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識字教學微課

識字教學微課

發布時間: 2021-07-29 19:09:40

如何運用微課在小學語文中進行教學的論文

同學你好,這個我是會的,,能夠幫你

❷ 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書寫能力微課研究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識字寫字教學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它直接關系著語文教學的質量,也關系著以語言文字為基礎工具的其他學科的教學質量。同時,識字寫字教學有助於開發右腦,促進左右腦協調活動,從而提高人的智商,在發展語言的同時也發展思維。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優化識字過程,提高識字能力和寫字水平。
一、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指的是:通過識字教學,使學生由「喜歡學習漢字」到「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進而有「主動識字的願望」。一旦學生對識字寫字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學習,樂此不疲。因此,我們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漢字的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為了增加識字寫字的趣味性,我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幾種有趣的形式:
(一)、游戲法
低年級學生最喜歡做游戲。在教學中,可將游戲融於識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1.找朋友 老師把當堂所教的生字寫在一張卡片上,發到學生的手中。如:一個學生拿著「健」字說:「我是『健』,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學生拿著「康」馬上和「健」合在一起,說:「我是『康』,我和『健』組成『健康」,全班讀「健康」。這樣學生既認識了「健」和 「康」,又玩了個痛快。
2.編兒歌 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學生一旦記住了永久難忘,在平時教學中應該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碧」字時,編成「王白先生一同坐在石頭上」。不但易學易記,而且還妙趣橫生。
3.猜謎語 低年級兒童也最喜歡猜謎語了,教學生字時,結合生字的特點讓學生猜猜是什麼字。如:教「補」字,猜猜「蘿卜穿衣」,教「淚」時,猜猜「眼中有水」,教「撫」時,猜猜「沒有手」等字謎,學生學習生字時,既識了字,又會玩猜字謎的游戲了。
4.摘水果 教師事先畫出不同的果樹,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水果卡片貼到相應的果樹上,如:「課」、「顆」、「該」、「孩」等,老師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然後用這個組詞,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生字,也區別了形近字。
(二)、比賽法
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強,識字時穿插一些比賽,能激發其興趣。如教了生字後,進行開火車比賽,哪組同學讀得又快又准,評為最佳水平;組詞比賽,看誰用生字組的詞兒多;說話比賽,讓學生用當堂學的字詞說話,看誰用的詞又多又恰當,這些比賽,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學生的識字效果。
(三)、直觀演示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指導學生看圖像、課件、實物等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把枯燥乏味的識字變為有趣味的識字可收到記得快、記得牢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加偏旁識字」時,教師可以自製「生字轉盤」,如學習「瞄、喵、描」等字,在基片上寫基本字「苗」,在可轉片上寫可以與該基本字組成新字的偏旁,教學中轉動上面的轉片,先後組合成「瞄、喵、描」等字,同樣方法可以學習「清、睛、情、晴」等字,學生看其形、讀其聲,自然學得興致勃勃,變呆板為活潑,變被動為主動,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漢字學習的無限情趣。
二、培養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
良好的識字習慣,主要指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呢?我在培養學生識字興趣的基礎上,主要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生主動識字的強烈願望。
良好的寫字習慣包括:有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養成落筆前先仔細思考,落筆時盡量不改動,不用或少用橡皮的習慣,認真復查、及時糾正的習慣和勤於習字、堅持不懈的習慣等。
我在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同時為學生做好示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這是提高識字效率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
學生的識字能力,包括讀准字音、認清字形、掌握基本意義的能力,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寫字能力也就是按筆順規則寫好字。
我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學生具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是提高識字效率必不可少的條件。
四、正確選擇識字方法
學生對識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良好的識字習慣,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指導學生正確選擇識字方法,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關鍵。
我在教學獨體字時,引導學生說出 「筆順法」。合體字引導學生將生字與熟字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記憶,學生便會驚喜地發現記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減減的方法。此時,就引導學生總結出自己發現的識字方法,如「加法」、「減法」、「換法」等。稍難的字則可以採用「拆部件法」、如「小心翼翼」的「翼」是「羽、田、共」;「希冀」的「冀」是「北、田、共」等。或者可以採用以上幾種方法的「合法」。學生運用自己發現的識記方法,記起生字來,簡單有效,學習生字也就變得輕松自如了。
在教學時我不僅僅滿足於學生拆部件,換部件等方法識記字形,還利用漢字的特點,在教學形聲字時,試著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字形通過大腦的加工與生活經驗以及已有知識聯系起來,不但得出最好的記憶方法牢記字形,而且輕松愉快地理解了漢字意思。如:「栽樹木,裁衣服,辨字形,辯問題」等。避免了死記硬背字義的弊端。聯系生活經驗識字,如「編故事法」,讓學生在聽故事的輕松愉快氛圍中不知不覺的把字形永久的保存在腦海中。如:「獸」這個字低年級學生不易記,我就告訴學生「頭上兩只角,整日田裡跑,張著一大口,兇猛又可怕」。又如:「暖」學生容易寫成「目」字旁,我就告訴學生「太陽出來暖洋洋,眼睛不會放光芒」。
另外,課本中「日、月、水、火、山、石」等象形字與實物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實物圖片,採用「聯系實物法」識記,學生記憶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再如教學「魚」字時,我首先讓學生想想魚的外形,其次讓學生說說這個「魚」字的每一部分像什麼?(「刀」是魚頭,「田」是魚身,「一」是尾巴),這樣一條活靈活現的魚兒便出現在學生眼前,這個字也就輕易地被學生記住了。
有時候一個漢字有不同的記憶方法,就讓學生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好,學生的興趣濃了,識字也就成了一件有趣的事了。
五、利用競賽調動學生練字的積極性。
每次作業面批時,讓學生把寫的字與範字進行比較,與上次作業進行比較,並給出相應紅星,學期末評出星級作業,並給予獎勵;每節寫字課上,進行寫字比賽(包括寫字的姿勢),每個單元都進行一次寫字比賽,獲得進步獎的學生得到一朵小紅花,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定期辦作業展覽,將寫得好的學生作品放進學習園地,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對寫字的興趣。教師對低年級學生主要是培養他們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在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以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或分小組學習生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又在彼此的交流中將學習漢字當成一種樂趣。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組織一些比賽來檢驗學生學習生字的效果,及時調整學習方法,讓識字教學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
最後,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邊教識字,邊教寫字。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練習寫字的時間。既不能用識字教學代替寫字指導,更不能只顧理解字的含義而忽視寫字的基本功訓練。只有做到寫字教學與識字教學的有機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和寫字水平。

