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式教學
1設計的「啟發點」要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是思維的動力,是促進學生樂學的先決條件。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便會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發展學生敏捷的思維。比如,在分數教學中,我們可以引用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把同學引入故事情境之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設計的「啟發點」要具有銜接性
任何事物或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著的,而是和周圍的事物或現象有著一定的相互聯系,反映它們的知識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在教學中,掌握知識的基本原理及其銜接性,可以促進知識的正遷移,使學生易於理解新知識,達到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舊知識所包含相同因素的多少,巧設啟發點,由淺入深,從易到難,使新課不新、難點不難。
3設計的「啟發點」要具有靈活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多思多想,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課堂上,教師只有創設出富於變化、具有靈活性的啟發點,才能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要把著眼點放在訓練學生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上,達到「一題多變」或「一題多解」,而決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一個正確的答案。例如,在講「行程問題的應用題」時,通過不同的「啟發點」一題多解:「甲乙兩地相距144千米,甲騎車從甲地到乙地需8小時,乙步行從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1/2,問甲乙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出發,幾小時後相遇?當學生有所感悟時。提出以下問題:
3.1依據甲行駛的路程及其速度,乙應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應如何解答?
3.2從工程問題角度考慮,根據總路程及甲乙的速度求甲乙各應行駛的路程,又應如何解答?
這樣的啟發點,學生會沿著不同路徑尋求不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得到許多不同的解法,從而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4設計的「啟發點」要具有適度性
課堂上教師設置的啟發點要深淺適度,防止過難或過易。應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確定啟發點的深淺度。過淺了。學生張口就答,不假思索;過深了。使學生無法思考,無從回答。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水平的前提下確定適宜的難度,讓他們「跳一跳,摘桃子」。
『貳』 什麼是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採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發展。這里要著重說明,啟發式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是教學原則和教學觀。當代世界各國教學改革無一不是圍繞著啟發式或和啟發式相聯系。
現代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形成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正確了,才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有所創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就是現代教學的指導思想。
啟發式教學,對於教師的要求就是引導轉化,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具體知識,再進一步把學生的具體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表現在這兩個轉化上。(已知知識→學生具體知識→能力)。這里引導是轉化的關鍵。
(2)啟發式教學擴展閱讀:
啟發式教學的要求:
1、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結果的預見,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大量的事實證明,如果學生根本就沒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那麼即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創新方法和技術,也很難有實際的有價值的創新行為。
2、模式
21世紀最偉大的產品不在科學技術,而在新型的學校教育。早在多年以前,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作為一名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教師,在面臨「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再用陳舊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來教學,就很難培養出智能充分發展的創造型人才。
3、方法
在學生上機時,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不同的上機內容。對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以調試為主,通過調試,來掌握一些上課時不容易掌握的內容,不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並通過一些啟發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完成一些作業。激發他們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啟發式教學
『叄』 啟發式教學的途徑有哪些
(1)奮其志。
志是智力發展的精神動力。目標遠大才能精力充沛這是搞好學習的精神支柱。在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該學科當前發展的現狀向學生指明哪個山頭是值得攻打的突破口在哪裡從而誘發學生為美好前途而奮發的雄心壯志——學習動機。
(2)激其情。
教師一踏進課堂就應是情緒飽滿的、熱情、鎮定的要滿懷激情去講課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就要求教師在跨進課堂之前拋棄一切雜念切不可把冷漠、厭惡、怒氣等消極情感帶進課堂。
(3)發其智。
教師應加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積極採用各種有效措施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引其疑。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於無疑處覓有疑善於激疑有意訓練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在備課時就要精心設計一組遞進型的疑題使學生沿著教師指引的邏輯思路步步深入達到恍然大悟、觸類旁通的目的。
(5)啟其思。
教師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路、搭橋、開竅、點撥、評講不斷激發直覺思維和靈感努力做到舊中見新易中有難平中出奇難而可及。
(6)廣其知。
教師要採取措施擴大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特別要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知識、新成就武裝學生。
(7)添其翼。
想像是智力的翅膀教學中要喚起學生的想像、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8)煉其毅。
學生要取得優異成績沒有刻苦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單有興趣和熱情是不夠的。
(9)倡其辯。
教師要引導學生橫向交流開展無拘束的自由討論活躍思維。
(10)授其法。
現代教學論倡導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學會「獨立走路」早日進入科研前哨陣地。
(11)增其識。
一個有作為的人應具有相當的膽識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豁達大度的氣質使他們具有遠見卓識和高尚的品德。
『肆』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思想是什麼
孔來子的啟發式教學源思想:
《論語·述而》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朱熹《四書集注》對這句的解釋是:「憤者,心求通達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物之有四隅者,舉一可知其三。反者,還以相證之義。」孔子這段話明白揭開了啟發式教學原理的四層意思:一是學生自己要主動思考;二是教學要講啟發式;三是適時啟發,學生思考到差不多但不得其意,欲言不能時啟發之;四是啟發的結果能舉一反三。
孔子啟發式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主動思考。孔子是非常提倡學生學習必須學思結合的。《論語·為政》說:「學而不思則罔(茫然),思而不學則殆(疑義不定)。」孔子要求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然後進行啟發式教學。
『伍』 "啟發式教學是( )。 A一種具體教學方法 B教學指導思想 C一
B 教學指導思想
『陸』 怎樣進行啟發式教學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6%F4%B7%A2%CA%BD%BD%CC%D1%A7%C2%DB%CE%C4&pn=0&cl=3&f=1
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創設問題情境
開展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引導學生思維,能否在一節課成功引導學生思維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學生在課堂是否集中注意,專心.
