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繪畫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讓自己的孩子上早教班,參加一些興趣培訓,開發孩子的智力。其中幼兒學繪畫是很多家長的首要選擇,因為繪畫可以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可是怎樣進行幼兒繪畫啟蒙教育? 一、興趣比繪畫更重要幼兒階段繪畫興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讓幼兒觀察大自然的風景,觀察生活,讓他們感知這個美好而又神奇 的世界,然後再以游戲的形式,讓他們用五顏六色的筆自由自在地來表現自己的感情。這個時期的幼兒尚不具備用文字、數字等手段進行交流的本領,繪畫信手塗抹也可以達到一定的交流目的,產生心理上的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講,幼兒繪畫活動作為一種游戲,3—6歲的幼兒幾乎百分之百地喜歡它。針對幼兒的這種心理特點, 繪畫的最初啟蒙應以興趣為主。二、進行繪畫基本技能訓練 1.基本線段、幾何圖形的訓練為了使幼兒在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線段和幾何圖形,將橫線、豎線、斜線、折線、弧線、鋸齒線、波浪線、 螺旋線等集中起來,一節課教給幼兒,然後再教幼兒由線段組合圖形。如兩條橫線兩條豎線可以組成長方形和正方形,兩條橫線兩條斜線可以組成平行四邊形、梯形、四邊形,如此類推。這樣不但學得快、記得牢,而且 還鍛煉了繪圖能力。幾何圖形是抽象的思維結果,當幼兒運用這些幾何圖形及線段進行作畫時,又使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並促其不斷發展。 2.構圖能力的訓練第一步訓練將主要內容畫在畫面當中。教師出示一組范圖,范畫上只畫一個蘋果分別在不同位置上,讓幼兒比較哪幅最好。經過訓練他們大部分都能將繪畫的主要物體畫在畫面當中,而沒經過訓練的幼兒畫在什麼位 置上都有。第二步訓練幼兒繪畫的穩定性。教師出示一組范畫,畫的內容是3個蘋果,經過訓練,幼兒的構圖基本穩定。 3.訓練幼兒觀察力要想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必須訓練幼兒視覺的敏銳性。上課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圖形進行觀察、分 析,如畫小雞,引導幼兒觀察頭、眼是圓形,身子是橢圓形,嘴是折線,爪子是斜線,翅膀是弧線,這樣,幼兒有了興趣,自己能獨立用幾何圖形組成一個畫面。隨著畫面的不斷復雜化,幼兒的觀察能力得到了鍛煉。因 此,不論是繪畫課還是其它課,或日常活動中,都應該有意識地訓練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經過訓練觀察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畫人物頭像時,不僅能畫出頭發、耳朵、而且能畫出男、女、老、少的不同發式。由於幼兒對繪畫有了濃厚的興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加之生動有趣的繪畫內容,幼兒注意力逐漸 從無意識注意向有意識注意發展。 4.提高幼兒的繪畫記憶水平教師先畫出一幅畫,讓幼兒仔細觀察,然後再擦掉部分內容,讓幼兒說出擦掉的部分內容;教師再擦掉整 幅畫,再讓幼兒憑記憶說出全部內容,然後畫出來。如此反復練習、強化,隨著幼兒畫面的完整性、准確性的提高,幼兒繪畫記憶力就得到了相應的鍛煉。 5.豐富幼兒的感受力教師帶領幼兒走向社會,參觀商店、市場、郵局、公園、車站,觀察景物四季變化(同家長配合進行)認 真觀看運動會及各種形式的演出,讓幼兒身臨其境,對周圍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體驗。家長要與教師配合,經常為幼兒購買內容新穎、圖片生動、色彩鮮明豐富的兒童讀物及畫報,擴大幼兒的感受力。 6.要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如何在繪畫中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其想像力呢?首先給幼兒一個圖形,要求幼兒以該圖形為原型畫出 具體的圖形,如給出長方形,要求幼兒根據長方形可以畫汽車、房子、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等,越多越好。再給幼兒多個圖形,要求幼兒進行組合。圓形和三角形、橢圓形組成小雞,長方形組成小雞的房子。在學會圖 形組合的基礎上要求幼兒講出情節內容。如聽故事繪畫,教師講一個簡單的故事,讓幼兒根據故事繪畫,教師稍加指點,幼兒就可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畫面。通過以上6項內容的訓練,幼兒繪畫能力會有顯著的提高,其智力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同時促進了其它學科的學習。一般來說,孩子參加早教班,總是以培養興趣為主的,所以在孩子繪畫啟蒙階段都是從興趣出發,以基本能力培養為主。 有關雲朵課堂的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服務:向TA提問
