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聲樂教學
① 如何教好少兒聲樂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年輕的爸爸媽媽拉著孩子跟我們說:我的孩子特別喜歡唱歌,電視里有人唱歌,他(她)只要聽兩三遍就會唱了。請注意:這並非是您的孩子獨有的個性,或是您理想中的那種天賦!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這樣一個共性。最重要的,這種無意識的模仿只能證明孩子具有學習音樂的潛力,但如果急功近利地便將之往歌星的方向去培養,卻是拔苗助長、有害無益的。因為在變聲期以前的孩子們的聲帶是非常稚嫩的,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完全可能造成孩子的聲帶損傷,不但對孩子今後的聲樂發展造成影響,甚至可能使得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聲音變得非常難聽。 一 幼兒的歌唱器官特徵與聲樂訓練方向 六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聲帶和喉頭還不到成人的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較淺,通常會自覺地採用頭腔共鳴,因此他們的聲音聽起來響亮而通透,這樣的童聲是最甜美的。因此老師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氣息、發聲位置這樣過於專業和枯燥的訓練,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很容易產生倦怠感或者被困難嚇住。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最適合的方法是讓孩子多欣賞音樂,學唱一些兒歌以培養樂感讓其自然發展以便為今後的聲樂學習打下良好的興趣基礎,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從七歲開始,老師們就可以逐步加入一些歌唱技巧的訓練。因為經過一年左右的興趣培養後,孩子們開始對聲音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對作品也有一定的理解與表現能力,在這個時候加入技巧訓練才可以得到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 前期聲樂學習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在開始正式學習聲樂後的一段時期,許多孩子都會出現音準與節奏不準確的現象,這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歌曲速度太快或太慢,節奏比較復雜,音域太高或太低,以及孩子本身對歌曲的熟練程度都完全可能影響到音準和節奏。 但聲樂演唱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又恰恰就是音準和節奏,音準不準就會跑調,節奏不準就沒譜了!所以對於音準與節奏的訓練便成為少兒聲樂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我們建議:在前期的聲樂教學中必須特別重視視唱練耳。視唱練耳是解決識譜、音準、節拍、節奏感的一種練習。
② 七八歲的小孩第一次上聲樂課怎麼上,詳細步驟
您好!我是聲樂老師,我給七八歲的小孩兒上課首先是看他的興趣和培養他的興趣著手。你可以多去查查那些兒童趣味練聲曲,很可愛很幽默的,能提高小孩兒的學習興趣。還有就是變聲期前的兒童教他聲樂不能太專業,就是不能教他太多方法,還是要發揮他本來的音色,讓他的本嗓亮出來,真聲自然就可以。主要培養樂感。 第一次上課前可以准備些趣味練聲曲,給小孩兒說聲樂的時候多擬人化和幽默一點,不要太拘束小孩兒不能夠理解的,畢竟聲樂是個抽象的東西。 祝您成功!
③ 如何訓練兒童聲樂
一、初學階段的訓練時的現象很多家長都說過:我的孩子唱歌跑調,節奏不在點兒上,像他這樣的,能唱歌嗎?其實兒童在初級階段唱歌時,就存在著音準及節奏不穩的現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較快或較慢、節奏較復雜、音域太高或太低、對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會影響到音準和節奏。演唱歌曲的先決條件是音準和節奏,因此訓練音準和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要重視視唱練耳。耳朵聽不準音,就談不上唱准音;演唱時跟不上音樂節奏,就談不到表現音樂。因此,基礎視唱訓練和聲樂訓練要一同抓起,對音準、節奏有了准確的認識之後,在演唱歌曲時,才有可能表達出歌曲的內容。唱歌跑調還受其它方面的影響,如:歌唱氣息支持不夠、歌唱位置不夠、換聲點沒有充分的准備等等,通過不斷加強歌唱技巧的訓練,才能正常地發揮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風格。二、平時單項的訓練兒童理解事物能力較差,沒有概念性,兒童對身體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沒有感覺,如對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管、以及唇、齒、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對控制身體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較差。這些就只能依靠老師以生活中的感覺和豐富的想像力來啟發他們,來訓練歌唱器官的協調及配合。運用單項練習來進行聲樂訓練,可以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聲樂技巧。例:歌唱呼吸練習、放鬆喉部練習,咬字吐字練習、歌唱時面部自然放鬆練習以及歌唱時的表現能力練習等,分別進行單項練習,學生會有更深刻的概念性。 