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蒙氏教育筆記

蒙氏教育筆記

發布時間: 2022-04-21 23:18:20

『壹』 幼兒園大練兵,觀察筆記,教育筆記評分表

睡午覺時孩子們都要把鞋脫掉放在床底下擺好,然後才躺下睡覺。李坤在每次睡覺時,總是把鞋放得亂七八糟,有時把鞋脫得東一個西一個,有時把襪子脫了亂塞,看我們稍不注意時還把手伸到床下面去玩鞋子。這樣,即不整齊也不衛生,還總是最後一個入睡,等起床時還經常幫他找鞋襪。因為他習慣了我每天的批評、訓斥,所以也總是不見效。

今天我又看見李坤小朋友趴在那裡玩鞋子,於是我很生氣地走過去,習慣性地想朝他發火,可忽然間我改變了主意,很輕聲地問李坤:「小朋友,躺在床上後要做什麼?」 李坤爽快的回答:「睡覺」。我接著說:「對了,鞋子和你一起玩累了,也要睡覺,那麼你知道它們睡在哪裡嗎?」讓他回答後,我接著說:「兩只鞋子是好朋友,他們喜歡一起睡在床底下,你能把自己的鞋子放到指定的地方,像小朋友那樣舒舒服服地睡覺嗎?」我一邊說一邊把另一位小朋友脫下的兩只鞋放在一起,擺整齊。這時,他很快的動手把鞋子放在床下面擺好了。我連忙誇他說:「李坤真能幹,我一說就會了!」我又鼓勵鼓勵他說:「你看鞋子馬上就要睡著了,你跟它來個比賽,如果你先睡著,等起床後我就獎勵你一顆糖,好不好?」他聽了以後點點頭,就把眼睛閉上了。

觀察分析:

幼兒期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關健時期,正是走向自我行為的起步階段,而在孩子有不良習慣傾向的時候,我們沒有跟孩子好好地交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只是一味的去批評和訓斥,而這種教育方式孩子不能從心裡很好地接受,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所以也沒有收到什麼教育效果。

教育措施:

1、 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把批評訓斥改成鼓勵教育。不誇大孩子的缺點,多發現孩子的優點。當他表現好的時候,要及時表揚,讓孩子首先感覺到老師對他的喜愛,然後才能從心理上接受教育。

2、 和家長溝通,把孩子的情況進行交流,讓家長意識到這一時期培養孩子的習慣是很重要的,雙方合力共同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育效果:

李坤現在比以前好多了,雖然還不能很快入睡,但是他亂丟鞋襪的習慣改進了很多,只要堅持下去,相信一定會改正好的。

【擴展閱讀篇】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表達等幾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偉才幼兒園的寶寶們

幼兒園以游戲為主要活動,逐步進行有組織的作業,如語言、手工、音樂等,並注重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各國對幼兒園定義中非常明確游戲是幼兒園里幼兒教育與生活的最主要內容。如英國對幼兒園解釋為「用實物教學、玩具、游戲及發展幼兒智力的學校」,德文解釋為「尚未進學校的游戲學校。」另外,幼兒園一年中舉行的重要活動還有:幼兒園的入學典禮、六一兒童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運動會、聖誕節、元旦、結業典禮等。

圖為偉才幼兒園的寶寶戶外活動。

圖為青島黑氏飯店舊址,現為市南區機關幼兒園。

起源

孩子們正在上課

歐文於1816年創辦的幼兒學校,最初出現的幼兒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的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利機構而已,那時的幼兒園叫「性格形成新學園」。

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幼兒園是由德國的教育家福祿培爾創辦的。1837年,福祿培爾在德國勃蘭登堡大膽招收了一批兒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教育學齡前兒童的組織。在這個組織中,福祿培爾既不對孩子們進行單調的操練,更不體罰。孩子們經常被帶到大自然中去,有時他們一起在花園或室內勞動。他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勞作技能和集體活動的能力。在多年的試驗後,福祿培爾提出,這樣的學園應該叫「幼兒園」,從此幼兒園的名稱就被傳播開來了。