Ⅱ 怎樣教幼兒學畫畫
畫,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是使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兒童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們樂於用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意願,還能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從而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見,繪畫在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組織教育活動,科學輔導幼兒繪畫就尤顯重要。然而,目前許多幼兒教育工作者盡管能意識到這點,但在幼兒繪畫教育中,往往會遇到由於幼兒感知經驗少、表象貧乏、思維的直覺行動性以及幼兒對自己活動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所造成的幼兒繪畫技能無法得到提高的問題。更值得憂慮的是小朋友會在一次一次的失敗中,不僅繪畫興趣被磨滅了,而且連自信心也會受到一定的沖擊。 那麼,該如何教幼兒學繪畫呢?我們知道,幼兒都喜歡游戲,這也是幼兒繪畫活動中創造性表現的需要。幼兒創造性表現的內部心理因素之一是願望,可以說,在幼兒繪畫活動中,這種願望就是游戲。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把幼兒的繪畫過程看作是游戲的過程,採用游戲化的手段,運用游戲化語言,讓幼兒感到繪畫活動本身就是輕松愉快的游戲,這樣,我們就能在游戲中發展、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下面,我就如何在游戲中教幼兒學繪畫的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幼兒的觀察力比較直觀,生活經驗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物體產生繪畫的興趣。因此我們在選擇繪畫活動的教材時就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例如:「青蛙媽媽和寶寶」、「小白兔吃青草」、「小貓吃面條」 、「我幫媽媽繞線團」、「氣球飛起來啦」、「好吃的湯圓」等等。有了幼兒感興趣的教材,才能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有助於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 二、提供豐富多樣的繪畫材料,讓幼兒覺得繪畫是在游戲。幼兒具有思維直覺行動性的特點以及對自己活動的控制能力較弱,並且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動手操作能力較差,重復單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因此我們需要准備豐富多樣、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這樣不僅使幼兒對繪畫活動產生興趣,而且讓幼兒覺得繪畫是在游戲。例如:為幼兒提供各色的剪成條狀的皺紋紙,讓幼兒揉成團進行粘貼、裝飾繪畫作品;提供各種形狀的印章讓幼兒進行印章畫;提供紙團讓幼兒壓印;提供各種大小的珠子放在各種容器里讓幼兒進行滾畫;提供毛線進行拖畫活動及讓幼兒進行粘貼畫;提供吸管讓幼兒進行吹畫;提供棉簽、各色顏料讓幼兒進行點畫、塗色等。在滾畫活動中,幼兒選擇自
Ⅲ 兒童美術教育之孩童的幾個繪畫時期
兒童繪畫發展的階段跟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密不可分,兒童繪畫經歷如下階段:
一、塗鴉期(一歲半——四歲)
在這個階段,兒童的繪畫要經歷一個從亂線塗鴉、有控制塗鴉到命名塗鴉的過程。亂線塗鴉是一種無控制的塗鴉,各種各樣的塗鴉包括無序亂塗、縱向亂塗和畫圈,兒童在塗抹的過程中獲得動覺經驗。有控制的塗鴉表現為重復畫線和塗抹。命名塗鴉則是將塗鴉所獲得的圖形與某個事物聯系起來,並用該事物的名稱來給自己的塗鴉之作命名
二、象徵期(四歲——五歲)
