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禮貌教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不但可以體現自身的素質,而且可以增加別人的好感。
近段時間,因為《爸爸去哪兒》的熱播,裡面的小明星都伸手大家喜愛,甚至有很多孩子因為「情商高」而備受青睞。其實,所謂的「情商高」也是建立在孩子懂禮貌的基礎上的。
有些家長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可以了;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現在還小,天真無邪,長大後就會懂得文明禮儀的。其實這都是誤解。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長大後想要改變就會很難了;另一方面,越是懂得禮貌的孩子,長大後就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機會,因為他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歡迎。
那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呢?
一、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禮貌問候。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陪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首先家長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在家裡,早晨起床我和孩子爸爸都會習慣性跟家裡長輩說聲:爸爸早上好,媽媽早上好。跟孩子說聲:兒子,早上好;出門上班前說聲爸爸媽媽我們上班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先問候一聲爸爸媽媽,然後跟孩子說聲:兒子,媽媽回來了,爸爸回來了,等等。在小區里,碰到鄰居,樓道里打掃衛生的阿姨,門崗的保安,或是其它認識的人,都會主動問聲好,打個招呼。到公司里,早晨跟同事見的第一面,也會主動說聲早上好。
受到我們的影響,孩子在家也會主動問候大人。出門碰到熟人也會主動打招呼,偶爾忘記了,在大人提醒下,也會馬上說聲好。每天早晨,我送孩子到學校,都會看到孩子主動跟門衛叔叔和值班的老師同學問好,放學回家也主動跟老師同學們說再見。
二、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心。
教給孩子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不隨手扔垃圾,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和孕婦讓座。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帶他坐公交車,碰到老人和孕婦我們都會主動讓座。孩子上小學後,每天跟爺爺一起乘公交放學,有座位會先讓爺爺坐,自己坐了座位,也會主動找需要讓座的老年人,主動給別人讓座。
每次出去玩,我們都會事先准備好垃圾袋,垃圾隨身帶走,集中扔到垃圾箱,孩子還會主動分類扔垃圾;在公園里不採摘花草,不踐踏草坪。看到有遊客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會引導孩子,問問孩子那樣做好不好,對不對。
三、引導孩子學會待客的禮貌習慣。
外出做客前,我們會給孩子立好規矩,講好注意事項,並問孩子能不能遵守,如果能遵守,我們就去,如果不能,我們就取消。比如:去朋友家做客,1、進門換鞋;2、見到主人家的人要主動問好;3、不大聲說話,不吵鬧;4、大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插話;5、不隨便動別人東西;6、得到別人允許玩的玩具,離開時要歸位;7、離開時一一說再見;8、輕輕地隨手關門。因為事先給孩子立了規矩,孩子都還遵守得不錯。事後,會對孩子作客的表現做總結,並適時地表揚和肯定孩子能夠遵守約定。
家裡來了客人,引導孩子主動問候客人,帶著小客人安全游戲。
四、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注意儀容儀表。
孩子小時候學習穿衣服時,就跟他說衣服要穿正,襪子要拉平,褲子拉正。有段時間,兒子沒有做到這些要求,我就對他說:「兒子,媽媽昨天在外面辦事的時候看到一個叔叔,高子很高,長得很帥,穿了一身名牌衣服,但是他的褲子沒穿正,褲縫是歪的。兒子,你覺得那個叔叔看起來會帥嗎?」兒子哈哈大笑說:「褲子都沒拉正,怎麼可能會帥呢?」慢慢地,孩子褲子也能夠拉正了。
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在家中尊重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大事小情讓孩子知曉,並跟孩子商量。遇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學會原諒和包容別人。我們跟爺爺奶奶一起住,有的時候孩子跟爺爺奶奶有了沖突,會打電話告訴我,我會先安慰孩子,跟孩子分析這件事爺爺或奶奶做得是不對,但是爺爺奶奶這么大年紀了還在照顧我們,給我們買菜做飯,接送他上學,是人都會犯錯;子軒做錯事的時候,媽媽原諒了你;媽媽做錯事的時候,子軒也原諒了媽媽;也請他能夠原諒爺爺或奶奶。一家人在一起,就應該相互包容,相親相愛。
六、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對人友善。
1、3-4歲
會說:「你好!」、「再見!」
會說:「請」、「謝謝!」
甚至會握手。
2、4-5歲
會說:「對不起」
會正確使用餐具
3、5-6歲
公眾場合舉止得體
……
總之,只要我們家長自身做好榜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時機,合理地引導孩子,一定會把孩子培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人。
B. 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一、從小抓起。
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要從小時候抓起,孩子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所以當孩子開始懂事時就要注重孩子的禮儀培養;另一方面是要從小事抓起,將禮儀教育貫穿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二、言傳。
通過言語方式告訴孩子一些關於禮儀方面的禮節和儀式,例如,在什麼場合的言行舉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應當做到哪些方面以及不應當出現哪些言行,等等。