❸ 淺談微課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一年級學生認識並且理解字詞的意思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繫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一直以來,小學教育都沿用「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方式,而新課程卻要求改變過去那種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現狀,倡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的能力。
我認為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應從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內打好識字基礎;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外鞏固,注重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盡快完成課標提出的識字任務。我們還應根據課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長,綜合應用、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組織教學,徹底改變單調乏味的識字教學現狀。但怎樣提高一年級的識字教學質量呢?微課,利用微課不但解決了這個困擾我們已久的問題,還培養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
1. 微課把識字由抽象變為具體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學生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利用了微課在學生的起步階段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一年級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利用微課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例如,在開課之初,教師就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微課,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慾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教學《口耳目》一文時,要讓學生了解象形字演變成漢字的過程,務必讓學生看到真實的物體,再結合象形字和現在的漢字才可以進行學習。但是很多學生甚至教師都沒有親眼見過這些物體,而且有些字在課本上又沒有插圖,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那麼巧妙借用《口耳目》的微課程,就可以生動地向學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過程,學生終於體會到了象形字演變的奇妙,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利用微課,解決識字的疑難 ,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師生互動的問題探究,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技能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微課,及時挖掘課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找出學生最感興趣而又和認識漢字有著緊密聯系的問題。巧提問題,力求新穎,發人深思。於無疑處生疑,利用圖文並茂的講解,及時在學生「憤」「悱」之時加以啟發。
2. 微課把識字帶入生活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利用微課勾勒出生活中的小物品,並且圍繞這些物品開展實踐動手活動。每個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並交流收獲。如舉辦「自選商場」、「水果超市」 「逛商場」等等識字活動。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像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例如:教學課文《自選商場》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找出文中要認識的商品「麵包、牛奶、火腿腸、牙膏、毛巾、洗衣粉」在學生積思求解之時,及時出示微課,通過實物對比,結合課文內容分析,讓學生明確在生活中也能認識字,不僅僅局限於教材中;由圖到文,對比分析,學生就能理解不同物品所代表的不同意思,這樣也改變了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學生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及時得到啟發,從而學得興趣盎然。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對生字的難理解問題。
再如學習《菜園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畫出菜園里的「南瓜、西紅柿、青瓜、茄子」等蔬菜,生動形象的讓學生加深對蔬菜的印象。結合課文分析蔬菜的特點,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特徵,這樣可以把學生被動認識蔬菜變化為主動認識。同時,也巧妙的把識字用於生活中。
3.微課令 識字童趣化
藉助微課,學生可以在閱讀童話故事中認識字。這些字的教學,就可以運用微課,將與童話故事中的主題關系最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利用他們內在的邏輯關系,直觀真實地呈現於學生面前,既可以輕松地引導學生認識字,又能享受童話故事裡的樂趣。
比如《小熊住山洞》一課,可以用微課配上輕松歡快的音樂呈現六幅圖畫:小熊想建造一間木頭房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熊想砍樹卻不捨得砍;小熊一直住在山洞裡,森林裡的動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上課時先讓學生看微課視頻,說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然後進入識字的教學過程。 通過直觀動感的視頻畫面與輕快富有生氣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視覺沖擊中領悟生字的意思。 利用微課,感受童話故事的美好。 微課能把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一個更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這樣,直觀形象與想像、聯想相結合,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認識字。
利用微課,培養學生的認字能力,童話是創作文學作品的源泉,識字因為童話故事而充滿生機和活力。
3 、結語
微課教學通過圖像、聲音、文字、光彩、顏色、視聽並舉,提供的現象直觀、清晰、生動,烘托由色彩、形象、聲音等混合構成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從而使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現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臨其境,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開辟全方位立體的思維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進學生分析力的形成、理解力的增強、鑒賞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充分開發和利用微課教學,能更好地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吸收和感受課文要求認識的字,讓學生真正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從而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