在這個階段,所畫的圖像用簡單的幾何形線條組合來代替實物,只具備實物的基本部分,沒有整體感。對顏色開始有自己的喜好,通常表現為喜歡純度高的、鮮艷明快的原色。在構圖方面,用一種隨機偶然的方式把物體安排在畫面上,不注意形體的大小比例,但已經開始試圖表現物體的空間關系。
三、圖示期(概念化期、定型期)(五歲——八歲)
造型方面,兒童喜歡用線條描述形體的輪廓,並用較為流暢的線條表現物體的整體形象,還能用一些細節來表現物體的特徵。色彩方面,能按照物體的固有色來著色,用色彩表達情感的能力顯著提高,塗色時不僅能均勻的塗,而且不塗出輪廓線。構圖方面,開始注意物體的大小比例,但還把握不住分寸,有時候會誇大印象深刻的實物,形象與形象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題。
四、寫實期(八歲——十五歲)
孩子從九歲半開始採用與成人相同的觀察方式,畫法也開始向寫實的手法轉變,並開始關注自己作品的好壞,有時會否定自己過去畫的畫,逐漸注重所描繪物體的逼真性。愛欣賞立體感強,明暗變化豐富,色彩真實感強的作品。
Ⅳ 如何做好幼兒的繪畫啟蒙教育
選自《幼兒教育》 1、 鼓勵孩子「塗鴉」 培養孩子對畫畫的興趣,應當從「塗鴉」開始。幼兒到一歲半左右便開始嘗試拿著筆亂塗亂畫,這是孩子畫畫的起步。當然,此時他並不懂得怎樣去表現什麼,只是把隨意塗畫當作一種好玩的游戲。這就是孩子的「塗鴉」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為什麼對「塗鴉」充滿興趣呢?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因為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塗抹能帶給他快樂,所以,他自然就樂此不疲了。這時,您不必過多地干預,但可以在旁邊鼓勵鼓勵——「寶寶很能幹」,「寶寶畫得好」等等。孩子不「畫」了,您要指導孩子自己收拾紙筆,把它們放在規定的地方,為今後正式學畫養成良好的習慣。倘若家長對孩子「塗鴉」干預過多,要求過高,如非要孩子畫出「雞蛋」、 「桔子」、「蘋果」之類,盡管很簡單,但由於處在「塗鴉」期的孩子,他的手還不能有意識地控制,往往達不到要求。這樣,經歷多次的「失敗」以後,小孩就會慢慢感到失望,興趣也會漸漸淡薄,到最後就不肯拿筆畫了。 正確的辦法是,您應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塗塗畫畫一段時期——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手的肌肉發達些了,有意識的控制能力強了,而且他心理也有了某種表達的慾望。這時,家長便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和意願,把他從盲目的「畫」著玩,誘導到繪畫活動中來,教他畫自己喜愛、感興趣的東西。2、 把繪畫與游戲結合起來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把繪畫與游戲結合起來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您可以與他一起進行一些簡單的美術游戲,如填色游戲、添畫游戲、撕紙游戲、七巧板游戲等,讓孩子在塗塗畫畫、拼拼擺擺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對繪畫的興趣。 對年齡稍大、又有一定繪畫能力的孩子,您可以把繪畫和其他活動巧妙結合。當您要帶孩子參觀動物園,出發之前就可以告訴他——參觀回來後,要畫一張自己喜歡的動物畫。這樣做,不僅增強了孩子繪畫的趣味性,同時也培養他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記憶畫畫,訓練和發展了孩子的形象記憶能力—— 這正是學畫畫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人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贊賞和鼓勵,就連成年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年幼天真的孩子呢?所以,家長的贊賞和鼓勵對提高孩子畫畫的興趣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應當注意的是:贊賞和鼓勵要適當和具體,不能敷衍了事。如有的家長老是重復著說:「你的畫有進步」、「你的畫真漂亮」等等,這樣的不恰當、不具體的贊賞和鼓勵,有時甚至會讓孩子反感,效果會適得其反。4、 適當變換繪畫的方法和形式 好奇和愛新鮮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較長時間重復玩一種游戲,畫同樣形式和內容的畫,孩子就會感到厭煩,畫畫就提不起勁。因此,家長就應適時地變換繪畫的內容和形式,以保持和發展孩子的興趣。 首先,適時改變孩子繪畫的地點和位置,可以提高他們繪畫的興趣。如果孩子經常在家裡或教室里作畫,那麼您不妨抽空帶他到戶外去寫生或者到其他小朋友家裡和小朋友一起畫畫,還可以把大張紙貼在牆上,讓他站著創作「壁畫」。 