呼吸練習:最初接觸聲樂的兒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麼回事,開口就唱,如何運用氣息呢?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回憶感受一下引導學生做一些表演,如上體育課時跑步後氣喘吁吁時的樣子,模仿的基本像時,讓他出說說身體的感受嗎?還有腰部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你能邊表演邊發出聲音嗎?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時,同樣使用上這些感覺嗎?你的聲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兒童能把這些感受記得非常牢固,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聲樂技巧的興趣,又達到了學習聲樂的目的。咬字吐字練習:唱歌和說話一樣,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需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對於歌曲中的每個字,聲母咬的要准確、快速,聲母咬完之後,馬上與韻母迅速結合,立刻唱出每個字的韻母。在比較抒情的歌曲中不急於歸韻,過早的歸韻就會出現沉重的鼻音,當在快唱完這個字的韻尾處時,再快速歸韻,這樣有利於歌唱聲音的連貫和感情的充分表達,從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打開喉部練習:在訓練中要求學生喉部打開時,如直接給他們說要把喉部打開,小朋友是不能理解,可以給他們那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事物來給他們打比方,如:當你唱歌的時候你要想想老師在你嘴巴裡面放了一個雞蛋(是豎著放的),你的喉嚨有什麼樣的感覺?學生會很好奇的試一試、想一想,然後你告訴他,這就是喉部放鬆的感覺。面部自然放鬆練習:在歌唱時要注意麵部的自然放鬆,一般來說,當面部保持微笑狀態時,面部器官便會處在比較理想的位置,微笑時,笑肌被抬了起來。當笑肌隨著微笑抬起後,口腔內部的硬顎和軟齶也會同時抬起,喉嚨在這種狀態下也就自然打開,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歌唱狀態。學唱過程中,特別是初學期,要經常對著鏡子練習,檢查是否有面部緊張狀態,當出現不正常的狀態時,要及時加以糾正,一旦形成不良的習慣,就很難改掉,這樣會直接影響學習歌唱的進度。四、注重自信心及歌唱表現力方面的培養在兒童學習聲樂的過程中,給他們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甚至於一個微笑都可以影響到小朋友。聲樂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聲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漸建立和形成的,在課堂上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語言,這樣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其對學習唱歌失去自信心。學生的學習進步是階段性的,練聲曲和歌曲都要適合此階段的程度,不能只想著拔高程度,不然這樣會給兒童造成心理負擔,最終會導致學生對聲樂產生一種厭惡的心理。所以在少兒聲樂教學中不可忽視他們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成長。聲樂是表演藝術,發聲方法是歌唱表演的基礎,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是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歌唱表現力,教會學生理解歌詞及音樂,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作品。不但要教會孩子們「會唱」,還要教會學生可以適當的嘗試自己地歌曲力度、、速度、情感的變化等的一些小小的處理。因此,注重學生歌唱時的表現力,讓他們做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是我在平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將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總結、反思及探索。希望在今後的兒童聲樂教學上能盡我的微薄之力,培養出更多祖國的花朵。
④ 如何開一個少兒聲樂培訓班呢
學聲樂的好處:
1、最直接的一點,對升學有很大益處,現在有很多學校收學生會額外收有特長的,進行培養/2、還有一點往深了說,就是培養孩子素養、氣質
家長有面子,孩子不會瞎浪費時間在游戲上等。
所以現在有很多這樣的班,但是學習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方面巨聲春天做得比較合適,有計劃進行。當然也要學生都學好,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取之所長,補其所短,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為學生制定個人教學計劃,針對性的教學,切實解決問題,真正意義上自由的調動身體的力量,放開聲音、富有激情的歌唱。
第一階段:學會用氣發聲,調動全身力量,放聲歌唱。解決氣短、換氣及高音問題。
第二階段:練習音高、音調的控制。解決音準、跑調、聲音控制問題
第三階段:學習假聲、混聲、氣聲、共鳴等等。解決超高音、音色美化問題。
第四階段:學習吐字咬字,培養樂感,情感表達,聲線塑造
第五階段:歌曲情緒引導,協調性全身歌唱演練,麥克風使用技巧,舞台展示輔導等,演繹歌曲內涵。
這樣是不是效率好啊,所以,你可以參考他們的。
⑤ 少兒聲樂教學用什麼教材比較好
1.運用一些有趣的音樂道具,比如說搖鈴等.
