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內涵
首先是一句口號,不管誰都在喊,不管誰都不知道這是個啥,不管懂不懂都覺得它是個好東西,就應該推行素質教育。
釋義: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內涵:
一: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二: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決定了全面發展教育的內容,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
三: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四: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能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
2.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的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
由於角度不同,給素質教育下的定義不盡相同,但不同定義常有著共同特點:
第一,認為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認為素質教育要依據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
第三,主張充分開發智慧潛能與個性的全面發展,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
因此,素質教育可以定義為: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並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態的高等動物培養成為具有人的基本素質的真正人的教育。
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相對穩定並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科學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
3. 公民素質的內涵包括 公民素質包括哪些方面
1、公民素質的內涵:
所謂公民素質,是指「人」的全面素質,特指的是與一個國家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相適應的品德、知識、機能、情感。開展公民素質教育要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責任教育、法制教育、公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為主要內容。
2、公民素質包括了很多方面,具體可以分為三類八種:
三類素質是指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八種素質是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 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觀念主要有:
獨立人格;主體意識;個性解放;自我實現;個人尊嚴;寬容精神;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權意識;公民意識;生命意識;健康意識。
開展公民素質教育要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責任教育、法制教育、公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為主要內容。
(3)素質教育的內涵擴展閱讀:
公民素質教育
一是法治意識教育。以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法製法規為重點,深入宣講征地拆遷、食品葯品安全、集體資產處置、有關新農村建設等政策法規。教育群眾自覺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
二是道德意識教育。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判斷能力,進一步形成弘揚正氣、懲惡揚善的良好社會風氣。
三是責任意識教育。圍繞公民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公共責任等內容,以愛國、敬業、奉獻為重點,教育公民自覺維護公共利益,處處以大局為重,積極主動參與本地區經濟社會建設,推進新區時代定海現代化建設。
4. 素質教育得內涵是
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國提出了素質教育。可以從歷年的教師資格考試真題中可以看出教育理念中的素質教育可以說是高頻考點,主要是考單選題+材料分析題。所以說素質教育的內涵是我們教資考試的重要考點。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現在就分析一下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發展教育,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作為單選題備考,主要考察素質教育的目的,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我們強調的是「一種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兒童。」因此: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也是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相統一的教育。不管是先進生還是後進生,抑或是中等生,我們老師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都要認真耐心負責的進行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生產需要全面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這里的全面發展不僅指的是德、智、體、美、勞,還有身+心全面發展,個體+社會的全面發展,以及各種能力的全面發展。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人與人之間在基本素質大體相同的基礎上,每個人由於先天稟賦、環境影響、接受教育的內化過程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存在多樣的個性,我們把人的個性看作是人性在個體上的反映,是共同性與差別性的統一。因此,教育在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以外,也應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兩者是相互依存、互為表裡的關系。每個學生都不一樣,我們需要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徵。其中,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注意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精神。
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記憶:個性提速創兩全。
更多教師考試習題資料請點擊查看「北京教師考試網」
5. 怎樣正確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新世紀初,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世界范圍內的科技競爭、經濟競爭,尤其是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教育在綜合國力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現行教育在體制、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都與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創新人才有較大差距。教育實際也不盡如人意,一些教師甚至校長仍然認為素質教育不好具體操作,難落實,於是工作仍停留在喊口號、走過場、擺形式上;受「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許多學校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課業負擔過重,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其他方面教育的問題;影響著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為此,加強對素質教育思想的認識,是擺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6. 教育觀的內涵是什麼
1、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我們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促進德智體美學生的全面發展。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而老師則必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這跟我們時代發展的要求是離不開的,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和實踐,而現在的學生,就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5、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班級的每一位同學都必須關注到。
(6)素質教育的內涵擴展閱讀:
教師要深刻理解和愛護學生, 很多教育家都得出一個共識——沒有愛, 就沒有教育。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實質就是愛的效應。教師要把學生當成共同解決問題的夥伴, 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
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尤其是對行為表現較差的學生, 要特別耐心和謹慎, 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每個學生只要教育得法都能夠成才。沒有教不會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要鑽研教學理論, 改進教學方法, 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對象及其之間的信息傳遞是構成教育活動的三個要素,缺了其中任何一個,就不成為教育了。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出了問題,教育也會出問題。
人類積累的精神文明(如思想、道德、觀念、經驗、知識、技能、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等)如果僅僅記錄在媒介上而不被人的大腦所接受就只是一些符號而已,只有進入了人的大腦,為人覺悟才能發揮作用,教育活動就實現了這個過程。
7. 簡述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非常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素質教育現在指的是促進學生多方面共同發展的教育方式,素質教育本身不等於貴族教育和階級固化,而且它也不是應試教育的對立面,現行高中以下教育和考試所涉及的科目,也都屬於素質的一部分。
從定義上來看, 素質教育是盡可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更精英的人才,與標准化、流水線產品相比,更能發揮人的多樣性和創造性。我們現在所處的教育,可以說也是處於一個比較低級的素質教育狀態。從戰略上,逐步實現素質教育,是國之大計、民生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講,應該沒人會討厭「素質教育」吧。
8. 如何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9. 素質教育的內涵是什麼
哈佛大學的校長說過抄:真正的教育,就是當你離開學校和書本之後,所能記得的一切東西。(大致意思)我認為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抽象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不應該僅僅是幫助孩子提高成績,考個好大學。素質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把科學的思維方式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國內的教育機構中,比如卓越大語文在給孩子上課的過程中,注重挖掘孩子自身的學習興趣。比如同樣是介紹蘇軾,裡面的老師會從蘇軾的作品講到家庭,然後再介紹他的家人等,使得蘇軾這個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飽滿和立體化。幫助孩子進一步加強語文知識的儲備,不僅僅只是為了拿高分而講課。而是培養孩子獲取一些新知識的能力,使得孩子即使離開學校,依舊能夠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這個世界。
10. 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對於這一點需要注意是提高國民素質,而不是學生素質。這一點基本不涉及材料分析題。
第二、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對於這句話重點在「全體」。一說全體那就是指每一個學生,而不再是只關注一部分或少數學生。這個點在材料分析題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當材料中提及教師採用集體討論、關注差生等時就要想到這一點。
第三、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我們知道過去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其它方面。而素質教育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的文化成績,還關注德、美、體、勞,還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性格、行為習慣、情緒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因此,當材料中在圍繞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何養成良好習慣等闡述時就要馬上想到這一點。總之,一句話就是材料不在僅僅圍繞成績了,還關注到其他方面了。
第四、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這一點與第三點並不沖突,素質教育是在關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還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如學生的優點、特長等。發現他們的優點、特長 ,並去培養。在這里有個小誤區就是:並不是說材料中提到了特長就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材料中還要體現發現特長並去培養。
第五、素質教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創新不僅指教師的創新如教師採用新的教學方法: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也指學生的創新,如學生給出的新穎的答案新想法,老師不要去遏制學生的這些想法,而是順勢去引導,這也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