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縣教育局
⑴ 衡陽縣教育局官網蔣志強
相信人是有緣的,緣分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是個惜緣之人,為了尋覓那個相知、相懂的知己,半生守著這份等待
⑵ 衡陽市教育局的簡介
(一)劃出的職能
1.將普通高中畢業會考的組考權下放到學校。
2.將組織中學生參加國際數、理、化、生物、信息等奧林匹克競賽活動的事務性工作交給局直屬事業單位。
3.將組織實施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及畢業研究生就業指導的事務性工作交給局直屬事業單位。
(二)劃入的職能
1.原由省教育廳承擔的普通初中畢業會考的組考職能。
2.原由市人事局承擔的非教育系統國家公費出國留學人員選派的審核報批職能。
3.原由市計劃委員會承擔的非師范類專業研究生、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計劃的宏觀調控和指導職能。
4.原由省人事廳、省教育廳承擔的中學教師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職能。
5.原由省教育廳承擔的普通高中畢業證書驗證職能。 根據以上職能調整,市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國家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本市擬定具體實施辦法和管理制度,並監督實施。
(二)研究擬定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及教育發展的重點、結構、速度和步驟,指導並協調實施。
(三)管理全市的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中等專業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及繼續教育等工作;負責全市社會力量辦學的管理工作;負責全市各大中專院校的協調、服務工作;按有關規定承辦中等教育各類學校的設置、調整、更名、撤銷的審核、報批工作。
(四)統籌和指導全市少數民族教育工作,協調對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教育援助。
(五)組織指導全市各項教育改革,組織實施城市教育綜合改革,擬定教育體制及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實施辦法,指導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六)統籌管理本部門教育經費;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教育經費籌措、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規定,完善教育經費管理制度;檢查監督全市教育經費的投入和使用情況;負責管理本級的教育經費及國外政府和組織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對本市的教育援助和教育貸款;監管教育系統國有資產。
(七)主管全市的教師工作。制定全市師資建設發展規劃、教職工管理制度和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
(八)負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規劃並指導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及國防教育等工作。
(九)統籌管理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中專、成人中專的招生考試工作和高等教育的自學考試工作。
(十)歸口管理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擬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並組織實施。
(十一)管理全市勤工儉學、教育技術裝備和圖書建設工作。
(十二)負責全市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和發布。
(十三)指導全市教育行政執法工作和全市教育系統的紀檢內部審計等工作;負責市屬學校和直屬事業單位的紀檢、監察、審計等工作。
(十四)完成市委、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根據上述職責,市教育局設置11個職能科(室):
(一)辦公室
綜合協調局機關重要政務、事務;
負責局機關幹部職工勞動工資、生活福利等有關工作。
負責全局性會議的組織安排。
負責全局性綜合文字工作及重要文件起草和發文審校。
負責文秘、檔案、保密、信訪、提案建議的辦理、機關財務、資產管理等工作。
負責教育報刊的新聞宣傳及發行等工作。
負責機關車輛管理、後勤服務、計劃生育、治安保衛及社區管理等工作。
協調局直屬單位的安全保衛、計劃生育等工作。
負責機關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
(二)組織人事科
統籌規劃並指導學校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隊伍建設工作。
負責機關和局屬事業單位的人員編制、考核、獎懲、勞動工資福利等有關工作。
指導縣(市)區教育人事、分配製度改革。
負責教育系統教職工的錄用、調配工作。
按管理許可權,管理機關和局直屬單位人事檔案。
組織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和教師聘任工作。
會同有關部門承辦本系統教職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負責特級教師推薦評選工作。
負責中學教師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
負責局屬單位的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考察、推薦和調配局直屬單位的領導幹部。
負責全市教育援藏、支教和公費出國(境)留學人員資格審核和呈報工作。
(三)老乾科
負責局直屬單位離退休幹部的管理工作。
(四)教育基金會
(五)基礎教育科
綜合管理全市的普通中小學教育、特殊教育和幼兒教育工作,參與制定全市基礎教育發展規劃;
組織實施「普九」和素質教育;
指導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並負責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指導和管理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的德育、體育、藝術、勞技、科技、法制、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等工作;
審定中小學教材、教學配套用書;
指導直屬學校共青團和少年先鋒隊工作;
負責協調基礎教育科研工作、教育裝備等工作;
負責全市中小學校學籍管理和組織初中畢業會考、招生和中小學競賽等活動;
負責全市中小學生的英語、計算機、藝術考級等工作;
指導社會力量及廠礦企業舉辦的基礎教育各類學校及教育機構的業務工作;
負責省、市重點中學的呈報、考核、審批工作;
負責幼兒園等級評定工作;
檢查、督促、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
指導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指導、協調全市少數民族教育工作。
(六)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
