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美國教育制度

美國教育制度

發布時間: 2020-11-19 01:14:02

Ⅰ 美國的教育制度

美國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決定了美國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在美國人看來,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接受最好的教育,以發展個人的天賦與能力。從19世紀早期開始,這種義務教育的理想便不斷得到群眾的支持。許多政教界的領導人物指出,美國的繁榮與強大,事實上是得力於教育之普及。1830年到1850年間,偉大的教育家如霍瑞斯·曼HoraceMann、巴納德HenryBarnard等人就不斷地四方奔走,以求得政府對初、高中教育的管理與支持。終於在1852年,麻薩諸塞州通過第一條兒童義務接受教育的法令。

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後,許多州開始成立公立初中與高中。州立大學與農業學院、技術學院方面也都有驚人的成長。20世紀初期,人人應接受高中教育的理想已經在美國獲得廣泛的支持。高中畢業後申請進入學院就讀的人數大幅度地增加,緊接著,大學及學院的選讀生人數也大大地增加。

今日,將近有600萬的美國人在學校,學院或是大學里就讀,其他數百萬的美國人則參加成人教育課程。幾乎所有的美國小孩最少都接受8年的教育,高中畢業的有75%,從四年制的學院及大學中獲得文憑的有25%。廣大的教育計劃已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受教育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只有1%的美國人不能閱讀及寫字。

中、小學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員會和地方政府管理,多數州實行十年義務教育。各州學制不一,大部分為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美國的學校有公立和私立兩種,公立學校由政府稅收支持,學生免費入學;私立學校多由教會支持,也包括那些合乎相當學院基礎的私立學校。在初中階段,約有10%的人就讀於私立或教會學校。在高中階段,同樣約有10%的人就讀於私立或教會學校讀書。約有20%的大學生是讀私立學校或教會學校。

所有的州都要求孩童入學,在大多數的州,孩童們在16歲之前必須接受教育。州把許多教育責任交給地方教育委員會,大多數的委員們是由地方學區投票選出。大多數的美國公立學校是由當地地方投資及管理,然而目前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卻在投資地方學校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美國的學校按年齡階段分為以下四類:

1.初級學校:1-6年級(6-12歲)

2.初級中學:7-8年級(13-14歲)

3.中學:9-12年級(15-18歲)

4.大學(學院):一般為4年制的大學本科,也有兩年制的初級學院和技術學院,還有二至四年的「研究院」或「專業學院」,為大學畢業學生從事研究而設立。

美國大學目前實行准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制,分別代表本科和研究生兩大類教育4級不同的學術水平。由於准學士學位只是讀完2年初級或社區學院的資格證明,不是攻讀學士學位的必經階段,因此美國的學位制基本上還是3級水平結構。按學位性質,一般分為學術(研究)學位和專業(專科)學位兩種。此外美國大學還頒授榮譽學位,此種學位並不反映學術成就,而是對予社會有傑出貢獻者的承認。

美國的大學習慣上分為以下三類:

兩年制學院,又稱初級或技術學院,大部分為公立,多半為地方社區所舉辦,故一般稱為社區學院。社區學院提供的課程有兩類:一類為過渡性文理課程,相當於4年制大學的頭兩年,學生習畢可轉入4年制大學繼續深造;另一類為終止性職業技術課程,畢業生直接就業。社區學院頒授的學位是准學士學位。社區學院入學條件簡單,不限年齡,亦無須通過入學考試;學習時間靈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間課程的多種選擇,還有寒暑假開設的假期班;修業年限較短,收費低廉,而且針對本地區需要開設課程,便於就業,因此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

四年制學院,大體有兩類:一類是文理學院或文科學院。基本課程包括人文學(語言、文學、哲學、藝術、音樂、文化史等)、社會及行為科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和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三大領域。另一類是獨立的專科學院,如機械學院、建築學院、工程學院、音樂學院、師范學院等,主要提供專科職業教育。上述兩類學院學制一般為4年。文理學院和文科學院向畢業生頒授的最普遍的學位是文學士和理學士,專科學院則授予專業學位。

