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學小故事

教學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22:37:49

㈠ 十五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

1、《情況不同》2、《靠自己》3、《鯊魚與魚》4、《神跡》5、《釣竿》 6、《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 7、《頭魚》8、《習慣的力量》 9、《上帝施捨的天堂》 10、《孩子的答案》 11、《批評,原來可以如此幽默》 12、《批評與鼓勵》 13、《生命中最初的痛》 14、《兩種思維的碰撞》 15、《兩種思維的碰撞》

㈡ 我的教學故事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教學故事。我非常榮幸的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有趣、動人的故事,有許多能夠引起我思考的瞬間,也有許多啟迪學生的情節,今天,我把我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小故事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掌聲》是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教學中我給了孩子們一個親和、陽光的課堂。《掌聲》的第二課時,我通過讓學生對小英前後的對比,在輪到小英上台演講,及小英一搖一晃走上講台時的同學們目光的對比,及同學們兩掌聲的對比,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中同學們的掌聲中包含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贊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得小英由原來的自卑、憂郁變為自信開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已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我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兩次「目光」,第一次是:輪到小英上台演講時,同學們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此時,同學們的目光中,可能包含著關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數學生准備看笑話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猶豫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紅著眼圈,准備走向講台時,同學們的目光為「注視」。此時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勵、支持和信任。這樣才有當小英剛剛在講台上站定,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熱烈、持久的掌聲的情況出現。教學中我抓住這些,引導學生理解,讓學生清晰地體會到 「目光到掌聲」,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同學們對小英態度的變化。
2、文中「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這句,我引導學生對「驟然間」的意思進行了理解,並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驟然間」在這句中使用的准確,是「突然間、忽然間、一瞬間」所不夠替代的。
3、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還是較有深度的,但在讀的指導上不夠到位,這一直是本人教學的弱項,我需在這方面加倍努力。
4、在通過三次對比之後,學生體會到了小英的來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後發自內心的感慨。但我在教學時卻忘記了最後應讓學生通過文本,對同學們掌聲引起小英的變化進行整體的梳理把握,就像是前面已准備好了一顆顆的珠子,而最後未用紅線把它們穿起來一樣,終究成不了一串美麗的項鏈。
同時,我注重拓寬教材精神領域,把愛化做支持、鼓勵、表揚、贊許。
課後,布置大家寫了兩個小練筆《我要把掌聲送給……》和《愛的表達方式》。
「我要把掌聲送給我的媽媽。」「我把掌聲送給同桌。」「我把掌聲送給我自己……」「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一個人身處困境時。讓我們珍惜他人給予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最需要的人。」此時課堂充滿人文性和生命力,人性與語言的魅力盪滌著孩子們的心靈,你和我的心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朴,但在平談的敘述後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
上完這節課,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悅、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
這就是我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小故事。在教學上,我永遠是一個攀登者。我期待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有更多的好故事、新故事發生。

㈢ 淺談如何運用小故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故事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的發展與鍛煉,是對於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推進。本文將結合實例具體談談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故事作為教學導入
故事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能夠發揮很積極的作用,這首先源於學生們對於故事的喜愛與熱衷,在教學中適當穿插有意思的小故事,不僅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們對於課堂教學更為投入。以故事作為教學導入同樣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故事的導入不僅簡單易懂,還能夠迅速將學生們帶到教學情境中,讓大家的注意力更為專注。尤其是對於那些有一定難度或者學生們理解與記憶普遍存在障礙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在常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接受往往存在一定難度,如果能夠將知識點融入到故事中往往能夠極大地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吸收更直觀。
「乘法口訣表」是學生們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內容,透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很多學生在背誦乘法口訣時存在著一些障礙。的確,想要讓學生們記住這些他們並不理解的計算規律與法則,對於小學生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為了幫學生們一定程度化解這個難題,教學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引入和乘法口訣相關的小故事: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在和學生們講述乘法口訣表的歷史淵源時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對於故事性內容學生們通常都十分喜愛。以這樣的小故事為教學導入是很有意義的,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們對於背誦乘法口訣表的抵觸心理,從故事中也能夠給學生們揭示一些口訣表的由來,讓大家在背誦時難度更低。這對於學生們的記憶是很有幫助的。
二、用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用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學生們在聽故事時通常都非常投入,並且能夠迅速進入故事情境中。如果故事中有一些思考問題學生們往往也非常願意參與,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有意思的數學故事通常能夠很好地將一些知識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學生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就已經參與思考,並且隨著故事的推進逐漸進行相關探究。這個過程很有意義,能夠讓學生自發地展開對於相關問題的自主探究,這對於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都很有成效,也是故事教學的意義所在。
某次課堂上我給大家講了如下小故事: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隨後數了數共30隻猴子,於是算了起來:100÷30=3……1,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地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小猴子們很感激,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他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自己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獃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很多學生聽完這個故事後都哈哈大笑,當我問到「八戒到底吃了幾個山桃」時,不少學生都能夠馬上答道:是10個。藉助這個故事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維也高速運轉,正是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才能夠讓大家快速而准確地找到答案,這是故事教學對於數學課堂的推進良好體現。
三、透過故事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故事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展開研習探究。許多數學小故事中暗含的知識點其實是有一定深度的,然而,當將這些教學內容融入故事情境中後首先能夠降低學生們對於相關知識點理解上的難度,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很好地引發學生思考。這充分體現出故事教學的優越性。
某次課堂上我給大家講了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1+2+3+…+97+98+99+100=?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大家在聽完這個小故事後都目瞪口呆,對於最後提出的這個問題也非常感興趣。許多學生都在非常積極地思考著,然而,這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學生們卻很難馬上想到答案。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在故事的引入後學生們對於這個「高深」的問題都充滿了興趣,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當我給學生們講述相關運算規律時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思維也異常活躍,當我給大家介紹到1+2+3+…+97+98+99+100=(1+100)+(2+99)+(3+98)+(4+97)…=101×50=5050時,大家都十分驚訝,在感嘆高斯聰明的同時也感嘆著數學課程的精妙,內心對於數學課程的興趣也在一點點加深。
故事能夠非常有效地推進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教學。故事不僅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大家對於課堂教學更為投入,故事中還能夠很好地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也得到有效鍛煉。故事教學對於小學數學課程有著非常好的輔助作用,能夠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㈣ 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有哪些"育人"方面的小故事

有一次上課他用腳去踢前面同學的後背,那個同學氣憤地說:「老師小盛用腳踢我」。我並沒有責怪他只是微笑著看著他,他不好意思的把腳收回來,我明白對他來說一個微笑勝過嚴厲的責怪,對於犯錯誤的學生,寬容不是對學生落後的消極遷就更不是放縱學生的錯誤,而就應像愛因斯坦認為的那樣:「善於寬容也是教育修養的感情問題。寬容之中蘊含著了解、信任、等待,證明了教育者對自己教育對象積累了足夠的信心,也滲透了一種對於事業、對於孩子的誠摯的熱愛。」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發現小盛乖多了,雖然上課還時不時的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但是他已經有了一點的進步了

熱點內容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