中國最早的幼兒園思想出現在維新運動領導人康有為的《大同書》中。後來清政府頒布了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中國第一個系統學制。學制規定了對2~6歲兒童進行教育的蒙養院,最早出現的是武昌模範小學蒙養院(1903年)。除了政府辦的外,外國傳教士和中國私人創辦的幼兒園也出現了。到了1910年,中國幼兒園的學生已達152萬多人。

http://www.oh100.com/a/201112/42019.html
幼兒園可愛寶寶

分類

幼兒園按照時間可以分為全日制幼兒園和寄宿制幼兒園,按照對象可以分為幼兒園、殘疾兒童幼兒園和特殊兒童幼兒園,按照服務可以分為雙語幼兒園,音樂幼兒園,按照規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可以分為大型幼兒園(10個班至12個班)、中型幼兒園(6個班至9個班)和小型幼兒園(5個班以下)。為了便利教養,一般按照年齡劃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其中小班為3–4歲幼兒,每班20-25人,中班為4-5歲幼兒,每班25–30人,大班為5–6歲幼兒,每班31–35人。

課程

幼兒園教育課程的編排由領域范圍與年間活動構成,課程內容相互融合,無明確的科目區分。

健康

包括活潑、輕松愉快地成長,體會充實感;充分的活動自己的身體,循序漸進的活動;養成健康、安全的生活習慣及生活態度。

幼兒園

人際關系

包括享受愉快的幼兒園生活,體會通過自己的力量達到目的的充實感;與周圍的人的相互交往中培養對他人的愛與信賴感;養成社會生活中良好的習慣及態度。

環境

包括培養與周圍環境的親近感,並在與自然的接觸中培養對各種事物、現象的興趣與關心;周圍環境與自身的關聯中,進行發現與思考,並將其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對周圍事象進行考察、思考、學習,豐富對事物性質、數量、文字等的感覺。

語言

包括使兒童體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時的快樂;學會傾聽別人的語言及談話,盡量說出自己所經歷的、所思考的事,體會相互交流的樂趣;在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語言的同時,多接觸連環畫與故事書等,並要經常與老師、小朋友相互交流。

表達

包括培養對各種美好事物豐富的感受力;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所感受到、思考到的東西,並體會其中的樂趣;培養對生活的形象思維,並感受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組成

幼兒園用房一般包括:

幼兒園

1.兒童活動的室內部分,一般包括活動單元(活動室、卧室、衛生間(廁所、盥洗、洗浴)、貯藏及衣帽等)和全園大活動室(全園或幾班共同活動室,雨雪天作室內操練、音樂舞蹈大教室)。

其中兒童的大部分活動內容在活動室進行,內容的多樣性要求室內傢具可以有多種組合方式,並要求所創造的建築空間 為這種多變提供可能,最常見的是正方形和矩形,此外還有不規則形、圖形等。此外卧室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兒童白天有3小時的睡眠,要求安靜、不直接吹風,睡眠時不需要陽光,平時需陽光照射及通風換氣。活動室與卧室可平面相結,也可上下相連。

2.醫務管理用房,主要有醫療保健、病兒隔離室、晨檢、管理及教師辦公室、會議室。

本文來源於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3.後勤用房,主要有廚房、燒水和消毒、洗衣、木工等。

4.兒童活動室外部分,主要有每班活動場地、全園活動場地(大操場,對所有兒童開放,採用草地,此外有河坑、戲水池、滑梯、平衡木)和種植園等。

幼兒園設備

幼兒園設備

主要分傢具和玩具兩塊。傢具有兒童桌椅,兒童床,玩具櫃,衣櫃,黑板,毛巾架,口杯架等幼兒園專用設備。玩具有組合滑梯,鞦韆,轉椅,哈哈鏡,益智玩具,蒙氏教具,積木等。各種幼兒園專用設備。還有多種幼兒保護設備,主要包括幼兒地墊,幼兒護牆,幼兒操場等。

