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教學設計與反思
Ⅰ 急求小學語文說課演講稿
1、《竊讀記》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上(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竊讀記》(板書)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說第一個板塊:說教材
《竊讀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這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我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為主題,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讀書的樂趣,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本文在單元中起著以篇帶篇的作用。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認識並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准確生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教學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體會竊讀的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個板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准備採用的教法是:
我採用了「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在學法上,本課擬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想想,合作探究來讀懂課文,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個板塊:說教學程序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課外閱讀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之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作者在課外閱讀時的感受與眾不同,你想知道是為什麼嗎」這個看似很簡單很隨意的聊天,其實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後揭示課題。
二、疏通字句,整體感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後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並且標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讀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內容,隨機指導生字讀音及書寫,重點是「竊、腋」等幾個,理解「竊讀」等詞語。
第三步:默讀全文,引導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本環節安排了「三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讀中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在讀中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後續的研讀、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謂一箭多雕。
三、潛心賞讀,品文悟情
抓住重點,體會是關鍵,在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復雜感受,並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和恐懼」展開討論。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這尊重學生的個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好的語文教學,就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交流情況應抓住課文的重點句:
1)「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
這句話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讀書的渴望。同時要體會作者貪狼一詞的「貶詞褒用」的精妙。
2)「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著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的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的內心對比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3)「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就咽了一口唾沫這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盡管是腿酸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鍾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獲了知識和智慧。
我們要從這些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後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讀了。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加深對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對讀書的渴望,對知識的熱愛。
四、回歸整體,拓寬延伸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信息,鞏固記憶。
在學生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 「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明白並受到啟發,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多看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結尾把學習的觸角向課外拓展延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個板塊:說板書設計和教學評價
快樂 懼怕
竊讀
這一板書設計不僅給人以美感,而且巧妙。從橫向看,兩個是完全相反的詞語;縱向看,兩個又緊密聯系在一起了,因為這是「竊讀」的滋味,點明了主題,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Ⅱ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改為陳述句
改為陳述句後: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是不好意思趕我走的。
原句是一個反問句,通常反問句用疑問的句式,但是表達的是肯定的觀點。原句表達的意思就是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一樣,你肯定是不好意趕我走的。
陳述句是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觀點,分為肯定句和否定句。此句子修改為陳述句後,是一個肯定句。
(2)竊讀記教學設計與反思擴展閱讀:
反問句把答案藏在問題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反問的形式比一般的陳述句語氣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們的深思與反思。反問句是修辭手法中的一種。
反問句,就是明知故問,一般由陳述句改變而來,句子中充滿了說話人的充沛強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問不答。
把反問句變成陳述句或把陳述句變為反問句時,總結出改變句式的方法:
1、陳述句變反問句:原句+疑問詞(怎能;難道)+不+語氣詞(呢?;嗎?)-句號+問號
2、反問句變陳述句:原句-疑問詞(怎能;難道)-不-語氣詞(呢?;嗎?)-問號+句號
反問句變陳述句,去掉問號,有加強反問的語氣詞去掉,在變換後的陳述句中適當的地方必須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反問句意思一致。
比如:「難道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變換陳述句:「他不承認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若變換為「他承認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就與原反問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錯的,因為否定詞「不」放的位置不當。
網路-陳述句
Ⅲ 求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竊讀記》的預習
林海抄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當時台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其父林煥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台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並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志》,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厚的。訖今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
Ⅳ 我的「長生果」的教學設計
1、認識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1、本文為略讀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可放手讓學生自學。按閱讀提示,先自讀自悟,把握主要內容,想想作者寫了少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然後,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幾遍做一些批註,再同小組的同學交流體會。最後,全班交流,明確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並適當遷移運用。
2、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重點語段體會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閱讀的熱愛。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看叫做「香煙人」的小畫片時的津津有味,看連環畫時的廢寢忘食,讀文藝書籍時的不求甚解,讀中外名著時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斷地在書里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悅。
3、對作者悟到的道理,可讓學生反復讀讀作者列舉的兩篇作文,來加以體會:一個是要構思新穎,別出心裁;一個是要寫真情實感,在模仿借鑒後要進行嘔心瀝血的創造,才能打動人心,獲得成功。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寫作文的體驗來理解。理解體驗後,更重要的是學習並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讀書方法──博覽群書,入情入境,做讀書筆記,會借鑒運用等。
4、文中有大量生動的比喻和運用恰當的成語,要引導學生注意體會,並適當進行積累。
5、朗讀時要注意以下字的讀音:「恰似」「如飢似渴」中的「似」讀sì,「似的」中的「似」讀shì,「美差」中的「差」讀chāi,「差不多」中的「差」讀chà,「奔向那裡」中的「奔」讀bèn,「沉甸甸」中的疊詞要讀一聲,「全班之冠」中的「冠」讀guàn,「分外」中的「分」讀fèn,「禁不住」中的「禁」讀jīn。 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教學准備:在讀書中使自己收獲的經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愛讀書」,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著有趣地對話。《竊讀記》生動、細致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走遍天下書為侶》則在假定和選擇中,告訴我們要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提出善於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於讀書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問題?(我的「長生果」是什麼?為什麼把書叫做我的「長生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看一看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到答案了嗎?