❹ 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特點

在一個人的學習成長經歷中,小學教育的基礎作用不容忽視,而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則是基礎中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識字用字習慣尤為重要。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雖勤學而難成」。(《學記》)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則受益不盡。所以,我們應在低年級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

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源於生活。我們引導孩子學習漢字,就是通過它認識生活、理解生活。我們要努力創新,採取生動活潑的形式,將相關文字「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去。通過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感受漢字的演繹過程,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

我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漢字的文化信息。從目前識字教學現狀來看,多數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為指導學生怎樣橫豎撇捺地書寫,怎樣認讀,了解漢字是什麼意思,是在教知識。其實,識字教學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告訴學生漢字背後的故事,感受漢字演繹的變化過程,喚起孩子們智慧的思維過程。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接觸學習新生事物全部依賴於興趣。興趣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寓教於樂的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巧妙運用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一定量的漢字,初步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氣息。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思維總是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的變化過程。我們中國的漢字恰恰也是從最初形象生動的具象實物一步步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方塊漢字。所以,我們低年級識字教學應從生活化的實物入手,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對他們的識字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引領學生主動識字。

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積極採取活潑多樣的形式,將一部分生字還原到生活之中,讓學生通過活生生的生活經驗觸摸到我們中國漢字的魅力所在,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在生活中識字,在識字中感受生活。這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讓他們能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識字教學。教師要利用好生活中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實物、圖畫、微課視頻、教具模型、直觀動作進行直觀形象教學,讓學生把熟悉的事物和生字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筆畫漢字變成靈動的、學生能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直觀事物。

