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邦教育
在與老師相處中,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 要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辛勤勞動,尊重教師的情感
尊重和理解是人際交往中最好的潤滑劑。「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家長更應注意這一點。在家長與孩子的談話中也要盡量啟發孩子理解老師,尊重老師。千萬別在與孩子談話中指責老師,評價老師的過失。相信每一個受到家長和學生尊重與理解的老師,都會認真對待工作,認真教育學生。家長與老師交往中不要求全責備,一味地指責挑剔,那樣就會縱容孩子的缺點。
二、要正確認識和介紹自己的孩子,認真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
介紹自己的孩子時一定要客觀、公正,要介紹孩子的優點、長處,還要適當介紹孩子的缺點、弱點,有哪些方面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教育幫助。知子莫如父,家長只有正確認識和介紹自己的孩子,才有利於老師充分了解孩子,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同時,家長要避免對老師提過多的要求,特別是提特殊關照的要求,一般來說老師是明白家長意思的,家長要認真聽取老師對孩子的意見和看法以及對家長的建議和要求,老師畢竟是教育的內行。
三、要注意與孩子的各科教師交換意見
有的家長只是與班主任老師交流,疏忽了與任課教師的溝通,這對孩子的學習是不利的。因此,家長不要只和班主任交換意見,而是盡可能與各科老師都聊聊,因為每個老師都可能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對孩子的課堂表現最有發言權。其實孩子最尊敬信賴的不一定是班主任,還可能是你不太在意的某位或某些任課老師。雖然升學考試有主科、副科,但孩子的發展應該是全面的,說不定某種一技之長或某種愛好,讓孩子終生受益。要特別注意聯系孩子有優勢和劣勢的任課教師,聽取他們的分析,以便幫助孩子揚長補短,發揮特長,全面發展。
1、用平常心去面對
對於孩子早戀,其實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們自己也是從這個時期過來的,誰的心裡沒有過美好的嚮往呢?你沒有過初戀嗎?只不過你的初戀很隱蔽罷了!但說實在的,初戀應該是最美好的,也是我們一生的記憶。
2、不要粗暴的對待早戀的孩子
孩子的發育有早有晚。發育早的孩子在上初中時就有可能早戀。這也是很正常的生理發育。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及早就有這個心理准備。不要一發現孩子早戀就覺得面子上過不去,給自己丟臉了等等。於是就對孩子橫加干涉,或動用武力威脅孩子。
3、要給孩子講清後果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能想太多的事情。他們只是在生理成長的作用下,憑著好奇心去做事。但處在這個時期的人是不可能自拔的。所以做家長的要和孩子說清這么做的後果,但堅決不要威脅。那樣你只能讓孩子感到在你這得不到溫暖,這樣他也只能去找他的戀愛對象。最後是適得其反。
4、家長要提前做好心裡准備
其實誰家的孩子都得長大。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就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備。在孩子上初中後就要不時的跟孩子交流這個問題。沒事問問他們學校是不是有搞對象的。讓孩子在心理上覺得你對這個事不是很在意。同時,說的次數多了,他也可能就不那麼好奇了。
5、不要太嚴肅
家長在同孩子談這個事的時候不要如臨大敵似的。要很輕松的去說,甚至可以在孩子高興時跟他開個玩笑,把類似的事情說了。這樣,孩子也不會太緊張,對你會很配合。
其實我們每個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長。那就先調整好我們自己的心態吧!