2.做點音樂課件,如果說是要上課程的一些有意思的輔助器材,如人物面具
3.可以挑選有音樂的動畫片,比較經典的也行,配合動畫開始交音樂
4.任意挑有意思的動畫,調為無聲,字自己配歌曲,
有的挑件你說具體點被,是多大的孩子,多少,學校還是補習的?
哦
那最好就是運用樂器的方式,比如說口琴,然後找到你要交的譜子,吹一點後開始教學,然後跳動他們興趣,讓他們課後可以練習吹一下口琴,.
你鋼琴應該很好吧?那就讓學生當你的副手,交的時候彈,讓她按簡單的踺子調動興趣等
具體要看學生傾向與什麼方面了
祝您教學成功
我也是在教小孩子學聲樂
⑥ 兒童學聲樂主要是學什麼內容
如何學習聲樂
學習應該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歌唱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聲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1、聲樂基礎理論的學習
要具備一定的演唱能力,首先要懂得發聲的生理機制,如了解歌唱器官的構造,歌唱發聲的簡單原理,聲音的共鳴原理、共鳴腔的劃分、共鳴腔的運用和聲區的關系,運用共鳴的方法等。
另外,在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時,必須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運用、了解呼吸的支點,常用的呼吸練習方法。學習識別聲音的性質、聲部的劃分,了解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特點及嗓音的保健等。
學習了解聲樂理論基礎,可使自己練習時不盲目,目標明確。另外,再看看別人的聲樂論著、聲樂方面的錄像、電視、錄音等,都會給自己帶來極大啟發,對歌唱練習時大有好處,使自己少走彎路。
2、跟聲樂教師學習
歌唱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憑聲樂理論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發聲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文字很難准確表達歌唱技能技巧的內涵,加之個人生理條件、理解和領悟能力的差異,更增加了憑文字資料學習的困難。按書上說的方法練習發聲、歌唱,練習者本人無法判斷方法的准確性和聲音效果正確與否,這樣的練習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很可能導致錯誤的歌唱發音。因此,學習歌唱時,特別是初學階段,必須找經驗豐富的聲樂老師指導,按照老師的方法練習,並把自己練習中的體會、困難、收獲、感覺等如實地告訴老師,以便於老師根據你的個人特點,教給學生准確度高、收效快的練習方法。學習時應注意多用腦子,少用嗓子。
⑦ 幼兒聲樂教學方法
少兒聲樂除了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其餘的都要靠後天的因素去培養,而是我們每個音樂教師的職責,發聲方法不當會給孩子們聲帶造成不良影響,音準、節奏、表情缺一不可。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年輕的爸爸媽媽拉著孩子跟我們說:「我的孩子特別喜歡唱歌,電視里有人唱歌,他(她)只要聽兩三遍就會唱了。」請注意:這並非是您的孩子獨有的個性,或是您理想中的那種「天賦」!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這樣一個共性。最重要的,這種無意識的模仿只能證明孩子具有學習音樂的潛力,但如果急功近利地便將之往「歌星」的方向去培養,卻是拔苗助長、有害無益的。因為在變聲期以前的孩子們的聲帶是非常稚嫩的,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完全可能造成孩子的聲帶損傷,不但對孩子今後的聲樂發展造成影響,甚至可能使得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聲音變得非常難聽。一 幼兒的歌唱器官特徵與聲樂訓練方向六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聲帶和喉頭還不到成人的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較淺,通常會自覺地採用頭腔共鳴,因此他們的聲音聽起來響亮而通透,這樣的「童聲」是最甜美的。因此老師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氣息、發聲位置這樣過於專業和枯燥的訓練,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很容易產生倦怠感或者被困難嚇住。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最適合的方法是——讓孩子多欣賞音樂,學唱一些兒歌以培養樂感讓其自然發展以便為今後的聲樂學習打下良好的興趣基礎,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從七歲開始,老師們就可以逐步加入一些歌唱技巧的訓練。因為經過一年左右的興趣培養後,孩子們開始對聲音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對作品也有一定的理解與表現能力,在這個時候加入技巧訓練才可以得到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二 前期聲樂學習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在開始正式學習聲樂後的一段時期,許多孩子都會出現音準與節奏不準確的現象,這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歌曲速度太快或太慢,節奏比較復雜,音域太高或太低,以及孩子本身對歌曲的熟練程度都完全可能影響到音準和節奏。但聲樂演唱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又恰恰就是音準和節奏,音準不準就會「跑調」,節奏不準就「沒譜」了!所以對於音準與節奏的訓練便成為少兒聲樂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我們建議:在前期的聲樂教學中必須特別重視「視唱練耳」。視唱練耳是解決識譜、音準、節拍、節奏感的一種練習。
