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大學教育情況

大學教育情況

發布時間: 2025-10-12 10:07:04

Ⅰ 當前大學生的教育現狀

度文庫

搜索文檔或關鍵詞

大學教育 改革措施
目前大學教育的現狀、原因、改革措施與未來前景
VIP專享文檔 2020-06-15 6頁
前言:大學生,應該是一群擁有智慧、創造力、有思想、有追求、有遠大抱負、有著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群人,他們是祖國未來的管理者、主人公、社會未來發展的主要推動人群,有著自己的價值觀,有著前衛的眼光、有著引導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能力和責任。可是就是本來應該是這樣的一群人卻成啃老一族、社會的負擔,沒能祈禱自己的作用,沒有展現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他們手握真理卻撞得頭破血流,他們擁有一顆單純善良的心靈卻被社會傷的血肉模糊,他們曾經被社會選出來卻逐漸被社會所看不起所淘汰.......不能不說是一種深深的悲哀。作為大學生的一員,我覺得大學生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了我們自己也為這個社會去去反思,為這些不合理不科學去抗爭和呼籲。
正文:作為一個體驗者和當事人,我覺得我有自己的視角去發現問題,希望老師能夠認真去看去思考。畢竟這不是一個個體的行為和做法,它以及更成為了一種現象。任何現象的產生一定不是單純的某一方面的原因,必定有著其社會原因、個人原因、群體原因、老師
的原因。
大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
● 目標、理想太過高大、豐滿,現實卻很殘酷、骨感。缺乏對自己客觀、清醒系統、全面的認識,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不踏實,好逸惡勞,干著老年人也可以乾的事,提前進入養老模式。目標大但是空,沒有具體的謀劃,沒有實踐的勇氣和行動。我們只看重結果是成還是敗,失去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特質。
● 學與用的割裂、分離嚴重。學了東西是為了解決問題是為了創造價值,學而不用是一種浪費。不是說專門開設一門實踐課或者實驗課,專門挑出來,而是說在老師的平時講課之中稍微或者下意識的介紹一些某些知識點的具體用途和發展前景,告訴我們怎麼用、什麼地方能用到,讓我們相信和意識到這些東西是有用的。只有讓我們看到價值和用處,才能夠樂於、願意去學。這個社會最終需要的不是一個會做題能考高分的學生,而是有著創造力、有思想、踏實、理智、敢於擔當、樂觀高尚人的才。絕對不是一個只懂得機械重復、照本宣科、不懂變通的書獃子。在學校的一切殊榮,當一個人走出校園的那一天就已經變得無足輕重,最多是緬懷一下自己的大學沒白過。但是如果對這些東西看得太重、放不下還可能成為我們人生的障礙。
● 考研與深造目標不明確,不堅定。喜歡跟風喜歡看別人怎麼做然後自己隨大流,缺少或者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與需要,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盲從而且缺乏自信。
● 社會環境和大學里營造的環境不夠健康。大環境促使大學生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一部分不夠自信、不夠成熟、不能夠擁有健全的判斷機制的學生相信了,然後去影響身邊的同學.....
● 游戲成風、精思想缺乏、精神極度空虛,不思進取,缺少上進心,從高中的吃肉的「狼」被馴化成為了現在需要飼養甚至強制餵食的「羊」。老師和學校沒能夠及時發現和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缺乏「有效」的溝通,沒能夠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逐漸被環境改變,變得浮躁、不踏實、缺乏反思和發現問題能力和意識。而且目前中國很少有人去呼喚和喚醒這一群人,知名的專家學者,都在陳述、放大這個問題本身,現在還沒有哪個有哪個影響力人站出來真正解決這些問題。缺少夢想和適當的危機感。
● 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麼、需要去干什麼,沒找到自己的位置,對自己的定位存在著嚴重失誤。很少有人懂得感恩(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同學、感恩父母),很少有人懂得尊重(不尊重別人、不尊重自己不把自己當回事)。學習的動機不對(不清楚自己究竟為了誰學的、學了這些東西能做什麼、為什麼要去學、不知道要學到什麼程度)。我認為正確的態度為了完善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基礎,絕對不是為了父母的期盼、同學羨慕的目光、拿獎學金。那些從長遠來看,註定只能是浮雲,是副產品。可悲而且可怕的是好像大家潛意識里都是在舍本求末、本末倒置。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學生,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好但是也沒有的人說的那麼爛,我們還在不斷進步、成長,我們有著理由去犯錯、荒唐,應該得到原諒,但是絕對不能成為我們自我放縱、自我原諒的理由和借口,否則我們真的只能被同情而永遠得不到應有的的尊重。我們沒有學會從一件事的本身去收獲快樂,而總是盯著結果不放,沒看到、沒有想過從經歷中收獲。