(二)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孩子們已經長大了,某些情感會自然而然地滋生。伴隨著生理與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會影響(啟蒙),難免對異性產生「愛戀之情」。少男少女之間的特殊感受,每個成年人都經歷過,因為它更多的是「自然屬性」,正因為如此,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才指出「戀愛是不能禁止的」。對於這種「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需要,尊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缺乏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由於現在國家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高校的擴招,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一錘定音」決定考生命運的高考現象日漸「淡化」,若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沒有明確的理想和目標,就很容易喪失學習動力,容易受到青春期成長的沖擊。
第三,家庭環境。學生在青春期缺少與父母的溝通,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理解,他們很容易被同齡異性的關心所打動,陷入早戀。
第四,文藝作品的影響。有不少學生受部分文藝作品中那些風花雪月、纏綿悱惻的浪漫影響,熱衷歌星、影星等的花邊新聞,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追求好奇,對戀愛行為進行簡單模仿。
第五,家庭及學校忽略了學生適度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還有青春期學生因不同程度產生的性困惑、性憂慮而得不到家庭、學校的關心和理解,致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反叛心理。
早戀是多方面的產物,我認為應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幫助家長正確看待子女的早戀。目前80%有「早戀」行為的青少年都與家長教育不當或父母關系出現問題有關,因此,防止孩子出現真正的「早戀」應先從家長做起。據青蘋果熱線近兩年青春期心理咨詢表明,近年熱線接到的有上千條電話都是就「早戀」等思想問題進行咨詢。電話中孩子反映家長不能與自己溝通而產生逆反心理或報復心理出現「早戀」,或因家庭出現問題而尋求異性溫暖的電話佔大多數。其中,因家庭破裂、父母關系不和、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等情況出現「早戀」的情況佔大多數。了解到子女的早戀情況以後,父母不要讓孩子背上心理包袱,因為戀愛是由我們無法控制的荷爾蒙決定的,跟道德、年齡無關。平時要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可以親近和傾訴的對象,使他們心情放鬆,自然就不會只把心思放在某個異性朋友身上了。
第二,幫助早戀的中學生正確看待早戀。由於早戀帶有隱蔽性和神秘性,一些早戀的中學生往往都是在私下接觸和往來,他們自身也有一種負罪感,生怕被家長和老師知道,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班主任和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早戀固然不對,但一旦發生,也並非做了什麼壞事和錯事。一個人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只不過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現在還不具備處理戀愛、婚姻各方面的條件。如果真正的喜歡一個人,你應當在各方面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業,為對方創造各種通向幸福的條件,更應該為對方著想,不能因為早戀而影響對方的學習和發展。還要要引導孩子明白早戀的危害性。青春期學生早戀的最大影響就是耽誤他們的學業,不可避免地分散了他們的意志和精力,致使學業成績下降。其次,早戀必然會影響人生的奮斗目標。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積極幫助青春期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關心青春期學生的成長,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團文化,廣泛地培養青春期學生的興趣愛好,盡量提供他們參與實踐,服務大眾的機會。也可以告訴他們:這是你們在真正的戀愛開始以前進行的熱身。你們可以當它是一顆糖果,但絕對不能代替你們眼下的正餐。生活里有很多比愛情重要的東西等著你們去做。有一個比喻,現在你們正在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里,窗外的景色很美,但是如果你下車瀏覽景色,你就再也趕不上這趟列車了。
第三,幫助學生學會正常的異性交往。我們應該鼓勵孩子交往廣泛、自然,要孩子和異性公開交往、群體交往,他就不會對個別的異性產生過分的好感。雖然同齡人有談戀愛的情況,但是家長不要斷然讓孩子和談戀愛的同學絕交。因為同齡人的帶動力非常大,這種帶動力量比家長和老師都要大。家長應該採取寬松的態度,讓孩子自然地選擇,是否跟著感覺走,還是不進入戀愛的狀態,在選擇中確立自我。老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議,幫助孩子自己判斷:這樣做究竟對不對、該不該、值不值。比起他律,自律的效果會更顯著、更持久,也是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方式。所以在指導男女生交往的過程中,我強調了三點:一是強調男女生的集體交往,反對個別交往,個別約會。二是在交往過程中注意掌握一個「度」,既不必過分拘謹,也不可過分隨便;不可過分冷淡,也不可過分親昵;不可過分嚴肅,也不可過分賣弄。總之應該與同性交往一樣,做到真誠坦率、落落大方,同時也注意男女有別。
第四,幫助早戀的孩子走出困境。處於青春萌動期的孩子內心充滿希望和幻想,他們的內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願表露。這時如果得到積極的引導,他們便會打開美好而神秘的心靈之窗,讓熱情、才智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如果受到強制的壓服,他們便會把受了傷的心靈深藏起來,讓壓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應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們,批評他們,因為孩子交朋友多數並不是成人的談情說愛。倒不如在青春期階段,多教給他們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學的知識,使孩子們一方面大大方方地與異性交往,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識,學會自我感情的調節與控制。我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遵循了以下幾點:一是要充分理解,二是保密不加渲染;三是方式可靈活多樣;四是不可捕風捉影,上綱上線,不注意方式方法。
為了孩子的一生,讓「早戀」正常發育並得到教育者的合理引導吧!尊重「人」的教育,才是科學的好的教育.
