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衛生教育知識

衛生教育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7-30 04:31:04

1. 校園衛生小常識

一、 健康從寢室做起,人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而我們同學起碼有二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寢室里度過,因此,講究寢室衛生,對促進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注意空氣衛生:改善寢室空氣衛生質量,要注意通風換氣,早上起床後立即打開門、窗通風,晚上睡覺時窗戶也要留個通風口。
2、做好每天的室內衛生:應做到床上平整、衣櫃整潔、盆內無臟褲襪,鞋子及時換洗;地面無垃圾、洗漱台清潔、便池無異味等。

3、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床上用品應該定期清洗和晾曬。
4、不要隨便在床上坐卧:從外面回到寢室,不要隨便在床上坐,更不要就這樣睡在床上,以免身上和衣物上的灰塵污染床上用品,影響身體健康。
早上或夜晚,人們走進宿舍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每個寢室門前,排放整齊、方向一致的各式跑鞋。那真是琳琅滿目,名牌盡有,美不勝收,無疑成了宿舍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當你走進去欣賞的時候,慢慢就會感覺不對頭,怎麼有一股不對勁的味兒——就象是一種發酵的鹹菜味,熏入鼻孔。原來是從這些擺放整齊的名牌鞋中發出的,有點剎風景哦!<BR>現在的鞋子大多數質量好,保暖性強,從而導致了透氣性能差。學生經過一天的活動(有些是激烈的運動),熱氣捂在裡面,必然有怪味出現。所以,我建議1、選購鞋子時,多考慮一下它的透氣性。2、多帶一雙鞋(至少兩雙)替換。3、帶幾雙鞋墊,每天換一雙。4、天氣好的時候,不防把鞋子拿出去,讓太陽消消毒.
簡簡單單防感冒
一、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得利尿排毒,消除廢物之功效.
二、 常喝棗姜湯:用大棗10枚,生薑5片煎湯,每晚服用一次。
三、堅持冷水洗臉:可增強人體耐寒、抗病能力。
四、床頭常放柑橘或薄荷油:用薄荷油一小瓶,置於枕頭邊,用帶孔的瓶蓋蓋好,讓薄荷慢慢散發,也可防治頭痛,鼻塞之功效。

五、夜卧桑菊枕:冬桑葉和菊可清目醒腦,使人頭腦清新,並能防治感冒。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健腦.
青少年處於身體發育和學習文化知識的最佳階段。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身體好、學習好,將來能夠在社會上有所成就,這就需要強健的體魄和聰明的頭腦。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健腦。
一、吃好早餐。一直就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說法,但由於早上時間最為緊張,有的孩子又懶床,就來不及吃早餐。這樣,對大腦的損害非常大,因為不吃早餐造成人體血糖低下,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而上午又是功課最多的時候,大腦需要的能量得不到供應,長期下去,會影響功課和大腦的發育。早餐中鮮牛奶最為適宜,它不僅含有優質的蛋白質,而且還含有大腦發育所必需的卵磷脂。
二、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大腦休息和

調整的階段,睡眠不僅能保持大腦皮層細胞免於衰竭,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補充,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達到了新的平衡。良好的睡眠有增進記憶力的作用。青少年每天應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同時要注意睡覺時不要蒙頭,因為蒙頭睡覺時,隨著棉被內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大腦供氧不足,長時間吸進污濁的空氣,對大腦損傷極大。
三、飲水充足。水是人體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研究發現,飲水不足是大腦衰老加快的一個重要原因。青少年每天至少要飲用8杯水,以保證身體的需要。參加體育鍛煉。通過鍛煉不僅可以使骨骼、肌肉強壯發達,依能促進大腦和各內臟器官的發育。
四、不要帶病用腦。在身體欠佳或患各種急性病的時候,就應該休息。這時如仍堅持學慣用腦,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的損傷。
春防感冒「十字歌」
開:黎明即起,開窗透氣,室內清新,防感真諦; 洗:溫水刷牙,冷水洗臉,熱水洗腳,助您入眠;
漱:鹽水漱口,早晚一次,口腔衛生,殺菌固齒;
飲:薑末紅糖,開水沖泡,睡前一勺,可防感冒;
呼:身體站正,兩臂平伸,深呼十次,吐故納新;
搓:兩掌伸直,對搓發熱,按迎香穴,防感一術;
摩:上星風府,兩個穴處,勤作按摩,酸麻為度;
熏:陳醋熏室,早晚一刻,殺菌消毒,流感逐出;
穿:入春漸暖,莫急脫衣,適當春捂,保暖防感;