綜合性大學,綜合性大學規模龐大、組織復雜、師資充實、設施完備,一般設有以文理學院為核心的若干學院,可修學位的課程除通常的文理課程外,還有工程與技術、商科、國際問題、衛生、教育、農業、家政、建築、傳播、新聞、圖書館學、旅館管理等。大部分綜合性大學注重研究工作,不僅擁有設備先進、實力雄厚的研究機構,也設有以向高校和社會輸送教學和研究人才為雙重使命的研究生(論壇)
院,因此這些大學又被稱為研究性大學。此外,許多綜合性大學還設有若干高級專業學院,如法學院、醫學院、牙醫學院、管理學院等。進入這些專業學院學習,往往需要有4年制大學的本科學歷,學制通常為3-4年,時間長費用高。綜合性大學頒授學士、碩士和博士3種學位。

美國著名高等學府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杜克大學等。

Ⅱ 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區別

中國與美國教育制度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以下幾點:
1.中國與美國教育的差異首先在於兩國初等教育的教學目標不同: 中國初等教育將開發孩子的智力,孩子好處高分看成首要目標;而在美國,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2.對待成績的態度不同 對中國孩子來說,一份不好的成績單會使他收到來自各方壓力.然而在美國,每個學生年終的成績單都時間私人的物品.家長方面也不會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分數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遠.而中國大部分學生的目的是"那高分". 3. 兩國在知識觀是存在差異: 中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灌輸,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和對知識的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 美國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和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 這兩種教育表達了對待知識的不同態度:即中國教育的靜態與美國之間的動態差異,這一動一靜這反映兩國知識觀的差異. 4.兩國在提供該學生的環境上不同: 美國的學校從小就鼓勵孩子做研究,就培養孩子的研究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組織研究材料的運動研究方法的能力. 而中國的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採取的是初級階段打基礎,高級階段才能做學問的相互脫節的兩階段戰略. 5.兩國課程設置不同: 比如關於外國語言的學習.在中國,學生在基礎教育中只有英語一種(除專業外).這是教育系統為全體學生做的統一選擇. 而在美國,學生選擇德育的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語,發育,拉丁語等.還有在美國不用教材的課是存在的,他們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課,. 課程內容包括縫紉,烹飪和增強自信心等等.他教給學生的是書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是作為一個人或者的必需.他教給學生如何生活 6.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中國的啟發式教育存在著一個弊端,就是其實一直到某一個問題的答案通過誘導學生,使他們找到"唯一的答案". 在美國學校的教學法,除了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師一致的正確答案外,還給與學生自由想像的空間,去探索教師和學生都沒未知但卻客觀存在著的潛在答案. 在中國,除了少數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數外,其餘的均以"高考"成績為錄取人學得最重要的,唯一標准.但在美國學生年年都參加各類考試中的至少一種考試,一次失手,情有可言;兩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這些考試成績就可作為非常重要的錄取入學考量標准。 7.學習負擔不同:美國幾乎每周都回放一天假.但在中國,周末可能被無情佔有,就連絢麗多彩的假日也會因繁重的作業的充斥而黯然失色。 8.家庭教育不同: 1)美國教育小時管得嚴,美國父母會立下許多規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國父母恰恰相反,小時候百般溺愛,長大處處限制,甚至連大學專業,戀愛都橫加干涉. 2)美國教育注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這個教育差別使得美國孩子比中國更具自立性。

Ⅲ 美國的教育制度是怎麼回事

上面的那位我一點不同意你的看法!!\美國的教育制度跟中國的區別不大!!我們國家教育制度就是要好好學習考試考出好的成績!!!而美國的教育制度也是要好好學習!!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教養!!美國人為什麼到那都是那麼的有素質??\我們國家的教育就是缺少教養那一點!!有了教養老師和孩子之間就不會有磨槎!出去找工作搞事業幫助太大了!!