早戀是青少年性心理的變化,是性心理轉化為性行為的一種實踐。早戀多與環境引起的早熟性興奮和性萌發有關,一部分也與孤獨、空虛、心理上缺乏支持有關。初中生早戀現象比較普遍,有人曾做過抽樣調查,中學生有早戀史的初中生佔14.9%,其中有戀愛經歷的學生,初中生佔16.7%。時代的發展,使青少年在生理上過早地走向成熟,也使他們過早地告別了天真爛熳、無憂無慮、歡樂明朗的少年時代,在初中階段便早早迎來了充滿活力,騷動神秘的青春期。由於情竇初開,相互間有一種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要,對異性的注意也越來越強烈,這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在相互不斷交往和彼此好感的基礎上,可能會出現愛情的萌芽──「中學生戀愛」(早戀)現象。
(三)及早進行愛情教育是解決早戀的根本途徑
現在,「早戀」已成為兩代人間一個最敏感的話題。孩子們困惑,家長們憂心忡忡。其實,「早戀」的提法是不正確的,既然是「戀」,就沒有一個時間上或期限上的限定。確切地說,中學生之所以不適宜戀愛,並非他們處在一個過早的年齡階段,而是他們處於一個尷尬的時期??生理已經成熟,心理還很幼稚的時期。有人拿「早戀」的個例來簡單說明早戀的利弊是草率的,他們無非就是對學習是否受到影響為衡量標准,而這種標准恰恰忽略了作為情感問題的深層的道德標准。
如果把心理未成熟的青少年比做青蘋果,那麼我們要做的是,用愛情教育的營養滋補它,讓它在樹乾的枝葉間正常地發育而自然走向成熟。我們的愛情教育可以滋養孩子們尚未成熟的心智,給它提供一個可以健康成長的環境。愛情教育就是保護青蘋果不至於落地,而讓它在果樹的軀幹上繼續汲取營養,等待成熟的一刻。因此,當我們面對早戀束手無策時,其實就應該想到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聲音,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准音調。」他讓我們知道,與每一個孩子的那根獨特的琴弦對准音調,是需要有一顆敏感的心去聆聽和調試的。而這顆敏感的心只能來自愛的滋養、情的陶冶。可以說,在愛情教育的過程中,面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心靈世界,在我們教師對自己心中琴弦的不斷調試中,才能產生和孩子們心靈的共鳴,而愛情教育的目的就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得以實現。
愛情教育不僅僅是面對「早戀」的一種積極有效的辦法,它還有更多更深遠的意義,它不是去教孩子們如何談情說愛,而是教孩子們如何在做人的過程中去擁有人世間這份美好的感情,去獲得幸福的人生。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們有著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那我們就不是簡單地去阻止所謂的「早戀」的發生,而應該熱情地去面對孩子們這個時期出現的情感困惑,引導他們去思考愛情這樣一個嚴肅的情感課題。
(四)
理性對待早戀
說起父母教育孩子時最頭疼的事,莫過於「早戀」了。只要孩子一跟「早戀」這個字眼沾上邊,父母就視為天塌地陷,採取「緊急措施」,如公開批評、勒令檢查、扣壓信件、限期斷交等等,甚至動輒斥之為「作風不正派」、「思想品質不好」,或用譏諷挖苦的語言當眾羞辱孩子,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辦法,極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戀迷途的孩子感到壓抑和苦悶,可能促使個別認識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為「殉情」而輕生,為「私奔」而出走,更多的則出於逆反心理,越是反對,態度越堅決,越是禁止,談得越熱火。青春期情感的萌動其實是正常的事情,父母大可不必談「早戀」色變。對於孩子的早戀,父母要以理性的態度去面對,以平常心處之,不誇大它的嚴重性,不傷害孩子純真的感情,當然也不可小視它可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的不利影響。要多給孩子一份關心,鼓勵他們將眼光放遠,從而走出早戀的迷霧。
