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唱歌的小杜鵑教學反思
㈠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歡樂的情緒,樂意模仿和創編猴子跳舞的動作,激發幼兒玩音樂游戲"猴子學樣"的興趣。
2、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3、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動准備:
1、已有經驗:聽過猴子學樣的故事、看過猴子學樣的動畫片,會模仿猴子的動作並能給相關動作命名如:猴子摘香蕉、猴子回頭看、猴子饒癢癢等。
2、材料准備:《恰恰恰》音樂、事先畫好的猴子學樣舞譜、兩頂帽子。
活動過程:
一、說說做做—調皮的猴子
簡單回憶故事"猴子學樣"
師:你見過猴子嗎?猴子是怎樣?(幼兒自由回答:調皮、可愛,並請幼兒模仿猴子的動作)
幼兒自由講述猴子活潑調皮並做做相應的動作。
二、編編跳跳—猴子的舞蹈
1、欣賞猴王的表演
師:聽過猴子學樣的故事嗎?小猴子特別喜歡學樣,今天猴王學了個舞蹈請你們來看看有些什麼有趣的動作?
2、說說、學學猴王跳舞的有趣動作。
師:剛才你們看到猴王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動作?(幼兒個別講述並跳跳猴王的舞)
3、幼兒集體跳跳猴王的舞蹈
師:剛才小朋友學的可真像,我們一起來和猴王跳跳猴子的舞吧!
4、看舞譜跳猴子舞
(1)教師出示"猴子學樣"舞譜(根據音樂、動作畫的舞譜)
(2)幼兒講述自己對舞譜的理解,並看著做做單一的動作
(3)教師點譜提示,幼兒集體看舞譜跳跳猴子舞。
5、大家一起編編"猴子的舞蹈"
6、游戲
一個帽子:大家圍成一個圈,用一個帽子來傳遞,一邊傳遞一邊說:"朋友你好,帽子真好看(聳聳肩),唱到"哎呀呀"的時候帽子就可以戴在哪個小朋友的頭上,他就會成為猴王,可以到中間來跳舞。
兩個帽子:同上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效果很好,從幼兒完成目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PPT的教學效果很好,它直觀形象地表現出猴子模仿老爺爺的動態,幼兒很感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表現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夠准確,老師指揮的較多。我決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區,為幼兒播放故事的磁帶,讓幼兒重復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我們現階段的主題是《春天的歌》,這一段時間,我們已經給幼兒豐富了許多關於春天的知識和歌曲等,幼兒也不同程度地對春天有了許多的了解,也充滿了興趣。一直以來,我對幼兒的音樂教育比較重視,因為音樂教育能夠豐富幼兒的情感,提高審美情趣。綱要指出: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其次,我們幼兒園是陳鶴琴教育基地,今年陳研會的重點是研究幼兒藝術教育,所以,我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實踐。
這次我選擇的《頑皮的小杜鵑》,不僅結合主題,而且歌曲活潑、歡快,也有一定的挑戰性,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的興趣。活動中,我在上一次的基礎上,再次嘗試採用圖譜記憶的方式讓幼兒記憶和了解歌詞,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充滿興趣,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整個活動,我以情感滲透為主線,充分尊重幼兒,注重讓幼兒感受與體驗歌曲表達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
活動准備:
1、幼兒已豐富關於杜鵑鳥的一些知識2、圖譜(圖文並茂)3、幼兒已認識「遠方」「不理」「咕咕」「頑皮」四個詞語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1、語言導入師:春天是個怎麼樣的季節?(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學過很多贊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們想唱哪首歌來表達你對春天的喜歡?我們怎麼樣才能唱得更好聽?(要求:用好聽的聲音、抒情優美地演唱)2、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二、欣賞並學唱《頑皮的杜鵑》
師:小朋友動聽的歌聲吸引來了一位動物朋友,讓我們來看看它是誰?
1、出示杜鵑鳥的圖片:
(1)師:原來是快樂的杜鵑鳥,它的叫聲可真好聽啊!誰能模仿一下杜鵑鳥的叫聲?
(2)簡單了解杜鵑鳥叫聲的特點。
師:杜鵑鳥「咕咕」的叫聲和別的小鳥「唧唧喳喳」的叫聲不一樣,它的「咕咕」的叫聲第一聲比第二聲怎麼樣?(第一聲比第二聲聲音要高,彷彿在唱歌一樣。)2、欣賞歌曲《頑皮的杜鵑》。
(1)師:今天金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很有趣的,關於杜鵑鳥的歌曲,我們先來聽一下這首歌曲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第一遍,欣賞歌曲錄音,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
(2)教師分段清唱,邊提問:歌曲里唱了些什麼?歌曲里哪一句話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出示圖譜:
(1)提問:
師:這首歌曲有點難,我們能用什麼辦法來盡快學會呢?