綜合管理與協調全市的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工作,擬定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發展規劃與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
指導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和檢查、評估等工作;管理全市普通中專、職業中專、職業高中、成人學校(含成人高校)、電大和大中專函授站;
指導社會力量及廠礦企業舉辦的各類職業和成人教育機構的業務工作及職業證書的考試、發證工作;
負責國家、省、市重點職業和成人學校的呈報、考核及審批工作;
負責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評審工作及招生工作;
參與職業和成人教育學校、職工學校的設置、布局調整和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負責協調職業和成人教育的科研與技術推廣、儀器配備、生產實習基地建設、畢業生就業指導等工作;
負責擬定全市農科教的規劃和實施辦法,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按有關規定承辦中等教育各類學校的設置、更名、撤銷與調理的審核、報批工作。
(七)高教師范科
規劃和指導中小學師資培訓工作,組織和實施教師上崗前培訓和教師的學歷培訓及繼續教育(含信息技術、基礎教育新課程、新大綱培訓、考試)等工作;
負責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幹教師的考核、認定和培養工作;
負責教育系統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和其他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負責衡陽幼兒師范學校及衡陽廣播電視大學舉辦的師范類教育培訓的業務工作;
指導各級教師進修院校(教師培訓中心)工作;
聯系協調駐衡高校工作;
指導社會力量及廠礦企業舉辦的各類學校的教師隊伍培訓工作;
貫徹落實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負責全市語言文字和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
(八)體育衛生教育科
擬定全市學校體育、衛生、健康、國防教育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指導學校體育衛生教育教學工作和專業師資的有關培訓工作;
負責體育衛生教育的教研、教材建設以及學生健康狀況的建檔建制等工作;
組織全市性的學校體育競賽活動,指導學校體育人才的培養、選拔工作;
指導高中以上學校的學生軍訓工作及各類學校愛國衛生和綠化美化等工作。
(九)宣傳政策法規科
負責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並就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調研。
承擔地方教育規范性文件的調研和起草。
組織、監督、指導全市教育行政執法。
負責局機關幹部職工及直屬單位教職工的法制教育及局中心組學習等工作。
承辦市本級教育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應訴工作,指導全市教育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應訴工作。
負責教育宣傳及文明單位創建工作。
(十)計劃財務科
擬定全市教育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
負責中小學布局調整;
指導中小學危房改造和標准化校舍建設;
制定全市大中專學校、職業學校、中小學招生計劃並監督實施;
負責局直屬單位基建、維修計劃的制訂和資金安排及有關基建數據的統計等工作;
組織審核局直屬單位基建項目的預決算;
指導各級教育部門編制學校教育經費的年度預決算;
負責局本級教育經費年度預決算;
依法檢查監督教育經費的籌集、使用情況及教師工資發放情況;
協調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政府采購;
統籌管理省、市撥付的教育經費和各種外資及國內捐贈款;
負責全市教育事業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發布和事業發展監測;
指導局直屬學校的後勤管理工作;
監督管理直屬學校和其他直屬單位的國有資產;
指導、協調全市教育產業和勤工儉學工作;
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導教育技術裝備工作。
(十一)審計科
1、負責對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下列事項進行審計:
財務計劃或預算執行和決算;
各項教育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
基本建設工程的預決算;
辦學效益;
校辦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損益;
國有資產的管理和使用;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
所屬單位法定代表人和局機關科室主要負責人的任期經濟責任;
2、負責對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重大經濟活動和大宗物資采購進行審計監督;
3、指導全市教育審計工作。
(十二)民辦教育管理辦公室
歸口管理全市的社會力量辦學工作,擬定社會力量辦學的發展規劃及有關政策規定;
負責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審批、審核及年檢、評估工作;
負責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的有關招生廣告(簡章)的審核工作;
指導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的校園校舍、圖書館(室)、教育技術裝備和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建設;
協調處理社會力量辦學中出現涉及全局性的有關問題;指導縣(市)區的社會力量辦學管理工作;
負責市社會力量辦學協會日常工作。
(十三)畢業生就業管理辦公室
1、歸口管理全市研究生、本科生、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
2、制訂全市研究生、本科生、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方案並組織實施。
3、負責全市大中專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畢業研究生的調配派遣和檔案管理工作。
4、指導全市大中專學校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十四)衡陽市人民政府督導室
1、受衡陽市政府委託,負責對縣市區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中小學的教育發展情況和辦學情況督導評估。
2、制訂有關教育督導評估的方案和考核細則。
3、培訓督導人員。
(十五)紀檢監察室
1、負責委直系統黨內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工作,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按照黨組織隸屬關系和幹部管理許可權,受理和查處黨組織和黨員違反黨風黨紀的重大案件,受理黨員的檢舉、控告和申訴,監督委機關和委直單位人員的工作。
2、負責查處違反政紀的案件。
3、負責指導縣(市)區教育紀檢監察工作。
(十六)機關工會
1、配合同級黨政做好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
