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教學
A. 啟功 觀後感
感想:好端端的一塊陸地,因有一條窪陷處,無情的海水,乘低流過,使得這海峽兩岸的家人夫子夫婦兄弟互不相聚,已若干年了。我們全家祖先的光輝文化,最集中,最突出的標志,莫過於歷代文物。這些年來,在中原各省新出土的幾乎近於「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了,以古書畫論,也發現了五十年前從來沒人見過的許多「重寶」。
現在二玄社已把海峽彼岸的部分古書畫精品復制出來,飽了此岸人的眼福,大家看了這次展覽以後,彼此交談,表現的心情,不約而同地想到如何把我們此岸的精品,也給彼岸的同胞,同好們看看。我們都從童年過來的,回憶兒時得到一件好玩具,總想給小朋友看,互相比較,誇耀,中心目的,還是共賞。小孩如此,我們今天雖早成了「大孩」,「老孩」,可以說,我們還是童心尚在,天真未泯的,我設想一旦大大小小的天真孩童相見,心中的酸甜苦辣,誰能不抱頭傾訴呢?互有的玩具,共同拿出來比較誇耀一番,豈不是彌天之樂嗎?
B. 啟功有後人嗎
沒有。
1978年,啟功66歲時,妻子、母親和恩師已經先後離他而去,回想半世艱辛歲月,啟功悲痛之餘寫下了一首詼諧、精煉《自撰墓誌銘》:
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且陋。身與名,一齊臭。
從」妻已亡,並無後。「這句話就可以知道啟功老先生並沒有後代。

(2)啟功教學擴展閱讀
啟功先生受業於著名史學家陳垣先生,專門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歷代散文、歷代詩選和唐宋詞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他執教六十餘年,在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為國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人才。他為促進祖國教育事業,報答老師教育之恩,延綿陳垣先生的教澤,用出售字畫所得200餘萬元,設立了勵耘獎學金。
其主要著作《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說八股》《啟功書畫留影冊》。
C. 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弟子都有誰
1、賈鴻聲
1955年出生於河南安陽,號半名西江士。為當代書法大師啟功入室四弟子之首。六歲開始學書,他遍臨各大家碑帖,比較擅長楷書。
機緣所致,1981年秋,賈鴻聲先生入室當代書法大師啟功。蒙啟功先生親授指點,加之他廣臨北魏碑版、漢簡木牘,繼而上溯晉唐,下及明清,博採眾長,賈鴻聲先生終於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日趨成熟。
受啟功先生的影響,他在繼承啟功先生風格的基礎上又有大膽的創新和發展。所以他的作品每一幅都可以做到在字體和章法上有所不同,每一幅都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2、張世忠
1964年7月生於北京,從小就很喜歡書法,所以小時候就得到了啟功先生的指點,並且還跟著啟功先生學習了一段時間。他臨摹了多種字體,最主要的還是行書。他也受過多名書法大家的指點,由於功底比較穩,所以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格。其作品有「高山墜石」的特點。
3、丁廣茂
中國書法名家,1939年4月生,湖南湘鄉市人。丁廣茂先生從小喜愛書法,並受到良好的傳統教育。雖然長期從事飛行和部隊工作,但始終堅持不懈刻苦學習和鑽研書法理論,從歐陽詢、柳公權入手,進而學習二王、董其昌等書作及現代書法大師啟功先生的書藝,主攻行書。
並有幸得到啟功先生的指點,成為啟功先生的關門弟子。丁廣茂先生在書法創作中堅持繼承與發展、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原則,因而他的書法藝術具有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繼承發展的創新精神。他的書作結構嚴謹、筆畫精到、筆意豐富、骨肉挺勻,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4、趙仁珪
1942年6月生,北京市人。趙仁珪自幼對古典文學興趣濃厚,1978年國家恢復研究生學歷制度,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師從啟功先生攻讀古典文學,成為文革後第一屆碩士研究生。
他在校學習期間,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的研究,同時還向啟功先生學習詩詞創作、書法理論和書法鑒賞,獲益匪淺。
1981年,趙仁珪畢業後留校至今 ,主要從事古典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在北師大中文系所開設的課程及自己的研究課題多圍繞這一專業設置。
5、張雪明
1965年生,河北固安人。大學文化,教書十年。1996年,張雪明舉家前往北京,尋求書法藝術的真諦。初到北京時,他邊習字邊靠賣字為生,邊尋找機會求教名師。一度因為生存壓力,不得不仿別人的字畫賣錢。
張雪明偶然閱讀了當代書法家啟功的著作《論書絕句》,被其學識震撼,立志臨習啟功體。不到兩年時間,張雪明已將啟功體寫得幾可亂真了,他的名字在潘家園市場漸漸傳開了,他的字也成為市場上的暢銷品,但這種「模仿」出的名氣,始終讓張雪明不能釋懷。
後來,啟功的朋友鮑文清在潘家園看到了張雪明的字,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勤奮、誠懇的年輕人,並應允他拜訪啟功的願望,張雪明這時才如願與仰慕已久的「老師」見面。讓張雪明感動的是,大師啟功非但毫不介意張雪明對他的模仿,還誇獎他的字是偽而不劣。
每每與啟功先生交流後,他都再次融會啟示於筆端,重新臨摹啟功先生的字,揣摩字中傳達的意境,他的作品漸入佳境。他所臨習的啟功體,不僅形似,也因為得到啟功先生的意蘊點撥而更加神似。
6、李洪海
1946年生,字一鑫,號方舟,天津市武清人。李洪海自幼酷愛書法和篆刻,每日臨習碑貼不止,奠定厚實基礎,鋪就成功之路。後當兵從戎,以書板報為平台,抄寫檔案為契機,書法才華初露,調入機關專事文字工作。此時的李洪海如得水之魚、入海之蛟,才華盡顯。
然真正使其書法大進步者,是著名書法大師啟功先生。上世紀70年代初,洪海有幸拜啟功先生為師,得其真傳,明燈點亮,道路指明,苦臨勤練,精鑽細研,日漸成熟。80年代後便嶄露頭角,國內外報刊登載,百餘次書法大賽獲獎,舉辦個展,其作品被多部專集收入。
90年代初,被列入世界書畫名人,聲名遠播,其書畫作品不僅被中聯部指定為國家領導贈送外國元首禮品,國內外文化單位和個人收藏,還懸掛於許多國家和軍隊對外接待場所,「文化使者」等眾多頭銜,應運而生。
D. 我想找到關於書法教學的視頻,最好可以下載的。
我給你推薦幾個比較好的也是我最喜歡的:1、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E7%94%B0%E8%95%B4%E7%AB%A0%E4%B9%A6%E6%B3%95%E6%AF%8F%E6%97%A5%E4%B8%80%E9%A2%98365%E5%85%A8%E9%9B%86(南開大學書法研究生導師田蘊章教授的書法講座)