2. 衛生小常識

一、飯前、便後要洗手:
手是人體的「外交器官」,人們的一切「外事活動」,它都一馬當先,比如從事各種勞動、到垃圾、刷痰盂、洗腳、穿鞋、搽大便等,都要用手來完成。因此,手就容易粘染上許多病原體微生物。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一隻沒有洗過的手,至少含有4萬~40萬個細菌。指甲縫里更是細菌藏身的好地方,一個指甲縫里可藏細菌38億之多。另外有人作過一個試驗,急性痢疾病人用5~8層衛生紙,痢疾桿菌還能滲透到手上,痢疾桿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流感病毒可在潮濕溫暖的手上存活7天。因此,手是很臟的。而且外出旅遊、參觀學習、執行任務,手經常接觸一些物品,都會把手弄臟。特別是傳染病患者和一些表面健康實際身體內帶有病毒者,常常把致病微生物傳播到各種用品用具上,當健康人的手接觸後,致病微生物便來到你的手上。如果飯前便後不洗手,就可以把細菌帶入口中,吃到肚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菌從手來,病從口入」。所以要養成勤剪指甲,飯前、便後、勞動後洗手的習慣。
洗手可除掉粘附在手上的細菌和蟲卵,用流水洗手,可洗去手上80%的細菌,如果用肥皂洗,再用流水沖洗,可洗去手上達99%的細菌。洗手中應注意不能幾人同用一盆水,以免交叉感染,互相傳播疾病,時間應超過15秒。
二、不隨地吐痰、甩鼻涕:
痰是呼吸道分泌出來的粘性液體,借咳嗽動作排出體外。吐痰人人皆會,但不一定都具備良好的吐痰方式。有些人不注意保持環境,有痰隨地吐,鼻涕甩一地,既影響衛生又有損個人形象。有些所謂「愛衛生」的人,將痰吐在地上,用腳上穿的鞋一抹,以為看不見痰跡就算干凈了,就不妨礙衛生和健康了。殊不知痰液中含有幾百萬個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等。特別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如肺結核、流感、流腦等病人痰液里的細菌和病毒更多,前期流行的「非典」更是如此。有人檢驗一口痰,發現含有幾十萬個細菌。在人們最討厭的肺結核病人的一口痰中,能找到幾百萬個結核桿菌。如果把談液吐在地上,當痰液乾燥後,細菌便隨塵土飛揚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這樣的塵埃,就有可能得呼吸道疾病。因此,人人都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好習慣。有痰要吐在痰盂里,痰盂要每天定時刷洗。在沒有痰盂的地方,應把痰吐在廢紙上包起來,然後扔進紙簍或垃圾箱里,自覺作到不隨地吐痰,維護公共場所衛生。
三、不對別人咳嗽、打噴嚏:
咳嗽和打噴嚏是人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足為怪。但是,不注意場合,面對別人或食物打噴嚏則是一種既不衛生又不禮貌的不良行為。據調查,一聲咳嗽可噴射出2萬個很小的飛沫,一個噴嚏射出近100萬粒的飛沫。而且飛沫噴出的速度很快,不到1秒就可以飛出4.6米,順風的話可達9米之遙。鼻腔和咽喉部是細菌、病毒聚居最密的地方之一,噴出的飛沫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一個噴嚏噴出的病菌可高達8500萬個,這些微小的飛沫可長時間地在空中漂浮游動,在無風的室內可以漂浮30——60分鍾,漂浮時間長者可達30小時。飛沫的水分蒸發後,細菌和病毒又隨塵土飛揚,繼續危害人的健康。
我國法定的傳染病中,就有15種是藉助空氣傳播的(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腮、支原體肺炎等)。因此,為了大家的健康,在咳嗽和打噴嚏時就應該注意禮貌和衛生,尤其是患有呼吸道傳染病的人,更應該自覺注意。如果在面對人或食物的場合下忍不住打噴嚏時,應當立刻掏出手巾或面巾紙,掩住口和鼻子。實在來不及也要轉身背向他人或食物,並用手捂住口和鼻子。