設計規劃

地點選擇應滿足下列要求

1.應遠離各種污染源,並滿足有關衛生防護標準的要求。

2.方便家長接送,避免交通干擾。

3.日照充足,場地乾燥,排水通暢,環境優美。

4.能為建築功能分區、出入口、室外游戲場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條件。

總平面設計要求

1.對建築物、室外游戲場地、綠化用地和雜物院等進行總體布置,做到功能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適宜,游戲場地日照充足,創造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的環境空間。

2.室外活動場地必須各班設專用場地。每班的游戲場地面積不應小於60平方米。各班游戲場地之間宜採取分隔措施。

3.宜布置有集中綠化,並嚴禁種植有毒、帶刺的植物。

4.在供應區應設置雜物院,並單獨設置對外出入口。基地邊界及游戲場地、綠化等宜設置安全、美觀、通透的圍護欄桿。

建築設計要點

1.平面布置應功能分區明確、避免相互干擾,方便使用管理,有利於交通疏散。

2.嚴禁將幼兒生活用房設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內。

3.生活用房的室內凈高:活動室、寢室、乳兒室不低於2.80米,音體活動室不低於3.6米。

4.建築造型及室內設計應符合幼兒的特點。

5.生活用房應布置在當地最好的日照方位,並滿足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少於3小時的要求。溫暖地區、炎熱地區的生活用房應避免朝西,否則應設置遮陽措施。

6.各房間應滿足隔聲的要求。

『貳』 幼兒園家長讀書筆記

(一)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著姥姥的手不放,戀戀不舍地說:&uot;姥姥,早點接我,早點接我。&uot;在我的勸說下,佳佳滿眼含淚地松開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uot;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來呼吸,吃飯時要用嘴一邊呼吸一邊吃,這樣吃飯的速度就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動區游戲時,佳佳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uot;佳佳,你喜歡玩什麼?&uot;她說:&uot;我喜歡看書。&uot;&uot;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uot;佳佳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著講著,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uot;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uot;&uot;願意&uot;,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佳佳講故事,佳佳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佳佳進餐的緊張心情,武老師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佳佳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uot;佳佳,你怎麼啦?&uot;&uot;我吃不下&uot;,&uot;佳佳,別著急,你瞧,就剩下這么一點點了,來,我幫你!&uot;佳佳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盡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姥姥手裡還拿著幾本書,她對我說:&uot;,太謝謝你們了,佳佳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姥姥,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uot;望著佳佳姥姥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二)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教育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教育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於舊式教育里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了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 三)
<<做最好的老師>>中李鎮西老師的話說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幼兒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批評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出奇的「乖」,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准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像中的幼兒--「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了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呢?他能夠在教育幼兒時「向幼兒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幼兒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幼兒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兒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幼兒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老師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 。說得好:「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著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幼兒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幼兒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幼兒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幼兒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兒,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幼兒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幼兒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幼兒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愛心成為照耀幼兒心靈的陽光,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使幼兒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 四)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老師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時,在人堆里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剛才小朋友在唱時你們為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裡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這樣,也會發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 五)
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希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能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必須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內容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准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盡早盡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幼兒今天知道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應該著重考慮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義。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通過調動幼兒積極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積極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形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後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擇一節活動時,選材很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能力。

還有,教你寫作方法
讀書筆記的格式

讀書筆記主要有三大類:1.摘要式筆記摘要式筆記是一種在閱讀中把同自己的學習、工作或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確無誤地抄錄下來的筆記形式。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時間、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
摘要式筆記又可分為:
(1)索引索引筆記是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
(2)抄錄原文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按照原文的順序,扼要的地把書中的觀點、結論摘抄下來。
2.評注式筆記這是一種在閱讀中寫出自己對讀物內容的看法的筆記形式。
評注式筆記又可分為
(1)書頭批註這是一種最簡易的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或者在空白和加批註,或者是折頁、夾紙條作記等。
(2)提綱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挈領地敘述出來。
(3)提要提綱和提要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
(4)評注就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註解。
(5)補充原文就是在讀完原文或文章之後,對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
3.心得式筆記心得式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的一種筆記。
心得式筆記可以分為:
(1)札記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稱札記。
(2)心得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
(3)綜合綜合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筆記。