對於早戀,父母對它要有一個動態的把握,要能夠根據早戀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指導和幫助。
第一個階段是「朦朧期」。女孩子從九歲到十一歲左右,男孩子從十歲到十二歲左右,是性意識和性愛的朦朧期。此時男孩、女孩對性別差異敏感。在一起感到拘束、害羞,往往採取疏遠和躲避的態度。而對成年的異性,又往往表現出過分的親昵和依戀。要引導處在「朦朧期」的孩子正視自己的性別角色,在與異性同齡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誠懇,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與成年異性交往,不宜過分親昵。父親對於女兒,母親對於兒子要特別注意,適度親近,不要過分,以免造成不良傾向。
第二個階段是「愛慕期」。女孩子從十一歲到十三歲左右,男孩子從十二歲到十四歲左右。這時的男孩、女孩之間互相觀察、欣賞的興趣增加,注意異性的談話、表情、動作,而且開始注意自己的服飾、舉止,想給異性留下好印象。對於異性之間的接觸,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在情愛上浮想聯翩。然而,此時異性之間的好感是泛泛的,沒有具體對象。父母要教育處在「愛慕期」孩子尊重異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儀表和文明禮貌,多關心班級集體的事情,為集體出力,男女同學坦誠合作。
第三個階段是「初戀期」。女孩子從十三歲到十五歲左右,男孩子從十四歲到十六歲左右。這時,男孩、女孩在年齡相近的異性中,發現較喜愛的對象,給予特別的注意與關心,寄予特別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觸、多交往,但理智上又有種種顧慮。父母要教育引導「初戀期」的孩子多參與群體活動,盡量減少與異性同學單獨接觸的機會,特別是不要跟某一位異性同學過多地單獨接觸,避免萌發初戀之情,牽動精力,影響學業和全面發展。教育孩子與異性交往時注意自己言行,不隨便逗鬧,不動手動腳。 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的引導。如果我們強化了正確人生觀的指導,就有可能抑制由性需要帶來的可能不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在發現孩子有早戀跡象,或經過認真觀察確認孩子是在早戀時,一般不要急於去處理,而先要冷靜地進行一番分析,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考慮教育幫助的方案,避開眾人,個別施教,尊重孩子的隱私,嚴格保守秘密。可以個別談心,也可在符合孩子本人意願的前提下通過日記、書信等說「悄悄話」,往往效果會更好。
第四個階段是「鍾情期」。這個階段一般發生在孩子上高中的時候。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晚一些。這時,往往會出現「痴情男女」,他們一但傾心相愛,便不顧一切。由於涉世未深,對人生沒有充分認識,往往陷入其中而難以自拔。一旦受挫,又會意志消沉,產生厭世心理。有的還可能走上放縱自己的道路或者輕生。 這時候家長要想辦法教會孩子識別他人,特別是識別異性的方法。人說初戀是美妙的,是少男少女的游戲。在孩子們眼裡,初戀的對象是不可能再好的完人,其原因在於對異性的特殊感情蒙蔽了真實。因此教給孩子如何擺脫微妙情緒的影響去識別異性,並鼓勵他們結交更多的異性,有助於辨識異性和把握自己。這方面的教育以社會見聞和小說故事為好。
