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學質量分析ppt

教學質量分析ppt

發布時間: 2022-04-24 03:44:34

如何進行科學的學校教學質量分析

教學質量分析或稱質量評價,是一種大型正規性考試或檢測結束後,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分析並對今後教育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或建議性意見。其作用是剖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現狀,指導學校教學工作,是學校強化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及時進行教學質量分析,是教學領導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深刻、系統反思,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進而拿出新的具體措施、制訂出下一步工作方案的過程,是不斷接收、吸納新的教學思想,不斷調整教學改革方向的過程。可以說,它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器」

Ⅱ 趣味成語教學分析報告.ppt

百里挑一 bǎi lǐ tiāo yī 【解釋】一百個當中就挑出這一個來。形容人才出眾。【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里挑一的。」 【結構】偏正式。【用法】多用於形容人才出眾。一般作定語。【正音】挑;不能讀作「tiǎo」 【辨形】挑;不能寫作「桃」。【近義詞】數一數二、鳳毛麟角、出類拔萃【反義詞】比比皆是、俯拾即是、多如牛毛【辨析】「~」和「鳳毛麟角」;都形容「很難得;很稀有」的意思。「~」多用於人;「鳳毛麟角」既可用於人;還可以形容具體的物品珍貴而少。語義也比「~」重。【例句】 (1)小玉是村裡的女秀才;又是~的俊姑娘。 (2)小明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學習成績優秀;真是個~的人才。

Ⅲ 如何做基於大數據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學校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教學質量的競爭,而不在於學校大樓有多雄偉,場地有多寬闊,規模有多大。學校辦得如何,它在社會上的反響怎樣,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與信賴,關鍵在於這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與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老師講:把育人質量擺在辦學第一位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質量、學生可持續發展上的教學幹部才是好乾部。
以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課題,將實踐行動與研究探索緊密結合的行動研究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其實,作為學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時每刻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嘗試著教學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動進行反思→意識到教學問題所在→拿出新的教學行動方案→再嘗試教學行動」。在這個循環往復的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學行動反思」一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發現並提出問題,明確今後行動研究方向,進而提高教學行動研究質量的前提與保證。

Ⅳ 怎樣寫教學質量分析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向上級領導所作的教學工作匯報,也不同於教學工作總結和一般的教學論文。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反思內容與反思過程的具體承載形式。重在體現「分析」、「反思」,這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要特點。

一、做好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前的分析與統計工作

教學質量是依靠先進教學理念、腳踏實地做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編出來的。只有工作做得好,有切實的收獲與感受,才有可能寫出高質量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因此,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前,首先要按照由彼及此、由教學質量到學校管理的順序,對前一階段的教學工作進行認真分析。

1.分析學生。學生的成績與表現,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態度、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承載著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百分之百的份額。分析時,可以著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如:

(1)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怎樣。知識是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基礎,能力是評價學習成績高低的重要因素。就說語文:寫字,基本筆畫、偏旁部件是否合格,形體間架結構是否勻稱、規范;閱讀,是否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能否讀懂程度適合的文章;習作,是否達到了文從字順,內容具體清楚,表達內心真實感受。

(2)學習是否主動、熱情,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有熱情、興趣,才會用全部精力去學習,學與樂不可分。沒有熱情與興趣,就沒有主動與記憶。就說語文:學生是否具有主動識字、練字的積極性;是否具有高昂的課外閱讀熱情;是否對練筆、寫日記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是否形成最基本的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比一個學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就說語文:學生是否養成了把字看清楚、然後一氣呵成寫下來(不是看一筆寫一筆),不粘筆畫、不塗抹,若寫得不好、比較後再寫的習慣;是否養成了邊讀邊思考、標畫、注釋,堅持作閱讀筆記的習慣;是否養成了留心觀察生活、勤於動筆、自主自由表達的習慣。

(4)是否初步具備了認真、沉穩、踏實的學習晶格。坐得住,學得進,效果好,持之以恆,這比什麼都重要。因為,這是學生能夠可持續發展、提高的行為基礎。

2.分析教師。教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總能從教師身上找到根源與佐證。分析教師時,可以著重從備課、上課、批改、反思、輔導等方面去考慮。

(1)在備課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師是否肯於深人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師是否確實有研究教材、設計教學的時間。②教師是否真正掌握學科《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課程基本理念及所教年級具體教學目標與要求;備課是否詳細、實用,是否能依據所教年級具體教學目標與要求在教學設計中認真落實課程基本理念。③教師如若採用電子備課形式的話,可著力分析教師們是否做到正確、科學運用共享教學資源。