三、身教。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禮儀教育方面更是如此,所以,要達到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目的,就必須家長首先也就懂得禮儀、平時就能以身作則,為孩子作一個好的榜樣。例如,當帶孩子坐汽車時,家長就應當主動將自己的座位讓給老人、孕婦或身患疾病的人;當給他人造成困擾或損害時,應當主動向對方賠禮道歉。再例如,去車站買票、去商場購物付款時,就應當主動、自覺地排隊,去銀行存取款時,就應當主動在一米警戒線以外排隊等候。
C. 怎樣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
龍門中心學校 莫姬敏相信很多老師都會碰到這樣的事,有些家長到學校找孩子的老師告狀,說自己的孩子在家不聽話,而且在父母管教的時候,有時會大聲的反駁父母……,希望老師能對孩子進行教育。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司空見怪的事,但是類似這樣的事情,我認為應當引起我們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因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關繫到對孩子的禮貌教育.但是家長們出於對孩子的溺愛,或錯誤地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等大了再教育吧……結果,讓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長大了也就很難改正了。這不只是對家長本身不好,也使孩子的品德蒙上了污點,不能不引起我們重視。因此,我們要養成從小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教育。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呢?清初思想家顏元有句名言:「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注重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教育,無論對國家、家庭,還是對孩子自身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教育孩子講究文明禮貌,是讓他們學會做人的必修課. 因為文明禮貌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礎,是培養孩子高尚道德品質和理想情操的起點。「萬丈高樓從地起」,要想孩子具有高尚的人格,就要讓他們從文明禮貌方面打好基礎。」.一個人小時侯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生都會起作用。知識需要道德的引導,幼兒良好品格的養成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 2、文明禮貌教育,有利於促進幼兒社會性行為的良好發展.俗話說,」觀其行而知其言,聞其言而知其人」.幼兒期正處在個性及品性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對幼兒實施文明禮貌教育是發展幼兒社會性行為的重要內容、其意義深遠。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會給幼兒積極情感的培養和促進其交往能力奠定基礎。 3、教育孩子講究文明禮貌,有利於促進家庭和睦幸福.在家裡,看到孩子尊老愛幼,爺爺奶奶高高興興,兄弟姐妹和睦相處,親密無間,心裡樂滋滋的.反之,孩子長幼無序,粗口連篇,在外惹是生非,別人常來告狀,整個家裡充滿烏煙瘴氣,.將會給父母帶來很大的煩惱,家裡的歡樂氣氛將會煙消雲散。 我們的孩子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大責任,也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為了適應社會,必須從小就加強文明禮貌的教育和訓練。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呢?我想跟大家共同探討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教育:1、創設良好的環境,利用環境創設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要使孩子學有榜樣。古時候有「孟母教子而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選擇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環境,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鄒城的學宮附近.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雅的舉止與循規蹈矩的禮儀行為,都給附近居民不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們,常群集在大樹底下,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有模有樣,一片庄嚴肅穆的景象,使得遠遠察看的孟母內心深處大為高興:"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境!"她由衷地發出感嘆。從心理學來說,大體上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隨孩子活動范圍逐漸擴大,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將會使孩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試煉和考驗,這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因此環境十分重要。幼兒園和家庭里有秩序的、整潔的、和諧歡樂的教育環境,有規律的生活制度以及人與人之間文明禮貌,團結友愛都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條件。2、禮貌教育應禮貌的進行。大人在進行禮貌教育時、平時的言行舉止要注意禮貌,讓幼兒學有榜樣。幼兒的榜樣來自教師、家長、同伴和他以常接觸到的人。幼兒的特點是愛模仿,尢其喜歡模仿他尊敬的人。他們常常觀察老師,並自覺不自覺地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師與老師之間也應熱情有禮貌的打招呼,特別是本班老師之間的默契、融洽、文明,會帶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處處事事要給幼兒做出好的示範,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們家長也一樣。相信我們大人經常會有這樣的行為,在我們大人之間講話的時候小孩會經常插嘴,大人常有的反應是:「別吵,去……,打斷大人的話是不禮貌的。」不過,大人們把孩子的插話打斷不也是同樣的不禮貌嗎?家長不能粗暴地強制孩子講禮貌,而可以說:「等我先把我的話說完,然後聽你講。」