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學的含義

教學的含義

發布時間: 2021-07-28 23:09:15

教學系統的含義

教學系統是教育系統的子系統,是指為了實現某種教學目的、由各教學要素有機結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學功能的整體。

㈡ 教學的概念是什麼

|楊【楊德發專欄】

什麼是教學

文|楊德發(重慶市重點課題《學本式教師培訓資源開發研究》課題組負責人)

什麼是教學?《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第150頁,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

這個定義似乎中規中舉,無隙可擊。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實作中,「教師的教」極容易左右「學生的學」形成「教師主動地教、學生被動地學」的局面。然而如何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以避免學生被動地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從而形成「教師主動、學生主動」的雙主動局面是每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教=孝+攵,攵是攴(pō)的變形。攴下面的「又」表示手,上面部分表示教鞭。「教」表示教師手拿教鞭培養的學生的孝心和孝能。教師拿著教鞭高高在上的教,學生在下面心驚膽顫地學,這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教學,遠遠不適應於現代信息社會的教學了。

學,學,「冖」表示家中,家中的孩子為了生存而向老師學習織網(用於網野獸或網魚)。古代學織網是學習具體的技能,模仿即可完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的學習要復雜得多,學生在學校主要是學習抽象概念及規律(規律是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知識網。

「教學」一詞最先出自《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辭源》,第1767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10月)「教學相長」表示教與學互相促進,我理解有三層意思:教師自己的學與教師自己的教互相促進,教師自己要先學後教,教後再學;學生的學與學生的教(陶行知的小先生制)相互促進,學生學懂學會這可以教別人學習,這個教別人學習又有利於自己的學;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相互促進,學生的學促進教師的教,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教學相長——高水平的教師教出高水平的學生,高水平的學生倒逼教師水平提高。

(▲楊德發的培訓「思考的方法」用思維導圖作的板書板畫)

(▲學生劉羽檬作的筆記。楊德發在西安以「深度學習」為例培訓「16問思考法」,在培訓的過程中劉羽檬提出還可問「過程怎麼樣」,「16問思考法」升級為「17問思考法」。)

教學,教讀四聲(jiào)時,表示教師高高在上獨霸話語權,對學生進行滔滔不絕的灌輸,學生不得不被動地聽、記,思考的時間機會很少。

教學,教讀一聲(jiāo)時,表示師生平等,教師教(jiāo)學生學習,學習任務的完成由每個學生擔當,如果有疑難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仍不能完成的極難問題,才由老師來教。根據伍永剛定律(《伍永剛定律》),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懂學會的均不教需要老師教,凡是學生之間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解決的問題也不需要老師教,只有全班學生均不能解決的極難問題,才有必要由老師教。

教(jiào)學,是授人以魚,教師主動、學生被動。

教(jiāo)學,是授人以漁,教師主動、學生主動。(《楊德發新發現:一個字的讀音破解新課改》)

在課堂教(jiāo)學中,由於學習任務的完成要由學生來承擔,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十分突出,定位準確。學生由教(jiào)學中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建構者。

在課堂教(jiāo)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每節課均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主動地教(jiāo),學生主動地學習。教師是學生的學習活動的領導、向導。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角、主人。教師的教(jiāo)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先學後教」,學生先學習能學懂學會的內容,教師後教(jiāo)學生學不懂學不會的少數內容及突破難點的方法。每節課中均有學生獨立的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能學會自學。一旦學生學會了自學,老師的教就更加輕松。「因學活教」,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隨機應變的靈活決定教什麼,而不是一上課都一股老兒地一講到底。

教師,您的工作是教(jiāo)學,您的名稱要改為教(jiāo)師——教(jiāo)學生學習的人。如果您能盡早教會學生學習,則您將是學生的大恩人。如果您遲遲不能教會學生學習,則您將把自己和學生都弄得很累,學生甚至仇視您——您的滿堂灌極容使學生陷入被迫學習、怠學、假學、拒絕學習的處境中。

如果您是一名參加過教師培訓學習的教師,我想您對我講的話應該有切膚之體驗——當業余培訓師坐在講台邊照著PPT對參培教師滔滔不斷地灌3個小時的過程中,您是不是很難受?在滿堂灌的3個小時之後,您能學懂什麼?您能學會什麼?恐怕由於您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可能長達3個小時早已精力分散而沒有學懂什麼,更別談學會什麼。

所以,我們一定要改變教(jiāo)學方式,讓學生用積極主動的方式來學習!(《楊德發學習方式定律》)請注意我上文中了「擔當」「承擔」這兩個詞,用來取代「參與」。讓學習者「參與」,程度深淺也不確定。學習任務的完成由學生來「擔當」「承擔」,這個就是深度參與了,它帶來的是深度學習。「承擔」是一個法律上的詞彙,表示學生是自己學習效果的負責人。

如果有人問您做什麼工作?您這樣回答為好——我從事X(學科,小學語文、初中語文等)教(jiāo)學工作。

(本文為楊德發老師原創投稿)

