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高等教育目標

高等教育目標

發布時間: 2021-07-29 22:08:11

Ⅰ 普通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結構逐步優化。(1)近幾年來,體制改革邁出較大步伐,辦學體制逐步找破政府包攬辦學的舊格局,正在形成多種形式辦學的新格局;(2)投資體制改革逐步改變單一依靠財政撥款的舊體制,正在形成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新體制;(3)管理體制改革在共建共管、合作辦學、學校合並、協作辦學和轉由地方政府管理等五種形式的改革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並正在逐步加強中央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的統籌管理;(4)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改革已開始起步,已普遍實行3+X的考試改革方案,高考錄取工作也將實現網上錄取,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及錄取工作將更科學、更公正、更公平;(5)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學校主動適應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的能力和自我約束的有所增強。

什麼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什麼是教育?
教育是一種人類道德、科學、技術、知識儲備、精神境界的傳承和提升行為,也是人類文明的傳遞。
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的目的,大綱上說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四化主義建設人才!
實際上,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從而在進入社會時能夠有立足之地,並通過不同角色的變化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教育也是培養人,感化人的過程!讓人懂得愛,懂得分辨善惡,明辨是非!
總之,從個人,社會發展角度教育的目的都是顯而易見的!從古至今不斷變化的,隨著社會需要和人的發展而發展的!

Ⅲ 什麼是大學教育的目標

人的全面發展是大學教育的目標

中央十六號文件是一個追尋教育真理、揭示教育真諦的綱領性文件,自始至終貫穿著以人為本和以人性完善為教育目標的教育理念。《四書——大學》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從根本上說,教育本質上是作用於人的心靈和精神世界的,是塑造心靈和滋潤心靈的。也就是說,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傳授灌輸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更應該是一個生命與心靈的再造的過程,一個人格提升、心性拓展的過程。要言之,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對大學教育的目標。惟其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到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將其內化為我們工作的壓力和動力。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來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工作的使命感,而作為從事人文學科的教育工作者,肩上的擔子無疑更重。 對當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做出冷靜而客觀的判斷是我們開展這一工作的基礎。《意見》指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是《意見》又指出:「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這一判斷值得我們每一個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反思。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當下「一些」而不是「少數」大學生的思想現狀以及我們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的薄弱環節,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辦法,把它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一個在某市電力局工作的朋友曾很生氣地「質問」我:「你們是怎樣教育學生的?」今年他們單位引進了兩個某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其中一個因為沒有電梯不肯上樓領取勞保用品,另一個借口單位發給他的工資和獎金太少,拒不歸還向單位借的幾千元出差款。我告訴朋友,這是特例。我在對朋友做如此辯解時沒有絲毫的心虛,因為我心裡明白這絕對是極個別的現象。但是,僅僅是這樣的特例就足以讓我們這些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痛心疾首了。 我們雖然置於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背景下,但我們必須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精英人才的使命。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缺失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那麼人才的培養就會淪為一句空話,更遑論精英。 特別想說的是,在這一宏大的戰略工作中,我們這些身為人師者該做什麼?又做了什麼?《意見》指出:「廣大教職工都負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責任。」那麼全體教職工都扛起這個責任了嗎?毋庸諱言,有人漠視了它;有人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僅僅是思政工作者的事;更有甚者,「少數教師不能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意見》)。 綜合性素質的形成主要依託綜合性的校園文化,換言之,高品質的校園文化給學生的浸潤和滋養是學生綜合性素質形成的關鍵,而教師的思想觀念、人格修養、學術水平、教學能力乃至行為習慣等等都是構成校園文化的重要質素,都能夠對學生的綜合性素質帶來重大的影響。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教師在傳授知識和能力的過程中,其知識之外的人格魅力等因素對學生的人格提升、心性拓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實現人的和諧、自由、全面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正視的是,那些不能為人師表者的不良言行對於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解構作用是巨大的,因而矯枉之舉刻不容緩。 因此,直面教育的終極目標——人的全面發展,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須拷問自己:我們該做什麼?我們又做了什麼?

