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小學一年級入學教育

小學一年級入學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7-29 01:00:33

❶ 對剛入學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做家庭輔導

1、快快樂樂上小學

孩子上小學了,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和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做好一切准備外,家長和教師還要特別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情緒氛圍。

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嚮往、渴望學習、渴望與他人交往,要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好事,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顯然,上小學後「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身旁周邊較之幼兒園的相對鬆散的作息時間,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

要培養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規律,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來面對小學生活。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大有益處。而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主要在小學低年級。所以,孩子入學後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執筆姿勢:拇指食指執筆,中指托住筆。坐姿:腰挺直,腳放平,做到四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拇指食指留條縫)。

4、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每天除了在學校內完成作業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應該先做完回家作業,包括口頭和筆頭的作業。

5、 培養孩子自理習慣。

生活不要包辦,養成孩子自己查看課表、整理書包、帶好一切學慣用品;作業本保持整潔,不亂塗、亂撕等這些習慣的養成與否,對孩子今後的學習以及今後一個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響。

培養好的習慣,就是尋找一種成功的方法,習慣是經過反復增長、反復訓練養成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監護人是家長,第一任老師也是家長,學校和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第二任老師。教育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

語文老師怎樣對一年級學生進行入學教育

小學一年級入學教育方式
1、思維方式:在幼兒園的時候,教育方式是以游戲式教育為主,而小學則是以學習灌輸式為主。簡單點說就是很多小朋友到了小學「玩心」還很重。
2、作息:在幼兒園的時候,午休時間是3個小時左右,而大多數的小學並沒有午休條件,所以一年級新生到了下午就會有點犯困。
3、課時:在幼兒園的時候沒有明顯的課時劃分,小朋友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唱歌跳舞中學習知識,而小學要求坐在教室里學習40分鍾/節課。
4、知識量:一年級上冊會識的字要求300個,會寫的字100個。孩子要在掌握拼音的基礎上學會這些生字及課文,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是個不小的挑戰。
小學一年級入學教育前的習慣培養
1、自理能力: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包辦孩子的事情,致使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小學老師可不會像幼兒園老師一樣照顧孩子,他們是教書育人的老師,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避免丟三落四。
2、尊重他人:就像上文中提及的,小學老師可不會像幼兒園老師一樣照顧孩子,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尊重」二字的含義。對老師有什麼意見,可以課下找老師聊,不能在課堂上頂撞老師,更不能蠱惑其他同學一起起鬨。課堂上發言,請學會舉手,要遵守課堂紀律。
3、認真聽課:幼兒園階段是以玩為主,學為輔;進入小學之後,是以學為主,玩為輔。很多學生連坐滿40分鍾的一節課不講話都做不到,所以家長應該通過陪孩子閱讀等方式,來讓孩子變得安靜下來。
4、口述表達:在新的環境里,孩子有可能因為不習慣而變得不喜歡講話,所以平日里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細節,鍛煉孩子的說話能力。
家長在開學前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學習的計劃表,幫助孩子適用學校的新生活,幫助孩子找回學生的角色;多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鼓勵他們多交流說話。教導孩子要學會容忍和接納其他小朋友,不能任性,欺負同學。

❸ 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呢求教~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內容:

1.重點讓學生熟悉校園,初步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如:遵守作息時間、上放學行走路線、集會紀律等)。 

2.了解課堂常規: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做到不帶玩具來校,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不開小差,發言要舉手等。 

3.入學教育規范,各班主任學科老師根據實際要求滲透規范。 

具體活動安排和要求: 

1.新生返校:教師熟悉學生,安排座位,講解學校的規章制度。 

2.參觀:班主任帶好學生熟悉班級環境及參觀校園,設計路線。參觀時做到做到輕聲慢步,保證安全,同學間文明禮讓。參觀時教師還要作必要的解釋。比如告訴學生哪裡玩耍是危險的,要愛護草坪,上下樓行走路線,廁所的使用方法等。 

