最終入學的條件。
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在新生報到時,會發給每位新生一封信,告知如其署名,將視為已理解並信守榮譽守則的承諾;未簽署此承諾書,則不得注冊入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在每年秋季開學之際,都會舉行一次「學術誠信周」的活動,讓每位新生在簽署保證書的時候閱讀學術誠信條例。
阿爾伯特大學也有一個名為「學術誠信周」的活動。
德國對誠信教育也非常重視。
德國的教育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孩子在四五歲時是培養其價值觀和辨別是非能力的最主要的時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這個時期養成的。
因此,在德國的青少年教育體系裡,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父母則是孩子的道德教育的啟蒙者。
德國在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家長有義務擔當起教育孩子的職責。德國家庭里家長都非常注重為孩子營造一個真誠的氛圍。
家長們普遍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家長必須做出榜樣。在德國城鎮的十字路口隨處可見到這樣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為了孩子請不要闖紅燈」。據了解,自從立了這塊牌子,闖紅燈的行人和車輛明顯減少。
在德國,你如果隨地亂扔垃圾或者在沒有停車標志的地方停車,馬上就會有人過來阻止你,並給你灌輸一套遵守社會公德、為下一代作好榜樣的理論。
氛圍教育不僅培養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也規范了成人自覺遵守社會秩序,誠信待人。
誠信教育與誠信管理是相輔相成的。
德國用以監督社會成員是否遵守社會秩序的最好途徑就是社會信用記錄。
德國中央銀行設有專門掌管社會成員包括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的服務機構,從事信用評級、信用管理等業務。這一任務由德國的信貸信用保護協會承擔。德國的各金融機構均是該協會的成員,一旦客戶出現信用問題,如惡意透支信用卡或不及時還款,都會被記入資料庫。
而有過不良信貸信用記錄的客戶在今後的生活中會碰到很多困難,如申請貸款時會被拒絕或者支付高利率,要想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一些大件商品時也會被商家拒絕。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監督也無處不在。
就拿乘車買票來說,如果逃票被查到,就會寫入個人的信用記錄,成為終生的污點。
瑞士人很早就將「誠信」入法,1907年瑞士國會通過的《瑞士民法典》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民法典之一。這部法典的第二條就規定「任何人行使任何權利,或履行義務,均應以誠實信用為之」,使誠信原則成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在瑞士國家公務員中,有一個官職叫「價格先生」,專門負責監督餐飲、醫葯、旅遊等行業的定價,防止不法商人哄抬物價。但自設立這一官職以來,很少發生「價格先生」處罰不法商販的事件。在瑞士,商家倘若一味追求利潤,不搞誠信經營就沒有立足之地,早晚會被市場淘汰。
許多瑞士服務行業都實行事後付帳的方式,將帳單寄到家中,在規定的日期內支付,其基礎靠的就是信用。
真心希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社區也能達到這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