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石倚潔教學視頻

石倚潔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4-19 01:31:11

『壹』 為什麼美聲那麼難學,出名的卻沒有幾個

眾所周知,在大家知道的歌聲類型當中有不同的種類,而在這眾多種類當中你會喜歡輕柔版的音樂還是說喜歡快節奏的類型呢?但是大家不可否認的一點,那就是美聲在這眾多嗓音當中學習起來難度是最大的一個,因為這對於我們的心肺能力或者說歌唱的一些技巧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可能窮極一生也達不到美聲當中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境界。大家都知道帕瓦羅蒂是美聲音樂當中非常強大的一個人,但你知道他在背後付出了多麼艱辛的努力才能夠達到這個程度的嗎?常人肯定是難以忍受和想像的。

如果你是一個學習音樂的人並且以後想要在美聲當中走得更遠,達到一定的成就,建議大家一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然後長時間的堅持下去,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在美聲界當中闖出一定的名堂。

『貳』 你認為是美聲好聽還是民族唱法好聽

太多了,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每個人的審美也都不一樣,就說說我喜歡的。

在民族唱法方面,我最喜歡雷佳,她的音色極佳,又富於變化,掌握不同的演唱風格,演唱藝術歌曲時的含蓄與唯美,演唱歌劇選段時完美的表現人物形象,聲音極具張力與表現力,演唱民歌時的靈巧與俏皮等等。去年11月份雷佳的博士畢業系列音樂會可是轟動一時,有民族民間音樂專場,藝術歌曲、中外歌劇選段、創作歌曲專場等,值得研究研究!另外,民族唱法女歌唱家還有龔爽、王慶爽、吳碧霞、黃華麗等等,男歌唱家有閻維文、王宏偉等,11屆中國金鍾獎獲獎人於海洋、郝亮亮也不錯!

美聲唱法沒做過多了解,但我知道的唱的好的有廖昌永、戴玉強、張立萍、迪里拜爾、殷秀梅等等,周正中、黃顥也不錯!

(美聲唱法竟然把石倚潔說掉了,這里再添加一點)石倚潔應該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男高音歌唱家,現在中國的男高音多為「深厚、宏偉、雄壯」的表現力,缺乏一些靈巧度,包括咬字方面聽起來都「死死」的,而石倚潔聲音靈巧、靈活多變,演唱技術一流。有幸在學校聽過一次石倚潔的音樂會,真可謂是一場視聽盛宴,他的高音真是太漂亮了!!

流行唱法就更多了,現在唱的好的一抓一大把。譚維維、張靚穎、林俊傑、林憶蓮、韓紅、林志炫、李健、韓磊、劉歡等等等等,還想說一個新晉小生華晨宇,唱功還是很不錯滴。

最後的最後,想說一說譚晶,想把她歸到流行唱法中去,但她在民族唱法中也是佼佼者。譚晶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第九屆青歌賽通俗唱法金獎,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她在歌手和蒙面歌王中的表現,我覺得是驚為天人的!

『叄』 美聲這樣令人惡心的歌唱方式,太難聽了。

你覺得難聽很正常,因為美聲是一個在技術上很難,在學習時間上很長,在需要掌握的東西很多的一門藝術,不能光說國內,包括國外也有很多的所謂藝術家對自己要求不嚴,學藝不精,缺乏練習,並且國內所謂的學術界中有些人熱衷於「大號」的聲音,導致在教學、交流中使得還沒有「定性」的學生一味追求大而空洞,咬字含糊,音不準,氣不穩,聽起來像大炮一樣「惡心」的聲音,但是他們(她)自己還以此為美,這也是中國目前很怪的一個現象…真正好聽的美聲應該是咬字清楚,聲音立體,不空洞,能從聲音里感覺彷彿是立柱般的發出,能很好的在一個腔體中,不里進外出的。但是也希望大家可以多些理解和寬容,因為美聲真的不是幾年就可以速成的一門藝術,甚至是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藝術,需要不斷的「充電」才能堪任「大家」稱號。不論是豐富的語言類別,還是多種的作曲風格、演唱風格,樂感的把握,音樂術語的運用,不同作品的不同處理,當然還有技術;您想一下這里說的只是基本的演唱,還有很多的表演技巧…有這么多東西,而國內目前有很多的所謂美聲愛好者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謂的技術,但是技術還追求錯了(因為覺得聲音「渾厚」聲音大就是「好條件」)所以這也是怪象亂象,再加上現在有很多的業余愛好者包括一些中老年的朋友不學習,不去美聲發源地去虛心「見識」,閉門造車,這樣下去,嗓子壞掉也是「指日可待」,不要覺得國內被捧的所謂「大家」就是好的聲音,專業人士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覺得我們國家被封的所謂中國三大男高音」都與「排泄物」無異,只是因為發現這一怪象的人們或者專業非常過硬的人要麼不會經營人際,也不會自吹自擂,要麼沒有好的「背景」所以普羅大眾只能聽著所謂的大家互捧互吹出來的「美」聲,強忍惡心了