怎樣寫讀書筆記 ?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1、提綱式。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2、摘錄式。主要是為了積累詞彙、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
3、仿寫式。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4、評論式。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5、心得式。為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即隨感。
6、存疑式。主要是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
7、簡縮式。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叄』 育兒教育筆記知識

什麼東東

『肆』 蒙氏教學法對學前教育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蒙氏教育就是蒙老師的教學筆記,蒙氏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但最關鍵還是老師,因為以學生為主體只是一句空話,如何以學生為主體,什麼叫以學生為主體,全在於教學的老師來把握。
非要問蒙氏教育對孩子有什麼作用?那就要看做家長的想要什麼作用,以及自己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特別是孩子在蒙氏教育機構跟老師和其他孩子相處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家長對於孩子的引導和解決辦法才是真正的教育。
蒙氏教育機構給了孩子一個比孩子家庭更大的空間,但是這空間能不能成為孩子自己的空間,施教老師有直接關系,而家長也有根本性作用。

『伍』 做早教教師需要哪些素質

你好!當幼教是需要教師資格證和普通話證,在你當地的教育局可以查到報名考試時間,每年都會有考試,其實當幼教不一定非要幼教專業,但是你需要有一定的才藝,比如說唱歌,跳舞,或者某樣樂器最好,面試的時候要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面,要表現出喜愛孩子有耐心和愛心,並且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祝你成功!

『陸』 蒙特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差別在哪

[摘要]國外已有的相關研究表明,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差異不大;在感知運動技能方面,蒙台梭利教育更有利於兒童的發展;在人格特徵和社會性發展方面,蒙台梭利教育的優勢也得到了更多研究的支持。我們應該加強對兩種教育模式效果的本土化比較研究,同時科學對待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討導致兩種教育模式效果不同的原因,推動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的開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自1907年產生以來。理論界和實踐界對它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引起這種爭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研究者和實踐者對蒙台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孰優孰劣的認識不同。然而,無論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他們都面臨著收集研究數據的壓力,都「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確認蒙台梭利學校或者蒙台梭利機構中兒童發展的優越性」。本文嘗試從兒童發展的學業技能、感知運動技能、人格特徵、社會性發展四個方面介紹國外研究者對蒙台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的結果,以幫助廣大幼教工作者更好地認識和運用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概念界定

蒙台梭利教育是指由蒙台梭利學校,或經由國際蒙台梭利協會(AMI)、全美蒙台梭利協會(AMS)授權認證的課程機構舉辦的,由經過AMI或者AMS培訓及認證的教師實施的符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動。蒙台梭利教育一般有以下特點:混齡分班;有一套專門的教育材料:兒童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選擇和自主操作教具;提倡合作;不按年齡進行分班,也沒有各種測驗;教師利用個別或小組指導的形式為兒童的學業和社會技能發展提供幫助。
傳統教育被認為是一種經由行為主義理論和方法指導的教育模式,它通過目標管理、行為塑造和強化等來促進兒童的學習。有研究指出。傳統教育尤其是傳統的基礎教育有五個方面的特徵:不強調兒童的內部動機;不提供額外和足夠的時間讓兒童自主學習;通過標准化測驗來評定兒童的成績;沒有相關的制度條例來保證兒童參與學校日常事務決策的機會;強調兒童的傾聽技能和記筆記的能力。