㈢ 教學的含義

[jiāo xué]:教書。 [jiào xué]: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

㈣ 教學策略的含義是什麼

教學源策略是教學心理學中的術語。

廣義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學的策略,而狹義則專指教的策略,屬於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為完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認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學程序計劃和採取的教學實施措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教學方式和行為。教師可根據學科特點、題材及兒童的年齡階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指導發現法、自學輔導法等。

(4)教學的含義擴展閱讀: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最優化框架式集成整
體,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
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於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
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

基本類型:

產生式教學策略
讓學生自己產生教學目標,學生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安排學習順序等,鼓勵學生自己
從教學中建構具有個人特有風格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處於主動地處理教學信息的地位。

㈤ 概念教學的含義是什麼

把握概念教學的本質含義—評「中位數」一課縱觀整節課,何老師進行了很好的價值取向,可以概括地說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層層遞進的過程中,逐步豐富和建構對概念中位數本質意義的理解,即將「促進學生理解」始終貫串在整個課堂中。一、 在情境中豐富概念認識本節課,在工資問題上展開討論,幫助學生體會並揭示概念,在公司人員發生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中位數的含義,在具體的情境中(選擇跳繩成績相近的人員及歌手平均分的計算),在中位數和平均數的運用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本課選擇了情景非常豐富, 既有與實際生活聯系的情境,如工資問題,也有比較抽象的數學情境如「19、20、21、21、24」,如把24改成49,平均數有何變化,中位數有何變化等,實際與抽象交錯結合,促進學生數學的思考。有一點值得注意:何老師將其創設的情境的價值發揮到了最大化。如,在創設甲公司和乙公司的工資問題後,在不斷豐富和變化此情境的基礎上,解決了概念的感受,揭示與深入理解,直到運用概念時,才換了新的情境。二、 在對比中深化概念的理解對比是理解概念的一種重要方式。本節課。多次運用對比。在創設主題情境中,對兩個公司平均工資的比較,創設認知沖突,「平均工資高的員工工資不一定就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平均數騙了我們「,需要尋求新的量來表示。這樣的設計與教材呈現的一個公司相比,學生的認知沖突更明顯,產生尋求新量的需求更大。在進一步明晰概念時,對兩個公司的「平均數、中位數」進行了橫向和縱向德對比,更能讓學生體會概念的含義以及概念間的區別於聯系。在深入理解概念的過程中,創設了動態的對比,將「19、20、21、21、24」,中的24換成49。(平均數、中位數「發生了什麼變化。在這種變化中的對比,促使學生深刻體會兩種量自身的含義 以及相互聯系與區別。全課一致貫串這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對比,更能將新概念(中位數)的本質屬性剝離的更清新,使學生理解更透徹。這些對比,均對學生理解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找尋和設計這些對比的過程,應該說是一個極富創造性的過程。三、 在整體中把握概念的本質本次多次出現了「不該出現的平均數「甚至有一個環節是:深刻理解平均數」即將 「19、20、21、21、24」,中的24換成49。(平均數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把其中的19換成4,平均數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有的老師認為有點「喧賓奪主,重點不突出」之嫌。我想上學教學不是孤立的片段或者知識點應是連貫的。在連貫的題材當中,學生更容易把握知識的本質,這種聯系也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把握概念本質。本課的教學內容雖然是「中位數」 ,但他們都是統計量的一種,硬挨放到統計量的系統中來檢視,目光不能局限於中位數,在教學過程中,何老師利用學生的思維,適時與平均數對比,使之更能體現各自量的意義。以及量與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對培養學生理性看待數據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關於中位數,屬於陳述性知識,可以直接告訴,但本節課沒有採取這種方式,究竟是該直接告知,還是該留一定的探索空間,目前有很所爭論,我想,何老師德課堂,給了我們很好的詮釋這種「潤物無聲「的課堂」滋養,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㈥ 教學的合理性含義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據。

㈦ 教學的定義

定義: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內
作用:教學在人類文明容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推動了重大的科學技術進步。二十世紀科學技術進步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確實令人贊嘆不已。從遠古時代 起一直是人們幻想的「順風耳」,「千里眼」,「空中飛行」和「飛向太空」都在這一世紀成為現實。回 顧二十世紀的重大科學技術進步,以下幾個項目元疑是影響最大的,而數學的預見和推動作用是 非常關鍵。

㈧ 活動教學的定義是什麼

活動教學是指圍繞教學目標,將活動的形式融於教學之中的一種教學活動類型(洪子銳等,1999)。活動教學兼具活動和教學的雙重特點。

具體說來,活動教學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活動教學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它以服務教學內容為目的,也就是說,活動教學不僅有娛樂的目的,而且有認知挑戰的作用,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第二,活動教學通常以教學內容為素材設計假想情境。活動教學由活動形式和教學內容有機構成,活動任務和教學任務基本吻合,教學任務在活動中以隱藏的方式得以實現。例如,「找朋友」活動的教學內容和任務常常是字母歸類、單詞歸類等。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