3.上課:課前准備好學慣用品,上課認真聽講。老師講課不插嘴,發言要舉手,發言要大聲,同學發言不打斷等。 

4.放學教育:班主任指導學生放學時要先整理好課桌上及桌肚內的東西,不留紙屑在桌肚裡,撿起周圍的垃圾扔進垃圾桶,將凳子推入桌下。 放學時,班長舉班牌,排隊靜、齊、快。班主任帶隊,一路上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

比如走路時不要掉隊,不要東張西望,不要講話。再次強調安全,告訴學生父母在哪裡接你們放學,如果父母沒來,你們該在哪裡等候等等。 附:一年級新生入學十字規范 坐:頭正、身直、腳並攏。 

1.立:回答問題先站直,出門站隊快靜齊。 

2.行:上下樓按規定路線,做到輕聲漫步。 

3.聽:上課認真聽講。老師講話不插嘴,同學講話不打斷。 

4.說:普通話,要堅持,小聲議,大聲說,要發言,先舉手,一句一句講清楚。 

5.讀:書斜立,眼睛看,大聲讀。

6.寫: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邊一拳,眼離書本一尺。 

7.看:老師講話看教師,老師寫字看黑板。 

8.穿:臉洗凈,頭梳好,衣著整潔要做到;穿校服,保持一天精神好。

(3)小學一年級入學教育擴展閱讀: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2016年,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7.8萬所,比上年減少1.3萬所。全國小學招生1752.5萬人,比上年增加23.4萬人,增長1.4%;其中,城市小學招生591.8萬人,同比增加34.2萬人,增長6.1%。小學在校生9913.0萬人,同比增加220.8萬人,增長2.3%。

小學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個階段:一年級、二年級叫低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叫中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叫高年級。1970年初,本著「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❹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要准備什麼

文具類的東西開學前報到後會發一張通知,要准備的東西會列清單,不過到時買文化用品市場會人很多,東西也比平時貴,不如現在就去准備,我家孩子上學的時候,學校要求准備鉛筆,4B橡皮,一邊帶波浪的直尺,吃飯的勺子,平頭剪刀,包書的封面(也可以是類似貼窗戶的粘紙,包書面很好用),還有鉛畫紙等等。聽說有的學校要求一年級的孩子用筆袋,不能用鉛筆盒的。

❺ 小學一年級入學教育該講些什麼

上課的規則,比如:
1.下課要及時上廁所
2.上課發言要舉手,聲音要大,
3.把東西保管好,
4.別和別人打架,
5.哪些地方不能去,
6.做操時要快靜齊,
7.老師講話,下面要仔細聽,聽清楚要求再去辦事情
8.值日做干凈。
比較雜,就是一些規則和要求,每天都要耳提面命,反復強調。

❻ 請問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怎麼

如何教育一年級新生
對於小學一年級新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走過這個轉折點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長工作再忙,也要關注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天天最少也要抽出十分鍾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作為一個老師,我有如下建議。

1、關注學習情緒。
之所以,將關注孩子的情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覺得,只有孩子在學校開心了,他才會喜歡學習,漸漸也就有了學習的愛好,漸漸才善於學習。三年前,我教一年級時,就要求學生天天回去給父母講講自己在學校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說出自己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這樣讓家長與孩子之間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也便於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有利於對症下葯。這樣經常交流,養成習慣後,教育孩子的問題也就化難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麼事情跟誰都不說,出了什麼事情,家長什麼都不知道,後悔晚矣。所以,每當孩子放學回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開心嗎?因為什麼事情開心呢?」。假如他不開心,你要要詢問他為何不開心,進而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開導,讓他變得快樂起來,假如需要老師幫助的話,可以及時跟老師交流一下。也可以開始是家長主動詢問,以後最好養成孩子主動與家長交流的習慣。

2、關注學習夥伴。
朋友,是傾訴的對象;朋友,是進步的動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動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個方面比他強的朋友。我沒有強調一定要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交朋友。因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多方面的,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方面。一個孩子的成績好不好,並不是給他帶來朋友的唯一因素,還涉及到性格、為人等因素。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在新的集體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有幾個玩得好的夥伴,那些夥伴的學習、性格、為人等又是怎樣的呢。並且可以與這些夥伴的家長聯系一下,這樣你會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算孩子偶然撒謊了,你很快就會知道的;你還可以從別的家長那裡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沒有夥伴,你更要創造機會讓他多交朋友。