2、同桌互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課文,相互評價。
3、參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和方法,再讀課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再旁邊做批註。
4、小組交流讀書情況。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班級交流
(1)作者寫了少年時代讀書和寫作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看香煙人小畫片;看連環畫;
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
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2)反復讀一讀作者例舉的兩篇作文,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寫作中有過類似的體會嗎?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體驗來理解,來談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學習並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讀書方法──博覽群書,入情入境,做讀書筆記,會借鑒運用等。
四、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由揭示課題內容引入。通過剛才的交流,你理解為什麼把書比作「長生果」了嗎?
長生果,指營養極其豐富。將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作者就是在書的引領下寫作越來越成熟的。
將書譽為長生果,作者對書的鍾愛可見一斑。文中真實地回顧了作者少時與書的故事,使作者酷愛讀書的情景再現在我們眼前。讀讀課文,你是從哪裡感受到作者對書的特殊情感的?
(通過重點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看叫做「香煙人」的小畫片時的津津有味,看連環畫時的廢寢忘食,讀文藝書籍時的不求甚解,讀中外名著時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斷地在書里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悅。)
看來書真正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啊!即使多年之後品味讀書的味道,還是這樣讓人心醉。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體會那種讀書的樂趣吧。
五、品讀語言,學習積累
讀了多遍課文,你發現作者在運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1、生動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恰當的詞語。
流光溢彩、眼羨、津津有味、天長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聯翩、悲歡離合、牽腸掛肚、如飢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傷、千篇一律、大顯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聯系實際,升華感情
說一說你讀書中的故事,你在書中的收獲。
七、積累釋放
1、抄寫文中優美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將本節課的收獲補充到自己的讀書卡中。
3、把自己在讀書中的收獲寫成一個小片段。
Ⅳ 內蒙古小學四年級上冊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學設計 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業教育室 內蒙古自治區教學研究室 編著
語文 三年級上冊第一組
1 我們的民族小學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鄉的孩子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灰雀
6 小攝影師
7 奇怪的大石頭
8 我不能失信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 風箏
11 秋天的雨
12 聽聽,秋的聲音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花鍾
14 蜜蜂
15 玩出了名堂
16 找駱駝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孔子拜師
18 盤古開天地
19 趙州橋
2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1 古詩兩首
望天門山
22 富饒的西沙群島
23 美麗的小興安嶺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語文園地六
25 矛和盾的集合
26 科里亞的木匣
27 陶罐和鐵罐
28 獅子和鹿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掌聲
30 一次成功的實驗
31 給予樹
32 好漢查理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1 不懂就要問
2 做風車的故事
3 五花山
4 六個矮兒子
5 神筆馬良
6 字典公公家裡的爭吵
7 喜愛音樂的白鯨
8 信箱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三年級下冊第一組
1 燕子
2 古詩兩首
3 荷花
4* 珍珠泉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翠鳥
6 燕子專列
7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樹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寓言兩則
10 驚弓之鳥
11 畫楊桃
12* 想別人沒想到的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和時間賽跑
14 檢閱
15 爭吵
16* 絕招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可貴的沉默
18 她是我的朋友
19 七顆鑽石
20* 媽媽的賬單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1 太陽
22 月球之謎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園機器人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25 太陽是大家的
26 一面五星紅旗
27 賣木雕的少年
28*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古詩兩首
30 西門豹
31 女媧補天
32* 誇父追日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1 山城的霧
2 我愛故鄉的楊梅
3 小獅子愛爾莎
4 在金色的海灘上
5 七色花
6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術台就是陣地
8 除三害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詞語表
語文 四年級上冊第一組
1 觀潮
2 雅魯藏布大峽谷
3 鳥的天堂
4 火燒雲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古詩二首
題西林壁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腳
7 蟋蟀的住宅
8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巨人的花園
10 幸福是什麼
11 去年的樹
12 小木偶的故事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白鵝
14 白公鵝
15 貓
16 母雞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長城
18 頤和園
19 秦兵馬俑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0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3 卡羅納
24 給予是快樂的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6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7 烏塔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呼風喚雨的世紀
30 電腦住宅
31 飛向藍天的恐龍
32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1 延安,我把你追尋
2 五彩池
3 小青石
4 麻雀
5 迷人的張家界
6 一個蘋果
7 真實的高度
8 人造發光植物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四年級下冊第一組
1 古詩詞三首
2 桂林山水
3 記金華的雙龍洞
4* 七月的天山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中彩那天
6* 萬年牢
7 尊嚴
