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教學
Ⅰ 陳氏太極拳83式新架一路動作詳解
還是跟老師學吧。要不看那本陳式太極拳的書,小本子那個,顧留馨的那個足夠了。學拳主要是跟老師。看書基本上沒有用。看錄像也是。一定要老師現場教,並給你糾正動作。
Ⅱ 求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視頻下載
陳式太極拳 老架一路,分解教學,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973481.html
對身體各部分基本要求講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0MTQ4ODMy.html
Ⅲ 陳氏83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招式的名稱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在陳式太極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轉腕纏繞等動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陳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擠、按手法運用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運用為輔,動作力求柔順,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手法之變,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擊作用。
拳譜
第1式 預備式 第42式 掩手肱拳
第2式 金剛搗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懶札衣 第44式 抱頭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閉 第45式 三換掌
第5式 單鞭 第46式 六封四閉
第6式 第二金剛搗碓 第47式 單鞭
第7式 白鶴亮翅 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 第49式 後招
第9式 初收 第50式 野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 第51式 六封四閉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52式 單鞭
第12式 再收 第53式 雙震腳
第13式 前螳拗步 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掩手肱拳 第55式 懶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剛搗碓 第56式 六封四閉
第16式 撇身捶 第57式 單鞭
第17式 背折靠 第58式 雲手
第18式 青龍出水 第59式 擺腳跌岔
第19式 雙推手 第60式 金雞獨立
第20式 三換掌 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 第62式 退步壓肘
第22式 倒卷肱 第63式 中盤
第23式 退步壓肘 第64式 白鶴亮翅
第24式 中盤 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鶴亮翅 第66式 閃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 第67式 演手肱拳
第27式 閃通背 第68式 六封四閉
第28式 掩手肱拳 第69式 單鞭
第29式 六封四閉 第70式 雲手
第30式 單鞭 第71式 高探馬
第31式 雲手 第72式 十字擺蓮
第32式 高探馬 第73式 指襠捶
第33式 右擦腳 第74式 白猿獻果
第34式 左擦腳 第75式 六封四閉
第35式 蹬一跟 第76式 單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 第77式 雀地龍
第37式 擊地捶 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腳 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獸頭式 第80式 轉身雙擺蓮
第40式 旋風腳 第81式 當頭炮
第41式 蹬一跟 第82式 金剛搗碓
第83式 收勢
Ⅳ 陳正雷-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教學
Ⅳ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倒卷肱怎樣練法
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其特點是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以纏絲勁為核心統領全身;動作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一動皆動,一靜具靜,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在勁力上以掤、捋、擠、按為主,以采、挒、肘、靠為輔。練習時要求做到虛領頂勁,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襠勁開圓,呼吸自然,氣沉丹田,以腰為軸,節節貫串,虛實分明,上下相隨,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外形走弧線,內勁走螺旋,整套拳沒有平面,沒有直線,非圓即弧,渾然一圓。練習時,要把意氣鍛煉貫徹拳路的始終
Ⅵ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的拳譜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在陳式太極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轉腕纏繞等動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陳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擠、按手法運用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運用為輔,動作力求柔順,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手法之變,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擊、健身、養生作用。
拳 譜
第1式 預備式 第42式 掩手肱拳
第2式 金剛搗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懶札衣第44式 抱頭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閉第45式 三換掌
