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教學應用
Ⅰ 使用平板電腦教學 是真的嗎
優點 授課方式靈活、方便隨時復習
提起用平板電腦的好處,張華偉老師認為,紙張上資料有限,而平板電腦上存儲容量強大,並且集音頻、視頻、圖片、PPT等多種形式於一身,課堂授課方式靈活多樣,資料在平板電腦終端能永久留存,便於學生課下隨時「翻出」復習。同時少用紙印教材,更加環保。
有人擔心使用平板電腦可能會傷害學生視力,張老師解釋說不會。因為平板電腦是高清的,而且是在正常室內光線下使用。一堂課45分鍾,使用累計時間也不會超過20分鍾。
初二八班萬玲瓏同學的奶奶告訴記者,全校只有孫女班級用電腦上課,別人都很羨慕。張浩玥的媽媽王女士則表示,孩子對電子產品一直很感興趣,學校開放無線網,女兒可以隨時查找學習資料。以前以為平板電腦只能玩游戲,沒想到還能用來上課,師生間互動很多,氣氛也很熱烈。據了解,學校暫不允許學生把智能平板電腦帶回家,所以不存在學生管不住自己貪玩電子游戲的情況。
趨勢 明年更多學校推廣電子書包
大東區教育局副局長曲飛介紹,明年大東區計劃在3所高中、7所初中、12所小學啟動電子書包試點,博才中學也會將試點班級增加到7個。「因材施教,尊重個體生命,實行個性化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趨勢,這種技術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了,在嘗試、探索中整合新技術以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曲飛表示。
Ⅱ 手機,平板有哪些好的教學app
想學什麼呢
Ⅲ 適合教師用的 iPad 應用有哪些
2015年新聞有著高考的升學壓力,手機、平板常成為高中的「禁區」。不過,四川成都崇州市在全國首先開始推廣手機學習軟體進課堂。據成都商報報道,昨天在崇慶中學高二19班的異界物理課上,學生們並非面朝黑板,而是認真地低頭滑動桌上的電子終端——有的是平板電腦,有的是智能手機。他們在用一款學習軟體上課。老師苟隨機給學生挑選了其中的一些習題,讓他們現場輸入答案。然後教室前面的大屏幕很快顯示出了幾組數據。「與庫侖力相關的力學問題共1道,正確率80%」、「與電勢相關的綜合分析共1題,正確率45%」……每道題的准確率統計之下,還有柱狀圖,以及答對學生的全部姓名。公開課後,成都市崇州市教育局宣布,崇州將大面積在全市中學中推廣一種軟體系統,作為教學使用。筆者查閱了該校主頁,了解到這可能是他們在今年3月自建的思問數字系統,系統中嵌入猿題庫。沒想到這么快,高中生就要告別黑板了?
Ⅳ 在課堂上使用教育平板教學真的相對於傳統教育更加有效嗎
有效不有效不好說,但節省了教師的很多精力和時間,畢竟傳統教學需要教師現場板書,版而且上同樣的課每權次都得板書同樣的內容,造成教師時間和精力的大量浪費。
現在用平板教學後,教師製作課件後,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Ⅳ 平板電腦在無紙化教學中用來做什麼
無紙化教育就是利用高科技電子設備,比如平板電腦,實現老師與學生同步課堂的一種模式
。據了解,無紙化教育目前屬於比較先進的,但是還沒有推廣開。有個棗尚無紙化教育挺出
名。無紙化教育的優勢:
1、教學課堂內容可方便快捷的展示給學生,圖文並茂
2、利用wifi可實現隨時隨地學習
3、有家校平台,方便家長與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4、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提高學習興趣。
5、由於使用的是電子教材,節約紙張,節省空間,更加環保
Ⅵ ipad在教學中的應用模式有哪幾種
通過實施本節課的教學與聆聽點評指導,我感到受益非淺,感觸也頗多。新的媒體、新的技術有其獨特的優勢,當這些新媒體技術對當今課堂教學產生沖擊時,新的課堂模式當然也就需要引入新的理念、新的元素。如果不依據這種獨特性重新構建課堂教學,就無法探索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不可替代性,也就無法從根本上體現新媒體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價值。
一、 課堂教學設計重構
本節課為了探索ipad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對課題與教學目標的的擬定是經過反復斟酌的。在對目前現有的ipad軟體了解分析後發現,適用於化學學科教學的軟體主要是涉及元素周期表(律)、模擬微觀粒子、模擬實驗室等方面。這些軟體大多有欠成熟,有些是英語開發軟體,不便學生閱讀,有些則模擬效果較差,難以反映真實情況,因此這些軟體並不適用於化學原理的講解或元素性質的分析。而高一學生從初三到現在只學習了一年多化學,加上中考等多方面的因素,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機會並不多。
因此本節課大膽舍棄了相關的化學學科軟體,嘗試應用ipad中課堂互動的平台系統,即iclass軟體,從實驗設計的角度來設計一堂特別的實驗課。對於這一類課型的教學活動,傳統的課堂中由於缺乏實際可操作性,不可能讓學生現場搭建全部裝置,所以一般是由學生描述或是畫圖實物投影的方式來進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是有相當局限性的,因而實驗類課題向來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
基於Ipad優異的交互性特點,本節課教學設計把重點放在學生活動的設計,學生活動在整節課中占據主導地位,其必然結果就是課堂更加開放,學生思維得到更大程度地提升。
l 教學設計比較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傳統)
學生活動(ipad應用)
設計意圖
思考一:能否設計實驗證明氯化氫極易溶於水?