二、效果比較

1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學業技能的影響
不同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對兒童的影響首先表現為兒童在學業技能和學業成績上的差異,而這也是研究者關注最多的領域。
Baines(1973)指出。在過去60年的時間里,雖然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傳統教育實踐的地位,但是有關蒙台梭利教育法如何影響兒童課堂行為的研究並不多見。許多公立和私立學校的報告都說,參加蒙台梭利課程的兒童與傳統學校的兒童在學業技能上一樣優秀,甚至比傳統學校的兒童表現得更好。比如Epstein(1990)認為,學習蒙台梭利課程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比傳統學校的兒童要高10~0分。但是,這些初期的研究大多是現象描述和個人經驗總結,量的研究很少。
20世紀60年代末在辛辛那提進行的名為「沙子方案(Sands project)」的研究是較早的比較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效果的量化研究之一。這項研究為期6年,共有3份獨立的研究報告。在第一份研究報告中,Banta(1968)比較了蒙台梭利學校、開端計劃(Head Start)學校以及傳統學校中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的差異,發現蒙台梭利學校和開端計劃學校中的兒童比傳統學校中的兒童學業成績好,在3年之後的第二份研究報告中,Gross等人發現,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在13項測試中有10項得分高於其他學校的兒童,但差異並不顯著。在6年之後的第三份研究報告中。Sierra等人的發現與前面兩份研究報告一樣,他們認為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在成就測驗(CA7)中的7個分測驗上得分都比控制組高,但差異並不顯著。
一些橫向研究發現,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學業成績優於傳統學校中的兒童。Lillard等人在一所開辦了9年的蒙台梭利公立學校中選取部分5歲和12歲兒童,比較他們與接受傳統教育的兒童在認知和學業技能上的差異。結果發現,5歲組兒童在閱讀和數學標准測驗上的得分高於接受傳統教育的兒童;12歲組兒童在完成續編故事的任務時更有創造性,他們使用了更多復雜的句子結構。不過也有些橫向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果。比如Jing Zhang(2004)比較了來自傳統幼兒班和蒙台梭利幼兒班的4歲和5歲兒童在閱讀和書寫能力上的差異。結果發現。傳統組兒童在所有測驗上的得分都高於蒙台梭利組兒童,尤其是在完成書寫任務上的差異更加顯著。事實上更多的橫向研究發現,蒙台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如Claxton(1982)對來自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的幼兒園至小學三年級的兒童的學業成就進行比較,發現雖然傳統學校的一年級兒童在學業技能上的得分顯著高於蒙台梭利學校的兒童,但是兩種課程的相似性遠遠大於它們的差異性,即兩種教育模式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
由於橫向研究難以發現不同教育模式對兒童發展的連續性影響。因此有研究者採用縱向研究方法對此進行研究。他們在研究中發現。與傳統學校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學校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的提高速度更快。比如Manner(1999)對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中的兒童在數學和閱讀成績上的差異進行的追蹤比較研究發現,雖然在一年級時兩組兒童的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到二年級時蒙台梭利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比傳統組兒童高3個百分點,到三年級時蒙台梭利組兒童的得分比傳統組兒童高7個百分點。但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果,如Cisneros(1994)對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中的三年級兒童在閱讀和數學方面的成績進行過一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雖然初測時兩組兒童的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一年之後的後測時發現,蒙台梭利組兒童的成績明顯落後於非蒙台梭利組兒童。不過同橫向研究一樣,大部分縱向研究依然發現兩種教育模式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Miller等人(1983)在為期10年的縱向研究中比較了四種學前課程模式(包括蒙台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中的兒童在智商和學業技能上的表現,結果發現雖然蒙台梭利組男童的學業成績始終最高,但各組兒童在智商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同時,他們對低收入美籍非洲兒童的研究發現,蒙台梭利組男童在閱讀和數學方面的表現與其他組兒童沒有顯著性差異。

2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感知運動技能的影響
感官訓練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特色,大部分研究也發現了蒙台梭利教育在促進兒童感知運動技能發展上的優越性。如
Prendergast(1969)的一項縱向研究發現,蒙台梭利組兒童在手眼協調方面比傳統組兒童的表現更好。同時,蒙台梭利組兒童在聽覺和視覺方面以及接受性語言方面也比傳統組兒童的表現更好。Stodolsky等人(1972)的研究也表明,與傳統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組兒童在視覺一動作聯合、匹配和分類技能、心理技能和數字概念方面的能力更強。
蒙台梭利組兒童在以感知運動技能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其他技能,如觀察力、注意力和時間分配等方面的能力也高於傳統教育組兒童。如Baines和Snorrum(1973)研究發現,傳統學校中的兒童平均將90%的時間用於教師監控下的活動,60%的時間用於參加全班性的活動。相反,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將44%的時間用於自主學習,40%的時間用於小組合作。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花21%的時間為其他兒童提供幫助,將15%的時間用於接受其他兒童的幫助,從教師那裡獲得幫助的時間是20%。與傳統學校中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自主學習,而且他們也更願意接受來自同伴的幫助,而不是像傳統組兒童那樣更多的是接受來自教師的幫助。

