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之歌教學設計
㈠ 讀小女孩和小海豹有感
《小女孩兒和小海豹》這篇主要講了卡特琳和父親發現小海豹,然後喂養小海豹、教小海豹游泳、抓魚,最後送小海豹回海里。
這篇文章讓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第一個星期,卡特琳簡直累壞了。她每天得喂西里克四次,得給它感染的皮膚敷葯膏,得清掃它拉在地板上的糞便,還得給它擦肥皂洗澡。」
讀了這段話之後,我不得不佩服卡特琳對動物的愛心和耐心。
有一次,媽媽個我買了5條金魚,
我答應過媽媽會好好養的。剛買金魚的這幾天,我天天給金魚換水、餵食、洗金魚缸,幾乎是每天起床後、睡覺前、吃了飯後、寫了作業後,隨時隨刻我都要去看我的那5條金魚。但幾天後我就對我的金魚失去了耐心了,一天,媽媽要我做這些事我都是非常地不耐煩,便沒有去做,也不看我的金魚,幾天之後媽媽告訴我,我的金魚死了。得知金魚死後我很後悔。
看了《小女孩和小海豹》我想起我養的金魚,我很慚愧。
如果我好好的養、關心的話,我的金魚就不會死。
㈡ 有在海淀教小學的同仁嗎我急需一篇《夜鶯之歌》的教案,誰有幫忙傳上來!那就太感謝了!
《夜鶯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積累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認識小男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激發向他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的2、3
教學難點:1、肖像、語言、動作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結構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們炎黃子孫期盼祖國統一的夢想與心聲,一曲《長江之歌》則唱出了對長江母親的熱愛與依戀,那麼我們今天來看一看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夜鶯之歌》又傳達出了怎樣的一種情懷。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資料
教師可適當補充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掃除字詞障礙
瓦礫li 耷拉da 木屑xie 鷓鴣zhegu
蠢東西chun 輕蔑mie 胳膊bo 雲杉shan
耷拉:下垂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裡
阻擊:以防禦手段阻擊敵人增援,逃跑或進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記敘了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被稱作「夜鶯」的孩子,把一支德國部隊引進游擊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現幾次夜鶯的歌聲,有什麼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敵人的注意
第二次:說明小男孩麻痹了敵人,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四次:借歌聲暗送情報,體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第五次:說明小男孩仍在幫助游擊隊,體現了他的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2、圍繞著夜鶯的歌聲文章記敘哪幾件事?(見板書)
3、課文為什麼以「夜鶯之歌」為題?。
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小夜鶯給敵人帶路、巧送情報、全殲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以「夜鶯之歌」為題具有明確線索,贊頌人物的作用。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1、整理筆記
2、想像敵人進入包圍圈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2、請同學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創造性的復述課文
二、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將一個機靈、略帶頑皮的小夜鶯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愛意。同時為下文誘敵成功做鋪墊;綠色衣服也為引敵人入包圍圈後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伏筆)
語言——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問用鳥叫報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懷疑埋下了伏筆,顯示出機智和勇敢來)
動作——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一甩一甩、拾、踢三個動詞既傳神地寫出了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出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
明確:
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不僅起到了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結構上起到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說一說文中的小夜鶯具有哪些的優秀品質?
小夜鶯是一個機智、勇敢、活潑、靈巧的,具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揭示了夜鶯誘敵的原因
承前啟後,幫助情節發展.
第(21)段景物描寫——山高要密,是適合伏擊敵人的好戰場.幫助情節發展
二、討論
文章的結構有何特點?