第5式 單鞭第46式 六封四閉
第6式 第二金剛搗碓第47式 單鞭
第7式 白鶴亮翅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第49式 後招
第9式 初收第50式 野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第51式 六封四閉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第52式 單鞭
第12式 再收第53式 雙震腳
第13式 前螳拗步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掩手肱拳第55式 懶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剛搗碓第56式 六封四閉
第16式 撇身捶第57式 單鞭
第17式 背折靠第58式 運手
第18式 青龍出水第59式 擺腳跌岔
第19式 雙推手第60式 金雞獨立
第20式 三換掌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第62式 退步壓肘
第22式 倒卷肱第63式 中盤
第23式 退步壓肘第64式 白鶴亮翅
第24式 中盤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鶴亮翅第66式 閃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第67式 掩手肱拳
第27式 閃通背第68式 六封四閉
第28式 掩手肱拳第69式 單鞭
第29式 六封四閉第70式 雲手
第30式 單鞭第71式 高探馬
第31式 雲手第72式 十字擺蓮
第32式 高探馬第73式 指襠捶
第33式 右擦腳第74式 白猿獻果
第34式 左擦腳第75式 六封四閉
第35式 蹬一跟第76式 單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第77式 雀地龍
第37式 擊地捶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腳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獸頭式第80式 轉身雙擺蓮
第40式 旋風腳第81式 當頭炮
第41式 蹬一跟第82式 金剛搗碓
第83式 收陳氏家譜
陳氏始祖:陳卜
二世陳剛、三世陳琳、四世陳景元、五世陳堂、六世陳宗儒(獨子思貴)等人。到七世開始分家立業。其中一支為七世陳思貴、八世陳撫民、九世陳王庭和陳王前兄弟……。
陳氏第九世:陳王庭(陳式太極拳始祖):太極長拳
陳氏第十世:陳所樂,陳汝信,太極拳第二代宗師。
陳氏十一世:陳正如,陳光印,陳所樂之孿生子陳恂如、陳申如;陳汝信之子大鯤、大鵬
陳氏十二世:陳敬柏,字長青,乾隆年間人;十二世的陳善(字嘉謨)
陳氏十三世:陳公兆,字德基,生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三世的陳毓錦(字尚)
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字雲亭;形成了完整的套路,即太極拳大架(又名炮拳或炮捶)一、二路。教有名弟子揚露襌。十四世陳有本創立以勁走立圓、手走小圈的套路新架(即小架)。十四世陳有恆。
陳氏第十五世:陳耕耘,字霞村(陳長興之子);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楊式太極拳。陳有恆之子,兄弟三人(伯甡、仲甡、季甡):陳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箎,號石廠。陳清平(1795~1868),贅婿於趙堡鎮(陳家溝東北五里地)在那裡傳拳,世人稱為趙堡架(小架里的「圈」架)。(其弟子武禹襄、和兆元、李景延、李作智,分別創衍出了武氏太極拳、和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忽雷架和騰挪架。)
陳氏十六世:陳鑫(1849一1929),字品三
陳氏十七世:陳發科(1887一1957),字褔生;陳子明
陳氏十八世:陳照丕(1883一1972),字績甫;
陳發科之子陳照旭、陳照奎(陳照奎主要以83勢新架為主),陳女豫霞,拳藝亦很好。陳發科傳人沈家偵、顧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馮志強、李經梧、肖慶林等。
陳氏十九世:陳小旺(陳照旭之子)、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均為陳照丕所授弟子,合稱為陳家溝的「四大金剛」)

Ⅶ 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和老架一路那種好學 陳氏太極拳新架1路和老架1路有什麼區別
新架難學。不過難到什麼程度要看你個人情況,如果你比較有耐心,愛琢磨,也不專在乎多花些時屬間,那麼新架也不算太難。
主要區別就是新架纏絲更多、更細,有很多細小的動作,學的不認真的話很容易丟動作。網上有很多視頻,老架看陳小旺、陳小星、陳正雷的,新架看陳瑜、馬虹的,很容易看出區別。
其實老架打多了也會越打越細,但從入門上來說,老架確實易學一些。不過這也是相對來講的,老架學起來也挺不容易,關鍵要多思考拳理,多體會。一方面注意基礎,比如站樁(一定要找正經的拳師調樁)和纏絲,一靜一動,掌握好了,學拳很容易;另一方面注意別玩命練,初學一定要把精力放在每個動作的合理性上,而不要追求每天打多少遍。
Ⅷ 陳氏太極拳新架1路和老架1路有什麼區別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在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招式中,增加了轉腕纏繞等動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陳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擠、按手法運用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運用為輔,動作力求柔順,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手法之變,身法中正自然。
Ⅸ 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
你是想問什麼呢?
新架一路和二路是陳發科所創,陳照奎定型。陳照奎的兒子陳瑜現在北京教拳。陳小旺、陳正雷等陳家溝拳師早期跟陳照丕學拳,陳照丕去世後陳照奎回陳家溝授拳,所以他們也會打新架。
新架比老架復雜,招式上比較細,纏絲更多。
新架似乎更嚴格地遵循陳式太極的拳理,即纏絲的來去都做得更清楚,沒有省略,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也可能是我所學的老家一路不夠細致的緣故。這點你需要親身體會才行。
一般都認為從老架入門比較好,對於沒有基礎的人來說,新架學起來比較困難,不過不是不能學,就是需要更大的耐心。你看看網上的視頻,比一下新架和老架的招式就能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