Ⅳ 美國教育制度與中國教育制度有什麼不同

不同點:中國講究教育標准化,美國講究獨立創新。

中國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

國家建立科學的學制系統。學制系統內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設置、教育形式、修業年限、招生對象、培養目標等,由國務院或者由國務院授權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學。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義務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國家實行職業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以及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採取措施,發展並保障公民接受職業學校教育或者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適當形式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業務教育和終身教育。

國家實行國家教育考試制度。國家教育考試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種類,並由國家批準的實施教育考試的機構承辦。

國家實行學業證書制度。經國家批准設立或者認可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頒發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

國家實行學位制度。學位授予單位依法對達到一定學術水平或者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員授予相應的學位,頒發學位證書。

各級人民政府、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採取各種措施,開展掃除文盲的教育工作。按照國家規定具有接受掃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應當接受掃除文盲的教育。

國家實行教育督導制度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評估制度。
美國教育主要由政府提供,由三級政府: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學區) 控制和資助。在小學和中學,課程、資金、教學和其他政策都由當地選舉產生的學區委員會決定。學區通常根據官員和預算與其他地方事務分開。教育標准和標准測驗通常由州政府制定。
在美國,16-18歲之前必須在學校就讀。現在許多州要求必須就讀到18歲。有些州只規定必須就讀到14歲。學生可以進入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或家庭學校就讀。在多數公立和私立學校,教育分為3級水平:小學、初中和高中。在聯合國的一個21個國家的教育索引中,美國得分為99.9,排名世界第一。7660萬學生在16個年級就讀。其中, 在義務教育階段,有520萬人(10.4%)在私立學校就讀。在該國成年人口中,有85%達到中學畢業,27%獲得學士學位以上學位。根據200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統計,大學畢業年收入平均為45,400美元,超過平均水平10,000美元。該國15歲以上人口的識字率為98%。

Ⅳ 美國的教育制度是怎樣的

美國教育制度和大多數其它國家教育制度的一個主要不同點,是美國的教育為社會上版每一個人而辦,不是專權為少數人而設。用稅款興辦的免費教育,除了設立一般學校的科目如數學、歷史、語文外,還有縫紉、打字、無線電與汽車修理等科目。學生可依自己的興趣、個人未來的計劃和才能,從許多科目中自行選修。美國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發展每個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麼程度,同時給每個孩子灌輸公民意識。

美國的教育制度,整體上可分為四個階段,那就是:(i)學前教育 (pre-school ecation);(ii)初等教育(elementary ecation);(iii)中等教育(secondary ecation);(iv)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 。從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屬於大學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學校 (nursery school)及幼兒園(kindergarden)、小學、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

Ⅵ 美國和中國教育制度的區別

中國與美國教育制度的差異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成功之路必須要通過一條獨木橋,這就是高考。對很多中國學生而言,可能會因為一分只之差,而幸運的跨進一流學府的大門,也可能會因為一分之差,而被殘酷地淘汰。對於中國的高等學府而言,你是否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心的學生,都不重要,只要你的高考成績符合大學的招生要求,這種單純的量化標准把很多優秀的學生擋在大學門外。
美國也有高考,有SAT 考試和ACT 考試。跟中國高考不同的是,學生可以考很多次,考試的成績只是大學招生官員審核你入學資格的一部分。在美國,每年有半數以上的」高考狀元」(SAT 滿分2400分)與常春藤名校無緣,而哈佛大學去年錄取的新生SAT 成績最低的不到1800分。哈佛大學招生委員會給申請人的信這樣寫道,」學業表現包括高中成績、SAT I 和SAT II 或ACT 分數,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然而,其他因素諸如個人特長、參與社區的活動、課外活動也很重要。招生委員會會很細致的閱讀推薦信和學生作文。我們尋找的是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 由此可見,美國名校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更不是某一次的考試成績。這樣美國學生在選擇大學時,所享受到的是更公平的機會。正因為如此,和中國的教育相比,美國的教育更注重育人,而不是單純追求考試成績。
中國與美國教育制度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以下幾點:
1. 中國與美國教育的差異首先在於兩國初等教育的教學目標不同:
中國初等教育將開發孩子的智力, 孩子好處高分看成首要目標; 而在美國, 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2. 對待成績的態度不同
對中國孩子來說, 一份不好的成績單會使他收到來自各方壓力. 然而在美國, 每個學生年終的成績單都時間私人的物品. 家長方面也不會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 分數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遠. 而中國大部分學生的目的是" 那高分".
3. 兩國在知識觀是存在差異:
中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灌輸, 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和對知識的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
美國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 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 批判精神和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
這兩種教育表達了對待知識的不同態度:即中國教育的靜態與美國之間的動態差異, 這一動一靜這反映兩國知識觀的差異.