3、關注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要培養一個好的習慣至少需要21天。家長要注重養成孩子良好的看書、讀書、寫字的學習方面的習慣;還要養成書寫整潔、學習專注、用眼衛生、勞動習慣等行為方面的習慣。如:天天保持看書最少半個小時,讀書要大聲,有感情,眼睛離書本一尺遠,握筆姿勢正確,學習時不開小差,書寫盡量做到不用橡皮擦,天天能幫家裡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地、抹飯桌、端碗等)。

4、關注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完成學校的作業就好比家長的工作一樣,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孩子一放學回家,先喝點水,吃點水果,就要開始完成家庭作業了。做作業的時候,一個人單獨在一個專門的書桌旁學習,不要打攪他。每學習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鍾。當孩子碰到不懂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馬上回答他,要等作業做到最後,實在不會的時候,家長才去幫助他。不光是要讓他養成思考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學習的效率。假如,一會兒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寫啊?」一會兒又問:「爸爸,這道題怎樣做呢?」以後孩子做作業就會很慢,也不會獨立去完成。不過,一年級有的題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長也可以採取先把題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題。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長總認為作業太少了,或者有時候作業少了,就給孩子多布置作業,弄得有的孩子想:早點完成作業也沒有用,不如慢點做,進而養成慢慢吞吞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作業少的時候,何不讓孩子放鬆一下呢。順便說一下,上學了,天天最多看電視1小時。

❼ 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入學要注意些什麼

一、入學准備:
1、備齊必需的學慣用品
鉛筆最好選用鉛心為HB的鉛筆。最好不用自動筆,因為這種筆鉛心細,易折斷,而小學生寫字握筆緊,手僵硬,不靈活,稍一使勁鉛就斷了。鉛筆的數量最好是5枝左右,頭天晚上削好。
橡皮、尺子、削筆刀、鉛筆盒等應以簡朴、耐用與安全為宜。削筆刀最好用轉筆刀,不要用小刀,一年級新生用小刀削破手的事情經常發生。文具的選擇切忌花哨和追求時髦,因為5至7歲的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15分鍾,花花綠綠的文具用品將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玩弄文具做小動作,影響學習。再說,小孩子特別愛攀比,看到別的同學有了花樣文具便向家長索要,如果家長輕易滿足孩子的這種要求,時間一長,還會養成孩子虛榮等不健康的心理。
書包的選用應輕便、合適,以能裝上書為宜,不要太大、太重。學校課桌抽屜較小,書包太大裝不進去,有的小學生只好放在地上,既不方便也不衛生。課本一定要包書皮。此外,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包書皮,這樣能養成小學生愛書的好習慣
2、准備一個水壺和一塊手帕
小孩子容易口渴,要專備一個小水壺,水壺要實用,不漏水,易打開。另外要准備一塊小手帕和一塊小抹布,用於擦手擦桌椅。。。
3、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剛入學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時間較短,穩定性也差。所以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要盡量避免在一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是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久而久之,對孩子注意力的養成便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是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不少孩子早晨起不來床,甚至來不及吃早飯,餓著肚子去上學,結果到了第三節課,精力不充沛,以致頭暈、肚子疼。接送時間:上午8:10上課,11:00放學;下午1:40上課,3:15放學(兩節課)或者4:00放學(三節課)。
二是書包里的書本文具要讓孩子自己收拾。第二天上什麼課,頭天晚上要把書裝好,鉛筆削好,本子放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若家長代勞,孩子第二天到校後很可能會不知學慣用品放在何處,經常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

