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書法教學
❶ 蘇軾書法怎樣寫PDF
跟其它人一樣
❷ 蘇軾是怎樣學習書法的150字
蘇軾的書法在中國來說也堪稱一絕,他的書法尤其是《寒食帖》呀,這些東西都是中國的瑰寶。
北宋書法在個性化精神的引導下,走出了王朝更替引起的書法低潮,迎來了「風格時代」的第一個書法高峰。代表這一時期最高成就的,是書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一、蘇軾
❹ 在書法上,蘇東坡的學習者有哪些
在書法上,蘇東坡年少時曾經學二王,中年時模仿顏真卿、楊凝式、徐浩,晚年又借鑒李邕。但他並沒有食古不化,而是我行我素,別出新意,不步古人的後塵。其實,他學習王羲之很有心得,曾在自臨《講堂帖》跋文中說:「此右軍書,東坡臨之,點畫未必皆似,然頗有逸少風氣。」黃庭堅評價說:「東坡書隨大小真行,皆有嫵媚可喜處,今俗子真譏評東坡,彼蓋用翰林侍書之繩墨尺度,是豈知法之意哉。」倪瓚也覺得蘇軾書法是「縱橫斜直,雖率意而成,無不如意,深賞識其妙者,惟涪翁一人」。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 「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歐陽詢聰敏勤學,讀書數行同盡,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尤其篤好書法,幾乎達到痴迷的程度。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贊嘆多次,而不願離去,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復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卧了3天才離去。
歐陽詢練習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後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被後代書家奉為圭臬,以「歐體」之稱傳世。唐代書法品評著作《書斷》稱:「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斗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
❻ 關於蘇軾的書法資料
蘇東坡書論原文:
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⑴。
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庄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⑵。
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⑶。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⑷。
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⑸。歐陽文忠公謂余,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⑹。方其運也,左右前後,卻不免攲側,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柳誠懸之言良是⑺,古人得筆法有所自,張長史以劍器,容有是理⑻,雷太簡乃雲聞江聲而筆法進⑼,文與可亦言見蛇斗而草書長,此殆謬矣⑽。
獻之少時學書,逸少從後取其筆而不可,知其長大必能名世⑾。仆以為知書不在於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獨以其小兒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筆。不然,則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
❼ 當代書法家誰學蘇軾學得最好
曹寶麟
❽ 蘇軾的書法為什麼不能簡單
蘇軾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州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洋溢著起伏的情緒。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蘇軾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為烏台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 《蜀中詩》、《人來得書帖》、《答謝民師論文帖》、 《江上帖》、《李白仙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祭黃幾道文卷》、《梅花詩帖》、《前赤壁賦》、《東武帖》、《北游帖》、《新歲展慶帖》、 《寶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辯才韻詩》、《一夜帖》、《宸奎閣碑》、《致若虛總管尺牘》、《懷素自序》等。蘇軾的書法,後人贊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❾ 蘇軾書法三個時期的特點各是什麼
黃庭堅將蘇軾書法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台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