『肆』 我國的歌唱家都有誰

黃友葵(1908--)抒情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湖南湘潭人。早年曾學習生物數學化學美術,後在美國阿拉巴馬女子大學(現亨廷頓大學)音樂系以A級分數畢業,並被吸收為該校以優秀學生組成的柴西格瑪榮譽學會的會員。回國後,先後在東吳大學、昆明藝專和重慶青木關國立音專任教,同時繼續從蘇籍教授蘇石林進修聲樂,在《創世紀》、《茶花女》、《蝴蝶夫人》、《柳娘》等演出中任領唱或主角,還在上海等地舉行了一系列音樂會,獲得很大成功。建國後任南京藝術學院聲樂系主任和副院等職。

郭淑珍(1927--)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生於天津,原籍山東長清縣。建國前曾在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美籍女中音歌唱家漢基夫人,建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從沈汀學習聲樂,後雙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在莫斯科的著名劇院成功地扮演了歌劇《葉甫根尼.奧運會涅金》中的塔姬雅娜和《藝術家的生涯》中的咪咪,被評為"名副其實的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的女主人公"。1957年曾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古典歌曲演唱比賽中獲一等獎及金質獎章。後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並先後到歐洲、亞洲、北美、南美等十餘個國家訪問演出和考察。她間域寬廣,音色優美而嘹亮,對聲音的控制和運用獨具匠心,兼有抒情女高音的詩情畫意、戲劇女高音的繪聲繪色和蘊含腔女高音的詩情畫意、戲劇女高音的繪聲繪色和花腔女高音的晶瑩靈巧;善於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恰如其分地加以解釋和進入角色。

胡寶善(1935--)男中間歌唱家。北京市人。自幼愛好舒柏特的歌曲,曾從師於蔡靜儀和聽過梅德維捷夫的課,1958年去保加利亞隨契爾金教授學習聲樂,並接受世界著名聲樂教授布倫巴羅夫的指導,196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回國後,在解放軍總政歌舞團、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海軍政治部歌舞團工作。八十年代初應邀與其兄胡樺華等赴新疆舉行獨唱音樂會,獲得好評。他音質純凈潤厚,吐字真切,音域寬廣;聲樂功底扎實,表演生致力,具有藝術感染力。他創作並演唱的歌曲《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等,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在聲樂教學方面,也培養了許多能擔負獨唱或扮演主要角色的學生。

馬玉濤(1936--)女高音歌唱家。山西保德縣人。曾在地方部隊文工團工作,後調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曾先後受教於林俊卿、五昆、沈湘、五福增、羅榮鉅等,還向李桂芝學過河北梆子。歌聲寬厚宏亮而純朴,氣息充實而穩定,共鳴豐滿,音色統一,感情細膩,聲情並茂,善於演唱我國民族風格較強的創作歌曲。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聲樂比賽中獲金質獎章。曾先後赴朝、法、羅、日、伊朗、科威特等十幾個國家進行訪問演出。她演唱的《馬兒啊,你慢些走》等歌曲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於淑珍(1936--)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劇演員,原籍河北省東光縣。當過工人,1956年在天津職工業余會演中初露才華,調到天津歌舞劇院後,曾在一些歌劇中扮演主角。七十年代起從事獨唱,歌曲《泉水叮咚響》就是經她演唱流傳的。其演唱聲從情發,委婉秀麗,格調清新,在多次出國訪問中受到贊譽。

才旦卓瑪(1937--)女高音歌唱家。藏族。1956年在拉薩首次登台,後在西藏歌舞團向日喀則著名民間藝人窮布珍學唱藏族民歌和古典歌舞"囊瑪"。1958年底至上海音樂學院進修,從師於王品素。在北京國慶十周年的演出活動中,她的演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從此,演出頻繁,曾到過許多國家進行訪問演出。其演唱情感深切,音色甜凈,風味濃郁,民族色彩鮮明。能用藏、漢兩種語言演唱。現任西藏歌舞團團長。

朱逢博(1937--)女高音歌唱家。山東濟南人,原在上海向濟大學學習建築專業,後被調至上海歌劇院,半入上海參音樂學院進修,先後從師於施鴻鄂、吳少偉、鞠秀芳等。畢業後調往上海舞蹈學校在芭蕾舞劇《白毛女》中任喜兒一角的伴唱。其演唱以民歌唱法為基礎,並借鑒了西洋發聲方法,自然流暢,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以演唱抒情歌曲見長,曲目廣泛,敢於演唱新作;在演唱外國歌曲時,能注意各國作品的不同風格。除在上海、北京等地舉行獨唱音樂會外,並先後赴朝、日、法、加拿大、委內瑞拉、蘇丹等國訪問演出,深受歡迎。

