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Ⅰ 大象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網上下載
Ⅱ 如何制定小學五年級作文教學計劃
任教的兩個班級寫作的整體水平不是很高,除個別學生有較強的觀察力、想像力,作文詞句優美,有內容外,大部分學生內容老套,空洞無物,認識事情較為膚淺,僅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內在的本質,語言表達不生動,不能正確地抒發自己的見解與感悟。部分學生對於寫作有畏難情緒,對生活缺乏敏銳的觀察力,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Ⅲ 急求人民音樂出版社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課標指出: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經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為了更好的完成音樂課教學任務,實現音樂課的審美體驗價值、創造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特擬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五年級有教學班3個,共有學生135 人。本年級學生對音樂有了一定的感悟,在08年「六一」小白靈合唱比賽中,合唱表演受到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本學期將繼續對本年級音樂教學實施較為更加系統訓練。
二、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共有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西部風情
第二單元:古詩新唱
第三單元:美麗的草原
第四單元:歡快的舞步
第五單元:綠色暢想
第六單元:歡樂的鼓聲
第七單元:音樂中的故事
第八單元:美好的祝福
第九單元:多彩的貴州
2、各單元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西部風情
單元總要求:
要求學生初步了解我國西部地區有代表性的音樂特點及相關文化,如西藏的拉薩、長江三峽及三峽工程,西南地區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等,通過音樂抒發對家鄉的熱愛。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視譜演唱歌曲、分辨音樂結構和音樂情緒的能力,能為歌曲設計領唱與齊唱。
第二單元:古詩新唱
單元總要求:
通過集中學唱古詩歌曲,增進學生對我國古詩文化的了解。
在演唱方面,進一步要求學生能用有控制的聲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靜夜思》。
在感受與鑒賞方面,要求學生能通過《讀唐詩》的欣賞,感受古詩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唐詩里有苦,唐詩里有樂」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在音樂創造方面,要求學生能根據教材提供的材料組成古詩歌曲《春曉》。要求學生能積極組織並參與「古詩朗誦演唱會」的活動,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發揮學生的音樂創造性,即興吟唱古詩。
在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朗誦古詩和演唱古詩歌曲,並能理解這些古詩的含義。
第三單元:美麗的草原
單元總要求:
通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體驗和感受,增進學生對草原各民族和音樂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聲表現牧民放牧時的愉快心情。
第四單元:歡快的舞步
單元總要求:
這是以歡快的流行音樂為主題的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通過唱歌、欣賞、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豐富音樂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積極健康的流行音樂。在活動中,培養訓練學生的節奏感、運動協調感等方面的能力。
第五單元:綠色暢想
單元總要求:
通過歌唱和演奏,加深對環境保護的感性認識,更加關注綠色事業。在器樂合奏中體驗表現音樂的樂趣和合作的愉快。
第六單元:歡樂的鼓聲
單元總要求:
1.通過欣賞、唱歌及音樂活動,使學生們了解鼓給人們生活中帶來的歡樂,激發學生對鼓樂文化的興趣。
2.學唱歌曲《木鼓歌》,使加深學生對我國優秀鼓樂文化的了解。
3.小組合作進行創編活動——「鼓的對話」。
第七單元:音樂中的故事
單元總要求:
這是以欣賞為專題的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通過欣賞、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鞏固和運用已學過的樂器知識,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第八單元:美好的祝福
單元總要求:
1.通過欣賞、歌曲演唱及組織音樂會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從小有愛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帶給自己的長輩、老師和小夥伴。
2.進一步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3.在音樂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組織新年聯歡會的活動。
第九單元:多彩的貴州
單元總要求:
通過歌曲演唱、欣賞,進一步了解貴州苗鄉侗寨民族風情,感受苗族歌舞音樂特點,進下了解我們的家鄉——多彩的貴州。
三、教學內容課時計劃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
教學目標
一
唱歌
拉薩謠
2
音樂表現
欣賞
北京喜訊到邊寨
感受與鑒賞
唱歌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2
音樂表現
二
唱歌
梅花
2
音樂表現
唱歌
靜夜思
2
音樂表現
活動
古詩朗誦演唱會
1
音樂創造
三
欣賞
天堂
1
感受與鑒賞
欣賞
牧民的一天
感受與鑒賞
唱歌
美麗的夏牧場
2
音樂表現
四
欣賞
大河之舞
1
感受與鑒賞
活動
稍息立正站好
音樂創造
欣賞
大家一起來
1
感受與鑒賞
五
唱歌
手拉手,地球村
2
音樂表現
唱歌
綠色的歌謠
2
音樂表現
欣賞
森林狂想曲
感受與鑒賞
六
欣賞
龍騰虎躍
1
感受與鑒賞
唱歌
木鼓歌
2
音樂表現
活動
鼓聲傳情
1
音樂創造
七
欣賞
彼得與狼
1
感受與鑒賞
八
唱歌
平安夜
2
音樂表現
欣賞
花好月圓
1
感受與鑒賞
唱歌
難忘今宵
2
音樂表現
活動
新年音樂會
1
音樂創造
九
唱歌
鐵路修到苗家寨
2
音樂表現
欣賞
飛歌
1
感受與鑒賞
活動
蘆笙曲
1
音樂創造
活動
活動
1
感受與創造
合計
34
Ⅳ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劃分為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境》單元,通過對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通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光煥發分為四部分,讓我們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製作能力,創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 、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採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復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系。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
五 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教學進度:
周次 起訖月日 教學內容 教時 執行情況
1 8月30日至
9月6日 1.1種子發芽的實驗
1.2種子發芽的實驗
2
2 9月10日至
9月14日 1.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1.4蚯蚓的選擇
3
3 9月16日至
9月20日 1.5食物鏈和食物網
1.6做一個生態瓶
1.7改變生態瓶 3
4 9月22日至
9月26日 1.8維護生態平衡
2.1光和影
2.2陽光下的影子 3
5 10月1日至
10月5日 國慶節放假
6 10月6日至
10月12日 2.3光是怎麼傳播的
2.4光的反射 3
7 10月15日至
10月19日 2.5光與熱
2.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2.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3
8 10月22日至
10月26日 2.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3
9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2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3.3堅硬的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3
10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4土地壤中有什麼
3.5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3
11 11月5日至
11月9日 3.6什麼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
3.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3
12 11月12日至
11月16日 3.8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4.1我們的小纜車
3
13 11月19日至
11月23日 4.2用橡皮筋作動力
4.3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3
14 11月26日至
11月30日 4.4測量力的大小
4.5運動與摩擦力 3
15 12月3日至
12月6日 4.6滑動與滾動
4.7運動與設計 3
16 12月10日至
12月14日 4.8設計製作小賽車 3
17 12月16日至
12月21日
18 12月24日至
12月26日
19 12月31日至
1月4日
Ⅳ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1)解釋下面陸游的詠梅詩句的意思。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已經是黃昏了,而梅花仍獨自憂愁,更何況加上又刮風又下雨呢?」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梅花飄落下來,被碾成爛泥,只有梅花的芳香依舊。」
(2)給下面諺語寫出相近的成語。
一個巴掌拍不響 (孤掌難鳴 )
狗改不了吃屎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3)照樣子寫成語
無拘無束 (無法無天 ) (無怨無悔 ) (無時無刻 )
(4)解釋詞語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玲瓏:精巧細致。
精緻:精巧細致
映襯:修辭方式,並列相對應的事物(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來烘托出要表現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