二、您可以這樣輔導您的孩子
1、學生已學過的要求會認的生字卡片。每天晚上抽出5-10個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並在認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組詞,積累詞語。還可以在組詞的基礎上說一句話或一段話,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當您抽出「草」字時,他能組詞「草原」,並能說出一句或一段話,如「小羊在草原上快樂地吃草。」這需要家長您足夠的耐心和一定的時間,只要您每天努力與堅持,您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就會有不斷的提高。
2、要求學生會讀的課文或會背的課文,在家裡讀或背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讀或背的時間,並且家長要有傾聽的時間,並在書上簽字。這樣,一方面家長督促和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溝通。
3、關於拼音學習。今年的新教材把拼音作為拼讀認字的一個手段,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學會拼讀,一定要會拼讀認字。所以說,在平時認生字過程中讓孩子學著拼讀,或者在帶拼音的童話故事中讓學生試著通過拼讀認字並閱讀,從而使學生達到會拼讀的目的。
4、聽寫寫字表裡已學過的生字,堅持多聽寫,多練習,這樣學生就會積少成多。不會寫,不要責罵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急躁,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但這並不等於不管或放任自流,督促和表揚同樣重要。
5、學生給您講故事時,要傾心去聆聽。老師給學生講故事,學生聽,並且要把聽到的內容講給家長。這時,就需要做家長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聽,哪怕學生講得不夠通順,不夠吸引人,作為家長的您也要有一個全神貫注的表情,並且多鼓勵孩子:「真好聽,下次講得再好一點,好嗎?」「真不錯,我的孩子會講故事了。」「真了不起,下次再努力講得更好。」千萬別說:「什麼呀,亂七八糟的,去去去,難聽極了。」「沒有時間,忙著呢,自己講一講。」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一個敢說的環境,鍛煉他的口頭表達能力。畢竟在學校里時間有限,班額較大,每個學生講一遍故事,一堂課的時間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您配合我們,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6、語文中的有些內容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比如走出校門、家門到外面觀察世界,一是找找新奇有趣的東西,二是幫助孩子認識很多的字。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生去發現、去了解。並且在滿街的廣告語中能認識很多字,這無疑又是一個學習的好方法。這樣的活動並不是只有一次就可以了,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多觀察,多留心,培養學生接觸社會,觀察生活的能力。
7、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從小就應當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這件事雖不能一時顯現出效果卻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說,作為家長的您最好每天抽時間陪孩子讀書,不只是督促孩子讀,而是自己做愛讀書的榜樣。還要提供健康有趣的閱讀材料。如兒童讀物、訂兒童的報紙等。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發表看法。需要註明的是,家庭的作用不是學校可以替代的。但希望家長暫時不要規定孩子必須看某樣書,低年紀孩子閱讀主要在與培養他的閱讀興趣,讓他看喜歡看的書,只要他在看就是一件好事,在適當的時候我也會向孩子推薦好書的。

❽ 小學一年級入學要准備有哪些准備

九月大多孩子都已經開學了,一些家長的孩子都開始讀一年級了,不同於幼兒園,小學不管是環境還是學習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變化,那麼為了幫助孩子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與學習難度,家長需要做好哪些准備呢?

1. 教孩子進行時間管理

孩子雖然讀一年級,但是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還是需要讓孩子在時間管理上培養一些好的習慣的,因為這才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效率的,對於他們自身來說也是一種比較好的習慣。例如讓孩子養成上課准時到的習慣,並且讓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和課後的生活,制定一些作息的計劃,一方面可以調整孩子的生活節奏,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做時間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對家長的一些小建議,孩子上了一年級,其實也就慢慢的在成長,在進步,所以家長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鍛煉自己,家長也需要適當的放開手。

❾ 給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講一個什麼故事

記得以前老復師都給我們講雷制鋒叔叔,小紅帽助人啊之類的故事。
現在的時代,我覺得品德類的教育依然很重要,但是雷鋒之類的就別講為好,畢竟時代在變嘛。可以講講汶川地震或泥石流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以激勵他們要團結,助人,善良,積極,並且好好學習。可以組織一些活動或游戲來增進班級團結,也便於孩子們消除陌生感,更快的適應集體生活。
另外,現在的小孩也要注重財商的培養,我覺得也可以講講巴菲特小時候的故事,如何小小年紀就知道讓財富升值的故事,節約,並且愛動腦。這樣,小孩子們不至於變成個讀書機器,更多的學會生存之道。小孩的財商要從小培養,經濟學知識平常就要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灌輸。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