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學教案

教育學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7-29 09:57:58

教育學.備課的要求有沒有明確目標

教育學基礎理論知識整理一、填空題:課題計劃和課時課時計劃。1、教師備課要
求寫出三內種計容劃,這三種計劃是學年學年計劃、課題課題課時學年2、最早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爾巴特赫爾巴特3、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政
治經濟制度政治經濟制度4、古希臘提出問答法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蘇格拉底5、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應用心理學6、學生性格差異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徵差異性格的類型差異性格的特徵差異和性格的類型差異性格的特徵差異性格的類型差異。7、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三種主要成分。

❷ 學前教育學教案如何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小編收集了學前教育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
學前教育教學設計模板【一】
【內容與要求】
1、發現生活中常見事物的相同排列規律,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表現同一種模式(ABAB)。
2、體驗數學活動的趣味性,發展遷移性思維。
【重點與難點】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表現同一種模式(ABAB)
【活動准備】
1、生活中模式照片:太陽鍾、椅子、 護欄;
2、生活中的材料:剪刀、雪花片、固體膠、塑料桶、筆、彩紙等。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出示照片,看照片發現排列規律。
小結:是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
二、排一排
(一)尋找生活中材料進行排序。
1、講解規則:
2、幼兒操作
3、分享交流:
關鍵提問:你選擇了什麼材料?是怎麼排的?
小結:材料不同,但排列的方式都是相同的,都是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雖然我們只用了一種材料,但只要改變材料擺放的位置,也可以來表示間隔排列的規律。
(二)利用身體進行模式表徵
要求:用我們的身體來表示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規律。
小結:原來,用材料和我們身體的各部分都能表示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規律。同一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
三、活動延伸:說一說
尋找故事中一一間隔的模式
關鍵提問:故事裡有沒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事情?
附故事:
山姆在家裡玩排一排的游戲。他把所有玩具都倒在地上,一個一個排上去。媽媽叫:「山姆,吃飯了。」山姆說:「再等一分鍾。」山姆接著排玩具,玩具排到了卧室門口。玩具排完了,山姆找到了書櫃上的許多書,接著一本一本排上去。「山姆,吃飯了。」「再等一分鍾。」山姆接著排書,書也排完了,山姆找到了小汽車,接著一輛一輛排上去,小汽車排到了客廳。「山姆,吃飯了。」山姆還想排:「再等一分鍾。」小汽車排到了浴室的門口不夠了,山姆找到了洗澡的玩具,接著排上去。「山姆,吃飯了。」「再等一分鍾。」洗澡的玩具不夠了,山姆找到了鞋子,接著排上去。「山姆,吃飯了。」「再等一分鍾。」山姆還在排,離門口只有很小一段距離了。「山姆,吃飯了。」「再等一分鍾。」山姆實在找不到可以排的東西了,他躺了下來,頭正好碰到了門口。「山姆,吃飯了。」「再等一分鍾。」媽媽跑出來一看,「哇!山姆,你真了不起!」山姆高興地說:「媽媽,你看我把玩具都排好了!」

❸ 教育學中德育概述的教案怎麼寫的

第一節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一)德育的含義
廣義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戚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則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與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二)德育的性質
德育具有社會性,是各個社會共有的社會、教育現象,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具有歷史性,隨社會發展變化而變化;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德育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德育具有繼承性,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內容和方法等存在~定的共同性。
二、德育的意義
(一)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貫穿於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之中。社會主義學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要場所,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二)德育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
青少年學生由於知識經驗少,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種思想影響。因此,必須運用正確的思想和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增強抵制錯誤思想影響的能力,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德育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基礎和保障
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德育促進少年兒童的品德發展,可為他們體能、智力等方面的發展提供保證和動力。
三、德育目標
(一)德育目標的概念
德育目標是教育目標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達到的總體規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准。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它不僅決定了德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約著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
(二)確立德育目標的依據
要使德育目標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就必須使德育目標建立在客觀、科學的基礎上。一般而言,德育目標的確立主要依據以下四個方面: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心理特徵;
2.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
4.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
(三)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
1.小學階段德育的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意識
小學生知識經驗缺乏,辨別是非能力弱,正處在政治方向啟蒙的階段。學校要通過各種形式教育兒童逐步理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性,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2)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習慣
小學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小學德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教師要抓住這個關鍵期,著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
(3)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和道德評價能力
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就是要逐步發展兒童對道德的理解能力,使他們能夠對所遭遇的道德現象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矯正自己的行為。培養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就是要發展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正確的道德准則與方法抵制各種非道德和行為污染侵蝕的能力,使他們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逐步學會過一種道德的生活,做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
(4)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過教育和自我教育實現的。而培養自我教育能力,是引導兒童根據我國社會的道德要求,自覺地提高道德認識,進行行為訓練的能力,也就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2.初中階段德育目標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常識;初步具有惜時守信、重視質量、講求效益、優質服務等與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有基本的民主與法制的觀念,知法、守法;立志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而學習,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初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陳陋習俗。
(2)道德行為方面的基本要求
尊重、關心他人,愛護、幫助他人;熱愛班級和學校集體,愛護集體榮譽;積極參加勞動,初步養成勞動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
(3)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養成誠實正直、積極向上、自尊自強的品質,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四、德育的任務
(一)培養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學校德育要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初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的理想和志向。當前,還要特別加強公民教育,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二)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
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鍛煉過程,德育為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學校德育要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初步的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學生逐步形成以集體主義為導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作風。
(三)逐步使學生具有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品質和法紀觀念及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具有勤奮學習、熱愛勞動、關心集體、樂於助人等優良品德和文明習慣。同時,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學校德育必須培養受教育者的法制觀念,使他們懂法、守法、護法,並能夠自覺地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質
品德能力是指一個人順利完成品德活動的本領,主要包括品德的認識能力、情感能力、踐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品德心理一般是由知、情、意、行等因素構成的。學校德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品德心理因素,促使其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同時,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道德思維、判斷、評價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