文章前後照應、首尾相連,一方面使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三、學生小結
學過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獲?(可引導學生在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於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寫的作用上來談一談)
四、作業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少年英雄的故事層出不窮,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請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板書:
機智、勇敢
小夜鶯 活潑、靈巧小英雄
熱愛祖國
教後記:
㈢ 有關於《夜鶯之歌》的內容
《夜鶯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積累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認識小男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激發向他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的2、3
教學難點:1、肖像、語言、動作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結構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們炎黃子孫期盼祖國統一的夢想與心聲,一曲《長江之歌》則唱出了對長江母親的熱愛與依戀,那麼我們今天來看一看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夜鶯之歌》又傳達出了怎樣的一種情懷。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資料
教師可適當補充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掃除字詞障礙
瓦礫li 耷拉da 木屑xie 鷓鴣zhegu
蠢東西chun 輕蔑mie 胳膊bo 雲杉shan
耷拉:下垂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裡
阻擊:以防禦手段阻擊敵人增援,逃跑或進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記敘了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被稱作「夜鶯」的孩子,把一支德國部隊引進游擊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現幾次夜鶯的歌聲,有什麼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敵人的注意
第二次:說明小男孩麻痹了敵人,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四次:借歌聲暗送情報,體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第五次:說明小男孩仍在幫助游擊隊,體現了他的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2、圍繞著夜鶯的歌聲文章記敘哪幾件事?(見板書)
3、課文為什麼以「夜鶯之歌」為題?。
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小夜鶯給敵人帶路、巧送情報、全殲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以「夜鶯之歌」為題具有明確線索,贊頌人物的作用。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1、整理筆記
2、想像敵人進入包圍圈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2、請同學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創造性的復述課文
二、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將一個機靈、略帶頑皮的小夜鶯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愛意。同時為下文誘敵成功做鋪墊;綠色衣服也為引敵人入包圍圈後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伏筆)
語言——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問用鳥叫報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懷疑埋下了伏筆,顯示出機智和勇敢來)
動作——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一甩一甩、拾、踢三個動詞既傳神地寫出了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出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
明確:
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不僅起到了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結構上起到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說一說文中的小夜鶯具有哪些的優秀品質?
小夜鶯是一個機智、勇敢、活潑、靈巧的,具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揭示了夜鶯誘敵的原因
承前啟後,幫助情節發展.
第(21)段景物描寫——山高要密,是適合伏擊敵人的好戰場.幫助情節發展
二、討論
文章的結構有何特點?
文章前後照應、首尾相連,一方面使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三、學生小結
學過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獲?(可引導學生在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於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寫的作用上來談一談)
四、作業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少年英雄的故事層出不窮,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請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板書:
機智、勇敢
小夜鶯 活潑、靈巧小英雄
熱愛祖國
㈣ 夜鶯之歌第一自然段林密草深是為什麼做鋪墊
《夜鶯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詞彙,理解課文內容,總結段落。
㈤ 夜鶯之歌預習
一、鋪墊定向
1、你認為「小夜鶯」是一個怎麼的孩子?(勇敢、機智)
2、用上「勇敢」和「機智」說一段話。
出示:小夜鶯勇敢地面對兇狠的德寇,表現出孩子「無知」來麻痹敵人;用機智的語言回答並訓斥了這些無恥的侵略者。
二、研讀探究
1、自由讀第一部分。
自己讀課文第一部分,畫出體現「小夜鶯」勇敢、機智的句子和段落。在小組內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
2、匯報交流,把握以下要點。
方法: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表達。
(1)、「怎麼就會剩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鷓鴣,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一個!」
明確: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當作夜鶯,避開敵人問題的實質戲弄了這位德國軍官,表現了孩子的機智和勇敢。
(2)、「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剛剛開火,村子就著了火,大家喊 著『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明確:這里的「野獸」其實是指德國強盜,但德國兵卻沒有聽出來。由於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國兵的盤問,德國兵覺得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話。
(3)、「怎麼會不認識?······能吃小鵝!」
明確:把敵人比作「狗魚」,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訓斥了德國侵略者。體現了孩子的機智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明確:「小夜鶯」這樣做實際是在迷惑敵人,使敵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頑皮、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敵人的信任。他學夜鶯和杜鵑叫,是在麻痹敵人,以便後來他用鳥叫同游擊隊聯絡不會引起敵人的懷疑。
3、游擊隊員們聽到「小夜鶯」的歌聲,知道了什麼呢?
(敵人的數量、裝備)
4、創設情境,走進人物。
出示:德寇被殲滅了,小夜鶯和游擊隊員們帶著勝利的喜悅向村子裡走去,一路上留下了他們歡快的聲音······
蘇聯的衛國戰爭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佔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後,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後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一例
㈥ "夜鶯的歌聲"的資料誰有急用!!!!!