2、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E5%90%AF%E5%8A%9F%E5%85%88%E7%94%9F%E4%B9%A6%E6%B3%95%E8%AE%B2%E5%BA%A7(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書法講座)
E. 請問,啟功是干什麼的
這是他的頭銜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F. 幫我介紹一下學者啟功
啟功(1912-2005)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匯文中學中途輟學後,發憤自學。稍長,從賈羲民、吳鏡汀習書法丹青,從戴姜福修古典文學。刻苦鑽研,終至學業有成1933年經傅增湘先生推介,受業於陳垣,獲聞學術流別與考證之學。後聘為輔仁中學國文教員;1935年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1938年後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鑒定工作;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1952年後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病逝於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說八股》、《啟功書畫留影冊》。
藝術特色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鑒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欣賞他的書法作品,我總要聯想到他對碑帖的精深研究,因為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的成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現在隨著地下墨跡的不斷出土,開辟了新的境界。他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這門學問除誇揚珍異、競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約分為二類:一是研究其中歷史資料,以碑刻文辭證史補事,或校讀文辭;二是賞鑒、研究其書法藝術。啟功先生兼於兩者,更精於後者,他在兩者之間融合貫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籬。「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他寫這首詩是有感於過去多少鑒賞家重視碑帖的書法,而對其中文辭則往往視而不見。名家如孫承澤、翁方綱以及葉昌熾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過文辭內容。正因為這樣,他把歷來定論的《曹娥碑》駁得體無完膚。因此,所謂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況蔡邕的書丹。
啟功先生的書法理論著作,我最喜歡他的發比喻,時出妙語,對書法藝術以及書法史上的許多問題,有其獨特的《論書絕句百首》,這是他數十年書法實踐、研究的體會。特別是詩中的自注,行文雋逸,闡見解。我自己有些長期窒礙的問題,讀了之後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開朗之感。諸如考證《鶺鴒頌》出於開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遠後之臨《樂毅論》以證明王羲之書體勢之雄強;鑒定張旭書庚信《步虛詞作》實為大中祥符以後宋之筆;以西陲晉人殘紙證《閣帖》中索靖書法的本來面目。這些都是翻書法史上成說的案,論據充分堅實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論蔡襄、祝允明書法之未成自己體段;柳公權、黃庭堅書法用筆盡筆心之力,結字聚字心之勢。而其中對歷代著名書法家之特色,各時代書法的體勢、風格,以至辨別書體源流,變遷原因,都是非常精闢的。
啟功年表
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生於北京。
啟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兒子,排行第五,名弘晝,封「和親王」。其後代逐漸從王府中分離出來,至其曾祖時,家族已失去門蔭,要通過科舉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進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禮部尚書、察哈爾都統。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為典禮院學士,曾任學政、主考。
一九一三年 一歲 父親去世,隨祖父生活。
為祈福,祖父曾讓他拜雍和宮的一位老喇嘛為師,做記名的小喇嘛 ,取名「察格多爾札布」。當時正是辛亥之後,清廷遜位,其曾祖絕意政治,不願居京城,以示不再過問國事。恰其曾祖有一門生,名陳雲誥,亦是翰林,家為河北易縣首富,廣有資財,於是出資在易縣城中購買房舍,請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攜家人遷居易縣,啟功時年方三四歲。稍後,入私塾讀詩文。
一九二二年 十歲
曾祖去世。家業因償還債務而衰落。
一九二三年 十一歲 祖父去世。
家中變賣世藏書籍以作殯葬費用。當時母親克連珍與尚未出嫁的姑姑恆季華,都年僅二十餘歲,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擔。恆季華為了教養這一線單傳的侄子成人,毅然終身不嫁,並把自己看做是這個家庭中的男人。啟功亦稱姑姑為「爹爹」(滿俗,「爹爹」即叔叔)。
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六年 十二歲至十四歲
在北京匯文小學和匯文中學讀書。幼年啟功,看到祖父案邊牆上掛有大幅山水是叔祖畫的,又見祖父拿過小扇畫上竹石,幾筆而成,感到非常奇妙,便產生「做一個畫家」的願望。他在學校的習作,曾被學校選為禮品贈送給知名人士。
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 十五歲至十七歲
經長親帶領,拜賈羲民先生學畫,賈先生博通畫史,對於書畫鑒賞也極有素養,見解卓識。常帶啟功到故宮博物院看陳列的古代書畫,有時還和一些朋友隨看隨加評論,啟功也一一記下。這些活動使啟功深受啟迪和教育。 啟功想多學些畫法技巧,賈先生又將他介紹給吳鏡汀先生。吳先生教授畫法,極為耐心,絕不籠統空談,而是專門把極關重要的竅門指出,使啟功長進很快。一次,一位長親命他畫一幅畫,說要裝裱後掛起,他感到很光榮。但長親又說:「畫完後不要落款,請你的老師落款」,這又給他很大刺激,從此發憤練字。
一九三○年 十八歲
經老世交介紹,從戴姜福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習作舊詩詞。由於老師的精心培育,加上他刻苦自學,從青年時候起,便對中國古典文學和歷史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九三二年 二十歲
與章寶琛完婚。章氏,滿族,長啟功兩歲。 為維持生活,教家館,有時也作畫賣錢。
一九三三年 二十一歲
經傅增湘先生介紹,受教於陳垣先生,陳垣先生看過他的作品,認為「寫作俱佳」,便安排他在輔仁中學任國文教員。此後幾十年一直在教育崗位,主要精力都在教授古典文學,中間也賣過字畫,但他說:「那隻是副業。」