2、引導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3、協助和監督教育行政和學校改善教職工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組織教職工開展健康有益的各類活動,辦好集體福利事業。
(十七)教育工會
1、配合同級黨政做好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
2、引導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十八)政務窗口辦
(十九)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辦公室
1、貫徹落實上級綜治委有關綜合治理的方針、政策。
2、對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做出規劃。協調有關職能部門積極開展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3、指導督促學校加強安全隱患的排查及整改和矛盾糾紛的排查及調處工作,協助各有關業務科室依法妥善處理突發事件。
4、分析掌握市教育系統治安狀況,建立情報信息網路並及時上報。
5、總結推廣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學校安全工作典型經驗,行使學校安全工作一票否決建議權。
6、辦理上級交辦的學校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有關事項。
(二十)教育信息中心
1、負責指導、規范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遠程教育網、各類學校校園網的建設和中小學信息課程條件建設。
2、負責貫徹落實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市政府信息部門的指示精神,做好有關聯系、協調工作。
3、負責市本級遠程教育網的網路建設、維護、使用、信息採集、數據處理、多媒體製作、遠程教育、有關管理及軟體開發等工作。
4、負責縣(市)、區遠程教育網、各學校校園網的開發、應用、經驗交流以及評估。
5、負責我市教育資源信息庫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提供網路技術服務;負責我市教育管理數據標准化評測的相關工作;負責市教育局辦公網路的管理、維護、安全和保密工作。
6、負責我市所有教育網站前置審核工作。
7、市教育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十一)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中心
1、發動、組織、接受社會各界對中小學校和中小學生的救助和捐贈。
2、協同有關職能部門統籌安排中央財政和省、市財政確定的中小學助學金、免費教科書經費,並對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協調指導全市中小學開展助學活動。
4、承擔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聯系會議交辦的具體工作。
5、承辦市教育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十二)學校基建管理站
1、提供指導學校基本建設的工程設計、立項、招投標、簽訂施工合同等前置服務。
2、組織對學校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質量監督及項目工程驗收。
3、組織對學校建設工程的(預)結算審核。
4、保管和提供學校基建項目的檔案資料。
5、承辦市教育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十三)教育培訓中心
1、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方針、政策、參與制訂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師資培訓計劃。
2、綜合協調高等師范院校函授站工作,協助管理高等師范院校駐衡函授站。
3、指導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業務。負責組織、編寫和發行培訓教材;制訂全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大綱、課時計劃和評估辦法;組織開展中小學(幼兒園)師資培訓的教研活動;協助組織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質量評估、驗收考核活動。
4、採集、發布中小學(幼兒園)師資培訓信息,歸口管理和具體承辦針對教師開展的各種講座、講學活動。
5、具體承擔局直單位的師資培訓任務。
6、歸口管理社會力量及廠礦企業舉辦的各類學校的教師隊伍培訓業務。
(二十四)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1、負責全市語言文字和推廣普通話工作;
2、指導文字規范化建設;
3、推行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標准。
4、負責《全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宣傳貫徹和實施。
5、歸口管理全市各行業普通話培訓和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
(二十五)招生考試管理處
組織實施國家級和省級的招生考試,負責執行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招生任務,組織和管理自學考試工作。
內設普通高校招生辦公室、成人招生辦公室、自學考試辦公室和綜合科。
機關黨委、紀檢(監察)機構按有關規定設置。 市教育局機關行政編制為35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4名;正副科級領導職數14名。
機關後勤服務事業編制3名。 南華大學
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工學院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原衡陽市中南科技財經管理學校)
衡陽技師學院
長沙醫學院衡陽校區(原衡陽湘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衡陽廣播電視大學
湖南工商職業學院
中鋼集團衡陽重機職業技術學院
衡陽工業職工大學
湖南工業科技職工大學
衡陽工業專修學院
湖南理工專修學院
湖南南方專修學院
湘南致公專修大學 湖南省重點中學(省級示範中學)
衡陽市第八中學(全國百強中學、湖南省重點中學的領頭羊)
衡陽市第一中學(全國名校、湖南建校最早的省重點中學)
衡鐵一中(鐵道部重點中學和湖南省重點中學)
衡陽市岳雲中學(全國知名重點中學)
成章實驗中學(原系衡陽市第八中學初中部)
船山實驗中學(原系衡陽市第一中學初中部)
衡陽縣第一中學
衡南縣第一中學
衡南縣第二中學
耒陽市第一中學
耒陽市第二中學
祁東縣第二中學
祁東縣第一中學
衡東縣第一中學(原國師大附中和湖南省立十二中)
歐陽遇實驗中學
常寧市第一中學
衡陽市重點中學(市級示範中學)
衡陽市第二中學
衡陽市第四中學(衡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衡陽市第五中學
衡陽市第六中學
衡陽市實驗中學
衡鋼中學
衡陽市育賢中學
衡陽市華新實驗中學
衡陽市湘南實驗中學
衡陽市二十六中學
衡陽縣第三中學
衡陽縣第五中學
衡陽縣第六中學
衡南縣第五中學
常寧市第二中學
常寧市水口山高級中學
衡山縣第二中學
衡山縣第四中學
衡東縣第二中學
祁東縣風石堰中學
⑶ 湖南省衡陽縣教育局要每所小學生家長的電子身份證做什麼
家長電子身份證,方便與你們聯系,以免孩子出了事,找不到家長。
⑷ 衡陽縣蒸陽教育網請問2018年選比教師公示
可以關注一下該網站,如果有招聘的話,會有公示的。
⑸ 衡陽縣教育局的網址
衡陽縣教育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西渡鎮蒸武路8號。