8* 將心比心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自然之道
10*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11 蝙蝠和雷達
12* 大自然的啟示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夜鶯的歌聲
14* 小英雄雨來
15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16*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觸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氣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1 鄉下人家
22* 牧場之國
23 古詩詞三首
24* 麥哨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2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26* 全神貫注
27 魚游到了紙上
28* 父親的菜園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寓言兩則
30* 文成公主進藏
31 普羅米修斯
32* 漁夫的故事
語文園地八
1 趵突泉
2 小珊迪
3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
4 黃繼光
5 生命的葯方
6 可愛的草塘
7 到期歸還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五年級 上冊第一組
1 竊讀記
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3 走遍天下書為侶
4* 我的「長生果」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5 古詩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長相思
6 梅花魂
7* 桂花雨
8* 小橋流水人家
口語與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9 鯨
10* 松鼠
11 新型玻璃
12* 假如沒有灰塵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第四組
13 釣魚的啟示
14*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15 落花生
16* 珍珠鳥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
有趣的漢字
我愛你,漢字 第六組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18* 慈母情深
19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20* 學會看病
口語交際·習作六
回顧·拓展六
第七組
21 圓明園的毀滅
22 狼牙山五壯士
23* 難忘的一課
24* 最後一分鍾
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第八組
25 七律·長征
26 開國大典
27* 青山處處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語交際·習作八
回顧·拓展八
選讀課文
1 黃果樹聽瀑
2 斗笠
3 太空「清潔工」
4 鞋匠的兒子
5 剝豆
6 你一定會聽見的
7 木笛
8 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第一組
1 草原
2* 絲綢之路
3 白楊
4*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口語交際 習作一
回顧 拓展一
第二組
5 古詩詞三首
6 冬陽 童年 駱駝隊
7* 祖父的園子
8 童年的發現
9* 兒童詩兩首
口語交際 習作二
回顧 拓展二
第三組
10 楊氏父子
11 晏子使楚
12* 半截蠟燭
13* 打電話
口語交際 習作三
回顧 拓展三
第四組
14 再見了,親人
15* 金色的魚鉤
16 橋
17* 夢想的力量
口語交際 習作四
回顧 拓展四
第五組
18 將相和
19 草船借箭
20* 景陽岡
21* 猴王出世
口語交際 習作五
回顧 拓展五 第六組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七組
22 人物描寫一組
23* 刷子李
24* 金錢的魔力
口語交際 習作七
回顧 拓展七
第八組
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26 威尼斯的小艇
27* 與象共舞
28* 彩色的非洲
口語交際 習作八
回顧 拓展八
選讀課文
1 拉薩古城
2 故事兩則
3 一件運動衫
4 豐碑
5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6 我們家的男子漢
7 孔明智退司馬懿
8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9 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六年級 上冊第一組
1 山中訪友
2* 山雨
3 草蟲的村落
4* 索溪谷的「野」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5 詹天佑
6 懷念母親
7* 彩色的翅膀
8* 中華少年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9 窮人
10* 別餓壞了那匹馬
11 唯一的聽眾
12* 用心靈去傾聽
口語交際·習作三
第四組
13 只有一個地球
14* 鹿和狼的故事
15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16* 青山不老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17 少年閏土
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口語交際五·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第六組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詩海拾貝
與詩同行
第七組
21 老人與海鷗
22* 跑進家來的松鼠
23 最後一頭戰象
24* 金色的腳印
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第八組
25 伯牙絕弦
26 月光曲
27* 蒙娜麗莎之約
28* 我的舞台
口語交際·習作八
回顧·拓展八
選讀課文
1 林海
2 祖國,我終於回來了
3 小抄寫員
4 城市之肺
5 軍神
6 我們的方陣
7 軍犬黑子
8 看戲
生字表
六年級 下冊 第一組
1 文言文兩則
2 匆匆
3 挑花心木
4* 頂碗少年
5* 手指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第二組
6 北京的春節
7* 藏戲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9* 和田的維吾爾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第三組
10 十六年前的回憶
11* 燈光
12 為人民服務
13* 一夜的工作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第四組
14 賣火柴的小女孩
15 凡卡
16* 《魯濱孫漂流記》
梗概
精彩片段
17* 《湯姆·索亞歷險記》
梗概
精彩片段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第五組
18 跨越百年的美麗
19* 千年夢圓在今朝
20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1* 我最好的老師
口語交際·習作五
回顧·拓展五
第六組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成長足跡
依依惜別
古詩詞背誦
1 七步詩
2 鳥鳴澗
3 芙蓉樓送辛漸
4 江畔獨步尋花
5 石灰吟
6 竹石
7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 已亥雜詩
9 浣溪沙
10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綜合復習
1 養花
2 生活是多麼廣闊
3 中華第一龍
4 獄中聯歡
5 名碑薈萃
6 琥珀
7 智慧之花
8 看說明書做玩具小台燈
9 給外地親友寫封信
生字表
五年級下冊
Ⅵ 竊讀記課文
Ⅶ 《爸爸的花落了》教案及作者簡介
http://wenku..com/link?url=EB5C-hG---Oh7JmfzEK3VKky這個教案的地址
作者 林海音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林海音的一篇小說,選自《城南舊事》,小說的背景是1923年到1929年間的北平。《城南舊事》營造了一個濃郁的京味氣氛,它所描述的北京城鄉習俗、雜糧麵食製作、民間諺語傳說、土語方言以及胡同街坊里的趣聞軼事,都活現了一個老北京的面貌。《爸爸的花兒落了》就是《城南舊事》的最後一章。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台灣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灣,當時台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不久與新聞業人士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台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並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志》,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迄今為止,已出版了18本書。