(2)在上課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師上課是否能將課程基本理念轉化為自覺的教學實踐行為。②教學目標、學習條件、學習指導與教學調控、學生活動、課堂氣氛、教學效果、學科特色等評價指標(北京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符合程度怎樣。③是否指導和要求學生按時且高質量地完成了每學期學校所規定的大作文、小練筆、日記、閱讀筆記的篇數。

(3)在作業布置、批改方面,可著力分析:①用本、用筆是否統一。②作業布置是否體現自主性、層次性、操作性、創造性,有利於及時鞏固、強化所學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③教師批改是否及時、認真、規范,以身作則;評價方法是否科學、靈活,以表揚、激勵為主,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

(4)在課後反思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師能否進行及時、認真、深刻地反思--透過課堂教學現象,探索教學規律,反思教學問題。②教師能否抓住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③教師能否及時將教學反思的內容條理化、系統化,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5)在課後個別輔導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師是否做到分層輔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與提高。②個別輔導是否有效,成績是否突出。「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這應成為教師工作的座右銘。因為,任何一個學生落伍,對於這個學生,對於這個學生的家庭來講,都是百分之百的失敗。
3.分析學校。教學幹部是學校教學規章的制訂者,教學實施的研究者、指導者和管理者。教學幹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教師就能落實到位。可以著重從教學常規管理、課外校外活動、教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培養等方面去考慮。

(1)在日常教學常規管理方面,可著力分析:①教學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規范。如《教學常規》、《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學生學業成績考核辦法》等,是否健全、規范,與時俱進。②落實教學常規是否扎實、到位。如,從宏觀上分析:是否積極推進北京市課改試驗方案;由學科教學計劃到備課、上課、評價、反饋,是否做到了教學全程管理;是否做到了學科教學評價過程化、全面化、多樣化,反饋、調整及時化。從微觀上分析:學科教學計劃是否科學全面、突出重點、具體可行、體現創新並認真落實;所進行的教學分析、輔導是否切中學校教學實際;幹部深人課堂、深人教研組,指導教學措施是否得力;組織的研究課、示範課、評優課,是否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否將教學檢查、「雙基」檢測與學科競賽結合,做到經常化、制度化;單元過關、期中檢測,是否對重點年級、重點班級進行了嚴格監控和認真分析;對檢測和學生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否及時進行了總結、反饋,並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2)在課外、校外活動方面,可著力分析:①課外活動是否列人教學工作計劃。如,開展古詩文經典背誦、課外閱讀活動,針對《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數量與質量要求,各年級段誦讀哪些內容(必背哪些篇目、推薦閱讀哪些書籍),在什麼時間讀,怎麼讀,如何檢查、評價、展示成果等,是否有通盤的考慮與切實的措施。②各學科是否按照學校常規要求分別成立了興趣小組,學生參與面和積極性怎樣,活動是否做到了經常化,成果展示是否做到了制度化。

(3)在教、科研工作方面,可著力分析:①學校是否形成了以科研帶教研、教研科研緊密結合的統一思想認識。②教科研活動開展得是否扎實有效。如:教科研專題是否是學校或地區帶有普遍性且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研究形式是否靈活多樣;在教師當中是否營造出了學習、爭論、實踐、競爭的研究氛圍。③研究成果是否眾人皆知,深人教師心中,並成為教師改革教學的自覺行為。

(4)在教師隊伍培養方面,可著力分析:①學校有沒有長遠的教師、名師工程培養計劃。②教師有沒有比較充裕的理論學習時間和學習機會。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不可能的。③學校給沒給教師搭建、創造展示教學智慧、教學才乾的舞台和機會。

(5)在辦學目標方面,可著力分析:學校辦學目標是否明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辦學特色是否突出,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使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前的分析、准備工作更加詳實與客觀,根據需要,事先可對學生進行學科單項或綜合性的檢測,可進行教師或學生的問卷調查,可組織針對教師或學生的小型座談。

二、把握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一般形式與要求

1.題目要簡練,揭示報告主題。為揭示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題,同時體現文體特點,擬題時,可採用正、副標題的形式。如:《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2.關鍵詞要准確,亮明報告的重點與創新點。應以報告中多次出現的,突出學校教改、課改重點與亮點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不要多,3-5個為宜。

3.結構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框架,與報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學管理到教學質量的順序去考慮。一般可這樣安排報告的結構框架:一、學校基本情況;二、主要教學成績(報告重點之一)1.學校辦學目標;2.學校教學常規管理;3.學校教、科研工作;4.學校教師隊伍建設;5.學校教學質量。(1)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2)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3)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4)學生學習品格狀況;6.課外、校外活動成績。三、主要問題與成因(報告重點之二);四、加強與改進方法(報告重點之三)