其次,適時變化繪畫的形式,也會讓孩子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帶孩子去沙灘堆沙,創作沙灘想像藝術;給孩子提供布頭、樹葉、(植物的)種子,讓孩子學習藝術拼貼;給孩子提供水果、麵包,讓孩子學習製作食物拼盤造型等。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參與集體創作。很多小朋友在大型的紙或布上一起合作繪畫,孩子一目瞭然地看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成果,心裡一定很喜悅,這不僅會提高他的繪畫興趣,而且還將增強孩子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5、 不強迫孩子畫自己不喜歡的形象 幼兒的感情傾向性很明顯,對人、對事、對物都是這樣,繪畫也不例外。孩子喜歡的,他就有興趣,能認真地畫;若不喜歡的,就會馬虎了事或消極怠工。例如,有一個孩子,四歲時就掌握了遠遠超出了他的年齡的中國畫技能,並已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可是後來,他只要看見桌上鋪好氈布、毛筆、硯台,就閉上眼睛抱著頭拒絕作畫。原來,他爸爸為教他畫側鋒,讓他學畫帶魚,這些既不好看又有腥味的死魚怎麼也提不起他的興趣。因此,您在給孩子選擇畫畫題材的時候必須注意,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題材和內容。6、 不要任意拉長畫畫的時間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是身體的耐力不強,注意力也不能長時間集中,3-4歲的孩子一般只能堅持二十至三十分鍾左右。您最好不要將孩子畫畫的時間隨意延長,這樣不僅孩子的身體支持不了,而且注意力也難以集中,會影響畫畫的效果,甚至會降低孩子對繪畫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失去興趣,就等於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所以,家長要對孩子畫畫的時間嚴格把握,不要硬性規定孩子每次必須畫多長時間,孩子畫完後就可以痛快地玩。這樣,才能長久地使孩子保持畫畫的興趣。 上面介紹的一些方法,對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無疑是很有幫助的。但任何經驗和方法都不可能完全適應每一個不同的個體,因為不同的孩子,他的個性、氣質和智力水平是有差別的。所以,您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和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繪畫的興趣,達到良性互動的效果。
Ⅳ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方法
1
注重兒童感受,尊重幼兒年齡特徵
在我們的課堂上,不論學生年齡大小,教師都很注重自身地位,強調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關系。我稱此類教師為「控制型教師」,他們不論是在講授課程還是隨堂個別輔導時,都在把控學生,比如常出現這類語匯:「你能這么(畫)」、「不能讓(顏色塗太滿)」等等控制性較強的指導詞彙。
還有一類教師,我將他們稱為「朋友型教師」,教學以朋友形式與孩子交流、互動。學前兒童處在一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對待繪畫本就是熱情滿滿,所以此時,如果教師尊重其年齡特徵,注重幼兒的感受,蹲下來與其對話,以朋友形式進行交流,恐怕幼兒對美術課堂的體驗會更加不一樣。
在上課時,教師都會用教鞭來指畫,或是敲打教鞭提醒學生注意看黑板,但美國幼兒園用的卻是一片顏色鮮艷,質地輕柔的羽毛。想像教師在引導孩子們看畫時,舉著的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讓孩子們體會到的是柔和與美感,而不是木棍的冰冷僵硬。從這些細節也可以體會到教師是以「朋友」的角色在引導兒童,而不是以「控制」的形式去教授。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影
2
注重家教合作的落實,讓家長當學生
我們經常說到家教合作,但美國課堂的家教合作也使我眼前一亮。入學前,家長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擔任哪門課程的助教,之後每學期會安排一次為其兩周的培訓,共十天。時間安排在晚上六點半至九點。你的小孩在哪個年級,你就參加這個年級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就是本學期要給孩子們上課的內容,家長們先提前上一遍,同時也包括一些上課時的小技巧,比如名畫欣賞時怎麼掛畫、用羽毛指點作品、調色如何師范、多與兒童交流、提問後讓孩子們多發表意見等等,最後一次培訓課,會讓家長們練習畫一幅素描,說是練習素描基本功。