3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人格特徵的影響
Glenn(1996)對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兒童的人格特徵與其接受蒙台梭利教育時間的長短沒有直接關系。Rathude(2003)將蒙台梭利學校中六年級和八年級兒童在學習動機、學業質量和社會交往方面的得分與傳統學校中的同年級兒童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比傳統組兒童在學習中有更積極的情感體驗。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認為教師在處理課堂問題時更公平、更主動,對兒童更熱情,在面對兒童的錯誤行為時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混亂,這讓兒童在課堂中感覺更安全。同時,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很少將時間用在被動地聽課和看電視等活動上,而是更樂於進行個人活動和合作學習。
但也有研究者認為,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人格特徵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如Castellanos(2002)對從5歲甚至更早就開始接觸蒙台梭利教育的二至六年級兒童與傳統學校中的兒童進行比較,發現在自尊心、自我效能感和親社會行為方面,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與傳統學校中的兒童沒有顯著性差異。

4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Yunik(1973)在比較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學前教育課程後發現,與傳統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組兒童用於同伴交流的時間更多,但與成人(教師)的交流比較少。Murphy和Goldner(1976)的研究也證明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將更多的時間用於口語交際。Reuter等人發現,在諸如攻擊、無所事事等消極行為表現方面,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比傳統組兒童少得多。Berk(1991)的研究發現,與其他教育模式相比,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破壞性行為最少。同時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Simmons等人(1983)研究了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中4~6歲兒童的利他行為,結果表明當同伴需要幫助時,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傾向於自己為同伴提供支持。而傳統組兒童往往是請教師來幫助同伴。與傳統學校相比,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在結交朋友和保持友誼方面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提高。Lillard(2006)比較了蒙台梭利學校和其他學校中的兒童在社會性發展方面的差異,結果發現在道德推理任務上,5歲組的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能使用更高水平的推理來完成任務。對比兩組兒童在操場游戲中的表現,研究者發現與其他學校中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組的5歲兒童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同伴遊戲,表現出更少的盲目游戲行為。
但也有研究發現,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在道德推理能力方面與其他學校的兒童沒有顯著性差異。如Lowell(1979)比較了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中的五年級兒童的道德推理能力,結果發現兒童在推理能力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

三、討論與展望

1加強本土化研究
雖然國外的許多相關研究從不同側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不同影響,但研究者的努力並未就此停止,隨著認識的進一步深入,研究者試圖在更大范圍內更好地比較哪種教育方法能更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
蒙台梭利教育已成為我國幼兒園教育的一種重要教育模式,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對蒙台梭利教育合理性及其教育效果的爭論也非常激烈,但對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效果的本土化比較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卻比較少。無論是想讓蒙台梭利教育法更符合中國的實際需要,還是要推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發展與創新,都需要切實、可靠的研究證據為此提供佐證。因此。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踐界都有必要加強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研究。在本土化層面比較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不同影響,以便為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依據。
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在我國進行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效果的本土化比較研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尤其要加強現場實證研究,從而更好地比較兩種不同教育模式對兒童感知運動技能、學業成就、社會性發展和人格特徵的不同影響。

2科學對待已有的比較研究成果
從已有的眾多比較研究中我們似乎可以勾勒出傳統教育與蒙台梭利教育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的不同影響:傳統教育與蒙台梭利教育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差異不大;在感知運動技能方面,蒙台梭利教育更有利於兒童的發展;在人格特徵和社會性發展方面,蒙台梭利教育的優勢也得到了更多研究的支持。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蒙台梭利教育最初在美國被看作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補充。20世紀70年代,隨著「磁石學校」計劃。的推行,蒙台梭利學校得到美國政府的財政資助,發展更加迅速,曰益受到家長的青睞。在這種背景下,有些研究者將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立起來。一些民眾也對傳統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偏見。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發現蒙台梭利教育優於傳統教育的研究都在研究假設中認為蒙台梭利教育更適合兒童的發展,更符合現代教育特徵。另外,這些研究都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的,在研究方法和測量工具的設計上也有某些瑕疵,就連研究者自己都認為這些研究結論需要得到更多研究的驗證。因此,我們要認識到這些研究結論推廣的有限性。尤其是與國外相比,我國幼兒園開展的蒙台梭利教育無論是在師資培訓、教學方法、教師觀念等方面都與國外有很大差異,因此我們更要謹慎對待這些已有的比較研究成果。