4.內容要集中,突出教學工作重點。既然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就不宜過多地將德育、後勤管理等內容摻雜進來。

5.論述要客觀,詳實具體。既要詳細、實事求是地介紹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的「主要教學成績」,進而總結成功教學經驗、教學管理經驗,又要全面、客觀分析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並拿出詳實具體、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強與改進方法」。對「主要教學成績」談得很清楚、具體,而對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加強與改進方法」兩部分內容卻輕描淡寫,示意性地一帶而過,這樣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夠的,對以後的教改、課改是不會起到多大指導、促進作用的。

6.要將定性分析與量化展示有機結合。既要注重運用語言准確論述,又要注重運用清晰的數據來如實反映。如,學科基本功(朗讀、背誦、查字典、單詞認讀、數學口算、數量關系等)測查統計,學科作業良好率測查,寫字規范、端正、勻稱、緊湊測查統計,學科綜合考試成績(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統計。

7.語言要朴實、准確。「教學質置分析報告」屬行動研究論文范疇,因此語言基本表達方式應以論述、分析為主。報告中要少描寫、抒情,不使用誇張。

班主任,學生如何進行教學質量分析

)端正質量分析的認識——問題表現在學生身上,根子出在教師身上,教學質量分析的目的在於客觀評估教與學的現狀,肯定成績和有效的作法;找出問題,並弄清產生的原因,制訂出科學可行的改進措施。但是在質量分析中有一些教師往往把問題推給學生:基礎差、不認真、偏科、不刻苦......這里不妨讓教師討論幾個問題:其一,從學生的主觀願望上講,有多少學生不希望自己學習好,不希望考試有個好成績?其二,學生真的厭學嗎?其三,為什麼有些學生對有些學科興趣高、努力學?其四,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差異的,是不是有些學生就是天生學不會等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使教師認識到如果真正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那麼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則是教師的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教師的原因,學生的問題要靠教師解決自身的問題。對教學質量分析統一了認識,轉變了觀念,教師在質量分析過程中就能夠客觀地看問題,主觀上找原因,把每一次教學質量分析看成是對自己的幫助,是一次自我總結,自我提高,自己也就認真並樂意進行質量分析。
(二)創造科學的分析形式——雙向採集信息、雙向質量分析。雙向質量分析法即教師分析、學生分析;知識塊、能力層和學生層次的綜合分析;學習環節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各學科教師把試卷中的題目按照知識分類,統計各層學生在各知識類中的得失分比例,這為一項分析。再一項分析是把試題內容按記憶、理解、運用、分析等能力進行分類,統計各層學生在各能力層次上的得失分比例。最後各學科教師進行雙向質量分析,從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寫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學生自我分析也採取雙向分析:其一,按照學習的五個環節,即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小結進行自我分析評價;其二,按照各學科的得失分情況,從學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時間安排,進行自我分析評價。然後填寫考試成績綜合分析表,找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制定相應的學習措施。
二、考試的質量分析
1、考試評價的目的是什麼?(1)為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2)為了評價我們老師的教學情況。我個人認為應該包括上面兩方面,既要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對知識的了解、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等的考察),又要檢查我們平時教學的效果。當然,考試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使教育質量不斷 的提高。
2、評價的原則——分數與人文相結合。考試不應該光看學生的分