但我覺得這個環節的培訓,如果家長不經常聯系,單靠一次課程可能也解決不了基本功的問題,所以猜想此環節的安排可能是校方想掌握家長中專業美術能力如何。
這種家教合作的形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們經常說家教合作,但合作的最普遍形式是兒童在家時家長教育,在學校時交由老師教育,這種家長先進入學校培訓,再與兒童一起參與教學的形式鮮少。
▲ 家長與孩子共同進行藝術創作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時顧菁女士也提到,通過她本人的觀察,越是熱心參與學校活動的家長,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就比其他孩子優秀許多。確實,家長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來,不僅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觀念,這樣在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溝通,幫助其健康成長。
3
在綜合課程中,體現美術的獨特性
我國藝術課程標准中提出了藝術教育綜合化的問題,強調既要保持藝術各學科的特點,又要防止生硬、盲目地結合。確實,藝術綜合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藝術審美修養的提升和多種能力的發展。
本書中也給我們舉出了實例——繪畫與音樂的綜合,稱為「音樂畫」。我們所常見的音樂繪畫綜合課程基本形式一般是聽音樂並用抽象形式畫出感受。另一種是在小朋友畫畫或做手工時,老師播放背景音樂來襯托氛圍。讓孩子們在愉悅的環境下,體驗繪畫的樂趣,讓課堂輕松而充滿活力,也打破了課堂的單一沉悶。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課堂特別注重美術專業詞彙的使用,突出美術的特有性。我注意到在他們的課堂中,從四歲左右開始,教師會告訴孩子們一些專業的繪畫詞彙,如空間(近景、中景、背景、重疊、透視)、節奏(線條、色彩、質地、重復)等等。但教授這些詞彙時教師會注重年齡變化來強化詞彙和元素的了解,從無意識到潛意識再到有意識地教授。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摘
4
審美培養從欣賞開始
美式課堂由於時間較為充沛,每次課為兩小時,前半部分多數是用來欣賞名家名畫。據本人統計,二十節課中有十三節課有名畫欣賞環節。而且在欣賞時老師撇開深奧難懂的哲學思想,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巧妙地帶領孩子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知道一些重要的美術家和作品,同時也讓其了解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系。
一開始我充滿疑惑,認為幼兒年齡較小,要了解這么多知識性內容恐怕有難度,但通過之後越來越多的課例發現美式課堂對於欣賞名畫作品有幾個特點:
1
對於畫作的選擇會根據年齡的不同加深欣賞范圍。3歲至5歲左右,選擇的名畫一般都是主題突出,造型簡潔、幾何形的點線面符號,這樣便於引起幼兒的聯想。6歲到7歲左右兒童的欣賞范圍會逐步擴大,增加不同類型的欣賞內容。
2
對於作品的選擇,只會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的、已經得到美術史認可的。對於當代藝術作品教師一般不會選擇,認為只有經過歷史沉澱後的作品才值得學習和鑒賞。
3
教師一般會選擇四至五幅名畫,所選畫作都會超越孩子的理解水平,且都是會與本節美術課主題相適應的世界名畫。教師引導時以提問為主,以此來激發兒童的興趣,教師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都有教育意圖在其中。
孩子的創造力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強,將來創造性的潛力就越大。欣賞不同主題,不同表現形式的名畫作品,讓兒童從小接觸經典,培養審美水平,我想這應該是審美能力的第一步。
5
注重兒童體驗的過程,享受兒童分享的樂趣
由於本人在校外美術機構教學,不論是培訓機構還是家長,對孩子的美術課最看重的是其最後的作品效果,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從其他途徑去了解課堂,了解孩子,就算隨堂陪學,恐怕也體會不了兒童內心的感受與收獲。那教師在課堂注重兒童體驗的快感與收獲時,如何讓家長也滿意,並能了解課程內容呢?