⑧ 孩子學聲樂的最佳年齡
大概4歲的孩子,就有能力演唱完整一首歌曲,即可進入有目的和要求的聲樂學習當中。
因為童聲是每個孩子寶貴的瞬間,稍縱即逝,抓住童聲時代,為孩子留下寶貴的記憶,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可以說從出生到變聲期,每一歲都有著獨特的嗓音特質及魅力,每一歲都值得用聲音留念,而聲樂離不開表現力,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孩子最佳的音質和最佳表現力待挖掘培養。
衡量孩子學習聲樂是否走對了路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孩子能否在三個月便可以有氣質的在舞台上演唱,用眼睛歌唱,如果老師的方法正確,孩子是一定可以做到的。(沒有音準問題的情況下)。隨著年齡一歲歲的增長,音質條件逐漸成熟,聲音也越發不稚嫩,4~6歲以表演為主,7~9歲以自然的,用心歌唱,表達情感為主,10歲~12歲,加強科學的發聲方法,以保證順利度過換聲期,並且氣息的作用,可以對聲帶有安撫作用,更加保護聲帶。
所以兒童聲樂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內容和目的,訓練的方式自然不同,往往大部分老師仍然作用對待成人的聲樂課方式,單純的發聲,練氣息,咬字等所謂的專業角度來訓練兒童,往往抓不住,也不了解兒童的生理發育特性,導致兒童學習聲樂變成了持久無結果之戰,嚴重影響了每個階段孩子本該擁有的光彩和綻放,反而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陰影,沒有一顆自信的心態面對自己的演唱,久而久之對聲樂失去了興趣,甚至以喊唱解決高音,最終以破壞了聲帶而告終,所以學習聲樂,一定要選對老師,而不是盲目跟風!
⑨ 少兒聲樂怎麼教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年輕的爸爸媽媽拉著孩子跟我們說:我的孩子特別喜歡唱歌,電視里有人唱歌,他(她)只要聽兩三遍就會唱了。請注意:這並非是您的孩子獨有的個性,或是您理想中的那種天賦!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這樣一個共性。最重要的,這種無意識的模仿只能證明孩子具有學習音樂的潛力,但如果急功近利地便將之往歌星的方向去培養,卻是拔苗助長、有害無益的。因為在變聲期以前的孩子們的聲帶是非常稚嫩的,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完全可能造成孩子的聲帶損傷,不但對孩子今後的聲樂發展造成影響,甚至可能使得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聲音變得非常難聽。
一
幼兒的歌唱器官特徵與聲樂訓練方向
六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聲帶和喉頭還不到成人的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較淺,通常會自覺地採用頭腔共鳴,因此他們的聲音聽起來響亮而通透,這樣的童聲是最甜美的。因此老師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氣息、發聲位置這樣過於專業和枯燥的訓練,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很容易產生倦怠感或者被困難嚇住。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最適合的方法是讓孩子多欣賞音樂,學唱一些兒歌以培養樂感讓其自然發展以便為今後的聲樂學習打下良好的興趣基礎,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從七歲開始,老師們就可以逐步加入一些歌唱技巧的訓練。因為經過一年左右的興趣培養後,孩子們開始對聲音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對作品也有一定的理解與表現能力,在這個時候加入技巧訓練才可以得到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
前期聲樂學習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在開始正式學習聲樂後的一段時期,許多孩子都會出現音準與節奏不準確的現象,這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歌曲速度太快或太慢,節奏比較復雜,音域太高或太低,以及孩子本身對歌曲的熟練程度都完全可能影響到音準和節奏。
但聲樂演唱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又恰恰就是音準和節奏,音準不準就會跑調,節奏不準就沒譜了!所以對於音準與節奏的訓練便成為少兒聲樂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我們建議:在前期的聲樂教學中必須特別重視視唱練耳。視唱練耳是解決識譜、音準、節拍、節奏感的一種練習。
⑩ 少兒聲樂教學用什麼教材比較好,內容涵蓋哪些呢
《全國少兒歌唱考級歌曲集》。
至於選擇歌曲就要看一個人的級別了,這本書裡麵包含一至九級的少兒考級曲目,凡是專業的聲樂老師都用這個,你如果把學生教得很好,慢慢的從一級就能練到九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