Ⅶ 中國教育制度與美國教育制度的區別

美國高中教育制度與中國高中教育制度的區別。美國的教育和我們國家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很多選擇美國留學的留學生都需要了解一下這些區別,兩國之間的教育制度的區別如下:
1、主要目標
中國高中學生的主要目標是准備高考,最終考上理想的大學。美國高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能獨立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的人,同時為申請大學做好准備。
2、公立與私立高中
中國的公立高中名校多、有排名之分,私立高中生源較差,私立高中收費,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有些公立高中學生也要交不菲的費用。美國的私立高中名校多,公立高中也有名校,學校之間各有特長,排名意識不強,公立和私立高中生源各地不太一樣,普遍而言私立高中生源較好。公立高中完全免費,接受自願贊助;私立高中費用不菲,但可以申請獎學金,盈利不是主要目的,其中有些是教會學校。
3、高中入學
在中國,根據中考成績,學生進不同高中,或交費上私立或公立學校,中考成績起決定作用。在美國,私立學校需提前大約8個月申請入學,申請材料包括老師推薦、成績單、SSAT成績、面試等,數學和英語成績相對重要。而且,私立學校中有寄宿學校,外國學生可以申請。如果要上美國的公立學校,只要在學區有合法住址和身份就可自動入學;非學區學生需要填寫非學區入學申請(GE),如有正當理由而學校又有空缺,一般會接受。因此,如果要上公立學校,選擇好的學區居住非常重要。
4、學制
中國高中是三年(10-12年級),學生一般早上7點半左右到校,晚上5點半回家,有的還有晚自習;一節課40分鍾左右,一天大約9節課,中飯時間1個小時以上。美國高中是四年(9-12年級),與大學學制一樣,各年級學生稱呼也與大學一樣;一般早上8點上課,下午2:30放學;一節課80分鍾,與大學類似,一天3-4節課,中午30-40分鍾吃飯時間。
5、班級
中國的高中固定班級,集體感強,但與大學(尤其是美國大學)銜接差;而美國的高中無班級概念,實行選課制、學分制,與大學類似,與大學自然銜接。
6、課程
在中國,所有學生固定課程,一般沒有區別,學生沒有選擇權。學校基本沒有實踐課程。而且,絕大多數學校只開設一門外語課。而在美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和興趣選擇不同難易程度、自己擅長、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包括普通課程,榮譽課程,AP課程,IB課程(也分普通級課程和高級課程)。學校一般有學生自己動手的實踐課程,如插花、陶瓷、烹飪等。多數學校開設多門外語課供學生選擇。
7、課堂
中國高中一般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課,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思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美國高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思辨能力。例如,英語(相當於中國的語文)課經常有15分鍾快速寫作,學生每學期閱讀4部左右文學作品並寫出評論,還要求學生自己講評作品。外語(相當於中國的英語)課經常要求學生對一個話題進行3分鍾口頭陳述,寫120字的作文。藝術課要求學生自己做油畫、雕刻等,並進行藝術作品欣賞與分析。健康課了解生理心理健康、常用急救方法、急救器械使用、培養家庭責任。
