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光的色散教學設計

光的色散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7-29 13:39:07

『壹』 1、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2、 學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1、系統的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系統的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系統的教學設計對於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都有重要的價值,它體現了老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展現了老師在對本課講授時的思想以及講授完後老師本人對本課的認識和學生課後的反應,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沒有系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就很難達到預期的三維目標和效果,評價學生也就沒有了依據,不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其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通過前四者的綜合分析而確定的。然而要想熟練精確有效地運用這些分析,對普通人來說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下不小的苦功才能達到較好的程度。 2、學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1.分析學生的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新內容之前原有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備水平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2.分析學生的心裡需求。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生的心理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學情的重要組成部分。3.分析學生的「可能」進行預測。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這不僅為課堂教學的精彩生動提高了廣闊的空間,而且對課堂教學的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分析課堂效果。真正的學情源自於課堂,最有效的學情分析應是對課堂教學的高度關注。5.分析課後效果。對學生課後的聯系也是進行學情分析的重要依據,從學生對待練習的熱情,可以感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從學生完成練習的質量,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堂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態度,這對確定學生再學習的起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而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來闡述最近發展區就是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內容分析往往是一盤散沙或無的放矢;因為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學情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願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總之,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3、「光的反射」一節課的教學背景分析 《光的反射》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的設置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光的反射現象,本節知識的學習,它既是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延伸,又是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礎,在光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培養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發展科學探究能力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精神。學生通過科學探究過程來理解光的反射規律,進而把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同時本節課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現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利用實驗幫助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級物理第上冊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內容,它與日常生活、生產、軍事、航天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屬於理解的知識。本單元包括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和看不見的光。本節課我們重點講光的反射規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光沿著直線傳播的引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為後面學習《平面鏡成像》這一節鋪平道路,同時也為學習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礎,還可為高中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歸納的能力。學生分析:前面學生已經探究過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老師讓學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並交流,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中表現了對有關光的現象的濃厚興趣。教法:由於學生剛學完光的直線傳播,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多媒體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緊密聯系實際。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啟發式歸納法。教學方式:本節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反射規律,應用反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貳』 幼兒園虹吸原理教案

(一)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 知道光是有顏色的。 2. 了解日光的色散現象。 能力培養: 1.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 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認識到科學是為斷發展的。 2. 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 (二)設計意圖: 彩虹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種自然現象,本課以此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通過引導學生造彩虹,找彩虹等實驗,最終了解光是有顏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現象。 本課主要是組織學生通過對彩虹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收集、交流信息的過程中豐富對光的認識;在實驗的研究上學會分析、推理和歸納,從而進一步培養科學素養。 本課以研究彩虹的相關知識,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他們比較、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三)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動手實驗——交流討論——得出結論——遷移應用。 (四)重點難點: 通過活動了解陽光與彩虹的關系,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現象。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准備: 任務驅動頁圖片;彩虹圖片、製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組材料。 (七)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本課驅動頁由一幅圖構成。圖中反映了在一個開闊的原野里,有一條美麗的彩虹掛在天邊,四位主題人物奔跑著去看彩虹,他們對彩虹很感興趣,正在討論有關彩虹的話題,「為什麼雨過天晴後,會出現彩虹呢?」「彩虹太美了!」「我們也可以做彩虹嗎?」這些問題不單是主題人物感興趣,我們很多學生同樣也在思考著這些問題,也對這些問題感興趣。通過任務的驅動,從而激發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 二、活動一:再現彩虹 很多同學應該都見過彩虹,對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麗的彩虹懸掛在天邊,同學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歡呼、跳躍。然而,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呢?彩虹的顏色是怎樣排列的呢?這個活動我們首先讓學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樣得到的。這是一個探究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彩虹的活動,了解彩虹。 1.引申的問題: 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太陽光看起來好像沒有顏色,我們通常叫太陽光為白光,但它實際上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我們看到的彩虹,實際上是白光透過了無數個雨、霧的水滴(或水珠),經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種顏色的光——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的光混合成的。當白光穿過雨滴時,發生折射,改變了傳播方向。各種顏色的光改變的方向大小不同,於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種顏色的光。 2.導入:課本任務驅動頁的圖片。 3.提問:為什麼雨過天晴後會出現彩虹呢?我們也可能做彩虹嗎?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