一九三五年 二十三歲
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業余從事書畫創作。
一九三八年 二十六歲
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抗戰勝利後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負責文獻館審稿和鑒定文物。
一九四九年 三十七歲
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教授。
一九五二年 四十歲
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輔仁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並,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學。同年加入「九三」學社,被選為「九三」學社北京分社委員,後又被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此後曾與向達、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麇菽諸人標點敦煌變文俗曲。稍後又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程乙本作注釋,這是建國後首次出版的《紅樓夢》注釋本。 一九五七年 四十五歲 母親和姑姑相繼去世。
一九六二年 五十歲
撰寫完成《古代字體論稿》和《詩文聲律論稿》兩本書稿。
一九六三年 五十一歲
撰寫了《〈紅樓夢〉札記》
一九六六年 五十四歲
「文革」爆發,一切公開的讀書寫作活動被迫中止,但私下裡治學不輟。由於他精通書法,常被造反派命令抄寫大字報。
一九七一年 五十九歲
參與中華書局組織標點《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與王鍾翰等負責標點《清史稿》。
一九七五年 六十三歲
夫人章寶琛逝世。
一九七六年 六十四歲
粉碎四人幫之後,師大恢復課程。
一九七七年 六十五歲
《詩文聲律論稿》由中華書局出版
一九七八年 六十六歲
文革後落實政策仍被聘為教授。
一九七九年 六十七歲
《古代字體論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一年 六十九歲
《啟功叢稿》由中華書局出版。同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被推為副主席。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赴香港講學,作關於漢語和《紅樓夢》的講演。
一九八二年 七十歲
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任該組成員。
一九八三年 七十一歲
應中宣部《中國美術全集》辦公室聘請,任《中國美術全集》顧問。 參與國家文物局組織的由七位專家組成的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負責甄別、鑒定北京及全國各大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古代書畫作品的真偽。
一九八四年 七十二歲
被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被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一九八六年 七十四歲
被任命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一九八九年 七十七歲
四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啟功韻語》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年 七十八歲
《論書絕句一百首》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和北京三聯書店出版。該書以詩的形式總結了他幾十年來書法實踐的系統理論,對歷代書家有評論,對書法的結字、用筆有獨到見解。 為設立「勵耘獎學助學基金」,在香港舉辦「啟功書畫義展」。
一九九一年 七十九歲
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 《漢語現象論叢》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同年十一月底,將義賣字畫所得一百六十三萬余元全部捐給北京師范大學,設立「勵耘獎學助學基金」。 九月,赴日本東京、大阪訪問,參觀大阪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書畫珍品。
一九九二年 八十歲
全國政協、北京師范大學、榮寶齋聯合舉辦「啟功書畫展」,先後在北京、廣州和日本展出。 《說八股》、《啟功論書札記》、《啟功書畫留影冊》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四年 八十二歲
赴韓國進行書畫交流。榮寶齋與韓國東方畫廊聯合舉辦「啟功·金膺顯書法聯展」先後在北京和漢城展出。 《啟功絮語》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五年 八十三歲
《啟功論書絕句一百首》、《啟功書畫作品專集》由榮寶齋出版。
一九九六年 八十四歲
十月,赴美、德、法三國訪問,參觀三國國家博物館所藏中國書畫珍品。
一九九七年 八十五歲
四月,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書畫代表團赴新加坡,舉辦中央文史館館員書畫作品展,啟功先生任團長。十月,應香港商務印書館邀請赴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暨商務印書館建館一百周年活動,為香港回歸創作書畫作品多件。 《啟功論書絕句一百首》日文譯本在東京出版。
一九九八年 八十六歲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五屆委員和第六、七、八、九屆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二〇〇五年 九十三歲
六月三十日二時二十五分病逝於北京。
啟功先生論著出版年表
1953年
《紅樓夢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7年
《敦煌變文集》(與人合編),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5年
《古代字體論稿》,文物出版社
1977年
《詩文聲律論稿》,中華書局
1981年
《啟功從稿》,中華書局
1982年
《啟功先生講書法》(錄像帶),北京師范大學
1985年
《啟功書法選》,人民美術出版社
《啟功書法作品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論書絕句》,商務印書館(香港)
1986年
《啟功書法作品選》(縮印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書法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書法概論參考資料》,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啟功-宇野雪村書畫展》,(日本印刷)
