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管理
1、素質教育。2、自我發現真理的教學法。3、發散性思維教育。4、以孩子興趣為中心的專教學法。5、美國西屬典軍校的求生教育 。6、非課堂教育(廢除集中講學模式的各種教學實驗)。7、遠程網路教學。等等。
簡而答之,僅供參考。
㈡ 各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有哪些類型
現代意義上的公務員制度,最初形成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出現,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現代化的標志。我國的公務員制度與西方文官制度如果以英國1855年5月21日公布的《關於錄用王國政府文官的樞密院令》作為現代公務員制度(也稱文官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到20世紀80年代,公務員制度的歷史不過130多年。公務員制度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比如,中國的科舉制度便為其注入大量經驗。經歷100多年發展的公務員制度,引入、發展、創造出許多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如分類管理體制,公開、平等的激勵競爭機制,專業化管理,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
㈢ 檔案現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怎麼登陸不了
登陸不上可能是當天你們學校登陸人太多,可以找外地的同學幫你登陸看一下有沒有問題,或者去校外的網吧試一下,我是能登陸上的
㈣ 請問《現代教育管理》是不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謝謝!!
你好,這個期刊是核心期刊,遼寧教育研究院主辦,從1992年開始直到現在都是中文核心期刊。如果自己投稿沒有過的話可以和我聯系,核心期刊代發。見我的用戶名,163的郵箱。
㈤ 現代教育管理什麼是教育管理體制
現代教育管理體制是一個國家在一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教育事業進行組織管理的各項制度的總和,它涉及教育系統的機構設置、職責范圍、隸屬關系、權力劃分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領導體制、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根據《教育部關於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教改[2013]1號),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管理體制改革:
1、完善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機制。建立健全教育資源配置機制,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全面啟動實施集中連片地區教育扶貧工程。全面推行中小學教師交流制度。逐步消除義務教育薄弱校、大班額。著力解決大城市的中小學擇校問題,各省(區、市)分別制定實施方案。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國家公布各省(區、市)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名單和比例。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獎勵機制。
2、落實省級政府教育統籌。健全中央和地方統籌有力、責權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堅決實行簡政放權,進一步推進中央向地方放權,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對試點省份,有序下放學校設置、招生計劃、學位點評審、學科建設等方面許可權。分省制定省級政府加強教育統籌的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負起加大教育統籌的職責,統籌落實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職責,統籌落實城鄉教育協調發展職責,統籌編制辦學條件、教師編制、招生規模等基本標准,統籌確定合理教育支出結構。開展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
3、健全教育監測評價機制。研製學生綜合評價標准,探索建立中國特色教育質量監測評價辦法。啟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的監測評估,2013年年底前,各縣(市、區)公布轄區內所有學校監測結果。建立健全政府、行業、企業和第三方機構深度參與的職業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發揮社會組織、中介機構的教育評價作用。推廣中小學「綠色評價」,組織開展試點。以質量、創新、貢獻為導向,改進高校科研評價體系。健全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構。
4、推進教育督導體制改革。發揮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作用,建立健全教育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盡快完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教育督導的機構。全面落實《教育督導條例》,擴大督導范圍,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督導全覆蓋,依法對各級各類教育進行督導。
5、完善高校治理結構。加強高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學術委員會等相關機構建設,完善決策程序,規范高校內部權力運行,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全面落實校務公開,建立社會參與和監督高校辦學的有效機制,加快形成高校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良性機制。
