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署
1865年,教育局前身教育司署成立並專責教育事務。
1980年11月,跟據《麥健時報告書》,政府決定將教育司署分為隸屬布政司署之政策科(「科」)及負責執行及落實政策的「署」,教育司署改組為教育科及教育署。
1983年,政府把社會事務科(後更名為衛生福利科)轄下勞工事務撥歸教育科管轄,並且把原由教育署負責之職業訓練工作移交職業訓練局管理。教育科除了有關教育事務以外,亦兼顧香港的人力培訓及勞工事務,並接管勞工處。隨著職能的擴大,教育科亦改名為教育統籌科(Ecation and Manpower Branch)。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更名為教育統籌局(E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2年7月1日,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並將各政策局重組為十一局。負責勞工事務的勞工處撥歸經濟局,並改名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2003年1月,由於香港特區政府財政赤字嚴重,政府需要精簡人手,所以實行「局署合並」,把轄下的教育署及教育統籌局合並,成為新的教育統籌局,並發展成今日的規模。
2007年7月1日,教育統籌局改稱教育局,繼續負責教育政策方面的職責,而過往由教統局負責有關人力的政策,現由勞工及福利局負責。

❷ 香港教育局網址(內可搜索)
我女兒下個月可以定居香港,現在在大陸讀初一,到香港後怎樣找學校呢?要准備些什麼資料?謝謝!
❸ 請問香港教育處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香港教育署停課查詢
(852) 2892-6193
香港教育署普通查詢
(852) 2891-0088
❹ 香港教育局稱教科書不應出現違法內容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2020年8月19日表示,教科書不應出現違法內容,隨著香港國安法出台,課本專應涵蓋相關內屬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法例,教育局也將為學校及教師提供支援。
對於有團體指責教育局就高中通識教科書提供專業咨詢服務屬「不專業」及「政治審查」,教育局表示有關言論並不屬實,是戴上有色眼鏡看待教育局提供的專業咨詢服務,並對此表示強烈譴責。

(4)香港教育署擴展閱讀:
2019年社會事件不斷升溫,屢屢出現內容偏頗的教材,社會人士憂慮教材內容會誤導心智未成熟的學生,甚至散播仇恨和偏見,教育局及出版社都收到不少就教材的投訴。
因此,教育局組織專業團隊,通過專業咨詢服務,向市面上流通的多套高中通識「教科書」提供專業意見,以改善這些教科書的內容。
❺ 香港教育和大陸教育的區別何在
一、教育制度區別
香港的學校是由校辦團體管理的。每所學校對學生、教師和教回育政策都有自主權。而答且,只有少數公辦學校負責,教育部門只負責分配資源和監督學校的工作。內地絕大多數學校由政府直接管理,以便在全國實行統一的教育政策。
二、教育體制區別
香港的教育體系採用了英國式的制度,學生在五年制中學就讀。初中和高中之間沒有正式的區別(但教學大綱仍然分為兩個階段,即第一至第三階段和第四至第五階段)。2012-2013學年起,學校制度正式取消,實行新的3+3+4學校制度。改制後,教育體制與內地保持一致。