愛情是一種復雜的高級情感活動,甚至可以說是一門藝術,擁有它的人應該具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青少年身心發育均不成熟,自製力差,很難駕馭這種感情,很多因此而影響學習。知識是孩子創造美好未來的基礎。因此,發生在孩子學識奠基階段的早戀,從某種意義上說,會影響孩子的前途。然而隨著「性早熟」現象的產生,孩子生理上的變化加速,導致發育中的孩子產生強烈的性沖動和性要求,孩子們的心理發育又不曾與生理發育同步而行,孩子們的意志還是如此薄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很差,極容易感情沖動,發生越軌行為。越軌行為有可能導致早孕,這尤其會對少女的身心產生嚴重的危害。
家長要特別關注「鍾情期」的孩子,要引導處在「鍾情期」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和集體生活,用意志克服自己與異性交往的感情需要,樹立高尚的人生目標,做有遠大抱負的青年人。
當越來越多的學生「早戀」時,家長千萬不要拳打腳踢,施加重壓,這樣只能適得其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從內心深處,而不是僅從行為表現去看的話,早戀對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長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壓會帶來嚴重後果。在對待孩子早戀的問題上,導遠比堵更為重要。
(五) 如何對待中學生「早戀」
一、「早戀」現象的成因及行為表現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隨著性生理的變化,性心理也必然發生復雜的變化。中學階段正是十三、四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人生經歷了「第二次誕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斷乳」。中學生的性生理的萌發與逐漸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變化,也給不少學生帶來了苦惱。特別是有些青少年學生受社會上某些不良影響的侵襲,則很容易受到不良性意識的誘或。有的學生看了有關異性生理的書刊,由此浮想聯翩;有的男生為博得女同學的好感,熱衷於扮演「保護人」角色,顯示自己的「英雄氣慨」;有的女生隨著令人羞澀初期的來潮,在經過一段驚喜、害羞、傍徨的心理過程之後,產生了一種朦朧的交友渴望。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到學生由於進入青春期,不但產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甚至產生了生理沖動與體驗慾望,他們開始注意異性,親近異性,容易產生愛慕和追求的情感,出現了一系列的思想問題。
尤其處於開放、改革最早、商品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地區,中學生更趨於提前進入青春期,他們接受的信息量大,對青春、友誼和愛情的信息特別敏感。改革開放,無疑給兩個文明建設帶來巨大成就,然而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其一是商業文化充斥街頭,商業文化的特點之一是煽情,諸如紅唇烈焰的鏡頭,充滿著愛惡和浪漫;撕肝裂肺的愛情故事,令青少年無心頭撞鹿、臉紅耳熱而產生少許神往;那心痛得死去活來的流行歌曲,使他們聽得如痴如醉,如在一片愛的海洋里飄浮。