我認為兩全其美的方式是課後請家長進入課堂聽孩子分享畫面故事。首先,在兒童年幼時,將自己的畫面故事與他人分享是一個重要過程,同時通過孩子的分享也能讓家長更好的了解課堂內容。當然這個過程也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積極溝通,嘗試向家長講解課程理念讓其改變原有錯誤的觀念。在美式課堂中很注重幼兒體驗過程,同時還強調其愉悅性,例如在《小小抽象畫大師》一課中,講解馬蒂斯圖形時,教師給每人發了一個不一樣圖案的白色剪紙,要求小朋友們在畫冊上找出和自己剪紙一樣的圖形。小朋友們找得很認真,用游戲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對抽象圖形有了感覺認識和視覺敏感度。
6
注重文化多元與材料、表現技巧的多元
對於課程內容的選擇,美式課堂涉及的面很廣泛,以學習西方經典名畫為主,同時又涉及到了東方的水墨、非洲的粗麻布編織、埃及的小雕塑、印第安的圖騰等等;在藝術形式上抽象、立體、古典等風格都各有接觸;材料的選擇上,除常見的蠟筆、水彩外,泥土、糖紙、玉米衣等各種生活周邊材料都利用到藝術創作中來。對於材料的多樣性學習不僅能使作品更加豐富,同時兒童在觀看和體驗材料中也能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摘
王振宇教授在本書《序》部分提到幼兒美術不是一個「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一個「為什麼教」和「怎麼教」的問題。部分教師認為,學前兒童不必要學習技能技巧。其實,技能技巧就如同「使用說明書」,先了解了使用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創作,對於幼兒也是同理。
艾斯納曾在《兒童的視覺與知覺的發展》一書中提到「藝術表現所需要的技巧並不能因個人年齡的提高而自然獲得,藝術的發展也並非和生理成長的進度成正比。相反,任何人(包括美術教師和藝術家)所有的所謂創作技巧,均是由當時比較有學識、經驗的人所傳授。而且許多創新技巧,更加需要各種系統性的學習過程才能獲得」,「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兒童不需要知道任何技巧就可以表達出各種藝術內容」。因此,學前兒童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學習值得教師教授。
美式課堂注重教學過程,但作品卻有些「差強人意」。雖然說過程的愉悅性能讓兒童有快樂的體驗很重要,但作品效果的不佳,恐怕隨著兒童的審美能力提升,也會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不自信感。良好的作品成果呈現也會對提升審美能力有所幫助。作品效果好壞,不在於教師動手幫助兒童完成所謂的良好作品,而在於教師課前的准備以及課程的語言引導:
Ⅵ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 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主要有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內容。
2、美術欣賞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回增加表像答經驗的積累,提高對美的感受力。繪畫與手工是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具體的操作表現,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逐步掌握多種繪畫和手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有進行創造性表現的意識和慾望,體驗從活動中得來的各種感受,同時又促進美術欣賞力的提高。
Ⅶ 怎樣進行幼兒繪畫啟蒙教育
選自《幼兒教育》 1、 鼓勵孩子「塗鴉」 培養孩子對畫畫的興趣,應當從「塗鴉」開始。幼兒到一歲半左右便開始嘗試拿著筆亂塗亂畫,這是孩子畫畫的起步。當然,此時他並不懂得怎樣去表現什麼,只是把隨意塗畫當作一種好玩的游戲。這就是孩子的「塗鴉」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為什麼對「塗鴉」充滿興趣呢?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因為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塗抹能帶給他快樂,所以,他自然就樂此不疲了。這時,您不必過多地干預,但可以在旁邊鼓勵鼓勵——「寶寶很能幹」,「寶寶畫得好」等等。孩子不「畫」了,您要指導孩子自己收拾紙筆,把它們放在規定的地方,為今後正式學畫養成良好的習慣。倘若家長對孩子「塗鴉」干預過多,要求過高,如非要孩子畫出「雞蛋」、 「桔子」、「蘋果」之類,盡管很簡單,但由於處在「塗鴉」期的孩子,他的手還不能有意識地控制,往往達不到要求。這樣,經歷多次的「失敗」以後,小孩就會慢慢感到失望,興趣也會漸漸淡薄,到最後就不肯拿筆畫了。 