3深入探討導致差異的原因
當研究發現兩種教育模式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存在差異的時候,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到底是教育模式中的什麼因素導致了兒童在發展上的差異。是否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對混齡教育模式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強調促進了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是否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對感官訓練的重視促進了兒童感知運動技能的提高……同時,已有的比較研究大多以中小學兒童為研究對象,對幼兒階段兩種教育模式效果差異的研究比較缺乏。因此,除了要分析兩種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方面對兒童發展的不同影響外。我們也要進一步探討造成這種差異的年齡階段特徵。另外,在教育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材料等都與國外蒙台梭利教育有較大差異的情況下,我國的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到底有何差異?如果有差異,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異?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仔細研究。

『柒』 介紹一種好的讀書方法。並且說明理由。300字左右

謹記不拿筆不看書,讀書時一想到什麼就用筆在旁邊做批註、評價,寫下感想、領悟,讀完書還要寫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想讀好書一定要動筆。還要謹記「看、讀、問、背、習」五字訣。看,就是根據學習 的要求,首先瀏覽一下內容梗概,了解這本書是否為自己所需。讀,就是將所需之書較快地粗讀一下,了解書的主要論點,然後,認真仔細地閱讀,要求思考和研 究,深入理解全書的內容。問,指閱讀後通過思考發現問題並努力解決。背,指反復誦背達到熟練,這是鞏固讀書效果的可靠辦法。習,指經常復習減少遺 忘,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捌』 蒙氏教師在教室里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1、蒙台梭利博士認為教育不是教師自上而下的教授,而是教師協助兒童自下而上地自我發展。正是從這種教師觀出發,蒙台梭利把"兒童之家"的教師稱為"引導者"(Director/Directress),而不是"教師"。蒙氏「引導者」在教室里有三個基本任務:
提供一個准備好的良好環境
2、為了孩子能夠專心地「工作」,教室需要有適合工作的氛圍,所以教室要有序、安靜、祥和。孩子們身體上、情緒上的不舒服要得到及時解決。教師意識到這些的時候,要以接納的心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保持良好的環境就是要保證這個環境一直豐富多樣,有利於孩子開展感興趣的活動。這個環境還要一直整潔、干凈、有吸引力。教具有序地擺放在盤子里,盤子有序地擺放在架子上,等等。另外,蒙氏教具的每個要素都要提前准備好,這樣孩子才能不會因為缺失一個小東西而打斷整個工作進程。
保持良好的環境,換個說法就是保持秩序。但是這里說的秩序不是收拾整理的那個秩序,而是邏輯結構的秩序。在有秩序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才能做到邏輯有序。
准備良好的環境其實是教師間接影響孩子的方式,通過有利的環境來促進孩子和諧的身心發展。
觀察兒童和講解教具
教師要明白教具能夠很好地配合孩子的成長節奏,幫助孩子專注。教師引導孩子獨自操作教具或者和孩子一起操作,我們稱之為講解教具。最好是在孩子右邊講解(孩子習慣用右手的情況下),這樣孩子可以看得最清楚。用分解得極其細致的動作來介紹每一個教具,這樣細致的操作對引起孩子興趣以及明白教具的精髓是很重要的。教師應該在介紹之前先分析哪些動作是需要展示的,這就意味著教師自己能長期熟練地操作教具。在蒙台梭利教師的培訓中,相當長時間是用來練習操作教具的,以使教師可以達到相當熟練的程度,還要做教學筆記將操作的過程記錄下來。

熱點內容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
老師的眼作文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803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