1988年
《書法教學》(錄像帶),北京師范大學音像出版社
1989 年
《啟功韻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0年
《論書絕句》,商務印書館(香港)、三聯書店
《啟功草書千字文》,中國和平出版社
《啟功書畫展留影》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1991年
《漢語現象論叢》,商務印書館(香港)
《說八股》,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年
《啟功論書札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啟功書畫留影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3年
《榮寶齋畫譜-啟功卷》,榮寶齋出版社
1994年
《啟功絮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 年
《啟功論書絕句一百首》,榮寶齋出版社
1997年
《啟功書話》(即論書絕句一百首日文版),日本二玄社出版
《論書絕句》(再版),三聯書店
1998年
《當代書法家精品集啟功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古代字體論稿》,文物出版社再版
《啟功贅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啟功叢稿》(論文卷、題跋卷、詩詞卷),中華書局
2000年
《啟功三帖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說八股》,中華書局
《詩文聲律論稿》,中華書局
2001年
《啟功論書法》(宣紙本),文物出版社
《啟功書畫集》,文物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啟功臨帖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
《啟功書畫絮語墨跡選》,上海書畫出版社
《啟功臨懷素自敘貼》,榮寶齋出版社
《啟功臨王羲之十七貼》,榮寶齋出版社
《論書絕句》注釋本,三聯書店
《真茗閣藏名人書畫-啟功卷》,文物出版社
《詩文聲律論稿》(墨跡本)(修訂版),中華書局
2003年
《啟功草書千字文》(再版),中國和平出版社
《啟功草書千字文》,上海書畫出版社
《啟功書法論叢》,文物版社
2004年
《啟功講學錄》《啟功韻語集》《啟功題畫詩墨跡選》《啟功口述歷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年
《啟功臨蘭亭續貼》,榮寶齋出版社
《啟功書畫集》(普及本)文物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啟功楷書千字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啟功書畫選集》(宣紙本),文物出版社
《啟功書法選》(宣紙本),西冷印社
《堅凈局叢帖-臨寫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啟功給你講書法》,中華書局
2006年
《啟功題跋書畫碑帖選》,文物出版社
G. 啟功老師的書法請問是不是真的
啟功先生三議書畫鑒定
啟功先生是著名的書畫家、文物鑒定家、紅學家、國學大師,專門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歷代散文、歷代詩選和唐宋詞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一議:書畫鑒定有一定的模糊度。啟先生針對書畫鑒定工作中的流弊,就鑒定工作有其局限性和思想諸方面提出看法。指出人人均有其局限性,受學術水平、思想方法、主觀偏好、外界影響多方面的限制,鑒定家不可能全懂,其意見也不可能總是正確,客觀上也會有很多目前我們尚不能認識的問題,故謙虛謹慎、多聞缺疑、承認鑒定工作有其局限性和存在一定和模糊度,應是做鑒定工作唯一科學的態度。啟先生還提出應重視現代科學的發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彌補人的能力所不足的設想。
二議:鑒定不只是真偽的判別。自古流傳下來的書畫有許多復雜情況,演唱會是真偽兩端所能包括的。如古法書復製品、古畫摹本、後加偽款的無款古畫、真假拼配、代筆、直接作偽等,其中有些不是用真偽二字所能套上去的,要仔細分析,認真體認,並要敢於自以為非,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不懂,而不要以正確自居,以權威自負。他舉前人的事例說,凡有時肯說或敢說自己不清楚、沒懂得、待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位真正的大鑒定家。
三議:鑒定中有世故人情。書畫鑒定工作除限於鑒定者的水平造成失誤外,還有可能因社會上的種種阻力作出「屈心」的不公正的結論。他根據所知的真人真事總結出八條:一、皇威,二、挾貴,三、挾長,四、護短,五、尊賢,六、遠害,七、忘形,八、容眾。逐一分析其原因,並舉例說明,最後提出要虛心容眾,不據一言堂。願以此語與同仁共勉。
啟功先生此文既論及鑒定工作的原則、方法,也強調鑒定者自身的業務和品質修養,提倡頭腦冷靜,謙虛謹慎,實事求是,正確認識自己。他在文中有些處以剖析自己為例,說理和平,語重心長,雖以書畫鑒定為題,也可供其他類鑒定工作參考。文章來源 網路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市場調查評估中心
H. 啟功的其他相關
啟功先生的堅與凈作者:徐可
啟功,字元白,滿族人,1912年7月26日生於北京,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聯榮譽委員。集教育家、文物鑒定專家、古典文學專家、語言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於一身,著有《啟功書畫集》、《啟功叢稿》、《詩文聲律論稿》、《漢語現象論叢》、《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論書絕句》等多種。
啟功先生是我所崇拜的一位長者,而且我從不諱言這種崇拜。崇拜這個詞的分量很重,在我到了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的年紀之後,我幾乎沒有用過它,但用在啟功先生身上我卻毫不猶豫。是因為他那卓爾不群、雋永灑脫的法書嗎?還是因為他那無所不容、博大精深的學問?要我說,這些都是令人欽佩的,但還不足以構成崇拜的理由。我之崇拜啟功先生,完全是因為他特有的人格魅力:謙和慈祥、淡泊名利、虛懷若谷、包容無際。當我思念啟功先生的時候,我首先想起的不是他的學問或法書,而恰恰是他的為人。在我的心目中,啟功先生近乎完人。
啟功先生有一方古硯,上有銘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啟先生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書房命名為「堅凈居」,自號為「堅凈翁」。十幾年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則銘文時,我只是把它當作啟先生的自勉之詞;隨著這些年來對啟先生了解的加深,我才真切地體會到,「堅」、「凈」二字不正是先生一生為人的真實寫照么?