王凱平(1936--)男中音歌唱家。天津市人。曾在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梁美珍、呂水深,但產要受教於楊比德,先後選唱過低音、中音、高音。畢業後在吉林省延邊自治州歌舞團和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擔任獨唱演員,並在北京、天津、南京、成都、重慶等地多次舉行獨唱音樂全,還隨同中國藝術團到朝鮮、肯亞、日本等六個國家訪問演出受到歡迎。音質純凈堅實,音色渾厚潤澤,音域寬廣,氣息穩定通暢,歌聲富有穿透力,舒展豪放,吐字清晰,擅唱戲劇性的歌曲。

李雙江(1939--)抒情男高音歌唱家。黑龍江哈爾濱市人。曾在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從師於喻宜萱教授。畢業後,參加新疆軍區文工團,1997年調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舞團任獨唱演員。在北京舉行過獨唱音樂會,並為影片《閃閃的紅星》等配唱插曲。演唱熱情奔放,富有樂感吐字清晰,聲音流暢,高音穩定、透明,輝煌華麗。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指揮尤金,奧曼迪曾贊揚他有"金子一般的高音,烈火一樣的熱情。

何紀光(1939--)男高音歌唱家。出生於湖南湘西漢、苗、土家等民族雜居的武陵山區。自幼受民歌熏陶,七歲在家鄉賽歌會上奪得銀牌,十四歲考入湖南省民間歌舞團。1956年參加全國音樂周。領唱《澧水船夫號子》、《打硪歌》初露端倪,1960年向著名民歌手舒黑娃學會獨具一格的湖南高腔山歌唱法。1962年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隨王品素教授學習。能編者按善唱,既掌握演唱不同類型歌曲的技巧,又發展了真假結合、剛柔並濟。具有中國民族氣派的獨特唱法,音哉域寬廣,風格淳厚,聲音優美,變換自如。他演唱的《洞庭漁米鄉》、《挑擔茶葉上北京》等曲目博得中外聽人一致好評。

吳雁澤(1940--)男高音歌唱家。山東博山縣人。學生時期常參加音樂活動。1959年入中央音樂學院,從喻宜萱學習西洋發聲法,並得著名民間藝人的指導,專修了民間音樂課程。畢業後在武漢歌舞劇院任獨唱演員。曾赴日、朝、意、法等十幾個國家訪問演出,在上海、北京等地舉行過獨唱音樂會。他音色明亮,吐字清晰,既能演唱義大利歌劇選曲和自如地轉換音區方面有獨到之處。

鄧玉華(1942--)女高音歌唱家。北京市人。少年時期愛好歌唱。1959年起在中國煤礦文工團歌舞團工作。先後從師於魏鳴泉、曾渭賢和湯雪耕、張清泉、劉淑芳、盧德武等,廣泛兼收西洋發聲法和民族民間的聲樂技能及表演藝術。其演唱民族風格濃郁,情感純朴誠摯,音色圓注甜美,吐字清楚富有語氣,音樂感好,擅唱抒情明快的民歌和創作歌曲。以在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演唱《情深誼長》而聞名,並為影片《地道戰》、《閃閃的紅星》等配唱插曲。曾應邀隨東方歌舞力赴歐、非和東南亞各國演出。

李谷一1946--)女高音歌唱家。湖南人。曾在湖南省花鼓戲劇團工作,1965年主演花鼓戲《補鍋》,給人以深刻印象。1968年起聲樂上得到金鐵林和沈湘的指點。1974年調中央樂團任獨唱演員。近年來演唱的《妹妹找哥淚花流》、《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等電影插曲和創作歌曲,很得青年人的喜愛。歌聲明亮清晰,富有音樂感和表現力,既保留了民間唱法的特色,又兼取西洋唱法的技能,並使兩者得到統一。在亞、非、歐、美閏些國家和港澳地區演出時,亦受到歡迎。

關牧村(1953--)女國間歌唱家。滿族。原籍遼寧沈陽,生於河南新鄉市郊牧野村(又稱牧村)。自幼喜愛歌唱,後經常參加業余演出。先後師從彭維綱、李維傑等人。1977年考入天津歌舞劇院,常與施光南合作。性好鑽研,廣收並蓄,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聲音渾厚醇美,演出感情真摯。1980年獲天津市青年演員聲樂比賽一等獎,1981年在武漢主演古裝歌劇《宦娘》,同年應邀赴日本參加東京第十次世界音樂大會演出。

熱點內容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
老師的眼作文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803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
小學師德自查材料 發布:2025-05-11 05:04:18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