正確的辦法是,您應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塗塗畫畫一段時期——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手的肌肉發達些了,有意識的控制能力強了,而且他心理也有了某種表達的慾望。這時,家長便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和意願,把他從盲目的「畫」著玩,誘導到繪畫活動中來,教他畫自己喜愛、感興趣的東西。2、 把繪畫與游戲結合起來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把繪畫與游戲結合起來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您可以與他一起進行一些簡單的美術游戲,如填色游戲、添畫游戲、撕紙游戲、七巧板游戲等,讓孩子在塗塗畫畫、拼拼擺擺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對繪畫的興趣。 對年齡稍大、又有一定繪畫能力的孩子,您可以把繪畫和其他活動巧妙結合。當您要帶孩子參觀動物園,出發之前就可以告訴他——參觀回來後,要畫一張自己喜歡的動物畫。這樣做,不僅增強了孩子繪畫的趣味性,同時也培養他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記憶畫畫,訓練和發展了孩子的形象記憶能力—— 這正是學畫畫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人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贊賞和鼓勵,就連成年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年幼天真的孩子呢?所以,家長的贊賞和鼓勵對提高孩子畫畫的興趣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應當注意的是:贊賞和鼓勵要適當和具體,不能敷衍了事。如有的家長老是重復著說:「你的畫有進步」、「你的畫真漂亮」等等,這樣的不恰當、不具體的贊賞和鼓勵,有時甚至會讓孩子反感,效果會適得其反。4、 適當變換繪畫的方法和形式 好奇和愛新鮮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較長時間重復玩一種游戲,畫同樣形式和內容的畫,孩子就會感到厭煩,畫畫就提不起勁。因此,家長就應適時地變換繪畫的內容和形式,以保持和發展孩子的興趣。 首先,適時改變孩子繪畫的地點和位置,可以提高他們繪畫的興趣。如果孩子經常在家裡或教室里作畫,那麼您不妨抽空帶他到戶外去寫生或者到其他小朋友家裡和小朋友一起畫畫,還可以把大張紙貼在牆上,讓他站著創作「壁畫」。 其次,適時變化繪畫的形式,也會讓孩子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帶孩子去沙灘堆沙,創作沙灘想像藝術;給孩子提供布頭、樹葉、(植物的)種子,讓孩子學習藝術拼貼;給孩子提供水果、麵包,讓孩子學習製作食物拼盤造型等。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參與集體創作。很多小朋友在大型的紙或布上一起合作繪畫,孩子一目瞭然地看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成果,心裡一定很喜悅,這不僅會提高他的繪畫興趣,而且還將增強孩子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5、 不強迫孩子畫自己不喜歡的形象 幼兒的感情傾向性很明顯,對人、對事、對物都是這樣,繪畫也不例外。孩子喜歡的,他就有興趣,能認真地畫;若不喜歡的,就會馬虎了事或消極怠工。例如,有一個孩子,四歲時就掌握了遠遠超出了他的年齡的中國畫技能,並已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可是後來,他只要看見桌上鋪好氈布、毛筆、硯台,就閉上眼睛抱著頭拒絕作畫。原來,他爸爸為教他畫側鋒,讓他學畫帶魚,這些既不好看又有腥味的死魚怎麼也提不起他的興趣。因此,您在給孩子選擇畫畫題材的時候必須注意,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題材和內容。6、 不要任意拉長畫畫的時間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是身體的耐力不強,注意力也不能長時間集中,3-4歲的孩子一般只能堅持二十至三十分鍾左右。您最好不要將孩子畫畫的時間隨意延長,這樣不僅孩子的身體支持不了,而且注意力也難以集中,會影響畫畫的效果,甚至會降低孩子對繪畫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失去興趣,就等於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所以,家長要對孩子畫畫的時間嚴格把握,不要硬性規定孩子每次必須畫多長時間,孩子畫完後就可以痛快地玩。這樣,才能長久地使孩子保持畫畫的興趣。 上面介紹的一些方法,對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無疑是很有幫助的。但任何經驗和方法都不可能完全適應每一個不同的個體,因為不同的孩子,他的個性、氣質和智力水平是有差別的。所以,您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和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繪畫的興趣,達到良性互動的效果。