❹ 如何寫教育學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回可能包含有解決這答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❺ 幼兒教育學教案

幼兒教育學基礎
緒論
一、幼兒教育學(概念):幼兒教育學是一門研究3——6歲幼兒教育規律和幼兒機構的教育工作規律的科學,它是從人們教育幼兒的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教育理論。
二、案例分析:
情景一:父母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認為不適合他,不給他買。於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鬧起來,父母怎麼勸告都無效,場面難以收拾……孩子為什麼變的這么任性?是孩子生性犟脾氣、不聽話嗎?對這樣任性的孩子該怎麼辦?如果父母遷就順從,要啥買啥,或者打罵威脅,強令其順從就能解決問題嗎?你對這個案例子怎麼看?
——幼兒的任性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家庭教育方式一貫不當造成的惡果。父母不從根本上改變「溺愛」、「專橫」等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式,孩子的任性是難以糾正過來的,孩子個性健康發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個性。
第一章 幼兒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幼兒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一、廣義的教育(概念15頁):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范圍很廣,一般稱為廣的教育。
二、學校的獨特結構和功能,使其成為近代以來教育活動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種教育中起著(示範)和(主導)的作用。
三、幼兒教育(概念):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就稱為幼兒教育。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發展的活動都是幼兒教育,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指幼兒園教育。
幼兒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它專門研究3-6歲幼兒的教育,探索其特點和規律。
四、幼兒教育的意義:(簡答和論述)
(一)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
(二)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智力發展;
(三)發展個性,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四)培育美感,促進想像力、創造性的發展;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擔負著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兒期是語言、形狀知覺、音感等發展的敏感期。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敏感期。
第二節幼兒教育事業的產生和發展
一、1、學校誕生時間:幼兒教育機構首先在歐洲誕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於1816年創辦的幼兒學校,最初出現的幼兒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的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利機構而已。
2、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被世界譽為「幼兒之父」,是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
3、(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他特製的玩具-——(「恩物」)來學習。
4、我國幼兒教育機構:我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幼兒教育機構,是1903年湖北武昌創辦的湖北幼稚園。當時的這些幼兒教育機構完全抄襲日本,顯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點。
5、幼兒園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銳抨擊的三種大病:一是外國病,二是花錢病,三是富貴病
6、1989年6月,國家教委制定發布了《幼兒園管理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國務院批准頒發的第一個幼兒教育法規。
二、幼兒教育思想的發展
(1) 德國福祿貝爾
1、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福祿貝爾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其內在生命形式的表現,命令式的、強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發展是無效的,而必須尊重幼兒的自主性,重視幼兒的自我活動。
2、游戲理論:福祿貝爾是第一個闡明游戲教育價值的人,他認為幼兒是通過游戲將內在的精神活動表現出來的;他強調游戲對幼兒人格發展、智慧發展有重要意義。
3、協調原理:讓孩子和周圍的環境、社會、自然結合,協調一致。
4、親子教育: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為母親們開辦的「講習會」,後來還專門寫了一本《母親之歌與愛撫之歌》
★被譽為20世紀初的「幼兒園改革家」的蒙台梭利於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辦了一所「幼兒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理論的要點是:
1、幼兒自我學習的法則:每個兒童都是一個遵循自身內部法則的生物體,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發展進程表。
2、重視教育環境的作用
有準備的幼兒教育環境的特點?(簡答)
(1)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2)一個有秩序的環境(3)一個生氣勃勃的環境(4)一個愉快的環境。
3、教師的作用:教師是一個環境的創設者、觀察者、指導者。
★對蒙台梭利教育的缺點和貢獻(簡答):缺點:(1)偏重智能而較忽視幼兒情感的陶冶;(2)其感覺教育教具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過於狹隘、呆板,操作法過於機械等等;
貢獻: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自我學習,重視環境的作用,以及她對教師作用的觀點等等,無論在蒙台梭利時代還是在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三)陶行知
★陶行知的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包括哪幾方面?(簡答)
①解放兒童的頭腦②解放兒童的雙手③解放兒童的嘴④解放兒童的空間⑤解放兒童的時間
(四)陳鶴琴
★他於1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創立了「活教育」理論。他先後在江西和上海創辦省立、國立實驗幼師和幼專,為我國幼兒教育資格培訓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課程的結構: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文學活動等五項,稱為「五指活動」。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