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
1.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
幼兒教師要有主動 反思 意識,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教學效率等展開多元反思。下面是我精心為大家准備的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篇1
目標: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准備: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若干,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過程:一、後面躲著誰(教師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後面會是什麼。再是讓幼兒折對稱圖形)
二、找朋友(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 說說 它們為什麼是朋友,再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讓幼兒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和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指導幼兒操作活動材料,找出對稱的圖畫並塗色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對稱的另一半)。
修改後活動方案:目標與上面同。
准備: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塗色的,有畫對稱圖形的。
過程: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後面是什麼。三張全出示後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塗色對稱圖案,最後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設計的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 方法 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
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盡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了,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活動過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松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篇2
通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老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可以琅琅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天在不同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為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復習的過程,我建議老師們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接受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於億童英語來說,幼兒們通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琅琅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說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只有老師的不停堅持,才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著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復習,都成為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可以通過努力,達到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創造,為了自己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老師相信你們,加油。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反思篇3
反思一: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反思:《小馬過河》
1.營造童話意境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 故事 。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 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松,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沖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 經驗 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2. 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
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1
美工活動是孩子們喜歡的,每次他們都是興高采烈的做著各自喜歡的事情,總是不亦樂乎。他們最自己的作品都是情有獨鍾,認為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充分的體現了自己的思想,因此當評價的時候,大家都盼望著贊美,聽到不足時心裡會感覺十分的失落。於是每次的作品評價我都是力爭讓大家看到的是正面的作品,讓他們找到下次自己努力的方向,讓孩子們更喜歡繪畫的活動,提高對藝術活動的興趣。而在幫孩子張貼作品的過程時,每個孩子都會來到我的面前,這時我會輕聲的根據每個人作品給出不同的建議,如:「你把顏色再豐富一些,會顯得畫面更豐富,你說呢?」「把天空再添畫上寫你喜歡的東西,那樣畫面更美麗。」「你還想在添畫些景色嗎?」……,在教師逐個評價下,孩子們認識到了自己繪畫作品的不足,有的直接回去修改了,有的在老師的提議下不斷的提高繪畫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這一小小的改動使我反思到:孩子都有各自的不足之處,需要教師指導他們,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體貼,感覺到教師細心的呵護。關注每個孩子是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做到的,滿足他們的每一個需求,讓他們都能夠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作為我們的辦園理念,我們要更深刻的理解,並且真正的落實到我們工作的實處,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不斷的進步。
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2