總之,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逐步掌握識字方法,學會識字本領,體驗成功的快樂,獲得心理滿足感,形成識字的內動力。要注重情感識字理念,關注學生識字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覺主動識字的情感。遵循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深挖識字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因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教學,快樂學習,快樂識字。

❺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使用微課

所謂微課,是指基於一定的教學思想,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一般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理解、題型精講、小結拓展,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下面,筆者就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有效突破朗讀指導上的難點

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語文課程標准》也對各學段的朗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想讀正確、讀標准,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掃清字詞障礙,有時還需要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方面的知識。

例如,四年級(下)《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蘊藏了「啊」字的變調知識。課文第2、3自然段中的「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中一共用了六個「啊」字。於是,如何讀好句尾的「啊」,就成為教師在朗讀指導時的重點和難點。

此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以「啊」的變調知識為內容的微課。在短短的視頻里,教師可講解「啊」字與前面音節末尾音素的六種關系,使學生理解「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時,讀音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的微課適合放在課前預習環節。課堂上,教師只需通過聆聽學生的朗讀,稍加點撥就可輕易糾正他們不正確的發音。這樣的微課不僅有效突破了朗讀指導上的難題,也省去了教師煩瑣的課堂講解,更為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提供了開放而自由的空間。

二、有效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正確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七顆鑽石》中,讓學生正確掌握和書寫「咽」「唾」「沫」幾個字是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教師可把字的書寫過程製作成動畫,並配以適當的解說對生字的特點以及書寫時應注意的細節進行強調,還可溫馨地提示學生寫字的基本姿勢,要頭正、肩平、背直,注意「一拳」「一尺」「一寸」。當學生掌握了這些要領,再書寫時教師可一邊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坐姿,一邊用紅筆給他們打分。

三、有效拓展課本內外的知識銜接

二年級(上)「語文園地二」講到了用部首查字典的知識,這是工具書的使用技能教學,屬於教學重點。但二年級教材中卻並沒有提及音序查字法。那麼,可不可以製作一節關於音序查字法的微課呢?當然可以。設計思路可從學生寫日記時遇到的不會寫的字入手,分步介紹這個字在字典中的音序、音節和檢索頁,從而使學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步驟。

這種微課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教師在課堂上檢查學習效果,不僅省時高效,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晏子使楚》是學生喜歡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晏子與楚王鬥智斗勇的故事,展現了晏子的智慧和勇氣。教學中,有學生質疑:晏子從入楚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為何不掉頭回國?這次出使楚國用意何在?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說明學生進行了深度思考。那麼,晏子使楚的必要性在哪裡呢?通過查找資料,教師可製作這樣的微課——《晏子為何使楚》。微課中,教師可模仿評書大師單田芳老師的語氣,講述春秋末期諸侯割據,齊國在外交上緊張的政治局勢。這樣,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晏子使楚的必要性了。

這樣的微課不僅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深受學生喜愛。

五、有效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傳統課文。教學結束時,有學生質疑:文中寫爬山虎腳的樣子時,有這樣兩句話:一句是「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一句是「圖畫上蛟龍的爪子」。為什麼同樣的腳,卻用了不同的比喻呢?圍繞這個問題,教師和學生展開了討論。最終,大家達成共識:當爬山虎的腳剛長出來時,顏色嫩紅較軟,作用是尋牆立足,與蝸牛的觸角顏色、硬度、作用相似,所以葉老給此時爬山虎的腳設喻非常貼切;當腳巴住牆後,顏色變灰、粘性十足、腳力牢固,可與蛟龍的爪子媲美,因此後一個比喻也非常生動形象。為此,教師也可製作一節以深度研讀文本的微課——《葉聖陶先生比喻句之妙》。這節微課是師生合作學習探究的結果,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名家寫作時語言運用的准確與生動,也給學生的習作奠定了准確運用詞語的思想根基。


由此可見,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程的開發上重視微課,捕捉恰當有效的教學點,結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時機,使學生真正走進微課的學習,真正實現微課的「翻轉作用」,促進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