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人師教育

人師教育

發布時間: 2025-06-04 03:52:34

Ⅰ 「德為人先,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德為人先,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句話的意思為:要努力修養自己的道德,以超過一般人。要努力做好學問,有充足的知識和品格來教導學生。要努力樹立自己的形象,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世人做個好的典範。

出自春秋孔子所寫的《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

《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

(1)人師教育擴展閱讀: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范,「仁」為最高道德准則。「禮」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內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

「學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時還必須「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