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教育
㈠ 集體教育的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
這里且與大家一起分享馬卡連柯提出的集體教育原則——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
「在集體中」意即說集體是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教育(包括對個別學生的教育),應該在集體中進行,如果離開集體很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過集體」意即集體是教育的手段,老師不是單槍匹馬地憑個人的力量去教育學生,而是憑借集體這一教育手段去教育影響學生。「為了集體」意即集體不僅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對象。為此教育個人時,也應當使整個集體受到教育。
「在集體中」意即說集體是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教育(包括對個別學生的教育),應該在集體中進行,如果離開集體很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過集體」意即集體是教育的手段,老師不是單槍匹馬地憑個人的力量去教育學生,而是憑借集體這一教育手段去教育影響學生。「為了集體」意即集體不僅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對象。為此教育個人時,也應當使整個集體受到教育。
為了准確地理解和正確地運用在集體中進行教育的原則,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集體。馬卡連柯認為,集體「是具有一定目的個人集合體,參加這一集體的每個人是被組織起來的,同時也擁有集體的機構。」衡量一個群體是否是集體,看它是否具有如下特徵: (1)共同的奮斗目標;(2)健全的組織機構;(3)正確的集體輿論;(4)有一定的集體活動的准則。所以,集體不是單個人簡單相加的總和,也不是一群人的偶然聚集。 馬卡連柯曾介紹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天,隊員彼特連柯上班遲到了。馬卡連柯得知了這件事情後,不是和某些老師一樣,把學生立刻找來,申斥一頓或給以適當的懲罰,而是把彼特連柯所屬分隊的隊長叫了來,對隊長說:「你的隊里有人上班遲到。」「是的,彼特連柯遲到了。」隊長答。「以後不要再有這樣的情形。」「是,以後不會有了。」
可是彼特連柯第二次又遲到了,馬卡連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來,而是把全分隊集合起來,並責備他們說:「你們分隊里的彼特連柯第二次遲到了。」
馬卡連柯責備了全分隊,分隊集體答應保證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情形。散會後,分隊立刻教育彼特連柯,並對他說:「你上班遲到,這就等於說我們全分隊都遲到了。」該分隊以後就把彼特連柯當作分隊的一個成員,當作整個集體的一分子而向他提出了許多嚴格的要求,而彼特連柯也在集體的影響下,逐漸克服了遲到的現象。
上面這個案例准確地詮釋了「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這一教育原則。顯然馬卡連柯對彼特連柯的教育是「在集體中」進行的,這時彼特連柯所在的分隊成了教育的手段,體現了「通過集體」這一教育理念。彼特連柯遲到事件不僅教育了他本人,而且使整個分隊都受到了很好的集體主義教育,全體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強化。馬卡連柯強調集體教育,但不否定必要的個別教育。

㈡ 教育原則 集體
集體教育原則是德育原則之一。教育者面對受教育者的集體進行教育,同時依靠並通過集體,教育其中的個別成員。社會主義教育要求培養出集體主義者,而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只有在集體的生活和交往中才能培養出來。這條原則是蘇聯教育家А.С.馬卡連柯首先提出並堅持實行的。他主張的「平行教育影響」原則,就是要求教育者只和學生集體發生關系,由集體對個別人提出要求,從而有力地發揮學生集體的教育作用。
這條原則是群眾路線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體現。集體是教育的對象,良好集體的形成是教育的結果;當良好的集體形成以後,它又成為教育的巨大力量,集體的正確政治方向、共同的奮斗目標、集體的輿論和優良的傳統作風,對每個成員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依靠集體進行教育時,集體的成員感到自己不是單純的被動的受教育者,也負有教育別人的責任,因而提高了他們自我教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馬卡連柯說:「不管用什麼樣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正確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所能做到的一切。」
貫徹集體教育原則,要求教育者注意:①要培養堅強的集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集體活動,提高集體的道德水準。②面向集體進行教育,將個別人的問題放到集體中去解決;通過處理個別人的問題,同時又使集體受到教育。
㈢ 什麼是集體教育
集體教育是以集體主義價值觀為向導,組織集體、教育集體、並通過集體在集體中版進權行教育,以影響集體成員身心發展,尤其是形成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為目標的教育。
同化效應集體成員在活動中,接受集體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產生與集體要求一致的行為。
驅動效應指集體的影響能使集體成員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積極上進的要求,形成內部的驅動力。
凝聚效應指集體對其成員有一種吸引作用。
㈣ 馬卡連柯對集體教育的看法是怎樣的
按馬卡連柯的看法,集體首先是有共同目的、共同勞動、共同斗爭並在這一共同目的、勞動和斗爭的前提下,把人們團結起來的社會有機體。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可能有真正的集體。他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每一個教育機構和學校就是一個集體。
㈤ 簡述集體教育模式。
理論簡介
這里且與大家一起分享馬卡連柯提出的集體教育原則——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
「在集體中」意即說集體是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教育(包括對個別學生的教育),應該在集體中進行,如果離開集體很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過集體」意即集體是教育的手段,老師不是單槍匹馬地憑個人的力量去教育學生,而是憑借集體這一教育手段去教育影響學生。「為了集體」意即集體不僅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對象。為此教育個人時,也應當使整個集體受到教育。
「在集體中」意即說集體是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教育(包括對個別學生的教育),應該在集體中進行,如果離開集體很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過集體」意即集體是教育的手段,老師不是單槍匹馬地憑個人的力量去教育學生,而是憑借集體這一教育手段去教育影響學生。「為了集體」意即集體不僅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對象。為此教育個人時,也應當使整個集體受到教育。