● 學校缺乏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雖然開了一些課,但是遠遠不夠,而且學生和老師都沒當回事。試問,一個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缺乏自信、不懂得與人相處的人學了再多東西、成績再好、再能考試再有能力又有多大的作用?人是群居動物,總要面對社會、面對他人、面對領導、面對同事。這個社會情商不高的人是很難生存的很好,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只適合去研究所一個人面對沒有感情的東西一輩子(但是這類人很少能夠做出恨的成就,因為科學的最終問題是哲學問題,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必定是一個哲學家,而哲學家都是一群情商高到爆表的怪物)
● 學生對於自己的專業了解不夠深入不夠透徹。屬於那種一知半解的狀態,老師說的很少、很大、很空泛,不具體。學生只能夠從學長、家人、網路媒體那裡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心理學表明人們《尤其是我們中國人》對於好的信息本能的過濾掉,對於不好的信息記得特別清楚,我們是一個喜歡批判的民族,而且喜歡把問題放大,這樣好像是一種民族劣根,原因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能明顯的感覺到)。
● 關於學生會、社團開展的很多活動,老師沒當回事,學生也沒當回事。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價值和意義。某些活動表面化、形式化,組織者和參與者的心態有問題,沒有認真考慮過自己應該怎麼樣去做,總是被別人逼迫著甚至還有反抗(基本上沒有人考慮過自己反抗的到底是什麼,反抗的對不對,很少有人告訴我們什麼對與錯)。很多時候,不是活動沒有價值和意義,而是大家發現不了,又沒有人來引導和表達,於是大家自然而然的覺得自己沒有收獲純粹是浪費時間。學校看重結果和數量更多一點,缺乏從學生角度思考學生到底要的是什麼,需要什麼,喜歡什麼,對學生的哪些能力有好處。
● 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的全面的認識,抗拒、恐懼社會。因為未知,因為不確定,導致大家覺得還是學校比較好,不會有那麼多潛規則、只要努力做認真學了就能得到認可。因為未知、因為恐懼、因為沒有人逼迫,所以大家都做了鴕鳥,開始逃避,開始自我欺騙自我安慰。結果都是大家都在提前養老,都在過著烏托邦的生活,不願意走出學校,喜歡呆在「羊圈裡」,做一隻羊圈裡比較好的那一隻羊,可是那還是羊啊。
● 大學生的功利心太重,別社會上那些迂腐不成熟不正統的商業思想染黑、毒害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缺乏耐心和堅持。道德和使命感嚴重缺失,害怕擔當,沒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中國的未來交給一群不願意擔當、沒有責任感的人來,中國還有好的未來嗎?
● 缺乏對本土文化的學習和思考。中國目前總是在強調要弘揚本國文化,可是大部分的行為都是在喊口號,很少有人潛下心來去思考怎麼樣弘揚、怎麼樣教育我們、應該教育我們一些什麼內容。我們學的基本上都是外國的理論、看的大多是外國人的研究成果、喜歡的都是韓國的潮流、花大把時間學習著美國的文化和語言。雖說知識是世界的,文化卻是民族的國家的,我們很少去認真強調中華文化,總是走形式講理論。結果社會花了大把的時間培養了一大批一大批的外國

熱點內容
空調英語 發布:2025-10-13 04:27:40 瀏覽:642
四年級的數學 發布:2025-10-13 02:48:34 瀏覽:698
中學經典誦讀 發布:2025-10-13 01:35:27 瀏覽:729
全國大學教育 發布:2025-10-12 22:42:41 瀏覽:946
饒陽歷史 發布:2025-10-12 22:14:39 瀏覽:334
一年級語文要點 發布:2025-10-12 16:26:31 瀏覽:976
大學教育情況 發布:2025-10-12 10:07:04 瀏覽:956
生物煤價格 發布:2025-10-12 05:24:54 瀏覽:751
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地址 發布:2025-10-12 02:49:16 瀏覽:592
教育與職業雜志社 發布:2025-10-12 01:19:59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