先說「堅」吧。堅者,堅固,堅定,堅決。在人們的印象里,啟功先生是一位非常幽默而隨和的老人,似乎柔的成分更多一些。不過在我看來,啟先生性格中「剛」的成分也不少。先生平素為人謙和,卻從不隨波逐流、隨聲附和。在原則問題上,他是一點也不含糊的。他要較起真來,誰也奈何不得。我就曾幾次親見過他較真的情形。比如,他對有人假冒他的書法表現得很超然;然而當他發現有人冒用他的名字進行古書畫鑒定,並在贗品上以他的名義題字落款時,先生卻非常氣憤。他特地將我召去,讓我在報上為其發表聲明:從今以後,啟功不再為任何個人鑒定字畫真偽,不再為任何個人收藏的古字畫題簽。他嚴肅地說:「我對這種行為必須講話,這與造我的假字不同,這是以我的名義欺詐別人,對這種犯罪行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責任的權利。」聲明發表後,啟先生的許多朋友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為他們知道啟先生為人隨和,好說話。可是先生真的是說到做到了,留下文物鑒定界的一則佳話。此事過去已有10年,我至今還能回想起當時啟功先生嚴肅而又焦急的神情。
啟功先生的法書名滿天下,求字的人趨之若鶩。菩薩心腸的啟先生很少拒絕別人,幾乎有求必應。不過碰上話不投機的,即使對方許以重金,啟先生也不肯假以辭色。曾經有商人請啟先生題寫匾額,為先生所拒。旁人怪啟先生不給面子,啟先生說:我對他還算客氣的。這個人沒有誠意,我今天就是要教教他什麼叫誠意。啟先生在給人題字時,首先總要問一句「要簡體還是繁體」?他這是尊重別人的習慣。但凡是給書刊或牌匾題字時,他必定寫簡體字。有人問他是不是愛寫簡體字,他正色道:「這不是愛寫不愛寫、好看不好看的問題,漢字規范化是國家法律規定的,法律規定的我就得執行。」
再說「凈」。凈者,清潔,干凈,不含雜質。有一本寫啟功先生的書名叫《靜謐的河流》。這個名字真好,形象地概括了先生的神韻。先生不是巍巍高山,聳立雲端;也不是滔滔大海,洶涌澎湃;他就是一條靜謐的河流——寧靜平和、清澈見底。他心地純凈,不摻雜念,置生死於度外,視名利如鴻毛。前些年,他用賣字畫的錢設立了一個「獎學助學基金」,卻不用自己的名義,而是用他恩師陳垣(勵耘)的名義;他不計報酬為別人創作了很多書畫作品,還多次捐資希望工程,贊助失學兒童,而他本人始終過著粗茶淡飯、布衣土鞋的簡朴生活。
先生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很多人都想見他一面,有的人在見面之後(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見過面)還要寫出一篇兩篇文章發表出來,其中一些文章有不少失實之處。對此,啟功先生一貫相當達觀,毫不在意,「開門撒手逐風飛,由人頂禮由人罵。」但是對於為他寫作傳記一事,他卻是一直堅決反對。他曾自述:「自愧才庸無善惡,兢兢豈為計流芳。」他不圖虛名,對於人們奉贈給他的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認,只認定自己是一名教師。有一則廣為人知的笑話,說的是啟功先生因為身體欠安,閉門養病,奈何訪客不斷,不勝其煩,就以其一貫的幽默寫了一張字條貼在門上:「大熊貓病了,謝絕參觀!」從此得了一個「大熊貓」的雅號。這笑話傳得久了,很多人都信以為真。有一次啟先生鄭重其事地請我為他「辟謠」:「外面有人說,啟功自稱大熊貓,那都是別人誤傳。」「其實我寫的是:『啟功冬眠,謝絕參觀。敲門推戶,罰一元錢。』」啟先生說。「我還有自知之明,哪敢自稱國寶呢?」這件事在啟先生雖然是半開玩笑,從中也可看出他的認真和謙虛。
我特別喜歡啟功先生寫的一副對聯:「能與諸賢齊品目,不將世故系情懷。」我以為,這是對「堅」、「凈」二字最好的註解。啟功先生剛正不阿,不虧操守,高尚的品德為人稱頌;他胸襟曠達,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用「堅」、「凈」二字來概括他的性格、操守、志趣乃至整個精神世界,真是太恰當不過了。 我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顯的事業之一是書畫鑒定。我從實踐中總結了七條忌諱,或者說社會阻力容易帶來的不公正性,即一、皇威,二、挾貴,三、挾長,四、護短,五、尊賢,六、遠害,七、容眾。簡而言之,前三條是出自社會權威的壓力,後四條是源於鑒定者的私心。
不妨舉一個例子:就拿我尊敬的張效彬先生來說,他是我的前輩,由於熟識,說話就非常隨便。他晚年收藏了一幅清代人的畫,正好元代有一個和他同名的畫家,有人就在這幅畫上加了一段明朝人的跋,說這幅畫是元代那個畫家的畫。我和王世襄先生曾寫文章澄清這一問題,張老先生知道後很不高興。再見到我們的時候用訓斥小孩子的口吻半開玩笑地說:「你們以後還淘氣不淘氣了?」我們說:「不淘氣了。」大家哈哈一笑也就過去了。這雖然是一段可入《世說新語》的雅趣笑談,但足以說明「挾長」、「挾貴」的現象是存在的。
「挾貴」「挾長」的要害是迷信權威,而迷信權威也包括對某些著錄的迷信。比如端方寫了一本《壬寅消夏錄》,他一直想在書前放一張最古、最有分量的人物像。有一個叫蒯光典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就拿了一張號稱尉遲乙僧畫的天王像,找上門去,在端方的眼前一晃。端方當然知道著錄書上曾記載過尉遲乙僧曾畫過這類題材的作品,於是胃口一下被吊了起來,連忙說:「今天你拿來的畫拿不走了,我這里有的是好東西,你隨便挑,要什麼我都給你,只要把這張畫留下。」這正中蒯光典的下懷。
後來我在美國華盛頓的弗瑞爾博物館看到這張畫,實在不行,它貼在木頭板上,上面有很多題跋,但假的居多,只有宋人的一個賬單是舊的,記載此畫在當時流傳過,但並不能說明它就是尉遲乙僧的。 啟功:別說我是書法家
書法家、文物家、史學家,所有的光環在他看來都是副業。
成為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後,慕名求字者自然不少,啟功則不論尊卑,凡有所請,便欣然從命,不忍拂意。先生作書,不擇硯墨,宣紙下墊幾張舊報紙,口占詩句,握管直書,珠璣滿紙,章法天成。盛名之下的啟功很累,但啟老先生卻始終保持著寬容大度、豁達幽默的處世態度。
隨著電腦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們逐漸擺脫了傳統的「筆,墨,紙,硯」,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電腦「寫」字,還希望電腦「寫」多種風格的好字。在方正集團推出方正啟體等18款新字體時,啟功應邀來到方正集團字模部現場,饒有興趣地觀看了電腦造字過程的演示,並就電腦造字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作為著名書法家的他對於將傳統書法藝術與現代電腦技術的結合大加贊賞,連說三個「好」字。如今,以之為源的方正啟體點畫活潑,體勢清朗,眉目清秀,體態大方,體現了啟體典雅遒麗、豪邁瀟灑的書法風格,具有明快大方的特點。他早就笑稱:「我就差公廁沒寫字了。」那是「東方之子」的名人訪談節目,記者是把啟功作為大書法家來采訪的。可是啟功首先聲明他不是一個書法家,他說他首先是一個教師,然後勉強算是一個畫家,書法只是他的業余愛好而已。