【詞語解釋】
[沉靜] 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音也沒有。
[灌木] 矮小的叢生的木本植物。
[木屑] 木頭的碎末。
[輕蔑] 看不起,不放在眼裡。
[球果] 指松樹或其他樹結的球形果實。
[凝神] 精神高度集中。
[宛轉] 形容聲音曲折、優美、動聽。
[垂頭喪氣]:神情沮喪的樣子。
[夜鶯]:文學上指叫聲清脆婉轉的鳥。
[空曠]:地方廣闊,沒有樹木和建築物等。
[興致勃勃]:形容興致很高。勃勃,興盛的樣子。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
[寂靜]:靜悄悄的,一點聲響都沒有
【近義詞】
沉靜(沉寂) 凝神(凝思) 空曠(寥廓) 盤問(盤查) 輕蔑(輕視) 注視(凝視) 陰沉(陰森)
【反義詞】
宛轉(直率) 曲折(筆直) 戰爭(和平) 空曠(狹窄) 陰沉(晴朗) 輕蔑(敬重)
垂頭喪氣(昂首挺胸) 沉寂(喧嘩)
【難句講解】
第二天,在被燒的村子的圍牆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個河溝邊削什麼東西,並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意思:這段話是說「夜鶯」堅守崗位,認真察看敵情,以便通知游擊隊再次殲滅敵人。
戰斗剛剛結束,立刻有一小隊德國兵進了村莊。大道兩旁是一片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木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意思:由於德國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使蘇聯人民深受其害,滿目瘡痍,一片焦土,連燒焦的樹木也「垂頭喪氣地彎著腰」,這段話寫出了戰爭帶來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同時也說明了蘇聯人民對德國侵略者的憤恨。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意思: 在回答德國兵的問話時,小男孩非常沉著、自然,在話語中流露出對德國強盜的憎恨。「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這是在敵人不易察覺之中戲弄敵人。「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這里的「野獸」其實是指德國強盜,但德國兵卻沒有聽出來。由於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國兵的盤問,德國兵覺得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話。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軍官突然問。「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孩子回答。
意思:德國軍官想知道森林裡有沒有游擊隊,所以突然問孩子, 希望 突然發問能在孩子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獲得真實情報。孩子機警地裝做沒有聽懂他的話,故意用「蘑菇」來和他打岔,巧妙地掩蓋了這個敏感的話題。如果孩子回答「沒有」會引起德國軍官的懷疑,回答「有」又會引起敵人的戒備。故意答非所問,使德國軍官進一步認定他是個一無所知的小孩子,從而放鬆了防備。孩子的答話,說明他能隨機應變, 顯示 了他的聰明機智。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意思:這句話既導出了事情的起因,又引出了下文。小男孩學夜鶯的叫聲,是用來吸引敵人的注意。果然,敵人「注意聽著」,「開始注視」,發現了他。
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但是對藏在寂靜森林裡的人們來說,那歌聲已經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
意思:這句話含蓄地告訴我們:游擊隊已經作好了充分的戰斗准備。「已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說明游擊隊已經從「夜鶯之歌」中完全掌握了敵人的兵力情況,並作好了戰斗的准備。
有時候學夜鶯叫,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意思:他天真活潑,好像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其實,他是在迷惑敵人。況且,他的「學夜鶯叫」「學杜鵑叫」正是給游擊隊的同志們報信呢!
從孩子的嘴裡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
意思:這句話表面看來是贊美夜鶯的歌聲宛轉動聽,實際上是贊美小孩機智勇敢的 品質 和可貴的愛國主義精神。這里起了點題的作用,也可以看出課文注意了前後照應。
【內容提要】
1941年6月22日,蘇聯衛國戰爭開始。當時,德國法西斯不宣而戰,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蘇聯人民奮起保衛祖國。本文講的是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一個男孩用學夜鶯叫的方法,傳遞消息,協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
【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男孩協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鬼子的故事,表現了蘇聯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寫作特點】
一、全文以「夜鶯之歌」為主線貫穿始終:歌聲把敵人引到河邊,帶進山林,歌聲把敵情傳給游擊隊,歌聲又在河邊響起。
二、通過「歌聲」寫出了小男孩的機智、沉著、勇敢。
三、描寫主人翁形象富於童趣,使文章充滿鮮活的色彩。
【「歌」字解析】
課文中有四處寫到「歌」,突出地反映了男孩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敵的 品質 。我們可以緊扣「歌」字來讀課文。
首先,課文開頭在寫到德國法西斯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時,「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這里的「歌聲」是小男孩有意吸引敵人的注意。接著,在小男孩給敵人帶路時,他「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學杜鵑叫」,似乎把身邊的軍官給忘了,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游擊隊巧送情報,為後面把敵人領入埋伏圈作伏筆。在小男孩把敵人引到樹林深處,進入游擊隊的埋伏圈時,「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繼而「夜鶯的叫聲停止了」,「接著傳來兩聲杜鵑叫」,游擊隊員們知道其中的意思。於是,游擊隊員向德國兵開火,不多時,全部殲滅了敵人,取得了勝利。這里表現出小男孩為協助游擊隊殲滅敵人,冒著生命危險把敵人領進埋伏圈,突出了他機智勇敢的精神。最後,小男孩完成了任務,又坐在河邊執行新的任務,「嘴裡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 生動 地表現出他勝利後的喜悅。
㈦ 關於<夜鶯之歌>的教案
《夜鶯之歌》教學設計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夜鶯之歌》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告訴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生:主要內容和事情發展順序
2、首先文章寫了什麼?