區域活動前,我先講清楚活動的要求與規則,保證區域游戲時,孩子們有良好的游戲常規。另外,我適當地介入了兩個熱門區域。調配了幾個平時由於速度比較慢,而導致一直玩不到自己想玩的區域的孩子,進了建構區和娃娃家。然後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區域進行游戲,而自己則是在一旁巡迴指導。
班裡的孩子,區域的常規還是不錯的:圖書區一名幼兒在翻閱書本,顯得比較孤單。(於是我過去,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書,給他講了一個小故事);娃娃家裡的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但是自顧自玩,缺乏合作性。(我看見一個孩子在玩小熊,一個孩子在玩小醫院的器材。於是,讓他們一起給小熊看病,自然而然,他們就玩到了一起);建構區有著同樣的問題,有一個孩子在玩雪花片,有兩個孩子在玩積木,但是他們並沒有交流(策略:孩子們,你們會不會搭房子啊?他們齊聲都說會。那你們都搭房子給我看看,我們比比誰的最漂亮好嗎?聽完之後,他們點頭,一起搭起了房子);美工區的孩子們,都選擇了橡皮泥來游戲,恰好本次區域活動,我要重點指導的就是彩泥捏捏。(策略:指導幼兒學習泥塑麻花來練習搓的動作、泥塑餃子來練習捏的動作、泥塑糖葫蘆來練習揉的'動作,通過泥塑小點心,讓幼兒感受玩橡皮泥的樂趣);生活區的孩子在舀彈珠和串項鏈,他們把做好的項鏈還送給了我;益智區的孩子在玩拼圖、平衡積木和萬花筒,我引導他們材料掉下了即時撿起來;數學區的孩子,排序游戲操作地很認真,而且都正確。
區域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都能自己整理好材料,放到原處。但整體看下來,還是發現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常規雖好,活動也是井然有序,但是缺乏同伴合作性。所以,教師在這時,要及時調配和介入,促進孩子之間的交往和合作;另外,為了使區域活動更加具有情境性,充滿角色的活動。可以引導每個區域的孩子都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進行游戲:如建構區可以是扮演工人一起造房子;生活館可以扮演媽媽們一起扣紐扣,插花;美工區可以扮演廚師一起做點心等等。讓孩子們在多元化的角色里,盡情地發散思維和想像力;教師也可以為了讓孩子們更加進入狀態,自己也成為角色中的一員。
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3
在這節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並結合動作,突破了學習詩歌的靜態教學,充分體現了游戲教學的特性。
首先,在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我利用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曲,然後讓幼兒感受到媽媽對我們的愛是無處不在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個人認為,雖介入了現實教育,但時間並不充許,雖然時間有點長,但只是一點而過)從觀看小貓>的視頻中,幼兒能感受到動物媽媽也是愛自己寶寶的,只不過愛的方式和我們人類不同而已。
第二壞節:觀看圖片。因在活動前幾天,已給孩子們豐富了動物媽媽是怎麼愛寶寶的內容,而且家長也參與進來。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只起到總結性的作用,讓孩子們從感觀上更加深入了解與學習。
第三環節:總結圖片,感受詩歌內容。這三幅圖片在上一環節中已經出現過,而且我在講解時有意識的講的詳細了一些,所以在三幅圖出現後,我把詩歌原句說出來,孩子們很容易就接受了。
最後一環節,鞏固兒歌和游戲相結合。我們到草原、叢林和水裡去參觀去。以此形式,結合音樂,鞏固詩歌,並配合頭飾,增加幼兒的趣味學習。這一活動中,幼兒活動興趣高,能大膽地背誦詩歌,而且也能以動物表現動物特徵,活動氣氛較好。
在活動結束時,我結合《動物世界》的音樂,請幼兒據自己頭飾表演相應的動物離開。
總之,公開課的進行,不僅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與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做了充分的准備,孩子更加開心的學習了知識。
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4
"三八"婦女節馬上要到了,這是每一個媽媽的節日,對於媽媽們來說孩子還小,不期望孩子會送禮物給媽媽,作為孩子還不懂這些,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來教育孩子了,讓孩子們學會表達對媽媽的愛,雖然我們買不起禮物,但是簡簡單單的一首<只要媽媽露笑臉>就足以打動每一個媽媽了。今天我就教孩子唱了這首歌。
我把這個活動分為三個部分:
一、情感體驗。
二、學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唱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指導幼兒用甜美、歡快、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
2、體會到母子間的親情,並嘗試用動作來表現歌曲。
第一部分我以媽媽的節日到了想送什麼禮物給媽媽開頭,小朋友的想法很多,送衣服的,送蛋糕的,送鞋子的樣樣都有,我說小朋友們都沒有錢,買這些東西都要錢的,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好聽的歌曲,你把這首歌曲唱給媽媽聽,比你送她衣服還要高興!
第二部分就是學唱歌曲,我做了一張圖譜,幫助孩子們學習,沒幾下他們就都學會了,我要求孩子們再深情一點,把對媽媽的愛也唱出來,孩子們也沒讓我失望。
第三部分主要是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演,其實在唱的時候就有很多孩子忍受不住了,主動在下面做起動作來了,所以在表演過程中,孩子們不但表現出了自己舞姿,還能把旁邊小朋友好的動作吸收過來。
傍晚家長來接孩子們時,很多孩子就在那邊深情地唱了起來,惹得很多媽媽笑開了顏!
幼兒園活動教學反思5
《我的面具》教學目標是1.引導幼兒用誇張的手法自製動物面具,練慣用剪、貼、畫、折等方法製作。在製作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以我參加舞會來引出活動,激發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又展示收集的面具圖片,讓孩子們說說:「你喜歡哪一個?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最有趣?」引導孩子們去關注面具的特徵。讓幼兒感受眼睛、嘴巴等自己在製作時可以大膽地創作。接下來我又出示了老鼠和老虎的面具,通過孩子們的交流打開孩子們想像的空間,動物面具可以多種多種,只要抓住動物的特徵。當孩子們戴上可愛的面具後,孩子們的那種開心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整個活動能達到預定的目標,但是還是有許多問題。
1、講解與操作方法可以更合理點。
我在講解眼睛的寬度之間的把握,而忘記了讓孩子們在比對眼睛寬度的時候,應該首先先確定面具在臉上放置的高低。這樣可避免孩子們製作出的面具,眼睛的位置有的在臉的中間、有的在最上面或者下面等等。
2、孩子間相互合作引導不夠。
孩子們在比對眼睛的位置的時候,由於自己又要掌握位置,又要用手固定住面具,確實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操作困難,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之間相互合作,一個孩子固定面具,一個孩子畫,或你幫助我畫,我幫助你畫,那樣會又快又好,而且還會讓孩子們體驗到相互合作的快樂,增強同伴間的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