的確,啟功詩書畫成就斐然,並曾榮獲「中國書法藝術終身成就獎」,但書畫卻非主業。其主業文史,一生教授古典文學、漢語,研究古代文學、史學、經學、語言文字學、禪學,著有《漢語現象論叢》、《詩文聲律論稿》、《古代字體論稿》等。他熟知清史,曾經7年點校《清史稿》;20世紀50年代注釋《紅樓夢》。
啟功年幼時,祖父疼愛他,讓他拜雍和宮的老喇嘛為師。1歲喪父,10歲時又失去曾祖父、祖父。因償還債務,家道已經敗落得一貧如洗,以致啟功無力求學。在曾祖父門生的幫助下,他才勉強入校學習。1933年,21歲的啟功雖說沒有讀完中學,而筆下的書畫文章卻有了佼佼之色。祖父的門生傅增湘拿著啟功的作品,找到了當時輔仁大學的校長陳垣。為了啟功的生計,陳垣幫他找到了在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教國文的職業。家境貧寒的啟功,能有這份工作實屬不易。可是,雖然他兢兢業業地教書,還是被辭退了。理由很簡單,他中學沒有畢業,沒有文憑。
書法家,文物家,史學家,所有的光環在他看來都是「副業」。他說:「我的主業是教師。」但他又從不以「教人者」自居,而總是那樣謙虛自抑,不讓人稱是他的「學生」。
有人指著贗品問:「啟老,這是您寫的嗎?」啟老聽了,微微一笑:「比我寫得好。」
集詩、書、畫和文物鑒賞於一身的啟功,是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他對歷代作品特徵、作者風格瞭然於心,見識卓異,加上他有豐富的文物知識和文史修養,又熟諳典故,劣品和贗品總逃不過他的目光。難以理解的是,他對個人的作品從不看重。有個鋪子是「造假作品」的專賣店,標價不高,有人看了問店主:「是真的嗎?」店主也挺痛快:「真的能這個價錢嗎?」後來啟老聽說了這件事,就來到這個鋪子,一件一件看得挺仔細。啟先生誰不認識呀!有人就過來問:「啟老,這是您寫的嗎?」啟老聽了,微微一笑說:「比我寫得好。」在場的人全都大笑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啟老又改口了:「這是我寫的。」事後他向我們解釋,他說:「人家用我的名字寫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難缺錢,他要是找我來借錢,我不是也得借給他?」他撰文稱贊明代文徵明、唐寅等人,說當時有人偽造他們的書畫,他們不但不加辯駁,甚至在贗品上題字,使窮朋友多賣幾個錢。讓那些窮苦小名家得幾吊錢維持一段生活,而有錢人買了真題假畫,損失也不會多麼大。這觀念雖不合知識產權保護法,卻體現出啟功一向的仁者情懷。
啟功越來越感到時間不夠用,他要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學習的心得和經驗,盡可能多地留給後人。為了整理論文和書稿,他經常晚上靜下來加班加點。有時,為了不打斷思路而通宵不眠。
啟功在「上大學」一文中特別強調,「恩師陳垣這個『恩』字,不是普通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的思想、知識的恩誼之恩!」為感謝陳垣先生對自己的培養並作永久紀念,啟功於1988年8月義賣書法繪畫作品,以籌集基金為北師大設立「勵耘獎學助學基金」。此後兩年時間里,啟功幾乎達到了「手不停揮」的創作境界,常常是夜半書寫,還捐出1萬元作為裝裱費。1990年12月,《啟功書畫義展》在香港隆重舉行,從300多幅作品中選出的100幅字、10幅繪畫,被香港熱心教育的人士認購一空,加上啟功應社會各界需要所寫的100件作品的酬金,共籌得人民幣163萬元。當學校建議獎學金以他的名字命名時,啟功推辭,他說:「以先師勵耘書屋的『勵耘』二字命名,目的在於學習陳垣先生愛國主義思想,繼承和發揚陳垣先生辛勤耕耘、嚴謹治學的精神,獎掖和培養後學,推動教學和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他總是說過去需要錢的時候沒有錢,日子真難過,我的母親、姑姑、老師、老伴兒,他們活著的時候,我沒有錢讓他們過好日子;要這么多錢有什麼用呢?」他說:「我們是有難同當,但沒能有福同享。因此我的條件越好,心裡就越不好受。我只有刻苦一點,心裡才平衡一些。」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樓樓的正中央是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1978年,啟功66歲時,妻子、母親和恩師已經先後離他而去,回想半世艱辛歲月,啟功悲痛之餘寫下了這首詼諧、精煉《自撰墓誌銘》:
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且陋。身與名,一齊臭。(六,讀如溜,見《唐韻正》) 啟功先生逝世一周年後骨灰從八寶山請來,下葬在「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啟功先生的墓地佔地3平方米。墓塋東向,前望玉泉,後倚西山;蒼松侍於左,坦途通於右。2006年6月30日,啟功先生的忌日上午,在「老師走好」的祝福中,啟功先生的內侄、侍奉啟功30年的章景懷將啟功先生的骨灰盒緩緩送入墓穴。盒內與啟功先生同在的是師母幾件日常用品和二老的合影——刻畫在有機玻璃上的合影。師母病逝於「十年浩劫」中的1975年,骨灰盪然,只好這樣退而求其次了。不過即使沒有骨灰合葬也了卻了啟功先生的心願:師母逝世後,啟功先生有《痛心篇二十首》傾訴苦情,最後茫茫然祈求:「爹爹久已長眠,姐姐今又千古。未知我骨成灰,能否共斯土。」(啟功「自幼呼胞姑為爹」,她老人家終身不嫁,幫助太師母撫育啟功。「姐姐」系啟功對師母的稱呼。)
啟功先生的墓碑、碑座和墓誌獨具豐采,可以說是啟功一生心性和修養的完美呈現。墓碑是一方放大的石硯,由濃黑而光可照人的大理石製作,正中直排鐫刻著啟功標準的簽名,姓名下橫排生卒年月(1912—2005),再下一行橫排鐫刻啟功法書「夫人章寶琛」,同樣,姓名下也是師母的生卒年(1910—1975)。墓碑沒有上下款,簡潔大方,樸素端莊。
墓碑匠心獨運的是碑陰雕刻了兩條硯銘,一是啟功曾經收藏的清康熙「御硯」上的「御書」「御銘」:「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上有「康熙」「御銘」兩方印文。啟功是雍正第九代孫,生於辛亥革命第二年,他終生拒絕使用皇族姓氏,改革開放以後,皇室遺族以「愛新覺羅」自矜,但他依然不改素志,且作詩真誠諷喻。啟功並不把這方「御硯」當做傳家寶,但他喜歡這一「御銘」的內涵,並以這「御銘」取了室名「堅凈居」,人稱「堅凈翁」,更巧而又令人感到無比親切的是另一硯銘:「元白用功之硯」。誰敢作這樣的硯銘?是誰書寫的?書者是「陳垣」,是啟功先生的恩師、北師大的老校長。1990年啟功年近八十遠赴香港義賣自己所作字畫,以設立以老校長命名的「勵耘獎學助學基金」,以聊補晚年「酒釅花濃行已老,天高地厚報無門」的遺憾。以後來這里憑吊啟功先生的人,讀到這方墓碑,誰能說盡有多少聯想和情思呢?