三、語言教育區別
香港在教育中普遍採用「兩語言三語言」教學模式,從幼兒園開始,掌握英語學習,起步快,大多數學校有更多的外籍教師,創造了較好的語言環境。在內地,普通話教學被廣泛採用。作為一門學科,英語是在小學里教的。如果孩子們需要在英語環境中學習,他們只能通過國際學校等方式入學,但一般成本很高。
❻ 香港沙田教育局在哪裡
沙田在新界區,
你在深圳羅湖可以搭火車,到沙田火車站下。
❼ 香港教育局局長
, has influence
❽ 香港的教育好還是大陸的教育好
1、教育體系
香港的學校是由辦學團體管理的。各所學校對學生、老師、教育方針皆有自主權。而且,官立學校只佔少數,教育署只是負責分配資源和監察學校的工作。內地絕大部分學校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以貫徹全國統一的教育政策。
2、教育體制
香港教育體制過往一直採取英式學制,學生修讀五年中學,並沒有正式的初中、高中之分(但在課程大綱中則仍分為中一至中三及中四至中五兩個階段)。自2012-2013學年開始,正式取消就學制,實行3+3+4新學制。改制後,教育體制與內地一致。
3、語言教育
香港在教育上普遍採取「兩言三語」教學形式,由幼兒園開始抓起英語學習,起步較快,絕大部分學校更設有外籍教師,創造了更好的語言環境。在內地,普遍採取國語教學,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由小學開始學習,如需讓孩子在英語環境進行學習,只能通過報讀國際學校等途徑,但一般費用較高。
二、香港教育自身獨特的優勢
1、國際化
當今的時代,只有具有國際目光和國際觸覺的人才才能談得上是真正的人才。而香港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平台。眾所周知,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具有任何內地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國際化優勢。在香港,能夠讓我們的視野與能力空前地擴展。
2、語言環境
在香港,語言能力即為「兩文三語」。兩文就是中英文,而三語指的是英語、粵語和普通話。與內地向較,在港求學除了可以享受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外,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一門第三語言――粵語。
3、廣泛對外交流
香港的每所高校都與境內外的眾多名校保持著良好的交往,每學期都會提供眾多的出外交流機會。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例,學校與100多所名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每學期都會為大部分申請者提供對外交流的寶貴機會。
4、出國留學跳板
一方面,由於歷史因素,香港社會對中西方文化兼容並包,在香港讀書可以提前熟悉西方文化,為日後出國深造做好鋪墊。另一方面,香港的高校更加國際化,在香港獲得本科學歷之後,出國深造會更加便利。香港也因此成為了出國留學的理想跳板。
5、與國際接軌的課程設計
香港高校的課程設計較內地高校而言更加與國際接軌。香港高校的很多先進專業(尤其是商科類)都是內地高校所沒有的。以全球供應鏈管理(GlobalSupplyChainManagem)為例,據我所知,就是一個內地名校尚未開展的專業。
6、不同於內地的教學方式
在香港,學生可以享受完全自主的學習空間、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高桌晚宴為代表的素質培養、團隊合作與各種挑戰、全球化的師資優化配置;這一切的一切將香港的大學教育裝點得無比精彩。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有大量的深圳兒童每天往返深港,在香港就讀幼兒園,家長們為的也是獲得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
7、一流的師資
香港高校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絕大部分均為名校PHD出身。其中更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擔任教授。
8、多彩的社團活動
在港校讀過書的同學,都對香港學生獨特的社團文化感觸頗深。
9、一應俱全的教學設施和優越的生活環境
香港政府每年對教育撥款十分慷慨。因為資金充裕,港校的教學設施也是一應俱全。
10、畢業後道路寬廣
在港畢業後的大陸學生,畢業之後一般有三種選擇:
繼續讀研究生或者博士生;
可選擇在港就業;
❾ 香港教育局學位哪申請
你可自行向任何來一間你想自入讀的學校申請,如果毫無頭緒,可找教育局幫忙
教育局轄下有服務香港、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四個區域的區域教育服務處。內地新來港定居學童的家長可到任何一個的區域教育服務處尋求協助,安排他們的子女入學。
內地新來港定居學童或其家長可在羅湖關卡、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或任何一個民政事務總處諮詢服務中心索取一張簡介本港教育制度的單張,這單張附有回郵至教育局總部地址的郵柬。內地新來港定居學童的家長可在郵柬內填妥有關學童資料,然後寄回教育局。
教育局的學位安排及支援組在收到這些郵柬時,會就求助學童的居住區域,把資料分送到有關的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的學校發展組。該組的學校發展主任會接觸那些家長,協助安排他們的子女入學。
學校發展主任若未能為內地新來港定居學童找到學位,個案將轉交學位安排及支援組作進一步處理。需要特別照顧的學童將轉介至教育局轄下的特殊教育支援及學位安排組,以便協助入讀特殊學校。
查詢
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63-4772及2863-4703。
❿ 香港管教育的是什麼部門
教育局(英文:Ecation Bureau,簡稱Ed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2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有關教育的政策。現任局長為孫明揚,副局長為陳維安,政治助理為楊哲安,常任秘書長則為前勞工處長謝凌潔貞。
1865年,教育局前身教育司署成立並專責教育事務。
1980年11月,跟據《麥健時報告書》,政府決定將教育司署分為隸屬布政司署之政策科(「科」)及負責執行及落實政策的「署」,教育司署改組為教育科及教育署。
1983年,政府把社會事務科(後更名為衛生福利科)轄下勞工事務撥歸教育科管轄,並且把原由教育署負責之職業訓練工作移交職業訓練局管理。教育科除了有關教育事務以外,亦兼顧香港的人力培訓及勞工事務,並接管勞工處。隨著職能的擴大,教育科亦改名為教育統籌科(Ecation and Manpower Branch)。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更名為教育統籌局(E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2年7月1日,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並將各政策局重組為十一局。負責勞工事務的勞工處撥歸經濟局,並改名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2003年1月,由於香港特區政府財政赤字嚴重,政府需要精簡人手,所以實行「局署合並」,把轄下的教育署及教育統籌局合並,成為新的教育統籌局,並發展成今日的規模。
2007年7月1日,教育統籌局改稱教育局,繼續負責教育政策方面的職責,而過往由教統局負責有關人力的政策,現由勞工及福利局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