(2)簡單講解圖譜上的圖文:(共有兩張,一張代表一段歌曲,共有兩段;要求幼兒講話完整)(3)教師清唱一遍,讓幼兒再次熟悉歌詞。
(4)幼兒嘗試有節奏地根據圖譜念歌詞(適當加入動作提醒幼兒)。
4、幼兒學唱歌曲:
(1)師:我們先跟著FLASH,試著用慢的速度唱這首歌。(幼兒輕聲跟唱)(2)解決問題:
師:歌曲中還有哪句話唱起來有點困難?(難句練唱)(3)幼兒跟著圖譜集體演唱歌曲。(教師提醒幼兒跟著鋼琴的節奏、聽清前奏,唱准第一句)(4)幼兒再次演唱歌曲師:你們喜歡杜鵑鳥嗎?那我們應該怎麼演唱這首歌?
(要求:唱出喜愛杜鵑的感情;輕快、跳躍、有感情、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5、教師介紹歌曲。
師:這是一首外國的非常有名的童謠,名字叫《頑皮的小杜鵑》,以後我們再來學習其它好聽、有趣的外國童謠,好嗎?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因為幼兒喜歡看動畫片《葫蘆娃》,對這個音樂活動有著天然的興趣,《綱要》中要求, 讓幼兒能初步感受並喜愛音樂,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音樂游戲,並能大膽變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感受欣賞歌曲,加深對各種《葫蘆娃》的了解。
2、情感目標:感受理解動畫片中葫蘆娃的團結合作,勇敢的精神。
3、技能目標:初步學慣用不同的歌聲、動作、表情表現音樂的內容。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動畫片中的葫蘆娃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歌曲內容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動畫片《葫蘆娃》
各種葫蘆娃的圖片
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觀看動畫片,引出主題。
3、讓幼兒觀察和討論各種葫蘆娃。
4、教師出示各種葫蘆娃的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觀看課件,引出幼兒對《葫蘆娃》歌曲的興趣。
二、學習歌曲《葫蘆娃》
1、課件中的歌曲,請幼兒欣賞,提出問題。
2、讓幼兒跟著歌曲的節奏學習歌曲內容。
3、讓幼兒跟著歌曲內容表演歌歌曲。
三、再次播放課件《葫蘆兄弟》動畫片片段,請幼兒欣賞。
讓幼兒懂得像葫蘆娃一樣有團結合作勇敢的精神。希望他們能夠像葫蘆兄弟一樣在生活中、學習中團結勇敢、不畏困難。我們都知道葫蘆娃有七個兄弟。
四、戲劇表演,開展「小小戲劇家」的活動
1、分小組進行創編故事,分配角色。根據本組的人物角色進行頭飾和道具的製作。教師在小組內巡迴指導。
2、請幼兒分組表演創編排練的故事情節。
3、進行「小小戲劇家」的評選活動,針對每一組的表演師生共同評價,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作獎、最佳合作獎、最佳道具獎。
五、結束
游戲:情景表演
《幫助別人真快樂》
教學反思
本歌曲取材於童話故事,比較貼近生活,是孩子們喜歡的「葫蘆娃」。生活中的內容也更易於幼兒接受,也利於幼兒主動去探究,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存在。通過欣賞《葫蘆娃》主題曲, 討論看過的動畫片《葫蘆娃》或聽過的歌曲,激起幼兒對已經了解的動畫片《葫蘆娃》的回憶,激發學習興趣。了解葫蘆娃的團結、勇敢精神和活潑可愛的形象等, 並能從葫蘆娃的性格上分析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對幼兒進行教育,每個人要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去改正它,才能戰勝困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設計意圖: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通過游戲《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互動,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進一步讓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也體驗到了扮演小米粒的樂趣。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
活動准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著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著鼓槌唱歌。
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二、 鼓的聲音哪裡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麼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著音樂節奏打節拍3、幼兒試著跟唱歌曲四、 游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游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反思: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系,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粒"在舞蹈時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哈里羅》音樂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切分節奏 X X .,並且能夠掌握此節奏。
技能目標:學生能用輕巧並且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哈里羅》,並且能夠自由設計動作進行歌表演。
情感目標:學習歌曲,感受特立尼達人民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和樂觀,奔放的性格。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用輕巧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哈里羅》,並運用聲勢、體態律動為歌曲伴奏。
難點:切分節奏 ×××的掌握
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老師帶你們到中美洲的一個小島上去,這個島上有個國家叫「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看一下那裡的人們又是怎樣去歡度他們的節日?