衡陽縣教育局有自己的門戶網站,切更新的非常及時。
直接搜索:衡陽縣教育局門戶網站。
⑹ 衡陽縣前任教育局長是
局長 廖瑞雲 主持全面工作。
⑺ 衡陽縣第一中學的辦學條件
揚創業精神,營造優美環境。近幾年來,在原來財政已投入3500萬元之後,又多方籌資3000萬元.著重用於征地、學校二期工程建設、綠化美化校園和實施教學設備現代化。學校先後五次征地,將搬遷時的校園面積擴大了100畝,現在校園面積已達到268畝。到目前為止,一棟新教學大樓、一個400米標准田徑場、一條服務街、現代化圖書館、四棟男生宿舍、兩棟女生公寓、四棟教工宿舍已經竣工並投入使用。綜合辦公樓和擁有5000個座位的體育館即將破土動工,待這兩項工程竣工,學校建築面積將達到9萬平方米,比搬遷前將擴大5倍。
待二期工程全部竣工,學校的辦學條件徹底改觀,辦學規模日趨擴大,辦學聲譽名播三湘,將真正成為衡陽市乃至湖南省「現代教育的一艘航空母艦」。 李和平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1956年出生,1981年畢業於湖南師大化學系,1982年至1993年,歷任衡陽縣四中化學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副教導主任、副校長、黨支部書記,1993年至今,任衡陽縣一中校長,1998年當選為衡陽市人大代表,同年兼任衡陽縣教育局副局長,2003年當選為湖南省人大代表,2004年兼任衡陽市人民政府督學。擔任縣一中校長以來,積極致力於學校教育管理,深具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高水平的辦學思想、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和高超的教育管理藝術,孜孜以求,追求卓越;善於洞察先機,把握全局,思想敏銳,教、管兼長,敢於創新求變,與時俱進。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並獲國家級獎的教育管理論文多篇,多次在省、市重點中學會上介紹經驗,多次被邀參加省市重點中學檢查驗收,2003年被推選為中國高中校長工作研究會理事,2005年被授予「全國中小學1000名傑出校長」稱號。
宋元東
男,1963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中學化學骨幹教師、衡陽縣基礎教育化學學科帶頭人。1983年參加教育工作,歷任衡陽縣六中副教導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2003年至今任衡陽縣一中黨總支書記。任教高三化學16屆,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全縣前茅,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教育工作者。1996年和1999年因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化學奧賽成績優異榮獲省化學學會頒發的「優秀園丁獎」證書。曾先後參與《中學化學考點輔導與能力訓練》、《高考熱點剖析與模擬訓練。化學手冊》及《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化學》等輔導叢書的編撰工作,獲獎和發表的論文有《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探微》、《運用實驗手段培養學生能力》、《警惕氮氧化物的毒性》等。參予的教研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2004年獲省一等獎。
李秩生
男,大學本科,中共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任衡陽縣一中副校長,曾記二等功一次。所寫論文獲國家級二等獎2篇,並在《湖南教育》、《德育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
肖永良
男,1964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衡陽市優秀教師,衡陽市物理學會會員,衡陽縣第一中學副校長。曾先後評為市優秀教師一次,記三等功二次,1988年、1994年先後兩次獲衡陽市青年教師優質課評物理科一等獎,獲國家級論文一等獎一篇,參研課題獲省一等獎,自製教具獲省二等獎,省級論文三等獎兩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的論文三篇。
戴明安
男,1964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衡陽市優秀教師,衡陽市物理學會會員,衡陽縣第一中學副校長。曾先後評為市優秀教師一次,記三等功二次,1988年、1994年先後兩次獲衡陽市青年教師優質課評物理科一等獎,獲國家級論文一等獎一篇,參研課題獲省一等獎,自製教具獲省二等獎,省級論文三等獎兩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的論文三篇。
羅禮德
男,1963年出生,1983年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衡陽縣一中副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衡陽縣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衡陽市教師中級技術職稱評委。2001年參加國家級中學骨幹教師培訓。在各級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7篇。《中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方法研究》一文獲省論文評比一等獎,參與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獲省一等獎。
汪峰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為衡陽縣一中辦公室主任,優秀教師,曾評為「全國三算教學先進個人」,所寫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2篇,省級3篇,市級5篇並先後在《中外教學研究》、《湖南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等報刊雜志上刊登發表。
劉彥芳
男,1963年生,湖南師大理學學士,本科文化,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衡陽縣一中教務科主任。對教學教研工作孜孜以求,鍥而不舍,課堂教學求真求美,集思想性、藝術性和邏輯性於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曾多次擔任市縣級公開課、示範課、教改課的教學,多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鄧韶光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1966年生,1987年參加工作,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曾任衡陽縣第二中學副校長,現任衡陽縣第一中學教科室主任。任教高三數學十四屆,教學業績突出。參與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獲省一等獎,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王戎人
