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教育學重點知識點_幼兒教育學基礎重點知識整理
對 3-6 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 教育 稱為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學是每位幼兒教師必修的課程。幼兒教育學中有哪些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學重點知識點,歡迎閱讀!
幼兒教育學第一章重點知識點
第一章 幼兒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幼兒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一、廣義的教育:這里的教育包括了 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范圍很廣,一般稱為廣義的教育。
二、學校的獨特結構和功能,使其成為近代以來教育活動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種教育中起著示範和主導的作用。
三、幼兒教育:對 3-6 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稱為幼兒教育。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認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發展的活動都是幼兒教育,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指幼兒園教育。幼兒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它專門研究 3-6 歲幼兒的教育,探索其特點和規律。
四、幼兒教育的意義:(一)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二)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智力發展;(三)發展個性,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四)培育美感,促進 想像力 、創造性的發展。總而言之,幼兒教育擔負著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幼兒期是語言、形狀知覺、音感等發展的敏感期。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敏感期。
第二節 幼兒教育事業的產生和發展
一、幼兒教育機構的產生
1、學校誕生時間:幼兒教育機構首先在歐洲誕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於 1816 年創辦的幼兒學校,最初出現的幼兒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的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利機構而已。
2、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培爾被世界譽為“幼兒之父”,是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他特製的玩具-—(“恩物”)來學習。
3、我國幼兒教育機構:我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幼兒教育機構,是1903 年湖北武昌創辦的湖北幼稚園。當時的這些幼兒教育機構完全抄襲日本,顯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點。
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銳抨擊當時幼兒園的三種大病:一是外國病,二是花錢病,三是富貴病。
5、1989 年 8 月,國家教委制定發布了《幼兒園管理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國務院批准頒發的第一個幼兒教育法規。1989年制定頒發了《幼兒園工作規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二、幼兒教育思想的發展
(一)德國福祿培爾 (游戲)
1、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福祿培爾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其內在生命形式的表現,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強制的、干涉的教育 方法 對幼兒的發展是無效的,而必須尊重幼兒的自主性,重視幼兒強制的、干涉的活動。
2、游戲理論:福祿培爾是第一個闡明游戲教育價值的人,他強調游戲對幼兒人格發展、智慧發展有重要意義。
3、協調原理:讓孩子和周圍的環境、社會、自然結合,協調一致。
4、親子教育: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為母親們開辦的“講習會”,後來還專門寫了一本《母親之歌與愛撫之歌》
(二)蒙台梭利
被譽為 20 世紀初的“幼兒園改革家”,於 1907 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辦了一所“幼兒之家”、
1、幼兒自我學習的法則:每個 兒童 都是一個遵循自身內部法則的生物體,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發展進程表。
2、重視教育環境的作用(幼兒教育環境的特點)
(1)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2)一個有秩序的環境;(3)一個生氣勃勃的環境;(4)一個愉快的環境。
3、教師的作用:教師是一個環境的創設者、觀察者、指導者創設者、創設者觀察者、指導者。
4、幼兒的自由發展和作業相結合
5、重視感覺教育(教具)
★蒙台梭利教育的缺點和貢獻
缺點:(1)偏重智能而較忽視幼兒情感的陶冶;(2)其感覺教育教具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過於狹隘、呆板,操作法過於機械等等;
貢獻: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自我學習,重視環境的作用,以及她對貢獻教師作用的觀點等等,無論在蒙台梭利時代還是在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三)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即生活)
1、農村幼兒教育的開拓者
2、重視幼兒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學做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5、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陶行知的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包括哪幾方面?
①解放兒童的頭腦②解放兒童的雙手③解放兒童的嘴④解放兒童的空間⑤解放兒童的時間
(四)陳鶴琴(活教育)
★他於1923 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創立了“活教育”最早理論。
1、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兒教育,提倡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化教育
2、反對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3、教育課程: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文學活動等五項,稱為“五指活動”。
4、重視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
幼兒教育學第二章重點知識點
第二章 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和原則
第一節 幼兒園教育的目標
一、我國的教育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二、幼兒園教育目標的結構?
教育目的。它是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總目標,是金字塔的頂端。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即幼兒教育階段目標《幼兒園工作規程》所表述的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階段目標就屬於這一層次。
三、制定幼兒園具體教育目標時應注意的問題?
1、教育目標分解的方法要恰當; 2、教育目標的涵蓋面要全面; 3、教育目標要有連續性和一致性。
四、教師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教師如何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
1、理解把握教育目標的內涵,把外在的教育目標內化為內在的教育觀念,並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
2、掌握把目標的實現轉化為幼兒發展的技術
3、在教育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選擇相應的教育目標、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組織形式、活動方式、指導方法等,促進幼兒發展。
第二節 幼兒園的任務
一、幼兒園的雙重任務:
(一)幼兒園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二)幼兒園為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二、幼兒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幼兒園教育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的一般原則,另一部分是幼兒園教育的特殊原則。
★教育的一般原則:
(一)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的原則。 1、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 2、保障兒童的合法權利。(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原則。 1、兒童的發展是整體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發展; 2、兒童的發展應是協調的發展; 3、兒童的發展是有個性的發展。(三)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1、教育要促進每個兒童的發展; 2、教育要促進每個兒童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 3、多種組織形式促進兒童的發展。(四)充分利用兒童、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的原則。
★幼兒園教育的原則:
(一)保教結合的原則。1、保育和教育是幼兒園兩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聯系、互相滲透。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過程中實現的。(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三)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原則。1、教育的活動性;2、教育活動的多樣性。(四)發揮一日活動整體教育功能的原則。
幼兒教育學第三章重點知識點
第三章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
第一節 全面發展教育與幼兒的發展
一、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的含義?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是指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與可能為前提,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並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實施的、著眼於培養幼兒基本素質的教育。全面發展並不意味著個體在各方面齊頭並進地、平均地發展,可以允許幼兒個體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德、智、體、美有各自獨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價值,不能相互取代,但四者統一於幼兒個體身心結構中,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第二節 幼兒體育
一、幼兒體育的概念:
在幼兒園進行的,遵循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科學的方法增強幼兒體質、保證健康為目的一系列教育活動。
二、幼兒體育的目標:
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三、幼兒園體育的內容:
1、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基本動作主要是走、跑、跳、平衡、投擲、鑽爬、攀登等 3、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4、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體育應以增強幼兒體質為核心,全面的綜合的為幼兒有一個強壯、健康的身體創造條件。
猜你喜歡:
1. 早期教育的重點
2. 幼兒園新教師個人學習總結
3. 幼兒教師業務學習個人總結
4. 幼兒教育要點
5. 幼兒教育學重點知識點
>>>下一頁更多精彩“幼兒教育學重點知識點”
2. 招教考點|教育學必背知識點(上)
一、教育與教育學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
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過程。
第三,在教育這種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二、教育與人的發展
1.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遺傳、環境、學校教育、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2.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
三、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
2.教育目的的功能: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
3.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及其關系
第一,德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靈魂與統帥作用
第二,智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前提和支持作用
第三,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物質基礎
第四,美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動力作用
第五,勞動技術教育可以綜合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的作用
五、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第一,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第二,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第三,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第四,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第五,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六、教育制度
1.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2.三種典型學制類型:雙軌制、單軌制、分支制;
3.義務教育制度特點: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
七、課程
1.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2.新課程改革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3.新課程改革的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4.新課程改革的教師觀
(1)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社區型開放的教師。
5.新課程改革的教師教學行為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6.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觀
(1)學習者為中心;
(2)教會學生學習;
(3)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