8、成績、學分與排名
中國一般為百分制,100與90分、89與80分等差別明顯。考試成績,尤其是期末考試成績占很大比重,算總分排名,排名公開。美國高中為學分制,分為A,B,C,D和F五個級別。F為不及格,要重修才能得到學分。100與90幾乎沒有差別,都是A,80-89也沒有什麼差別,都是B,等等。課程最終成績包括作業成績加考試成績,大約各佔一半,有的課程還有獎勵分,都算在最終成績內。各科總成績用GPA(GradePointAverage)計算,排名不公開。
9、體育
中國的高中體育課一般不計算成績,學校很少組織課後體育活動,很少有校際體育比賽。美國的體育課算學分,計入GPA。學校有各種體育隊,項目較多,如高爾夫球、游泳、越野、網球、田徑等等,學生自願參加,一般下午3:30-6:00訓練。學校還有多支競技體育隊,如橄欖球、籃球、排球、游泳、柔道、搏擊、棒球等等,參加校際聯賽,校隊主力在申請大學時佔用一定優勢。
10、社團與課外活動
中國高中社團較少,課外活動也少。美國高中社團眾多,如全國榮譽協會、數學隊、模擬聯合國、語言俱樂部等等,定期開展活動,課外活動較多。
11、志願活動
中國高中生由於學習任務重,高考壓力大,很少有時間參加志願活動。美國高中生經常在社區和其他機構晚上、周末和假期組織的活動中擔任志願者,如協助競選、展覽等。他們也自己參與其他社區義務活動,如清潔公園、照顧老人等。
12、假期
中國學生的寒假一般有三周以上,學生會旅行、補課等,而暑假有50天左右,學生可能參加國外夏令營、課程補習班等。學生在假期總體以學習為主。美國的寒假一般只有兩周,學生安排旅遊或自己學習。暑假有兩個多月,一般參加國外夏令營、暑假課程(算學分)、實習,基本沒有課程補習班,學生在暑假既學習,也積累工作經驗。
13、大學錄取因素
在中國,高考成績基本上是大學錄取的唯一標准。
在美國,大學錄取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SATI或ACT成績、SATII科目考試(頂尖大學三科、一流大學兩科、普通大學一科或不用考)、GPA、大學申請陳述、課外活動和志願活動、年級排名、老師推薦信、所選課程難易程度、領導力、挑戰性,等等。
14、大學報考(申請)
中國一般是高考後填報志願,選擇比較有限,而且一年只有一次高考,不夠人性化。美國一般是提前1年申請大學,可以申請任意數量的大學(但申請一所大學的成本為85美元左右)。國際學生一般也要SATI成績,有的大學SATI閱讀達到一定分數以上可以不要托福成績,有的學校一定要托福成績。SATI,SATII,ACT均可考多次,取最好成績申請大學。
從以上14方面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高中生以學習為主,考試分數為王,高考一戰定乾坤,目標較為單一。中國高中與美國大學完全不接軌。而美國大學錄取考察全面,SAT滿分也不一定被一流大學錄取,美國高中生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美國高中與美國大學完全接軌。美國高中生畢業以後比較獨立。