1964年4月生,男,漢族。大學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湖南省衡陽縣第一中學學生科主任,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中國地理教學研究會會員,湖南省地理骨幹教師,衡陽市第三批後備學科帶頭人,衡陽市地理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曾獲得「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師」,「湖南省優秀地理教師」,「衡陽市優秀德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曾任湖南省衡陽縣第二中學副校長,參加工作以來,一直站在高中地理教育第一線,長期從事學校德育工作,曾發表過《略論改革開放形勢下中學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校長素質論》、《元帥與好士兵》等多篇論文,並有多篇論文獲獎。
劉曉林
男,生於1968年,1989年於衡陽師院畢業後分配在衡陽縣四中任教數學,同年進入北京師范大學函授深造。1992年調入衡陽縣一中工作,歷任辦公室副主任,學生科副主任,現任總務科主任,2000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2002年被選為衡陽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
高孝義
男,1966年生,大學本科,衡陽縣一中團委書記,連續教過十三屆畢業班,連續三年所帶班級高考成績列全市前茅。參與編寫《高中語文知識寶典》一書。結人以誠,辦學求真,工作求實,作一片陽光,照有限空間。
劉衛
女,1964年2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衡陽師院中文系,同年開始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1997年當選為縣第十三屆人大代表,1999年任學校婦委會主任,2000年任中學高級教師,2001年任衡陽市第三屆婦女學研究會會員,2002年當選為縣第十四屆人大代表,2004年當選為學校工會女工委員會主任。發表論文有《古詩意象摭談》、《再談〈荷塘月色〉的語言美》、《淺談組合型材料的審題》等。
王精華
男,1954年8月生,湖南省衡陽縣人,大學文化,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事語文教育工作30年,1977年以來,他曾先後榮獲市、縣政府或部門獎勵14次,1977年11月出席了衡陽市教育戰線先代會。論文《揚「綠色文化」之長,拓環境心路,形成「雙優特色」》在首屆全國「綠色杯」學校環保教育徵文比賽中獲一等獎,並被輯入國家級期刊。
胡曉華
男,大學本科,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衡陽縣一中辦公室副主任,多年從事畢業班教學工作,先後在《湖南中學物理》上發表兩篇論文,1994年教師節被評為市優秀教師。
彭自力
男,62年生,高級教師,本科學歷,教務科副主任。曾任縣二中教導主任,在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數篇,先後參與青海、海南等出版社發行的《學法與解題技巧》《考點典例》等6種書籍的撰編。、
王林生
男,大學本科,中學生物高級教師,湖南省骨幹教師,衡陽市優秀教師,衡陽縣一中教務科副主任。獲市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二等獎,所寫論文獲省級一等獎一篇,主持研究的省管課題在省管課題中期研究成果評選中獲二等獎。
肖功外
男,1962年出生,衡陽縣一中英語高級教師,教科室副主任。教學業績突出:多次受到縣、市人民政府的嘉獎。1994年在全縣高中英語中青年教師優秀課競賽中獲一等獎。同年,在全市普通中學中青年教師優秀課競賽中獲二等獎。2000年,教研課<<Gymnastics>>被評為縣級教研教改優秀課。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有多篇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他所參加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中國教育學會十五重點課題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結題評比中榮獲一等獎。現任湖南省教育學會學校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口語測試員。
廖龍初
男,大學本科,中共黨員,1994年7月參加工作,中學歷史一級教師,曾多次在課堂教學競賽中獲獎,所撰寫的論文《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的幾點體會》獲省級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德育報》、《歷史教學》等刊物上發表,教學教研成果較突出。
文春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湖南省教育學會語文教學委員會會員。衡陽市高中畢業會考命題庫成員,先後在《湖南教育》、《中國體育報》發表論文、新聞數十篇。
董榮耀
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學語文一級教師。
趙力生
男,中共黨員,1974年5月出生,大學本科畢業,函授研究生,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現為衡陽縣一中學生科副主任。2004年參與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獲省一等獎,2006年所參與研究的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中國教育學會十五重點課題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結題評比中榮獲一等獎。2009年,參與編寫校本教材《德育》。從2003年開始,在《中外教學研究》《考試報》《語文報》《考試指南報》《高中生》等省級以上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9多篇。
譚衛楚
男,漢族,1973年生,大學本科學歷(研究生在讀),中學英語教師,中共黨員。歷任學校教研組長、辦公室副主任,多次在市級課堂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三次在全國中學英語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所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
劉國輝
男,辦公室副主任, 中學高級教師, 湖南省數學會理事, 湖南省「芙蓉創新獎」中學數學科評委。 參與編寫高中數學《激活潛能》眾書, 發表《淺談數學教學提問的藝術》等論文多篇,長期從事高三數學教學教研工作,教學深受學生歡迎。
⑻ 畢業3年了,檔案存在衡陽市教育局,現在考上衡陽縣的事業單位,單位要求提取檔案,不知怎樣辦理
第一 調檔函是你單位人事部門開,要蓋章,實際就是單位接收函,這專個一般不收費;屬
第二 調檔時帶上你的相關證件;
第三 去前可以電話12333查下相關事宜;
第四 調檔時需交齊你這幾年的檔案管理費,衡陽以前每年240元,現在120元;其他只有少量手續費,最好還要搞清楚戶口遷移問題,以免麻煩;
第五 祝福你工作順利 事業發達 生活安康 家庭幸福
⑼ 湖南省衡陽縣二中
衡陽縣第二中學
衡陽縣第二中學坐落於古鎮渣江。這片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土地孕育了清代名臣彭玉麟,哺育了清代大書法家曾熙,誕生了當代著名作家瓊瑤。衡陽縣二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前身光華中學20世紀初就置辦於此。1956年秋,渣江完全小學附設初中班在光華中學舊址上開班,1958年更名為「衡陽縣第二中學」,當代文豪郭沫若親筆題寫了校名。該校校園面積近百畝,建築面積37450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5000萬元,現有教職工179人,其中專任教師138人,高、中級職稱教師93人,開設教學班33個,共有學生2231人。[1]