為了准確地理解和正確地運用在集體中進行教育的原則,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集體。馬卡連柯認為,集體「是具有一定目的個人集合體,參加這一集體的每個人是被組織起來的,同時也擁有集體的機構。」衡量一個群體是否是集體,看它是否具有如下特徵: (1)共同的奮斗目標;(2)健全的組織機構;(3)正確的集體輿論;(4)有一定的集體活動的准則。所以,集體不是單個人簡單相加的總和,也不是一群人的偶然聚集。
集體教育原則——平行影響
馬卡連柯有一個著名的教育方法就是「平行影響」。它的實質,在於要求教師通過集體來影響人,要求經常地從個人轉向集體或從集體轉向個人。這種方法有一個優點,就是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要使學生總感覺自己是被教育的對象,而導致厭惡之感,甚至使師生之間的正常關系發生疏遠和破壞;而應讓學員體驗自己是教育的主體,以便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㈥ 最早提出集體教育的是哪一位教育家
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1888年生於生於蘇聯烏克蘭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哈爾科夫省別洛波里城,蘇聯傑出的教育家、作家。
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出生在鐵路工人家庭,1928至1935年組織領導同一性質的「捷爾任斯基兒童勞動公社」,提出通過集體生產勞動來教育兒童以及在集體中進行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經過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和艱苦工作,把數千名少年違法者教育改造成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㈦ 馬卡連柯的集體和集體教育是什麼
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是蘇聯現代卓越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活動家,他的教育理論來源於他創造性的教育實踐。
按馬卡連柯的看法,集體首先是有共同目的、共同勞動、共同斗爭並在這一共同目的、勞動和斗爭的前提下,馬卡連柯把人們團結起來的社會有機體。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可能有真正的集體。他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每一個教育機構和學校就是一個集體。
集體教育是馬卡連柯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教育的基本對象是集體,而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體教育。因此,他把集體和集體教育看成是全部教育理論的首要的和關鍵的問題。「通過集體、在集體中和為了集體」的教育,是馬卡連柯集體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
㈧ 馬卡連柯關於集體主義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1、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原則。馬卡連柯認為,在集體教育過程中,要求是必須的,否則就不可能建立集體和集體紀律。在談到"尊重"的時候,馬卡連柯指出,"尊重並不是尊重外表的什麼東西,並不是尊重脫離社會面獨立存在的東西"。這是對那些參加我們的共同勞動、共同工作的同志的一種尊重,這是對活動家的一種尊重。"
2、平行教育影響原則。馬卡連柯認為,集體教育過程應當遵循"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集體"的原則。在他看來,集體首先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必須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最後,集體是教育的目的和對象。馬卡連柯認為,集體與個人兩者關系密切,"在蘇聯不可能有置身集體以外的個人"。
3、前景教育原則。馬卡連柯認為,集體的生命活力在於不停滯地前進。在馬卡連柯看來,前景教育可以分為3個步驟,即近景、中景和遠景。近景主要是針對還沒有能力安排自己未來長遠的意向和興趣的兒童,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近景將逐漸讓位給中景和遠景。無論是近景、中景還是遠景的實現,都應當起到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和工作的作用,防止享樂主義情緒的產生。

(8)集體教育擴展閱讀
這條原則是群眾路線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體現。集體是教育的對象,良好集體的形成是教育的結果;當良好的集體形成以後,它又成為教育的巨大力量,集體的正確政治方向、共同的奮斗目標、集體的輿論和優良的傳統作風,對每個成員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依靠集體進行教育時,集體的成員感到自己不是單純的被動的受教育者,也負有教育別人的責任,因而提高了他們自我教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馬卡連柯說:「不管用什麼樣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正確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所能做到的一切。」
貫徹集體教育原則,要求教育者注意:①要培養堅強的集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集體活動,提高集體的道德水準。②面向集體進行教育,將個別人的問題放到集體中去解決;通過處理個別人的問題,同時又使集體受到教育。
參考資料網路——馬卡連柯
㈨ 什麼是集體主義教育
集體主義是與個人主義相對立,一切言論行動都以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為最高版標準的思想,是權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也是各種道德規范所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則。
集體主義教育是按照社會主義原則培養人們正確處理人與人、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民主與集中、權利與義務、命令與服從等關系的過程,也是把集體主義思想和道德准則轉化為人民的個人行為習慣和個性特徵的過程。因此,集體主義教育的核心內容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集體的榮譽靠大家創造、公共秩序靠大家維護。家庭、學校、社會要共同承擔起對未成年人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責任,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為集體服務的能力,教育他們要服從集體決定,遵守紀律,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集體增光,教育他們團結、謙讓、互助、合作、學習做集體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