Ⅷ 美國的教育制度

由政府提供,由三級政府: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學區)控制和資助。在小學和中學,課程、資金、教學和其他政策都由當地選舉產生的學區委員會決定。學區通常根據官員和預算與其他地方事務分開。教育標准和標准測驗通常由州政府制定。
在美國,16-18歲之前必須在學校就讀。現在許多州要求必須就讀到18歲。有些州只規定必須就讀到14歲。學生可以進入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或家庭學校就讀。在多數公立和私立學校,教育分為3級水平:小學、初中和高中。

,美國沒有全國性中央教育系統[6]。因此,大部分地區的K-12學生有機會在免費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進行選擇。
美國的私立學校包括宗教團體的教區學校、非營利獨立學校和營利的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收費根據所處不同地區、學校開支,以及學費以外其他資金來源,而差異很大。例如,一些教堂為其成員向私立學校提供部分津貼。

Ⅸ 美國和中國的教育制度

美國的教育制度,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美國的義務教育是回你讀滿國家規定的年答限就行了,就算你不參加畢業考試,甚至輟學,美國政府也不會拿你怎麼樣。。人家就一個意思,福利給你了,你要不要是你的事,學習好不好,跟國家無關。。。所以美國教育界好多人都詬病,這種制度下,美國的輟學率是相當高的,文盲人數多也跟這種教育制度相關。美國的教育總結起來就是,我不強制你學習,你愛咋整咋整。這對自律性高的人影響不大,但是正常人就會被害慘了。
相比之下中國的應試教育是強制性,至少可以讓你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和擁有閱讀能力,如果你自己比較牛,也是能像美國天才一樣。。高分低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總比你全面不行要強多了。

Ⅹ 美國教育制度什麼樣的

美國教育制度和大多數其它國家教育制度的一個主要不同點,是美國的教育為社會上每一個人而辦,不是專為少數人而設。用稅款興辦的免費教育,除了設立一般學校的科目如數學、歷史、語文外,還有縫紉、打字、無線電與汽車修理等科目。學生可依自己的興趣、個人未來的計劃和才能,從許多科目中自行選修。美國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發展每個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麼程度,同時給每個孩子灌輸公民意識。

美國的教育制度,整體上可分為四個階段,那就是:(i)學前教育 (pre-school ecation);(ii)初等教育(elementary ecation);(iii)中等教育(secondary ecation);(iv)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 。從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屬於大學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學校 (nursery school)及幼兒園(kindergarden)、小學、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

美國法律規定,任何學齡兒童均應進入學校就讀,並提供義務(免費)的中小學教育,當然進入私立學校就讀的話,便要繳付相當昂貴的學費。有些公立中學,也錄取外國學生就讀,並會發給留學生簽證,但這些外國留學生,卻要繳交學費,情況與其它進入私立中學的學生大致相同。至於小學與中學的學制,在配合上也有幾個不同的形式,因每州、每個城市或鄉鎮的不同情況而有異(例如有些是六年小學及六年中學制,亦有些是學分為二或三年制的初中及四年制的高中等等形式),但無論何,原則上在學童十八歲時,應該念完中等教育。由於美國的養務教育普及,大約有 93%的適齡兒童接受中等教育,而70% 可完成學業,其中大部分再進入大學或專上學院繼續升學,開始他們的高等(專上)教育。

美國高等教育對'專才'的培訓,主要是在研究院與高等專科學院的教育及訓練上。而也是在這個層次上每年吸引了千萬以上的留學生到美國接受高深的訓練,其中不乏從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三地而來的華人學生。事實上,中國學生留學美國的熱潮,從二十世紀初葉以來,即從來沒有間斷過。

1. 研究院及高等專科學院開設的課程及學科,種類繁多,從核子工程到中國文學,從商業行政到法學與醫學,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念完研究院課程的學生,經校方核定,會頒發以下的學位:

( 一) 碩士學位(Master' Degree ):視乎學科的性質來決定是文科碩士(M.A.)或理科碩士(M.S.) ,通常需時兩年的時間;亦有一些學校設有公共行政學碩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法學碩士 (Master of Law)、神學碩士(Master of Divinity)等學位課程。通常學生需要通過G.R.E.考試(Graate Record Examination)才會被錄取。

(二) 工商管理學碩士 (M.B.A. 即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由於近年的工商發展迅速,對工商管理人材的需求殷切,為配合市場的需要,攻讀 M.B.A.學位的人士日漸增多甚至留學生念這課程的人數也急速上升,以滿足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三地市場經濟發展上的需要。
而M.B.A.的課程又可再區分為會計、管理、市場學等專業,但通常入學的條件之一,是要學生通過 GMAT(Gra-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成績優良,才會錄取。考試內容分為英語能力(verbal ability)及數學思考力( mathe-matical ability)。留學生當然還要通過托福(TOEFL)英文考試才會被考慮。