中文名
衡陽縣第二中學[1]
簡稱
衡陽縣二中
校訓
團結、進取、務實、創新[2]
創辦時間
1956年[1]
所屬地區
渣江[1]
類別
公立高中
學校類型
綜合[1]
學校屬性
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1]
主要獎項
衡陽市示範性中學、先進基層黨組織、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3]
現任校長
李建華[4]
知名校友
瓊瑤[1]
前身
光華中學[1]
目錄
1校園設施
2教育特色
▪科學教育
▪學校榮譽
3組織機構
4現任領導班子
▪李建華
▪胡茂良
▪蔣輝
▪周益東
▪張義國
5學校榮譽
6歷史沿革
▪沿革史
▪歷任校長
▪大事記
7校園風光
8地理位置
校園設施編輯
學校一覽
近幾年來,衡陽縣二中投資2000萬元相繼興建了綜合辦公樓、體育館、標准運動場、學生公寓、綜合教學樓、教師新村,學校設施日臻完美;裝備了多媒體室、電腦室、語音室、圖書館、理化生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學校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校園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綠,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學子理想的求學場所。[1]
教育特色編輯
早在2001年,該校就提出了「抓管理,上質量,出特色,創一流」的口號,圍繞「改革、質量、規
學校校門
范、服務」八字工作思路,推行「師資隊伍首位抓,考風建設時時抓,三個年級同步抓,面向全體全面抓」的「四抓」教育管理模式,堅持「規范管理,質量至上,全面育人,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並大膽探索,勇於創新,逐步形成了「提高班、水平班、特長班、技能班」的特長加合格教育模式的衡陽縣二中教育特色。把「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校訓貫穿學校教育始終,把「師德高尚,學識廣博,教藝精湛,業績一流」作為教師標准,通過「定目標,促學習,廣競爭」闖出了一條培養周期短、青年教師成長快的新路子,使一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該校現有省市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8人,近年獲縣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的達48人次。[1]
科學教育
衡陽縣二中在實施課改中,以「教育科研」為突破口,促進教師向「科研型」轉變。設立的學科教研室、特長教研室和教育科研獎在學校教研教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來,該校教師在國家、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84篇,有80多人次受到國家、省、市表彰、獎勵,撰著或合著出版著作3部;學生在學科知識競賽中榮獲市級以上獎勵110人次。特長生教育,衡陽縣二中更是獨樹一幟。被社會譽為文化生的殿堂,特長生的樂園,飛行員的搖籃,藝術新苗的沃土。現役空軍某部副師長胡世昌,就職於南方航空公司的曾輝及2008年就讀於空軍航空大學的謝超均是從這里起飛。中央美院的凌娜,浙江大學的許艷,西安美院的曾靜就從這里邁出。該校成立的《江南雨》文學社是全國優秀文學社團、湖南省校園文學藝術聯合會理事單位,社刊《江南雨》是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注冊社刊。德育方面,該校推行的「重身教,重氛圍,重情感,重活動」的「四重」德育工作模式,創造出驚人效果,形成了「團結、文明、進取、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勤學、好問、善思、力行」的純正學風。開展的德育活動豐富多彩,如:周一國旗下的講話,周二全校性班會,每年新生軍訓,元旦文藝匯演,班級革命歌曲合唱賽,法制講座等,使整個校園生機勃勃,活力四射。近些年來,衡陽縣二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為各級各類高校培養人才逾千人。[1]
學校榮譽
2006年一、二本上線88人,2007年一、二本上線73人,2008年一、二本上線121人,2009年一二本上線106人,2010年
郭沫若所題校名
在當年招生前1200強只有6人的前提下,實現高考一二本上線44人的好成績,連續幾年高考成績在衡陽市普通中學中躋身三甲。2002年榮獲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2004年晉升為「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2005年獲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學校,2008年獲「省文明衛生學校」,2009年、2010年獲縣「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2009年獲市「廉政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大為提高,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風雨同滄桑,人梯樹俊傑。衡陽縣二中正以嶄新的面貌和驕人的成績感動著社會,感動著人民。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照耀著衡陽縣西北。二中人正以為國育才為己任,以深蘊固有的「二中精神」為動力,和衷共濟,開拓進取,朝著創建三湘名校的目標而努力奮斗。[1]
組織機構編輯
該校組織機構如右圖所示。
學校組織機構圖
現任領導班子編輯
李建華
李建華[4],男,漢族,1965年4月出生,衡陽縣大安鄉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衡陽市歷史學科帶頭人,湖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衡陽縣十五屆人大代表。1984年7月參加工作, 2001年任二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主管學校全面工作。
胡茂良
胡茂良[4],男,漢族,生於1963年6月,衡陽縣石市鄉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衡陽縣數學學科帶頭人,衡陽縣第八屆政協委員,衡陽縣二中支部生活委員,副校長,主管學校政工工作。
蔣輝
蔣輝[4],男,漢族,生於1963年8月,衡陽縣演陂鎮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衡陽縣第七屆政協委員,衡陽縣二中支部組織委員,副校長,主管學校後勤工作。
周益東
周益東[4],男,漢族,1970年10月出生,本科學歷,中共黨員,高中語文省級骨幹教師。1990年7月參加工作,衡陽縣二中副校長,主管學校教學工作。
張義國
張義國[4],男,漢族,1969年12月,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中學歷史高級教師,1991年7月參加工作,工會主席,主管學校工會工作。
炎帝陵前黨員和部分優秀教師合影
學校榮譽編輯
該校獲得榮譽如右圖。[3]
歷史沿革編輯
沿革史
厚土渣江,植址衡陽縣西北,攬蒸水,坐三町(東湖町、凌町、三湖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明代先哲王船山探尋鍾武遺址,數度往返於此,有題詠;晚清重臣彭玉麟,後官至兵部尚書;近代書法家曾熙,當代著名作家瓊瑤均出身於此。
學校學脈圖