㈥ 現代教育管理的介紹
《現代教抄育管理》原名《遼寧襲高等教育研究》,創辦於1980年1月,雙月刊,內部發行,遼寧省高等教育研究所和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主編為陶增駢,副主編為鄧曉春、李放。1991年3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公開發行。1993年改為遼寧教育研究院和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主編為陶增駢、鄧曉春。2000年1月,更名為《遼寧教育研究》,遼寧教育研究院主辦,主編為李喜平。2001年至2006年3月主編為張德祥、鄧曉春。為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和期刊自身發展的需要,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2009年起更名為《現代教育管理》。
㈦ 早期的現代教育管理與二戰後的現代教育管理比較有哪些特點
早期的現代教育管理與二戰以後的現代教育管理來比,有五個相對的特點。
1.由重視學校功能管理轉向到學校的效能管理
在早期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主要從學校特有功能的角度研究管理問題,即學校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人的社會化功能等。學校管理就是通過教學計劃、教育過程、各種教學組織形式,課內外活動等實現學校的功能。自從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提出「有效的管理」理論之後,管理學界出現了「有效熱」。教育管理學界對如何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發生了興趣。教育管理者把對教育功能的目標,轉向到效能的目標。也就是說,從「應該做什麼」發展到「怎麼做最有效」。一個學校組織存在的價值就在於它是否取得成效。現在學校管理中流行的目標管理、質量管理、教育評價等都是立足於效能的大小作為管理行為的出發點。
2.由重視部門優化管理轉向到整體優化管理
早期的教育管理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部門上,只要各個部門、班組工作搞好了,全校的工作也就自然好了。如果某個部門出了問題,領導就去解決某個部門的問題。這是一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式。這種組織內部分工是很細的,每個部門承擔著不同的職務和責任,擁有不同的權力。例如,主管教學的部門擁有組織、指揮、協調教學工作的權力,但是他們沒有人事權和財務權。主管人事部門擁有招聘、任用、考核、培養、晉升教職工的權力,但是沒有教學、組織、指揮和協調的權力。財務部門更是如此。這種管理具有分工明確、專業性強的特點,但部門之間的矛盾、沖突時有發生。而當代教育管理理論強調整體目標是最重要的。每個部門在整體中是不可缺乏的,但各自的地位、作用又是各不相同的。為了實現整體目標,領導者在決策論證時,關鍵部門要提供優惠條件,讓它們好上加好,而次要部門只要求維持一定的水平,必須時要作出犧牲,把本部門應得的人、財、物轉移重點部門,這樣做是為了整體優化、教育管理中的規劃論、決策論、對策論都是立足於整體優化,反對平均主義。
3.由重視教育管理過程的監督、檢查的職能轉向到賦予教職工以強烈的工作動機、責任感和成就欲上
早期的教育管理理論強調管理的職能主要是計劃、檢查、總結三大類。其中對教職工的監督、檢查又是經常進行的。而當代教育管理理論認為,質量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創造的,而不是靠檢查逼出來的。教育管理中不能沒有監督、檢查,而工作的重點放在激勵教職工的自覺性和首創精神,採用心理引導的方式,讓教職工自己追求完善,由外部激勵深化為內部自我激勵。這種變化也是管理主體的變化。
4.以重視教育管理制度規范化、制度化為主,轉向到以權變思想為指導的靈活的管理
早期教育管理十分重視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對於例外事件或非常規性工作的管理重視不夠。當代教育管理理論認為,教育存在於復雜多變的外界環境之中,變化著的不穩定因素往往會打破已經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穩定狀態。教育管理者要能夠適應這種變化的環境,隨機制宜地開展工作就必須有權變思想,針對不同類型的人與事,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以求得最佳的效果。
5.在管理方法上由重視行政管理方式為主轉向到行政方式與科學手段相結合
早期的教育管理多採用行政方式的管理,把上級機關的指示、法令法規、會議的決議作為管理行為的依據,重視組織內外的職、責、權、利之間的關系。當代教育管理理論認為,採用行政方式進行管理是必要的,但是這種方式又有其局限性。因此要把行政方式與科學手段結合。我們要把管理對象作為科研對象,大家都來採用教育調查、教育預測、教育測量、教育評價、教育統計、教育實驗、教育診斷之類技術與方法。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以尋求教育管理中的新方案。
㈧ 現代教育管理的團隊
一、組織機構
《現代教育管理》編輯部現有專職工作人員6人,其中碩士回3人,具有高級職答稱者4人,中級職稱者1人。編輯部下設2個編輯室、1個美編室和1個發行部。
二、工作職責及目標
《現代教育管理》編輯部主要承擔《現代教育管理》雜志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及與雜志相關的開發工作。
編輯部的具體工作目標如下:
——依託研究院、立足遼寧、面向全國,以宏觀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研究為主,打造國內一流學術性教育品牌期刊。
——努力踐行「三服務」的辦刊方針,力爭做出「三大貢獻」:著眼於為研究院發展服務,為建設國內一流院(所)做出突出貢獻;著眼於為遼寧省教育事業發展服務,為宣傳遼寧省教育科研最新成就做出突出貢獻;著眼於為全國教育研究戰線服務,為繁榮國內教育科學做出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