啟發式教育,可以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其學習熱情,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個性發展。在職業教育中,怎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啟發式教育,在教育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有一些初淺的探索。
首先,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是教者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環節。要較好地把握這個環節,就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從而進行精心備課。這樣,我們在教學設計上才能有的放矢。實施啟發式教學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如酒店管理、前廳與客房服務與管理等學科,教師結合課題進行案例分析,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貫穿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做到人人都能動手參與,在親身實際操作過程中得到啟發和領悟,進而使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和掌握得到加強。
第二,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啟發式教育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對有見地的學生發言要充分肯定,鼓勵創新思維,鼓勵個性發展。對理解有失偏頗甚至理解錯誤的學生,不要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給以鼓勵,給予正確引導。
第三,教師對所提問題在學生討論、辯論的基礎上要給予正確的歸納總結,重要問題要給予科學闡釋,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第四,要寓教於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要進行藝術性設計,諸如在案例教學、場景模擬、教師語言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在怎樣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都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潛心研究,精心備課,做好課堂教學策劃,努力創造出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這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表現能力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第五,「要允許學生不懂」。這是葉聖陶先生提出來的,葉聖陶先生主張「一課一得」,一堂課學生學習上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這堂課就是成功的。「一課一得」正是啟發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葉聖陶先生說:「教就是為了不教」。進行啟發式教學正體現了這一思想。教師教學不是為了把某個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自學能力,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他們,讓他們以後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也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啟發式教學,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值得為之探索。
『柒』 啟發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區別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提倡啟發式教育
啟發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對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的解釋不同。
之所以提倡啟發式教育是因為啟發式教學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於設置問題情境。
(7)啟發式教學擴展閱讀:
一、啟發式教學特點
1、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
2、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
3、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內在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
4、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二、注入式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將現成的知識結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考慮學生學習認識過程的客觀規律,以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並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強迫學生呆讀死記,中國俗稱填鴨式教學法。注入式教學嚴重阻礙學生智力和獨立學習能力的發展。
注入式教學在中國封建社會和西歐中世紀的學校中曾占統治地位。這反映了古人對教學過程缺乏科學認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進步教育家都反對注入式教學。
現代教學論強調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注入式教學已愈來愈不能適應培養人才的需要。
『捌』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應做到: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
興趣往往對要學習研究的目標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怎樣讓學生產生興趣是一個關鍵問題。比如,可以借用諸如類似講英文故事,唱英文歌等效果,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慾望,教師適時展開主題,與學生建立起互動的信息反饋渠
(二)互動參與,啟發思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問題被教師或學生提出並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諸如提問、鼓勵學生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來提示啟發、導引學生思維方向不偏離正確軌道。要意識到,在課堂上,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在採用何種教學方式的問題上,要慎重選擇。但不論是講授法、問題法、發現法還是觀察法、演示法等,目的只有一個,即啟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自主能力。啟發是著眼點,是啟發學生如何探究未知領域,如何通過自己的學習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個性。
(三)以人為本,給學生平等與尊重
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以知識的傳授為主,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處於被動接受和服從的地位,自主意識被嚴重束縛,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該蹲下身子,讓下架子,關愛學生,成為學生最信任的親人、最知心的朋友。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所需要的是更多的素質型人才,需要能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需要勇於創新、善於創新且不斷自我提高的人才。我們的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培養社會需要的素質型人才的。所以,實施素質教育是社會客觀的需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啟發式教學,是經過實踐檢驗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運用科學藝術的課堂教學方法,不但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同時著重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成長與自我發展的能力,避免了離開課堂就無法提高自己的消極現象。
『玖』 啟發式教學是( )。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拾』 啟發式教學的技巧是什麼
引導——通過用對方所熟悉 和 知曉的知識 幫其 聯想 到,關聯 到你需要他知曉的內容上。
而且採用啟發式教學,多是希望受教者要對此有興趣所在。
我曾記得有個故事:
說是有個有錢人家的孩子,很是調皮,喜歡惡作劇。某日戶外教學,先生發現他躲在樹後偷看什麼。原來是個老農,怕幹活臟了鞋子,就脫鞋放在一旁,此時干玩活正收拾完,穿鞋准備走。忽然腳下一疼,脫鞋一看,竟有一粒稜角分明的石子。孩子看到老農痛苦的表情,很是開心,還愈先生分享。先生無奈搖頭。
翌日,孩子要重復惡作劇,先生拿了塊碎銀,叫孩子取代石子放入老農鞋內。然後倆人靜靜等待老農發現時的結果。老農的腳再次「遭殃」,當他氣憤地想扔出石子罵上一句時,忽然發現手中的石子竟是一粒碎銀。愣神片刻,竟跪拜地上大謝神靈,言語虔誠伴著眼淚。躲在一旁看的孩子被震懾了。事後,先生問孩子,兩次相比,哪次於你印象深刻,讓你覺得更開心。孩子沒有猶豫地就選了第二次。先生繼續說道:第一次你把自己的一點小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份愉悅很短暫。第二次,你同樣有愉快感覺,卻還在此之上,幫了別人。受助之人的快樂繼續影響到你,讓你因此產生的快樂感覺持續更久。孩子若有所思。
其實這也是啟發式教學。個中細節還需你自己「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