我強調大學在整個國家發展中的獨立地位、先導能力、輻射功能,但並不排斥社會大批實用層面上的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的必要性,不排斥民間舉辦的教育產業的權利,更不是忽視中學、小學對於全面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基本作用。實際上,大學文化立足之後,仍然要通過它們,全面帶動整個民族的文化發展。

Ⅳ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具有的獨特的功能: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及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功用;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2、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學校教育是由專業人員承擔,在專門的,進行目的明確、組織嚴密、系統完善、計劃性強的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3、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范、道德准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Ⅳ 高等教育的目的應包括哪些現實狀況如何

高等教育是中等教育之後所實施的各種專門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兩個類型,後者屬於成人教育范疇。
其目的:
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緊密結合,層次結構和科類結構也逐步趨向合理。本科專業總數在1993年的調整中由813種減少為504種,1998年又調整為249種,拓寬了專業面,增強了適應性。教學改革不斷全面深入開展,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時入實質性階段,許多適應21世紀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在由試點走向推廣應用,預計到2002年將推出100種新的培養模式(教學計劃),編寫出版1000種「21世紀課程教材」;一批文、理科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工科基礎課基地正在重點建設和深化改革,為新世紀輸送優秀的基礎人才;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取得可喜成果,1999年初,教育部在全國確定了32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增強質量意識和樹立素質教育觀念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觀念的討論在持續健康進行;教學合格評價和優秀教學工作學校評價試點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不斷實踐與探索,將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質量宏觀監控體系;所有這些,將為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

Ⅵ 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是什麼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
生產、服務與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的實用型技
術人才。其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是就業,它的
最終目標是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可見高等職業
教育必須以特色和質量為突破口,強調其鮮明
的職業技能特色。

Ⅶ 中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中國教育的目的是寧願你是個次品,也不能讓你成為個危險品。

Ⅷ 什麼是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我是什麼

高等教育是中等教育之後所實施的各種專門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兩個類型,後者屬於成人教育范疇。 中國高等教育分為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4個層次,授予相應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中國高等學校分為文、理、工、農、林、醫葯、師范、財經、政法、體育、藝術等科。 通過全國統一考試選撥新生,是高等學校招生的基本形式,國家的招生計劃和畢業生分配計劃過去完全是指令性的,近年來改為國家任務計劃和調節性計劃兩種形式,國家任務計劃是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門下達的指令性計劃,調節性計劃是由學校根據自身培養和招收自費生的計劃。畢業生過去實行國家統一分配辦法,改革後除對師范學科和某些艱苦行業、邊遠地區的畢業生在一定范圍內定向就業外,對於大多數的畢業生實行「雙向選擇」,即在實行國家方針政策指導下,經學校推薦,在一定范圍內由畢業生選報志願,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制度。 我國高等教育實行按專業培養人才,專業一般設置在文、理、工、醫等學科內。近幾年來,普通高校分科類進行修訂專業目錄的工作,拓寬專業的業務范圍,培養人才的適應性。根據培養通用人才的需要,根據需要,對專業進行合並,高校專業設置還在進行更大范圍的改革。 我國高校一直採用學年制,對於修業的年限、教學時數、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都有嚴格的規定,近年來,已有一半以上學校實行有計劃指導的學分制,加大選修課比例。一些高校還試行第二學位制、主輔修制、導師制等。 我國高校的管理體制是:部分綜合大學和師范院校由國家教委負責,專門院校歸口相應的中央業務主管部委管理,地方高等院校由省一級管理。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精神,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有所擴大。 高等院校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教師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四個級別。 高等教育是高科技產生發展的最前沿。高等教育通過培養高科技人才,研究科研課題開發科技產品推動科技進步。國家只有加強高等教育才能使科學技術得到更快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都把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重點。

Ⅸ 大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目前大學的概念,是指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在中國古代,類似於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是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在一定意義上,「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大學」是大人之學。
孔子的弟子,曾參所著的《大學》中,把大學之道列為三個方面,即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並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這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
其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
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
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
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
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
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
可見,大學的本質,從高校角度就是傳播知識,從學生角度就是獲得知識,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而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才能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而後把知識運用到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國家,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這,恐怕是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