Ⅵ 如何評價教師的質量分析

一、端正質量分析的認識——問題表現在學生身上,根子出在教師身上
教學質量分析的目的在於客觀評估教與學的現狀,肯定成績和有效的作法;找出問題,並弄清產生的原因,制訂出科學可行的改進措施。但是在質量分析中有一些教師往往把問題推給學生:基礎差、不認真、不入心、偏科、不刻苦……我們讓教師討論幾個問題:其一,從學生的主觀願望上講,有多少學生不希望自己學習好,不希望考試有個好成績?其二,學生真的厭學嗎?其三,造成偏科現象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有些學生對有些學科興趣高、努力學?其四,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差異的,是不是有些學生就是天生學不會等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使教師認識到如果真正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那麼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則是教師的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教師的原因,學生的問題要靠教師解決自身的問題。對教學質量分析統一了認識,轉變了觀念,教師在質量分析過程中就能夠客觀地看問題,主觀上找原因,把每一次教學質量分析看成是對自己的幫助,是一次自我總結,自我提高,自己也就認真並樂意進行質量分析。
二、創造科學的分析形式——雙向採集信息、雙向質量分析
一般的質量分析,往往按照常規數據統計,按照平均分、分數段對各班各學科進行分析評價,這樣的質量分析不能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的分析出來,只能表面地評價哪個班、哪個學科成績好或不好,不能起到教學質量分析的真正作用。雙向採集信息,雙向質量分析法即教師分析、學生分析;知識塊、能力層和學生層次的綜合分析;學習環節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各學科教師把試卷中的題目按照知識分類,統計各層學生在各知識類中的得失分比例,這為一項分析。再一項分析是把試題內容按記憶、理解、運用、分析等能力進行分類,統計各層學生在各能力層次上的得失分比例。最後各學科教師進行雙向質量分析,從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按照教務處的要求,根據雙向分析的數據,進行教學自我評價總結,寫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制定出相應的措施。
學生自我分析也採取雙向分析:其一,按照學習的五個環節,即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小結進行自我分析評價;其二,按照各學科的得失分情況,從學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時間安排,進行自我分析評價。然後填寫考試成績綜合分析表,找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制定相應的學習措施。
三、廣採信息、集思廣益,開好指導會
教務處收集教師和學生的自我分析,匯集教學調查意見,徵求年級長、班主任、學生、家長意見,進行整理歸納,由年級負責人總結出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寫出各年級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然後召開教學質量分析預備會,由主管教學副校長和教務主任召集年級長、教研組長和有關班主任及學科教師代表,對分析報告中各學科匯總出的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制定的措施進行論證,達到統一認識,向校長會匯報,然後由教務處分年級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進行反饋,提出教學指導意見。通過這樣的教學質量分析,最突出的作用是每個教師在分析過程中,能夠自我認識,從而轉變教學觀念,合情合理地自我評價。因此說教學質量分析重在分析過程,重在自我認識,自我評價。

Ⅶ 如何做教學質量分析

1 、參與質量分析的人: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教師、班主任、學生、學生家長。對以上參與分析者提出要求,明確分析的任務。
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動態」和「靜態」分析相結合,領導、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教師、班主任、學生、家長分析相結合,校內分析和校外分析相結合,智力因素分析和非智力因素分析相結合。
3 、對於月考、期中、期末、中考成績的分析做到: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達標率、進步率的分析。達標率根據學校給各班確定的目標進行分析。
4 、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年級組組長、教師、班主任、學生、家長要重點進行地分析。
⑴學校領導:分析全校的整個質量,有哪些優點,還有存在哪些問題,要採取哪些管理措施 ,制定長期質量目標。特別是要通過各種方式抓好課堂教學的教風和學生自覺學習、自覺思考的學風 ,做好教師提高工作,充分調動各方面工作積極性,全面提高質量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⑵教研組長:組織老師對所教學科進行分析,特別是新課改理念在教學中應用如何,新型的學生觀、教學觀建立的如何。交流研討教學智慧,注重課堂教學,落實學生的學習,制定教研教改措施,做好教研組工作,向教研教改要質量。
⑶年級組長:要對全年級的質量進行分析,與其他學校比較,本校各班比較,更要注重過程分析,分析學風,分析學生行為習慣,互相學習,不斷總結,找出問題,制定方法,及時開會,狠抓落實。
⑷教師:所教科的學生成績分析,教學成功的分析,課外抓學生學習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分析;培養學生思考方面分析,因材施教方面分析。對存在的問題的原因進行剖析,制定出改進教學的計劃和措施。特別是對平時教學的分析,對課堂教學的分析。我校目前課堂教學存是:分析教材多,分析學情少;老師講的多,學生學的少;重視知識多,重視培養能力少;學生聽的多,動手動腦思考少;抓全班多,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少。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修養乃是教師勞動修養的一面鏡子」。
⑸班主任:本班質量分析,每個學生的質量分析。成功的和不足的分析,結果過程分析。分析智力因素,分析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要對班風、學風分析,制定出改進措施,引導學生確定奮斗目標。做好與任課教師溝通工作,與任課教師一起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與家長聯系工作。做好學生表彰激勵工作。
⑹學生:個人德育智育的分析。既要分析學習成績,還要分析情緒、心理及身體狀態,校內校外學習努力程度、讀書習慣、自主學習習慣、思考習慣、概括習慣、動手習慣等分析。制定學習改進計劃和自我提高的措施。不但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健體。