墓碑的基座是一朵舒展的蓮花,也就是佛教中的蓮花座。啟功三歲在雍和宮按嚴格的儀式磕頭接受灌頂禮,終生禮佛,號「元白居士」,逝世前病重入住北大醫院危重病房,他左臂插針管,右手仍持念珠,昏迷中似睡似醒的時候常常手指微動在數念珠。啟功自述:「我從佛教和我老師那裡,學到了人應該以慈悲為懷,悲天憫人,關切眾生;以博愛為懷,與人為善,寬宏大度;以超脫為懷,面對現世,脫離苦難。」啟功「幼時孤露,中年坎坷」,遭大苦難而「悲天憫人」,心藏「苦情」而博愛眾生,這是修煉得來的達觀。然而啟功骨子裡是錚錚鐵漢,正如他詩中的自白:「墓碑前與碑座相連的同樣質地同樣顏色的一方巨石上,鐫刻著啟功生前的《自撰墓誌銘》。這是一首三言詩,詩曰:「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曰陋。身與名,一齊臭。」這里唯一與當年預想不合的是死後不在「八寶山」而隱居於「萬安」。不過民間早把「八寶山」當作「死地」的隱語,這樣一想還是與原詩符契。 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生於北京。
啟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兒子,排行第五,名弘晝,封「和親王」。其後代逐漸從王府中分離出來,至其曾祖時,家族已失去門蔭,要通過科舉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進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禮部尚書、察哈爾都統。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為典禮院學士,曾任學政、主考。
一九二二年 十歲
曾祖去世。家業因償還債務而衰落。
一九二三年十一歲
祖父去世。
家中變賣世藏書籍以作殯葬費用。當時母親克連珍與尚未出嫁的姑姑恆季華,都年僅二十餘歲,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擔。恆季華為了教養這一線單傳的侄子成人,毅然終身不嫁,並把自己看做是這個家庭中的男人。啟功亦稱姑姑為「爹爹」(滿俗,「爹爹」即叔叔)。
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六年 十二歲至十四歲
在北京匯文小學和匯文中學讀書。幼年啟功,看到祖父案邊牆上掛有大幅山水是叔祖畫的,又見祖父拿過小扇畫上竹石,幾筆而成,感到非常奇妙,便產生「做一個畫家」的願望。他在學校的習作,曾被學校選為禮品贈送給知名人士。
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 十五歲至十七歲
經長親帶領,拜賈羲民先生學畫,賈先生博通畫史,對於書畫鑒賞也極有素養,見解卓識。常帶啟功到故宮博物院看陳列的古代書畫,有時還和一些朋友隨看隨加評論,啟功也一一記下。這些活動使啟功深受啟迪和教育。啟功想多學些畫法技巧,賈先生又將他介紹給吳鏡汀先生。吳先生教授畫法,極為耐心,絕不籠統空談,而是專門把極關重要的竅門指出,使啟功長進很快。一次,一位長親命他畫一幅畫,說要裝裱後掛起,他感到很光榮。但長親又說:「畫完後不要落款,請你的老師落款」,這又給他很大刺激,從此發憤練字。
一九三〇年 十八歲
經老世交介紹,從戴姜福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習作舊詩詞。由於老師的精心培育,加上他刻苦自學,從青年時候起,便對中國古典文學和歷史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九三二年 二十歲
與章寶琛完婚。章氏,滿族,長啟功兩歲。 為維持生活,教家館,有時也作畫賣錢。
一九三三年 二十一歲
經傅增湘先生介紹,受教於陳垣先生,陳垣先生看過他的作品,認為「寫作俱佳」,便安排他在輔仁中學任國文教員。此後幾十年一直在教育崗位,主要精力都在教授古典文學,中間也賣過字畫,但他說:「那隻是副業。」
一九三五年二十三歲
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業余從事書畫創作。
一九三八年 二十六歲
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抗戰勝利後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負責文獻館審稿和鑒定文物。
一九四九年三十七歲
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教授。
一九五二年 四十歲
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輔仁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並,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學。同年加入「九三」學社,被選為「九三」學社北京分社委員,後又被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此後曾與向達、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麇菽諸人標點敦煌變文俗曲。稍後又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程乙本作注釋,這是建國後首次出版的《紅樓夢》注釋本。
一九五七年四十五歲 母親和姑姑相繼去世。
一九六二年 五十歲
撰寫完成《古代字體論稿》和《詩文聲律論稿》兩本書稿。
一九六三年五十一歲
撰寫了《〈紅樓夢〉札記》
一九六六年 五十四歲
「文革」爆發,一切公開的讀書寫作活動被迫中止,但私下裡治學不輟。由於他精通書法,常被造反派命令抄寫大字報。
一九七一年五十九歲
參與中華書局組織標點《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與王鍾翰等負責標點《清史稿》。
一九七五年 六十三歲
夫人章寶琛逝世。
一九七六年六十四歲
粉碎四人幫之後,師大恢復課程。
一九七七年 六十五歲
《詩文聲律論稿》由中華書局出版
一九七八年六十六歲
文革後落實政策仍被聘為教授。
一九七九年 六十七歲
《古代字體論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一年六十九歲