Ⅷ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從教育角度來講是以美術作為教育的媒介,通過美術教育,追求一般幼兒教育的回價值。具體地說,就是通過答學前兒童美術教育,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保證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培養兒童的道德感、審美情趣、認知能力、意志品質以及創造性。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人們交往日益頻繁,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性顯著增加。未來的社會不僅要求人人都會說普通話,而且要具備相當水平的說話能力。AR沙盤課程應用程序可以在各種主題中用作強大的STEAM教育學習工具,,AR沙盤全腦開發能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將iPad的AR整合到一個類中可提供以下好處。
Ⅸ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家長對於兒童學前教育這一塊看得越來越重,都怕輸在起跑線上,胎教發展這個火熱跟這個是一個道理,都想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天才」一上學就是「學霸」但事實真的是「胎教」跟學前飽和度教育造就的「天才」跟「學霸」么?
好希望美術教育機構的劉老師跟我說這么一段話:
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從藝術角度來講是延續和發展人類藝術文化而進行的最初的教育環節,它的意義在於藝術本身以及其對一個人一生起到的作用。幼兒階段是激發並且實現這種價值的最初階段,也是為未來打下基礎的最好的時間。
從教育角度上來說以美術作為最初的藝術文化教育媒介,通過美術教育體現一班的幼兒學前教育價值。具體點說就是通過幼兒學前美術教育,伴隨兒童的自然成長,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以及道德、審美、認知、意志品質、創造能力、想像力的全方位發展,這對於學前教育來說非常重要又很不簡單,這要求了該階段的教育要做到完全的滲透,使兒童能夠即被優秀教育輔佐著又能夠自然健康的成長,最終成為藝術的、完美的人。
一般來講,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是通過普通的美術基礎技能培養為主,但是它又不跟中小學美術教育一樣,因為兒童階段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具有想像力的年齡,如果按照中小學美術教育來教育幼兒,那麼不僅會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更會封閉他們的想像力,希望美術現在做的幼兒美術培訓,教給孩子們的是技能,是素質品格、是興趣、是激發他們的想像力跟創造力。
兒童的美術興趣是一種天性是成長的需要,沒有任何的功利性,以活動本身為目的,這種境界在未來成長過程中很多人會慢慢失去,做什麼事具有目的性反而局限了事情本身的發展的可能。
好希望美術的教育理念便是:品格第一、素質第二、興趣第三、成績第四。在傳授孩子們基本的、簡要的美術知識跟技能之後,通過鼓勵、激發、引導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想像力等,並且在教育過程中絕對不會去規范孩子們的作品跟創造方向,更不會扼殺孩子們的繪畫熱情以及創造能力、想像力。保持孩子們的天真、稚拙跟淳樸天性。
Ⅹ 學前兒童繪畫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針對學前兒童主要包括:
(1)認識各種繪版畫工具和權材料,學習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例如,蠟筆、油畫棒、彩色水筆、彩色鉛筆、油畫筆、毛筆、水粉色、水墨、油墨、棉簽、印章、鉛畫紙、宣紙、白報紙等等。
(2)學慣用線條、色彩、構圖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像。
對於美術教育,關鍵在於提升孩子們的文學藝術修養,從而達到提升孩子們的思維深度和寬度的目的,讓孩子們在今後學習、生活中能活學活用,也就是讓孩子們變得更富有智慧!教國學,講經、講道理,一定要講透,理解才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