簡要描述或畫圖實物投影
活動一:設計實驗證明氯化氫極易溶於水(ipad應用點)
不限定學生思維方式,初步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噴泉實驗引入作鋪墊
思考二:噴泉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在教師啟發下逐步理解
分組討論
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分組討論,理解裝置中各部分試劑作用
思考三:還有哪些氣體可以用該裝置完成噴泉實驗?
參考資料庫回答
參考資料庫回答
培養讀取表格信息的能力
思考四:你能對噴泉實驗作出哪些改進?
簡要描述或畫圖投影裝置改進圖
活動二:用所給儀器葯品設計噴泉實驗(ipad應用點)
活動三:自選儀器葯品設計噴泉實驗(ipad應用點)
基於已知噴泉實驗原理,在限定范圍內加以應用,鞏固對噴泉實驗原理的理解應用。
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從不同原理角度出發改進實驗裝置
思考五:噴泉實驗原理拓展應用
在教師啟發下遷移應用
討論例舉噴泉實驗原理在化學實驗中應用
遷移應用壓強差原理,重點理解防倒吸裝置的原理及其應用
在教學設計中,希望學生盡可能發散思維,因此採用頭腦風暴式的活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設計或改進實驗裝置,設計了三個學生活動,也就是三個ipad應用點,由淺入深,逐步拓寬學生思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活動。當然由於課堂時間與掌控程度有限,以及學生對於iclass軟體操作也還不夠熟練,因此也在不斷地改變教學設計和側重點,但是風暴式思維交互體現的想法至始至終都貫徹其中。
l 基於ipad技術應用的教學設計流程(終稿)
在實際進行教學活動中,首先建立在學生對噴泉實驗裝置及其原理已有一定認識理解的基礎上提出活動要求,要求學生自選材料設計實驗裝置來體現壓強差原理,原則上要求現象明顯,操作簡便,這也是對於一般實驗裝置設計的普遍要求,同時限定葯品和儀器范圍以便於課堂討論,另外提供常見氣體的基本性質作參考。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後,從預先導入的圖片庫中選取適當的儀器畫出實驗裝置圖並上傳至雲端,再回到同學互評界面就能夠看到所有同學的設計裝置圖。
總體而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就是以基礎實驗為切入點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具體實驗案例分析實驗實質,突破定勢思維進行實驗探究設計,應用iclass交互平台盡可能實現學生思維過程的顯性化和多元化。
二、 課堂教學資源重構
電子設備日新月異的發展為課堂教學資源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理科教學,尤其是化學學科的教學中,傳統的板書和演示實驗不容忽視的同時,如何適時恰當地應用ipad技術為教學目標服務,並體現其優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則成為了本節課的難點,也是一大亮點。這就需要在多種教學資源間做出一定的取捨和合理的分配。
課堂教學資源
使用方法
使用目的
板書
書寫整理歸納
記錄教學進展及學生思維過程
歸納學科知識點精要
實驗
主要實驗做演示實驗
視頻實驗僅作討論介紹
展示真實實驗效果,現象明顯
學生印象深刻
PPT
主幹問題以標題形式出現
資料庫1、2顯示
投影主要問題,推進教學進度
資料庫供學生設計活動時作參考
實物投影
不用
由Ipad代替
Ipad
應用iClass軟體中的畫圖板
裝置圖上傳至雲端分享交流評價
多點展現每一位學生思維過程與成果
學生設計圖
解釋說明裝置圖原理
找出同類型裝置圖歸類
培養分類歸納的思想
為了突顯ipad有別於其他媒介的不可替代性,教學過程中首先選取個別同學的裝置圖,要求學生解釋說明原理,之後要求全體學生共同尋找與此個例裝置圖同屬一個類型的實驗裝置,報出裝置圖編號,通過教師的板書體現分類。最後由一名學生對所有同學的設計裝置圖進行歸納總結壓強差原理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通過這樣的教學互動,不僅每一位學生都融入到課堂中,並且他們的設計裝置圖也成為了生成性的課堂教學資源,增加學生成就感的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其他媒介技術都無法實現的。另一方面,通過這種同伴間的互動分享,讓學生初步形成分類歸納的思想方法,以教師提供的噴泉實驗為範例,啟發引申至其他相同原理的實驗裝置,再由學生設計圖的個案為範例,輻射全體學生的同類型裝置,使學生從「個」的學習遷移到「類」的學習,這就使得ipad的應用功能在這里得到了提升。
三、課堂交互方式重構
傳統的課堂交互方式主要包括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隨著ipad技術進入課堂,課堂中增加了第三種交互方式,即人機交互。這里的人機交互包括多個方面。
首先教師需要在黑板、PPT、iClass交互界面等多種媒介、多個界面之間熟練的切換,在這樣一個開放式的課堂中對教師的課堂智慧以及臨場應變能力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其次對學生而言,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原本單純的文本讀取學習內容到現在接收媒介越來越多樣化,可能在同一時間需要聆聽教師的講授,注意黑板上的板書,讀取PPT上的信息,並完成iClass軟體中的操作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對學生聽課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就能夠收獲更高效的課堂教學。