師:首先寫了小夜鶯在河邊等待敵人上鉤(誘敵)
師:接著呢?(送敵)
師:敵人進了埋伏圈結果怎樣?(殲敵)
從故事情節來看,文章先寫了誘敵——送敵——殲敵。
師:還從哪些方面來匯報?
生:課文多次提到了夜鶯的歌聲
3、文中都哪些地方出現過夜鶯的歌聲?它與這些故事情節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生:(2段)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就又響起來,越來越有勁。
師:這是發生在誘敵這一環節的,夜鶯的歌聲怎麼樣?(越來越有勁)
生:(26段)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越來越響)
師:(31段)(興致勃勃)
小結:大家看板書,從板書可以發現夜鶯的歌聲貫穿整個故事的情節,它因此成為貫穿全文的線索,所以文章以夜鶯之歌為題,讓我們再讀題目。
4、你從這個題目中還能看出什麼?單指夜鶯的歌聲嗎?
過度:不僅是夜鶯的歌聲,它還歌頌了小夜鶯。那麼作者為什麼歌頌小夜鶯,小夜鶯有哪些地方值得歌頌?它又是怎麼歌頌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5、以前我們學過很多這樣寫人記事的文章,大家想一下,尤其是寫人的文章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的?
二、新授
過度: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寫人的重要方法,這節課我們就要用到這樣的方法。剩下的時間就交給大家。
1、 勾畫出描寫小夜鶯的語言、動作、外貌等重點詞句,把體會簡單批註在書上。
匯報交流:
⑴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
明確: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文用鳥叫聲報信而不引起敵人懷疑埋下伏筆
生:找到一處語言描寫,體現機智、勇敢
師:為什麼學杜鵑叫?
⑵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鷓鴣,多著呢,夜鶯倒只有一個!
明確:既是在故意曲解,又也是在麻痹敵軍。
⑶人?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 「剛剛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喊著『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明確:一語雙關的回答,也借他人之口痛快的咒罵了敵人。
師:(機智、勇敢)你從哪看出勇敢?(抓住「野獸」)來理解恨敵,從而說明愛國
師:下面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小夜鶯機智、勇敢、恨敵、愛國(指名讀)
師:還有其他語言描寫嗎?
⑷這么會不認識,」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裡有個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凶呢,能吃小鵝!(抓住「有信心」理解)
明確:把敵人比作「狗魚」,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訓斥了德國侵略者。體現了孩子的機智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孩子在迷惑敵人。此時在陰險狡詐的德國軍官眼中,面前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幼稚可笑的頑童,甚至至死都都沒有醒悟。
讀:有信心的回答,誰來讀一讀?(是否知道不重要,關鍵的是他有信心)
小結:就這幾處語言描寫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恨敵、愛國的優秀品質就充分的得以表現了。
2、師:大家願不願意讀一讀,你認為這部分適合怎麼讀?
生:分角色朗讀(4句話)小組練習
師:看他們讀的怎麼樣,一會老師讓你評價一下(德軍的狡詐)
3、過度:小夜鶯的幾句話就把德國軍官弄得暈頭轉向,可見小夜鶯的機智、勇敢,除了語言還有什麼描寫?
⑴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抓住:唱、叫、拾、踢)
明確: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小夜鶯」這樣做實際是在迷惑敵人,使敵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頑皮、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敵人的信任。
師:從中你能看出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胸有成足、活潑、機智、靈巧)
師:齊讀
師:他把敵人忘了不是很危險嗎?
生:讓敵人放鬆警惕,讓敵人完全相信他,這也是在麻痹敵人
師:如果說小夜鶯的確忘了點什麼的話,那麼他忘了什麼呢?(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師:而對這凶神惡煞的德軍小夜鶯卻能蹦跳,還面帶微笑,他心裡可能怎麼想?
⑵孩子突然轉了個身,鑽進樹林深處,不見了。
明確:寫出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了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和贊美。而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美德源於對敵人的恨和對祖國的愛。
師:孩子為什麼不見了?
