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目標
目前大學的概念,是指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在中國古代,類似於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是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在一定意義上,「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大學」是大人之學。
孔子的弟子,曾參所著的《大學》中,把大學之道列為三個方面,即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並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這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
其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
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
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
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
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
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
可見,大學的本質,從高校角度就是傳播知識,從學生角度就是獲得知識,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而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才能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而後把知識運用到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國家,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這,恐怕是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
② 教育的真正目標是什麼
有人說要全才,有人說要專才,我覺得是兩種人才都要培養,教育要培養的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教育的終極目標則是讓培養出來的人才服務於社會。
③ 教育目標的概念
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培養目標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因此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教育目的只有具體化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才能進行現實操作和具體落實。而教育目標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體而可觀測的變化(或進步)。所以,教育目的是各大概念。
下面是這三個概念的具體概念:
教育目標:就是指所培養的人才應達到的標准.這個目標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標是培養人的方向和規格)。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質量和規格的總要求,即解決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據。
培養目標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機構的具體化。它是由特定社會領域和特定社會層次的需要所決定的,也隨著受教育對象所處的學校類型、級別而變化。為了滿足各行各業、各個社會層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齡層次受教育者的學習需求,才有了各級各類學校的建立。各級各類學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務,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養目標。
④ 目標教育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