二、節奏游戲:
1.節奏分解練習
(1)「XX XX」(火車開動——「咔嚓 咔嚓」)
准備好了嗎?我們出發了,首先我們住上了一列火車「咔嚓 咔嚓」(快點上車,跟著老師把火車開起來)
學生模仿「咔嚓 咔嚓」
你們知道用節奏如何表示嗎?(板書:XX XX)
(2)「X XX .0」(汽車笛聲——「叭 叭叭 .0」)
接下去我們要坐什麼交通工具呢?聽「叭 叭叭 .」(汽車)
學生模仿「叭 叭叭. 」
解釋「X XX X→X XX .」
請小朋友擦亮眼睛看一看,「⌒」是一頂神奇的帽子,當後面兩個朋友帶上這頂帽子,他們的兩個音就變成了一個音。
(3)「X X X」(劃船——「嗨呦嗨 」)
快到了,看特立尼達就在那,可在我們面前出現藍藍的大海。該怎麼辦呢?我們劃船過去吧,「嗨 呦 嗨」。 (學生模仿「嗨 呦 嗨」)
生活舉例:開動腦筋找找生活中的節奏,(跳舞「嘭嚓擦」 ;拔蘿卜「哎喲喲」; 真美呀;好香呀;快走呀;多高呀。)
2.節奏組合練習
在這些節奏中加上一些小朋友們熟悉的節奏,你還能認識他們,還能准確念出他們嗎?
1=F 4/4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嗨 呦 嗨 走 走 |走 叭叭 . 0 ‖
(1)學生自由念節奏
(2)找出規律,解決難點
(3)集體齊念
三、學習歌曲: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來到著美麗的國家特立尼達,那裡瀕臨海洋,風景秀麗,那裡的人們能歌善舞,熱情奔放。你們聽他們正唱著歌跳起舞歡迎我們呢。
1.學生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① 學生聽音樂,感受音樂。
② 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音樂的感受。
2.復聽歌曲,為歌曲伴奏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嗨 呦 嗨 走 走 |走 叭叭 . 0 ‖
用上節奏群為歌曲伴奏,
3.手游戲,激發興趣
師:那裡的人們想邀請大家玩一個拍手游戲,你們願意參加嗎?
師: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拍手游戲怎麼玩?
播放《哈里羅》師隨著音樂的節奏示範拍手,在「0」處拍一下手。
學生和老師一起嘗試拍手,充分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背景音樂《哈里羅》)
4.談話交流,引出歌詞
師:你從歌曲中聽到了什麼?生回答。
5.朗讀歌詞,掌握節奏
6.出示課題,解釋創編
⑴歌詞中唱的最多的一句詞是什麼?(哈里羅)「哈里羅」是特立尼達人民表示高興時發出的一種感嘆。這也是本首歌曲的題目。
⑵你能給「哈里羅」加一個合適的動作嗎?(學生自由創編,教師加以整理)
4.學生再次聽范唱,在「哈里羅」後加上拍手
四、學生學唱歌詞
1.隨琴用「啦」輕哼唱旋律
2.填唱歌詞:師生對唱(學生演唱「哈里羅」,注意歌詞中的節奏)
看誰跟老師配合的最好
3.學生隨著琴完整的唱歌詞。
有沒有信心把整首歌曲完整合起來
五、歌曲處理:
1.老師范唱歌曲學生再次體會歌曲情緒。
2.學生分樂句唱,體會「哈里羅」的不同變化。
3.師生輪唱:老師唱「哈里羅」你們唱其它的歌詞;師生互換。
4.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你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可以讓這首歌更歡快(加襯詞,加表演)
六、表現歌曲
1.欣賞特立尼達舞蹈,體驗特立尼達人民熱情奔放
特立尼達人民特別喜愛唱歌、跳舞,你想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去嗎?(學生加入打擊樂、舞蹈律動來表現音樂)
2.全班展示,孩子們讓我們隨著音樂跳起來吧,盡情的表現這首歌曲。
3. 老師示範動作。
4. 師生展示。(你覺得老師的動作漂亮嗎?你喜歡哪一種動作把它加入到你創編的動作中去,我們大家一起跳起來吧!)
七、小結
小朋友們,這堂課我們來到特立尼達,體驗了異國他鄉的歡樂,增長了見識,也學到了本領,真棒!在《哈里羅》的歌聲中結束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