(三) 博士學位(Doctoral Degree):博士學位課程通常是需要先修畢碩士課程,但亦有例外。最普遍的博士學位就是哲學博士(Ph. D., 即 Doctor in Philosophy),但絕大部分的文、理科博士大都是授予Ph. D. 學位,而不單限於哲學這個學科。通常博士學位課程需要三年或以上的時間,理科時間較短,文科時間大多較長。至於念教育學科的,博士學位則稱為Ed. D. (Doctor in Ecation)。博士學位是美國高等教育制度下的最高學位。

( 四) 法學博士(J.D.)與醫學博士( M.D.):這是美國社會的律師與醫生必須具備的專業學位。由於這兩個行業的執業者社會地位很受人尊敬,也造成了不 少大學畢業生申請就讀,以致入學錄取的機會相當果難,但學生畢業後可以學以致用,直接地為社會服務,這也是高等教育主要的目的之一,即培養為社會服務的人材。

2. 美國大學的類別
美國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一直領先,而大學教育的普及,亦是鮮有其它國家可與相比。
相據權威性的(高等教育紀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cation )的Almanac Issue(1995年9月1日出版)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美國的各類大學已達3632所。而就讀的大學本科生(undergraate)人數高達一千二百多萬人, 研究院學生人數亦幾達一百七十萬,加上專科(例如醫學院及法律學院)的三十萬學生,可以證明及看到美國高等教育的普及。
在這三千六百多所大學之中,它們之間如何分類?分別在甚麼地方?重要性如何?

(一) 初級(或社區)學院(Junior or Community College)
全美國現有公立和私立的初級學院(亦有人稱之為社區大學或短期大學)共1422所。在二年制的學院就讀,學生畢業後可得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學位,再可轉學到四年制的大學?/font>Bachelor' Degree)。 初級社區學院主要是由社區支持,其目標是在推廣普及教育,因此對學生入學的要求較低,而學費亦比較廉宜,以鼓勵更多學生就讀。不少學生利用這些優點在這本的念大學省錢方法,為不少學子及他們的家長所採用。

(二)文理學院(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或簡稱 Liberal Arts College)
這是四年制的大學,但重點是在大學本科教育(undergraate ecation)而非研究所教育,雖然有小部分文理學院亦頒授碩士及博士學位。這類學院在美 國的高等教育學府中是最先建立的一種,至今仍然盛行,有部分文理學院由於不斷的發展擴充,已升格成為綜合性大學(university),因在課程上不單只是 文理科,還包括了人文學科(humanities)、數理科(pure sciences ),以及專門職業教育(prefessional school)的研究院等,著名的大學如哈佛、耶魯及哥倫比亞,其前身皆為文理學院。

(三)綜合性大學(Comprehensive University,或簡稱University)
綜合性大學必須附設研究院,從事深入的學術研究。頒授高級學位,如碩士及博士學位,藉以培訓各種專業人材,這是大學與學院最顯著不同的地方。一 所合性大學往往劃分幾個學院,各學院再劃分為若干科系。而隨著教育經費來源的不同,綜合性大學又有分為公立大學及私立大學兩種。
私立大學的名氣整體上略勝公立大學,著名的長春藤盟校(Ivy League Schools,例如哈佛、耶魯等大學,在美國大學排行榜上經常都名列前茅 ),都是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也是由於是私立大學,學費都比公立大學為昂貴。
公立大學中以州立系統的(由州政府撥款作為經費)比較完善,例如加州大學及加州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與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前者比較注重學術研究)、密芝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等,以及一些市立大學,例如紐約市立大學(University of New York)等,以及一些市立大學,例如紐約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還有一種公立大學(Land-Grant University),原由聯邦政府給予土地以其收益補助,後改為撥款補助,其特色主要是注重農業及 家事教育,以推行農村推廣教育及訓練中學的家事與農科教師。