這樣一種人機交互方式的出現對另兩種交互方式也是一種沖擊。
師生交互由單向交流變為多向交流。對於教師提出的一個問題,每位學生都能夠在交互平台中完成。站在教師的角度,可以接收到的同樣是來自每位學生不同的反饋。這其中不僅信息的流動由傳統的教師至學生變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同時也大大縮短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時間,並使信息反饋更加及時、准確。
生生交互在這種模式下也更加的多極化。一位學生發出的成果答案能夠在每位同學的交互平台中出現,反過來每位同學接收到的也是來自其他學生的思維動向,這個過程中也就真正實現了多點與多點之間交互性的課堂教學模式。由此課堂上「學生主體」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學生更多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甚至控制部分教學內容的選擇及教學進展,而教師就是在這種交互中更便捷、快速的發現問題,再通過「導」解決問題,使課堂變得更加靈動。
在整個備課、磨課、授課、評課的過程中,ipad技術所表現出的在課堂教學中優越性毋庸置疑,然而,辯證地看待ipad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
l Ipad≠教師: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在創設了一定的教學情境後教師首先需要講解基本的知識原理,繼而啟發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思考,此外還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反饋控制課堂節奏,這些復雜的活動都是ipad所不能替代的。
l Ipad≠實驗: Ipad同樣也有模擬化學實驗室的Chemist軟體,但是模擬實驗的效果不如人意,尤其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最基本的倒吸現象都無法模擬,所以對化學學科的教學而言,任何先進技術的模擬效果都不可能代替真實的演示實驗。對學生而言,他們也更樂於看到真實的實驗效果,這對他們的記憶理解來說印象也更加深刻。
l Ipad≠實物投影:實物投影只能投影部分學生的設計圖,教師僅能關注到部分學生的設計,經選取後加以點評,學生之間是難以進行交流分享的,教師或學生都不可能了解到全體學生的設計思路,更無法對全體學生的設計圖加以分類歸納。
l Ipad≠PPT:單純地將ipad作為播放PPT的一種工具是沒有必要的,也無法體現Ipad的優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PPT更適合將課堂中一些推進教學進展的關鍵性問題投影在大屏幕上,作為一種提示或階段性的標志,或是作為大量集中信息的播放媒介以供讀取和參考。
l Ipad≠黑板:雖然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受到普遍的接受和使用,然而在理科教學中板書的設計仍然十分必要。板書能夠隨時記錄課堂教學的進展情況,實時反映教師或學生的思路,且使用方便。加以設計後的板書也能夠幫助學生對整堂課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這些都是Ipad無法實現的。當課堂中教師所使用的媒介越來越多時,不能把ipad僅僅當作一塊白板,要能夠使媒介之間互補協作才是ipad技術應用的價值體現。
誠然,ipad所引領的一批新媒體新技術對現代課堂教學模式的沿革具有相當大的沖擊和影響,但它所昭示的新的課堂模式理念還是基本符合當下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的。雖然目前它尚不能,也沒有必要完全替代現有的教學手段,但由此對於未來多點觸控式的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展望還是值得廣大教育者深思的。
Ⅶ 平板電腦中有哪些好的教學app
教學app一般都是要收費的,你可以去手機助手中看看,
Ⅷ 如何在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智能平板
如何在教學中應用 互動式智能平板?
交互智能平板以高清液晶屏為顯示和操作平台,具備書寫、批註、繪畫、多媒體娛樂、網路會議等功能,融入了人機交互、平板顯示、多媒體信息處理和網路傳輸等多項技術,是信息化時代中辦公、教學、圖文互動演示的優選解決方案。
Ⅸ 平板電腦在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你得在平板電腦上下載教學軟體,
其次,你的平板電腦得進行聯網,
第三,你得設置你的平板電腦為區域網管理員,
第四,保持所有學生下載的教學應用軟體都是同一版本,且都安裝有同一管理軟體
第五,教師在教學中用自己的平板電腦或主機管理整個系統。
Ⅹ 平板電腦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pad在課堂教學中有哪些優勢
由於復硬體規格一致,系統優化效能制好,開發的各類軟體和游戲都能流暢運行,可以這樣說,所有的硬體都能得到充分運用。MAC OS在穩定性上也要遠優於windows系統和尚處於模仿階段的android系統,因此獲得了越來越多商業用戶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