而他們的父母呢?整天忙於生計奔波勞碌,又有多少時間去關心他們看些什麼,聽些什麼呢?也沒有多少時間顧得上與他們交流思想感情,說說心裡話,給予積極引導。許多父母往往是看一下成績單,留下人民幣若干,又匆匆出門去了。辨別是非能力還不是那麼強的中學生,其免疫力畢竟有限,很多時候又得不到家長的有效的保護和引導。面對著燈紅酒綠的誘惑,影視的刺激,小說的渲染,成年人不檢點的行為的負面影響等不利因素,這就形成了新時期中學生「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這一特點,男女生出於座位相鄰,或性格接近,或愛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緣故,還有些是外貌的吸引,彼此間的接近,容易產生「早戀」行為。
中學生的「早戀」行為,往往從互相接近交談,發展到遞紙條、寫信,「互相傾慕」,再而發展到兩人密切往來,結伴遊玩,暗中幽會等,個別甚至發展到不堪設想的嚴重行為。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及時拋出堅實的纜繩,系住迷失方向的小船;架起溫馨的小橋,把豆寇年華的心,從青天過渡到夏天。通過各種渠道對學生進行性生理、性心理和人生觀的教育,並使知識成為學生抵抗不良影響的抗體,奮發向上的動力,從而幫助青少年學生預防「早戀」行為,順利渡過青春期。
二、「早戀」現象的預防
「早戀」,並不是洪水猛獸,用不著驚慌失措,更用不著大呼小叫,採取一些「專政」手段。「早戀」現象的出現,固然離不開社會、家庭因素,但更離不開心理、思想因素。為此,解決學生的「早戀」問題應著重從心理、思想因素入手,去了解情況,和學生溝通,理解學生;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你,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愛護。這樣,用耐心,愛心去化解學生心中的堅冰,問題才能得到較為妥善的解決。正如丁有寬說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就是付出愛心的職業,因而它才顯得神聖、偉大!
㈢ 育人邦教育怎麼樣有知道的嗎
育人邦心理教育不太推薦去!畢竟以前有楊永信先例和xx書院先例! 學校主要面向家庭教育輔導失敗而導致不適應國家體制的學生,解決青少年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厭學叛逆、青春期情感困惑、網路依賴、缺乏自信、憂郁自閉、對抗父母、認知偏激、性格偏執孤僻及不良行為習慣」等問題,這種都是口頭的,去了誰也不知道怎麼樣!自己的孩子還是要自己教育!
㈣ 請問西安本初教育如何這種培訓怎樣可以嗎
每個走完的人眼睛有淚水,有種說不出的痛吧!花錢受折磨
㈤ 石家莊哪有幫助戒網癮的請幫忙
一、不要漫無目的上網,要給自己設定上網時間及明確目標。
二、盡量在公共場所上網,這樣才能預防在隱秘空間上網而造成的虛擬空間中毒。
三、刪掉電腦中的網路游戲,只留下工作和學習的軟體工具。
四、要有規律運動,不要老是坐在電腦前,更不要在電腦前吃飯。
五、尋找其他讓自己感到有趣的事來做,以消除不上網帶來的空虛感。
㈥ 菏澤翔幫教育怎麼樣
這菏澤菏澤翔邦教育還是不錯的,他們的口碑一直都不錯。
英語家教有很多啊,在格林春天小區的斜對面,有條中興街,那裡有個翼邦教育,有輔導各科的家教老師,在花園路也有,有個學鼎教育,還有在二高那條街上,往西走在轉彎處有個戴氏教育等等,這些都是輔導小學到高中的沒有幼兒園的,幼兒園的話有個聯邦教育,在縣政府那條道上,上面掛了很大一個牌子,一眼就能看到的,還有一個優博教育在嘉善法院那邊,在那個金鼎樓的二樓好像,大概我就知道這些了·
㈧ 對於厭學孩子的教育該從何入手特別是已經是高一的學生,學習沒有目的,憑心情,看哪個老師順眼學哪科
辛苦了!
根據描述看來,你的孩子是很有個性的,有主見。如果找到動力源,那麼,是會有超常發揮的。
很可能,你的孩子在某方面是有天才的,但沒被尊重和發揮出來。所以,建議,暫時先別用各種方法,先靜下心來,看看你的孩子有什麼過人之處。根據這個,再去激發孩子的前進的動力,一旦他有動力了,學習九門十門課堂的學科,是小事了。
現階段家長用各種方法,估計用處都不大,因為你家的孩子很聰明,那些方法,只能一次兩次里有用,次數一多,就被識破了,也就失效了。
對於有主見的有個人偏好的孩子,還是得發揮他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