《啟功叢稿》由中華書局出版。同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被推為副主席。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赴香港講學,作關於漢語和《紅樓夢》的講演。
一九八二年 七十歲
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任該組成員。
一九八三年七十一歲
應中宣部《中國美術全集》辦公室聘請,任《中國美術全集》顧問。參與國家文物局組織的由七位專家組成的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負責甄別、鑒定北京及全國各大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古代書畫作品的真偽。
一九八四年 七十二歲
被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被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一九八六年七十四歲
被任命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一九八九年 七十七歲
四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啟功韻語》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〇年 七十八歲
《論書絕句一百首》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和北京三聯書店出版。該書以詩的形式總結了他幾十年來書法實踐的系統理論,對歷代書家有評論,對書法的結字、用筆有獨到見解。為設立「勵耘獎學助學基金」,在香港舉辦「啟功書畫義展」。
一九九一年七十九歲
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漢語現象論叢》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同年十一月底,將義賣字畫所得一百六十三萬余元全部捐給北京師范大學,設立「勵耘獎學助學基金」。九月,赴日本東京、大阪訪問,參觀大阪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書畫珍品。
一九九二年 八十歲
全國政協、北京師范大學、榮寶齋聯合舉辦「啟功書畫展」,先後在北京、廣州和日本展出。《說八股》、《啟功論書札記》、《啟功書畫留影冊》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四年八十二歲
赴韓國進行書畫交流。榮寶齋與韓國東方畫廊聯合舉辦「啟功·金膺顯書法聯展」先後在北京和漢城展出。《啟功絮語》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五年八十三歲
《啟功論書絕句一百首》、《啟功書畫作品專集》由榮寶齋出版。
一九九六年 八十四歲
十月,赴美、德、法三國訪問,參觀三國國家博物館所藏中國書畫珍品。
一九九七年八十五歲
四月,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書畫代表團赴新加坡,舉辦中央文史館館員書畫作品展,啟功先生任團長。十月,應香港商務印書館邀請赴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暨商務印書館建館一百周年活動,為香港回歸創作書畫作品多件。《啟功論書絕句一百首》日文譯本在東京出版。
一九九八年八十六歲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五屆委員和第六、七、八、九屆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二〇〇五年 九十三歲
六月三十日二時二十五分病逝於北京。2012影響中國收藏界十大經典人物
2013年1月6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名家收藏委員會等主辦,《收藏界》雜志等單位承辦的「2012影響中國收藏界十大經典人物」在京揭曉。啟功成為入選者。

I. 國家設立啟功教師獎的原因有哪些
「啟功教師獎」是我國第一個由高校與新聞媒體發起設立、面向全國基礎教育一線教師的獎項。而不是由國家設立的。
「啟功教師獎」以北京師范大學已故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啟功先生命名,以此弘揚啟功先生所倡導和踐行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教育精神。
為大力弘揚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在慶祝第30個教師節之際,北京師范大學特設立「中國啟功教師獎」,引導廣大教師在全國縣以下(含縣)農村地區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在全社會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該獎獎金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出資,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將評選出10名優秀教師,每名優秀教師獎勵50萬元人民幣。
根據評選辦法規定,「中國啟功教師獎」評選對象是長期工作在我國縣以下(含縣)農村地區基礎教育一線,在教師工作崗位滿30年的教師,尤其是向國家老、少、邊、貧、島等地區的基礎教育一線教師進行傾斜。評選條件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為標准。「中國啟功教師獎」候選人可從教育部表彰的全國優秀教師中選拔產生,也可以由省級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推薦產生,由評審委員會評定。著名教育學家、我校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擔任評審委員會主任。學校設立中國啟功教師獎專題網站,推薦單位可下載填寫推薦表,並寄送至秘書處參加評選。
「中國啟功教師獎」的設立,旨在對廣大基礎教育一線教師進行激勵,希望對促進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首屆「中國啟功教師獎」評審結果將於2015年7月1日公布,頒獎儀式將於2015年第31個教師節之際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