Ⅷ 怎樣進行學校教學質量分析

學校的教學質量分析是站在全局和縱向發展的角度進行的。學校領導的質量分析主要也是四個方面。一是對試卷內容的分析,二是成績統計和對成績情況的分析,三是成績問題的分析,四是建議及措施。重點是後三個。
1、對試卷內容的分析。主要分析試卷特點、試卷考查的內容、試題分數權重、試題的難度等。
2、成績統計和成績的分析。成績統計一定要准確,這是所有老師最為關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確。分析前必須經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校對,不容許出任何的疏漏。分別以教師和班級為單位,劃分的越細越好,對比度越清晰越好。包括全校各科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或優秀、合格人數,下同),各班各科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全校總體成績、年級組成績統計,年級班級達標情況,與區均值比較統計,各班與全校總體情況的比較等。例如初二數學張老師、王老師、李老師所教班級成績情況對比(兩率一分絕對值情況、最高最低分情況、校及區名次及變化、與校區平均值之差,差值的變化,年級前50名後50名分別有多少名等)。對班級也可以採取上述辦法,在這一環節上不用評價,只列數據就可說明問題。為使統計結果一目瞭然,對一分兩率的統計與分析時建議使用餅圖、表格、曲線、柱狀圖等來表示。
通過比較本校某學科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等可以看出本校某學科的總體情況和分化情況。
通過比較某班總分各分數段人數佔全校總分各分數段人數的比例,總分平均分和全校人平均分、總分優秀率、全及率等可以看出該班各層次學生情況。
還可以縱向比較------本次考試與上次考試成績相比較等。
3、成績問題的分析。關於成績問題分析一定是結合上面的成績來說明。原因一定要結合教學實際來進行查找,要有理有據,能夠令大家信服。
作為學校領導必須明確教學質量是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全過程中形成的。因此,進行教學質量分析,就必須要加強對教學工作全過程的了解和分析。
了解的辦法主要有平日觀察記錄(要有強烈的質量意識,深入教學第一線,勤到教室課堂,勤到辦公室備課組,積極參加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調查了解(了解教導主任、備課組長、班主任、學生,抽查教案、作業、考卷等)兩種方法。
由於影響教學質量的人為因數主要有:學生自身、科任教師的工作、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學校領導的教學管理等幾方面。因此教學成績及問題的分析主要也是從這四方面來進行。
(1)分析學生。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態度、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分析時,可以著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
(2)分析科任教師。教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總能從教師身上找到根源與佐證。分析教師時,著重從學科知識、工作態度、教研能力、工作能力(備考、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指導預習與復習、課外輔導、測試等)、教學方法與教學藝術、師生關系等方面去考慮。
(3)分析班主任。主要從影響班級成績的主要原因----班主任的責任心、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管理水平、班風建立等方面來進行。
(4)分析學校管理。可以著重從學校日常教學常規管理、教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培養建設、教學質量考核方法等方面去考慮。學校領導是學校教學規章制度的制訂者,學校教學工作實施的研究者、指導者和管理者。學校領導只要研究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教師就能落實到位。
(5)分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借分析表揚好的,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樹標桿,同時批評差的現象,促進轉變。
②優勢與問題要並存,既要讓老師充滿信心,又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
③不能簡單的羅列各學科問題,必須整合提煉。
④分析要具體,切忌空洞。所謂具體,就是要分析到年級組、班級、任課教師,甚至分析到某一個學生。不僅要對考試的整體情況作出分析評價,還要對學生進行個體化的了解和分析。
4、建議及措施。
建議及措施一定要結合上面的全面分析,既要關注整體(全校或年級),又要關注個體(教師或學生)。優勢要說夠,問題要說透。提出提高學科成績和班級成績的有效具體可行的辦法,另外還可提出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備課、上課、教法、實驗等)、制度(集體備課、師帶徒、上研究課、及時檢測、有效布置作業等)或學校教學考核辦法(例如考核以備課組為單位、同一備課組教師考試成績不能超過某以定值等)等。
5、學校領導教學質量分析的特點
(1)要有針對性:教學質量分析是在某種考試或考查結束後針對試題或考試效果所作的實事求是的分析,一定要解決教師所關心的問題,我考的怎麼樣?今後應該怎麼辦?
(2)指導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指出的是學科教學中所出現的確確實實的問題,提出的是實實在在的改進措施,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幫助作用,分析試題特點、教學效果時要抓准典型試題,典型問題。分析典型時,要與教育發展的形勢及教育理念相結合,要與學校存在的傾向性問題結合起來,使分析報告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作用。一次成功的教學質量分析,能引起反思、引起改進、引起調整教學思路和學習策略,對下一步提高質量有很好促進作用。
(3)及時性:教學質量分析的目的是針對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改進今後的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提高質量奠定基礎,時間性很強。因此分析要及時,如果時過境遷,就失去了指導意義。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
老師的眼作文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803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
小學師德自查材料 發布:2025-05-11 05:04:18 瀏覽:634
教師女僕 發布:2025-05-11 04:24:51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