(四)研究院(Graate Schools)
美國教育制度,以研究院及高等專科學院為最高的階梯及頂點。顧名思義,研究院的重點是在研究方面,研究生攻讀的課程均為高級教育學位如哲學博士(Ph.D.,涵蓋很多科系而不單只是哲學)及碩士(M.A.或M.S.)。而不少留學生越洋到美國,就是要接受高深的研究所訓練。有一些著名的研究院,從事高深的學識及尖端科學的訓練,甚至羅致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坐鎮,名氣斐然。
總部設在紐約的卡奈基基金會(Carnegie Foundation),曾出版一調查布告,名為(美國高等院校的分類)(A 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cation ),更將有研究院設立的大學分類為研究大學(Research Universities)及頒發博士學位大學( Doctoratc-Granting Universities),視乎每年所頒授的博士學位數目來決定其類別。

(五)高等專科學院(Advanced Professional Schools,或簡稱Professional Schools)
專科學院以培訓醫科、法律、神學、藝術、師訓,等各類專門人材為目標的高等教育機構。在美國的歷史傳統上,這等學科並未列入為大學的課程左p與其它國家並不一定相同。
專科學院,或為大學的一部分,或單獨設立,其教育活動均限於一種單獨的專業。依規定凡擬投考某種專科學院的學生,通常要先接受二年、三年、甚至 四年的專業預備性的文理科教育。各類專科學校,如醫學博士(M.D.)及法學博士(J.D.),必須接受三至五年的專科訓練,始具備領受此類學位的資格。有些學院,更限制非美國居民或公民入學,為的是不想為其它國家培訓專門人材。

(六)技術學院( Technical Colleges)(又被稱為工藝學院或技職專科學院)
所謂技術學院,根據美國國防教育法案的解釋,即為招收高中畢業生,提供為期兩年的高等教育,旨在培養工程、數學、物理或生物科學等各方面的技術人員的專上學府。此等專業人員為熟悉工程、科學或其它與技術有關部門的基本知識並擅長學以致用的專業人員。
技術學院為初級學院的另一類型,顧名思義,其特色在於較注重技術和半專 業性的工藝訓練。技術學院多以公立為主,亦有私立、地方性、區域性及全州性等的不同區分。

(七)軍事學校(Millitary Academies)
由聯邦政府出資辦理的高等學府有各種軍事學校,如在紐約州西點(West Point, New York)的陸軍學校(Military Academy),於1802創校;在馬利蘭州安那波里斯(Annapolis,Maryland)的海軍學校(Naval Academy ),於1845年創校;在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 )的空軍學校(Air Force Academy),於1955 年創校。此等軍事學校,以培育軍事人材為目的

(八)成人大學(或稱大學校外課程University External Program;或成人教育 Alt Ecation;遙距教育Distance Ecation;持續教育Continuing Ecation 等等不同類型)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及職業上不同的需要與變化,在六十年代開始,大學教育已不只限於年青人及在校園之內上課的傳統模式。而事實上,成人教育的發展已是日益需要,以滿足一些希望繼續進修的人士,或為與趣,或為 職業上的需要,又或為一圓取得大學學位的美夢。
成人大學或為附設於一所大學之內,名為成人教育部或大學伸展部(Extension),例如匹次堡大學有"niversity External Studies Program"普林斯頓 大學亦有"rogram in Continuing Ecation"這已是成為一種風尚及需要。
此外,亦有一些單獨注冊為大學的遙距教育機構及學府,通過函授、計算機聯網或電話及錄音與錄像帶教學,待學生累積足夠的學分,便可畢業取得學位。 這是一種公開式及沒有門牆的大學,由於上課時間及地點沒有限制,因此十分適合在職人士的需要,愈來愈見流行。

熱點內容
物理過程模擬 發布:2025-05-16 19:11:36 瀏覽:878
賞識教育作文 發布:2025-05-16 18:49:59 瀏覽:234
集英語 發布:2025-05-16 17:04:47 瀏覽:492
老師被虐漫畫 發布:2025-05-16 14:44:27 瀏覽:702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