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教學設計
1. 絲綢絲綿哪裡來教案
大班主題教案
設計思想
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一直為古今中外人們所贊頌。中國是最早發明養蠶的國家,蠶繭和生絲產量一直居世界各國之首。蠶絲業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滲透到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形成浩瀚多彩的絲綢文化。我們設計的認識「蠶」系列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觀察蠶的生長過程,了解絢麗璀璨的絲綢織物的由來,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一:種植角(非正規教學活動)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種植園地內的桑樹、蓖麻樹。
活動二:飼養角(非正規教學活動)
飼養桑蠶、蓖麻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有目的地持續觀察蠶的生長過程,並重點觀察記錄蠶眠的情況。
蠶眠情況觀察表
眠的次數眠的溫度眠的時間備注
活動三:認識蠶寶寶(正規性教學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交流,初步了解兩種蠶的外形特徵,在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培養幼兒觀察的細致性和目的性。
活動准備
1.在日常飼養、觀察蠶寶寶的過程中,已初步了解了兩種蠶各自愛吃的食物。
2.為每組准備兩種蠶及相應的桑葉。
3.介紹蠶的外形的錄像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蠶寶寶,知道它們的名稱及主要特徵
1.分組觀察,找相同,然後播放錄像片。
小結:蠶由頭和身體構成,頭上有嘴和兩只小小的眼睛;身體圓長而軟,有環節;身體下面有許多對小腳,身體旁邊有氣孔,氣孔可以呼吸和散熱;尾部有小尖,叫尾角;會爬行。
2.找不同,把相同的蠶放在一個盤中。
小結:灰白色的叫桑蠶,身上有黑點的叫蓖麻蠶。
二、它們愛吃什麼
1.幼兒動手給兩種蠶餵食。
2.請幼兒說說桑蠶、蓖麻蠶各愛吃哪種樹葉。
活動延伸
觀看錄像片《野蠶》。
活動四:蠶的一生(正規性教學活動)
活動目的
1.了解蠶的生長過程,知道蠶的用途。
2.激發幼兒進一步觀察、了解蠶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錄像片《蠶的一生》。
2.「蠶的一生」操作卡片(卵—幼蟲—蛹—成蟲),人手一份。
3.布置蠶的用途展覽廳(實物和圖片)。
活動過程
一、蠶的生長過程
1.教師向幼兒介紹蠶的四個生長過程。
2.請幼兒操作「蠶的一生」卡片。
3.請幼兒講述排列情況。
4.觀看錄像《蠶的一生》。
5.根據觀看的錄像內容,重新排列卡片。
二、蠶的用途
1.幼兒自由參觀展覽廳,教師適當指導。
2.組織幼兒講述參觀的內容:①你在展覽廳看到了些什麼?②蠶有哪些用途?③結合錄像片講述蠶的用途。
活動延伸
2. 《認識絲綢》中班科學教案
目標:
1.感知絲綢的特點,及其用途。
2.知道絲綢是中國的特產。
准備:
1.絲綢若干塊、穿唐裝的娃娃、織錦畫等。
2.幼兒用書《蠶的變化》圖。
授課
1、觀察、感知絲綢的特點:
看看、摸摸、說感覺:
——「我這里有幾塊給娃娃做衣服的絲綢料子,你們看看摸摸,感覺怎麼樣?平時看見過絲綢製品嗎?」 絲綢的來歷(觀察蠶生長過程的圖片)
——知道絲綢是什麼織成的嗎?穿過絲綢服裝嗎?
「為什麼人們穿絲綢服裝?穿在身上的感覺怎麼樣?」
「除了絲綢服裝,還有什麼東西是絲綢做的?」
2、.閱讀圖書:幼兒閱讀圖書,了解絲綢的用途。
小結:絲綢很漂亮,輕柔、薄、透氣滑爽,是中國的特產。
做圍巾、被面和藝術品,受到世界各國朋友的喜愛。要織絲綢,就要多養蠶,蠶多絲綢才織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