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
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
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
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另外還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
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其中,《竊讀記》被選為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十七課。
Ⅷ 求份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竊讀記》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一讀課題,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魯迅筆下孔乙己那「竊書不算偷」的話來。孔已己「竊」的是書,而本文「竊」的則是讀,情趣上大相徑庭。品讀課文,我們會隨著
這個怯怯地藏身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閱讀著的小女孩,體會到讀書時腿酸腰麻、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
福。這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復雜感受,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
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來表達終於發現書並沒有賣出去,又可以接著讀的驚喜;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裡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
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了。」這其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並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使之強化。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貪婪」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以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飢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對讀書的渴望。與高爾基的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②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是只
讀不買。「我」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闆發現受到訓斥和哄趕,這種書內世界的吸引與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
快樂與懼怕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③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趣味盎然地寫出「我」為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④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這樣一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盡管是腿酸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鍾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獲了知識與智慧。
⑤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2)對詞語的理解。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為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里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裡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飢腸轆轆:飢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著肚子站著苦讀中,也幻想著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面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捨:留戀,不忍分離。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4.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准確生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教師可讓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享受。
2.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一些表達方法,可以採取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首先,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說一說:讀了課文,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交流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復雜感受,並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
然後,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具體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後,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啟發,能夠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本文語言朴實而又生動感人,教學時要重視朗讀,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文章雖沒有什麼情節沖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內心卻因竊讀而波瀾起伏。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
這篇課文的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為傳神,充分表達了對讀書的酷愛,要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朗讀好了,也就體會到了。
4.教師要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讀dì;「踮起腳尖」中的「踮」diǎn讀;「暫時」中的「暫」讀zà;有一些字的筆劃較
多,如「餓」「懼」「檐」「酸」「撐」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還有一些字雖然筆劃較多,但是形聲字,要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特點進行記憶。
5.在教學時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仔細品味這樣寫的好處,並抄寫下來。
6.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竊讀的滋味雖是苦樂交織,憂喜並存,但樂大於苦,喜大於懼,知識和智慧的豐收彌補了身體的勞累。教師相機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綜合性學
習,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開展活動,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都有哪些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做個書目;找一本喜歡的書閱讀,
讀書時做摘抄或填寫閱讀啟示錄卡,為後面「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備。
來源查字典語文網。更多五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