渣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在抗戰前夕,此地就設有一所縣屬高小;抗戰期間,省立衡陽市女子中學,縣禮樂局辦的陶淑四校一度遷來於此。1945年9月,數十鄉紳選中渣江赤石寺創辦了私立光華中學,與東南方的新民遙相呼應。1949年10月,全國解放,光華中學由原來私立中學轉為國家公辦中學,改為縣中,後一部遷至縣城西渡,原址繼續辦學。1956年,彭氏宗族開辦的渣江小學的兩個初中班、四個六年級班並入舊址,更名為「渣江小學附設初中班」,這便是衡陽縣二中萌芽。1958年,唐附中撤銷,一部分合並到渣江附中。同年8月19日,附中脫帽,正式更名為「衡陽縣第二中學」,並函請當時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到1966年,學校已初具規模,開辟了簡易運動場、食堂、辦公房、圖書室等,並修築了圍牆,構成了四合院式的學校雛形。
十年動亂期間,學校教育幾近崩潰,二中發展也處於停滯狀態。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四人幫」垮台,學校才迎來了教育的第二個春天。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末是二中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980年學校推行《德育量化施行辦法》,開衡陽縣教育界之先河,教育質量穩居前列,體育競賽屢創佳績。與縣一中、縣六中鼎足而三,學校規模也不斷擴大。80年代,征地7畝,興建食堂、禮堂,開辟了新運動場,第二次興建了校門,實現了校園的第一次擴容。90年代,學校建設進一步加強,重建了校門,興建了學校宿舍、家屬宿舍,使學校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劇增。
1998年,高校擴招,帶來了高中教育的又一春天,二中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2000年至2003年,學校實施了第一期改擴建工程。2000年學校征地30.83畝,進行了第二次大的擴容,開辟了標准運動場,新建校門,經後相繼建成了體育館、辦公樓、學生公寓樓群,使二中初具現代化氣派。2004年到2006年,學校又實施了第二期改擴工程,成功征購赤石責任區大院14畝,興建教師新村,拆除前棟教學樓,興建了新教學樓,使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層次分明,並對校園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環境更幽雅宜人。
內部管理方面,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建了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造就了敢打敢拼的師資隊伍,倡導了先進的教學理念,營造了和諧的校園氛圍。2003年,學校通過了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驗收,成功地跨入市重點行列。二中,迎來了一個中興時期。
五十載櫛風沐雨,半世紀春華秋實。回首過去,二中業績輝煌;展望未來,二中前程無量;二中的精神激揚二中人進取的鬥志,奮進的大筆將抒寫二中的新華章。[6]
歷任校長
歷任校長如右圖所示。
歷任校長
大事記
1956年
1、9月開始辦學。負責人肖錦章,總務王甲煦,專職教師四人,工友兩人。
2、招初一班、初二班共110名學生,名為渣江小學附設初中班。
1957年
1、招初三班、初四班,增開理化兩科。
2、新建教室兩間。
3、學校體操隊參加縣表演賽,並代表參加地區比賽。
1958年
1、招初五班、初六班,唐福附中約50人合到我校作初七班。
2、8月19日附中脫帽,改衡陽縣第二初級中學;並函請郭沫若院長題校名「湖南省衡陽縣第二中學」。
3、建教室兩間,開操場約三畝;區委在龍塘劃學農基地,約三畝。
1959年
1、招初八、九、十共三個班。
2、建教室九間,始建校門。
3、初二班學生胡世昌選拔為飛行員。
4、新屋生產隊劃地八畝做操場。
1960年
1、上期招初十一、十二兩班,下期又招初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個班。
2、校體操隊代表縣參加地區全運會。
3、輸送王梅英、唐相春、周麗容、梁作美四人到地區文工團。
4、成立學校黨支部,趙孝安兼任書記。設教導處。
1961年
1、下期招初十七、十八兩個班,三湖農中並來一個班,改為初十九班。
2、建食堂及住房四間,米倉一座。
1962年
1、招初二十一、二十二兩個班。
2、建校門東面四個教室,改建水井一口。原學農基地退還生產隊。
1963年
1、招初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共四個班。
2、調整部分教師工資,貫徹《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
3、裝電。
1964年
招初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共四個班。
1965年
1、招初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共五個班。
2、建辦公室樓房,土磚換紅磚,原來房子全部更新。
1966年
1、停止招生。
2、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月底縣工作隊派鄧壽年來校指導工作。
3、8月,縣工作隊組織部分出身好的師生到北京串聯。
1967年
1、學校編制改為連隊建制,教學班改為排,體育課改為軍體課。
2、8月,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
1968年
9月清理階級隊伍,部分教師被揪斗。
1969年
1、下期改三年制為兩年制,招初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班。
2、赤石農中並來一個班,改為初四十一班。
1970年
1、初中停招。
2、春季改招高C1-C4共四個班。
3、5月成立革委會,杜少雲任主任。設政工、教改、後勤三個組。
4、12月,劃教學基地約四畝。
1971年
1、招高C5-C10共六個班。
2、發展凌合元、王秋娥兩學生入黨。
3、下期區委書記王增益動員周圍群眾獻地建圍牆。
1972年
招高C11-C15共五個班。
1973年
1、部分教師下放到公社中學上課。
2、改秋季招生。招高C16-C21共六個班。
3、建水泥籃球場一個。
1974年
招高C22-C26共五個班。
1975年
1、招收高C27-C31共五個班,其中C31班為農機班;另招初中體育班,後改為初四十二班。
2、建教師簡單宿舍三套、圖書室及儀器室樓房。
1976年
1、招高C32-C36共五個班。
2、軍體課又改為體育課。
3、劃學農基地觀山嶺一塊約二十餘畝。
1977年
1、恢復高考招生制度。
2、招高C37-C42共六個班。
3、調整教師工資。
4、建水塔一座,打水井一口。
1978年
招高C43-C48共六個班。
1979年
1、招高C49-C54共六個班。
2、建養豬場一棟。
1980年
1、招高C55-C60共六個班。
2、上期學校禮堂竣工。
3、建教職工廚房和後勤人員宿舍。
1981年
1、招高C61-C66共六個班。
2、執行《中學生守則》。
3、徵用西沖組3.93畝、胡新屋3畝土地,並購買架新組山塘、水池,修操場。
1982年
1、招高C67-C72共六個班。
2、恢復三年制高中。
3、暑假縣男、女排球隊委託我校訓練。
4、建學生食堂、廚房,約1700平方米。
5、建三層九間教室教學大樓一棟。
1983年
招高C73-C81共九個班,其中高C74、C75為復習班。
1984年
1、招高C82-C87共六個班。學校擴為十八個班。
2、三月獲縣文明禮貌單位獎。
3、建三層九間教學大樓一棟。
4、慶祝第一個教師節。
1985年
1、招高C88-C93共六個班。
2、下期全國中小學生體育調研在我校試行。
3、市體衛300分檢查驗收合格。
4、67班學生王廣春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100m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准。
5、改建校門。
1986年
1、招C94-C99共六個班。
2、校友胡世昌回校探望。
3、校工會榮獲市、縣總工會職工時事政策知識競賽組織獎。