生:他聽到樹林深處突然發出的口哨聲,這是事先和游擊隊員商量好的,要他跑開的暗號,說明孩子可能不是第一次這樣做,能看出他機智勇敢。
小結: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小夜鶯剛開始坐在河沿邊在削什麼是在(引誘敵人),第二天他又重新坐在河沿邊還是在(引誘敵人),可以說引誘敵人,把敵人帶進埋伏圈當作自己的(任務),與敵人進行特殊方式的斗爭,可以說他以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如果說他確實忘記了什麼,他忘記了自己的(安危)
4、剛才我們抓住了語言和動作描寫,在課文中還用了哪些描寫?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
師:看到這個小男孩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這段外貌描寫又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
三、拓展
1、沒有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為游擊隊員傳遞情報,我想戰斗不會這樣輕而易舉的就取得勝利。假如,今天,這位小英雄來到了中國,來到了我們班,老師就是「小夜鶯」,你想對我說些什麼呢?
2、通過語言、動作、外貌描寫,深刻體會小夜鶯具有機智、勇敢、的高貴(品質)和恨敵、愛國的思想感情。像這樣的小英雄你還知道誰?
四、小結
像這樣的小英雄我們心中數不勝數,老師希望課下我們多閱讀課外讀物,多學習多了解。我們說機智、勇敢是不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他不僅僅在戰爭年代需要,而且在和平年代同樣需要,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機智、勇敢去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做機智、勇敢的好少年。
五、布置作業
游擊隊員在小夜鶯的幫助下,很快就把這股敵人消滅了,取得了戰斗的勝利。當游擊隊員和小夜鶯見面時,他們和小夜鶯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試著寫一寫。
板書:
夜鶯之歌
誘敵(越…勁)
語言:迷惑 機智勇敢
送敵(越…響)
動作:唱 叫 拾 踢 恨敵愛國
殲敵(興…勃)
㈧ 《夜鶯之歌》課後題
1、課文為什麼以「夜鶯之歌」為題?
答: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歌聲誘敵」「歌聲入林」「歌聲聯絡」「歌聲殲敵」「歌聲又起」幾個主要的故事情節,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及其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這個題目既點明了中心,又有特殊的含義。「夜鶯」實際指給游擊隊報信的小男孩,「夜鶯之歌」是那樣悅耳動聽,實際上為襯托小男孩那樣美好的心靈。
2、想像敵人進入游擊隊的包圍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答:小夜鶯很快的鑽入密林深處,從樹葉的縫隙看到敵人一個個倒下,他心裡激動地想:「你們這些強盜,這是你們應得的下場!看你們還敢不敢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家!」他正想著,忽然一個念頭浮出來:「這伙敵人,游擊隊的叔叔們會收拾掉的,我還是回到山崗,繼續做宵夜影吧!」於是,他飛快地向樹林的另一個方向跑去。
㈨ 夜鶯之歌的詳細解說
《夜鶯之歌》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前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游擊隊員稱作「夜鶯」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進游擊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前蘇聯兒童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本課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抓住重點,把握中心人物。
這篇文章我從文章的題目切入,選擇研究「小夜鶯這個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為突破點,然後緊扣這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從分析人物的言行來讀懂一個人,並且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揣摩小夜鶯的心理活動,深入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當學生抓住:「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像把跟在身邊的敵人完全忘了。」我設計「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其實 ;有時候學杜鵑叫,其實 ;打樹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實 。」
二、教學設計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給學生充分地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在學生默讀、劃批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全班交流,鼓勵他們談理解說體會。課件的設計配合學生的學習進程。
三、我在課文問題的設計上,如能更具有啟發性,讓孩子更容易表達自己的看法,會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我給學生的自學提示是抓住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結合故事情節,想想小夜鶯是怎樣的孩子。如果改成小夜鶯是怎樣一步步迷惑敵人的。學生在在理解、交流時可能更容易談出自己的看法,對小夜鶯的言行理解可能會更透徹。
四.品讀引導不夠深入。當學生找出重點句子,我主要想採取的就是以讀促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呈現人物形象,感悟小夜鶯的思想品質;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懷,領悟文章內涵,讓學生通過朗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主體得到體現,創造性得到發揮。但由於引導不到位,學生未能在品讀受益。
五.時間把握不夠好。由於時間沒有把握好,所以導致課堂准備的內容沒有講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自己需要不斷學習,改進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