或是:「我們在商量事情,等會兒再說」。父母不可以粗暴地強制孩子講禮貌。父母可以利用去朋友和親戚家作客的機會,給孩子示範講禮貌的行為。舉止得當的鍛煉,最好留給孩子本人和主人之間進行。 3、時刻注意自己的禮貌行為,把禮貌教育榮譽融於日常生活中。記得我剛當老師的時候,教的是學前班,我的同事的孩子也在這個班裡,當時我非常注意這個班孩子的禮貌教育.但是有一天,我的同事開玩笑的說,說他的孩子說老師沒禮貌.經過了解,原來是今天他幫他媽媽拿東西給我的時候,我正好在打電話,忘了說謝謝.回家後,小孩子覺得很納悶,回家就對媽媽說:「媽媽,老師說別人幫了你的忙,應該要說謝謝,為什麼今天我幫媽媽拿東西給老師,他都沒有說謝謝呢?」當時,我馬上找到孩子,非常誠懇地對他說:「今天,你幫了老師的忙,老師忘了說謝謝,現在向你道歉!」孩子一聽,馬上露出天真的笑容,說:「喔,原來老師是忘了,沒關系!」所以說,我們大人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禮貌行為,因為我們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我們的行為將會給他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平時要給孩子做出好的示範,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禮貌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需要家長和老師積極地探索、引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幼兒養成良好的禮貌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抱著滴水穿石的態度,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運用多種辦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
D. 怎樣教育孩子有禮貌
一、如何教導幼兒尊重別人
1、展示尊重行為
我們一般都沒有展示給孩子看我們要求他做的那種尊重,因為育兒有時候會讓人失去耐性。但,展示你對他的尊重,嘗試聆聽他想跟你說什麼。
2、教導禮貌回應
孩子可以透過好禮貌來展示對別人的關心和尊重,只要他能用言語溝通,教導他說「請」和「謝謝」,並向他解釋這兩句話應該在何時使用。
孩子有時候會故意吸引你的注意。
3、不要反應過度
如果孩子叫你大便頭,不要生氣,因為他只是想藉由這些行為挑起你的注意。試著和他解釋,他應該如何尊重別人來獲得他想要的。
4、預期意見不一
如果孩子總是很樂意接受我們的要求,生活會容易的多,但這不是人類的本性。記住,他只是和你有不同的看法,教導他如何有禮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5、設立限制規則
另一個展示尊重最好的方式就是設立限制。當孩子亂發脾氣的時候,是這不理會,慢慢的他就會知道,發脾氣得不到他要的東西。
6、討論不當行為
當你和孩子都冷靜下來的時候,試著討論這些不當的行為。你可以認同他的情緒,並尊重他,要他說出不開心的原因。孩子得到你的尊重,自然會和你分享。
7、贊美恭敬行為
如果孩子做出了尊敬的行為,贊美他,並且清楚描述他好的行為。像是「當你想喝果汁的時候有說請,真棒」之類的。
二、常見孩子行為不當的原因
1、吸引爸媽注意
很多時候孩子亂發脾氣、打別人,都只是為了吸引爸媽的關注,雖然做了這些可能會被處罰,但他們還是寧願用此交換。
2、不懂控制自己
有時候孩子因為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因此選擇發脾氣、打人來宣洩,做出不適當的行為,此時應該要先紓解他的情緒再來教導。
3、會吵才有糖吃
這是最基本的道理,因為爭了、吵了,才有機會獲得自已想要的目的,不用教孩子,他都會自己學會。
4、模仿別人行為
有的時候孩子可能在電視上或是幼兒園看到某種行為,進而模仿它,並不知道此行為並不恰當,因此,適當的監督是必要的。
E. 如何進行孩子的禮貌教育
孩子的「起跑線」並不在乎金錢與物質的堆壘,「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是對孩子的一個標准,而是要求家長不要落後在家庭教育的理念上。_BXBF_DATA_ENTER德育——家庭教育的靈魂_BXBF_DATA_ENTER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能力和素質培養,一些家長把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簡單理解為擁有眾多特長,認為特長多就是能力強。因而,家長進行教育時只關注孩子的智育。家長每天只是要孩子學習,練習各種特長,卻忽視了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_BXBF_DATA_ENTER對孩子的教育,應以德為先。德是人才的靈魂,是立身之本,一個人學習成績的高低,對他的一生有一定的影響;但品德的好壞,則影響他的一生。「微軟小子」在談起自己的成功時,都說最感激父母教會了他們如何做人,才能有他們現在的成就。這些都說明道德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_BXBF_DATA_ENTER家庭德育的內容_BXBF_DATA_ENTER家庭教育作為孩子教育的第一步,德育又是其中的最重要部分,有哪些方面呢?_BXBF_DATA_ENTER第一、愛心教育。_BXBF_DATA_ENTER愛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愛心教育包括愛國、愛家、尊老愛幼等。對孩子進行這方面教育,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培養他們的愛心。_BXBF_DATA_ENTER第二、文明禮貌教育。_BXBF_DATA_ENTER文明禮貌教育具體有以下一些內容:1。禮貌用語。2。待人接物的禮節:如大人講話時,小孩不能隨便插嘴;不經允許不能隨便拿他人東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門。3。文明行為規則:如講究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果殼;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破壞公物等。_BXBF_DATA_ENTER第三、勞動教育。_BXBF_DATA_ENTER勞動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讓孩子理解勞動的意義,懂得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勞動中磨煉孩子意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學會勤儉節約等。_BXBF_DATA_ENTER勞動教育內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2。家務勞動。3。集體公益勞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