4、教工籃球隊參加縣比賽獲甲級隊第二名。
5、校武術隊代表縣出席市比賽獲得二等獎。
6、改建學生澡堂,建家屬宿舍四套。
1987年
1、招高C101-C106共六個班。
2、上期校老年門球隊代表縣教育系統出席縣比賽。
3、設政教處。
4、下期校職工籃球隊獲縣甲級隊第二名。
1988年
1、招高C106-C111共六個班。
2、評聘高級教師七人,中學一級教師十五人。
3、下期購130雙排座貨車一台。
4、建三層樓房一棟,下層為廠房,二、三層各為三間一廚家屬宿舍共四套。
5、政教處擬定德育量化管理施行辦法,獲市、縣教委好評。
1989年
招高C112-C117共六個班。
1990年
1、招高C118-C123共六個班。
2、第一棟學生宿舍落成。
1991年
1、招高C124-C129共六個班。
2、第二棟學生宿舍落成。
3、凌瓊被評為省優秀教師。
1992年
1、招高共六個班。
2、徵用架新水田2.99畝,准備建家屬房。
3、祝峰雲被評為省優秀教師。
1993年
招共C136-C141六個班。
1994年
1、招高C142-C147共六個班。
2、下期教師家屬宿舍樓破土動工,約2000平方米。
1995年
1、招高C148-C153共六個班。
2、為迎接縣運會在二中召開,5~8月校門改建到西界公路赤石村西沖組境內的臨下坡處,原校門出入范圍內的240米田徑運動場擴建為300米田徑運動場。
3、學校承辦的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8月5日成功召開。學校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4、9月撤銷政教處,設「政工組」。
5、教師家屬宿舍落成,期末集資教工搬進新居。
6、屈祝璞被評為省優秀教師。
1996年
1、招高C154-C159共六個班。
2、3~8月建三層教工住宿樓一棟,面積600平方米。
3、10月18日成功舉辦縣二中建校四十周年校慶。
4、籌資18萬元成立校友獎勵基金會。
5、衡陽市交通局局長汪威吉(初一班)捐建校內柏油路一條,造價3萬元。
6、籌建校友捐資紀念碑。
1997年
1、招高C160-C165共六個班。
2、1997年9月~1998年4月建「校友獎學基金會捐資紀念碑」。
1998年
1、招高C166-C171共六個班。
2、上期安裝語音室,64個座位。
3、建五層教學樓10個教室1060平方米。
1999年
1、招高C172-C179共八個班。
2、9月動工建教職工單身宿舍六層共1600多平方米。
3、建單身宿舍前坪水井一口,73米深。
4、9月設辦公室。
5、王延慶校長立「二等功」。
2000年
1、招高C180-C189共十個班。
2、徵用架新、架老組土地30.24畝。
3、3~8月建二層新廁所。
4、4月建新校門。
5、10月動工建辦公大樓,梯形教室;2001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
6、5~8月硬化校園大道,建籃球場2個。
7、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建400米田徑運動場,石砌護坡。
8、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建男女公寓樓3509平方米。
9、王戎人副校長立「二等功」。
2001年
1、招高C190-C201共十一個班。
2、5~6月換裝125千伏變壓器及線路改造。
3、7月新購辦公桌椅125套,11月購學生餐桌128套。
4、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建學生食堂、體育館、學生澡堂,總面積為5528平方米,造價400萬元。
5、上期設學生科。
6、下期打新運動場水井,54米深。
7、178班屈前輝獲全國中學生奧賽物理、化學、生物市一等獎。
2002年
1、招高C202-C213共十二個班。
2、5月至8月建商業街280平方米。
3、體育館和運動場購置高檔籃球架1.7萬元。
4、上期建電腦室,裝配電腦55台。
5、建田徑運動場領操台。
6、5月購買仿日五十鈴汽車一台。
7、11月9日原中央檔案局副局長劉國能回母校參觀。
8、11月10日原二中C67畢業生祝合良(現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國際經濟貿易系主任)回母校參觀。
9、179班曾輝招考為飛行員。
2003年
1、招高C214-C224共十一個班。
2、5月至6月衡陽市示範性高級中學掛牌驗收。
3、6月9日至6月11日在我校舉行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
4、5月至8月拆掉養豬場建學生宿舍和衛生間約1700平方米。
5、周益東被評為湖南省高中語文骨幹教師。
2004年
1、招高C225-C234共十個班。
2、2月請縣規劃局對學校建造工作進行規劃。
3、4月迎省普圖驗收,添置圖書20萬元,5月獲縣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示範學校稱號。
4、6月學校在操場領操台東側打機井一口,深80米。
5、斥資103萬元成功收購赤石責任區。
6、對學校檔案室進行整理、規范,重新添置檔案櫃。
7、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線78人,本科上線總人數290人,在全市普通中學中排名第二,李建華校長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作了《「四抓」抓出新天地》的經驗介紹。
8、9月12日,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掛牌儀式隆重舉行。
9、李建華校長立「二等功」。
2005年
1、招高C235-C248共十四個班。
2、搬遷校園內高壓線。
3、兩棟家屬宿舍和新教學樓破土動工。
4、縣教育系統關工委、退教協會議在我校召開,教育局許祖彬局長作重要講話。
5、85屆高71班校友集體回校參觀,並為母校師生作「成長之路」報告。
6、迎接「打造新衡陽,構建和諧社會」省、市檢查,學校獲縣綜治穩定工作先進單位。
7、獲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驗學校稱號。
8、高考一、二本上線106人。
2006年
1、招高C249-C262共十四個班。
2、新教學樓和兩棟家屬宿舍同時竣工。
3、建35米高200噸大水塔。
4、打水井一口並對水電進行了改造。
5、對學校路面硬化,並對校園進行綠化、美化。
6、成功通過「三星級食堂」驗收。
7、五十周年校慶。
2007年
1、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106人,其中一、二本上線64人,超額完成教育局下達的任務。高一新生招收12個班,共806人。
2、我校通過文明衛生學校市級驗收,申報省級文明衛生學校。
3、學校通過教職工捐款,聯系社會團體、媒體及有識之士等多種手段,籌措資金五萬余元,資助寒門學子完成學業,受助對象達50餘人。
4、學校唱響平安和諧曲,收效良好,無一例安全事故發生。
5、學校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師德演講賽、親情書信賽、孝敬父母名句名篇背誦賽、「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法制教育講座等,學生深受教育。
6、在全縣期末統考中,高三239、238班在全縣69個班中分列一、二名。238班朱齊華、250班李平在高中數學奧賽中獲省一等獎,238班陳訓衡、239班張文偉在高中化學、生物奧賽中分獲省二等獎。
7、學校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下午選出了「十佳教師」、「十佳班主任」、「十佳教育工作者」,王政等28位同志當選,蔣偉等六名同志受縣縣級以上表彰。
8、舉辦「放飛2008」元旦文藝匯演,我校的元旦文藝匯演成為全縣的招牌文藝活動。
9、從2007年秋季開學開始,積極穩妥准確地實施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制訂了《衡陽縣二中新課程實驗的實施方案》。[8]
校園風光
歲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