四、不吸煙:
吸煙有害而無一利,已為全世界的科學界所公認。煙草的煙霧中含有3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主要有煙鹼(尼古丁)、煙焦油、輕氟酸、丙烯酸和一氧化碳等。尼古丁是一種有毒物質,煙焦油里含有亞硝胺、酚類、砷及放射性同位素等,這些都是致癌物質或促癌物質,尤其是苯並芘是公認的強致癌物質。據統計,每天吸40支香煙的人,肺癌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70倍。此外,吸煙與唇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等也密切相關。吸煙能促進全身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發展,因此吸煙者的心血管和腦血管病發病率與死亡率比不吸煙者高。另外,吸煙者易發生感冒、鼻炎、鼻竇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還有研究表明,吸煙與男性陽痿有關。。
有人說吸煙能提神,提高工作效率。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尼古丁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具有兩重性,即先興奮後抑制。所以,長期大量吸煙的人,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失去平衡,反而呈現疲勞、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等。許多與吸煙有關的疾病的潛伏期都是很長的,不像吃了劇毒物反應那麼快。所以在短時間內,人們往往看不出他的危害。有時從開始吸煙到導致死亡,要經過幾十年的時間。這也是一般人對吸煙危害性認識不足的主要原因。
我國大約有2~3億人吸煙,約佔全國人口的1/5還多,佔全世界10~12億煙民的1/4,不僅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金錢,而且很多年以後國家和個人要為治療吸煙造成的各種疾病投入難以想像的金錢。目前,歐美國家已經看到了吸煙的巨大危害,用法律的、經濟的政治的多種手段使群眾吸煙率大幅度下降。例如美國法律明確規定,向18歲以下的青少年出售香煙,將被處以嚴厲的罰款,甚至被起訴到法院。(報紙也在登載歐美當地人民投訴煙草公司和打煙草廣告的廣告公司對其本人和家人的傷害)。而我國目前由於還處在改革開放中,有些法律還不健全,有的部門還將香煙作為創造巨額利潤的法寶,年輕人將手裡拿或嘴裡叼一支香煙看成是成熟的標志,甚至有的女性現在也加入煙民的隊伍之中。國外一著名學者預計,中國20歲以下的青年人中,今後將有5000萬左右的人死於吸煙。所以,目前許多人認為吸煙是公害,是21世紀的鼠疫,是新世紀的鴉片,正在危害中華民族。吸煙,也許能給你帶來一點暫時的歡樂,但是它帶給人們更多的是災難、疾病和死亡。
五、不過度飲酒:
適量飲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淤,祛風散寒。但是,飲酒過量而產生酒精中毒,即醉酒時,則對身體產生一系列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過量飲酒摧殘著人們的健康,也可以誘發各種事故和違紀現象(司機更是如此),酒精入胃大約5分鍾即可進入血液,然後輸送到人體各部。酒精進入人體後主要作用於大腦,而大腦對酒精特別敏感。一般認為,當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1%時,大腦皮層就受到抑制,皮層下的低級中樞則因抑制降低而興奮,使人產生欣快感。此時飲酒者出現顏面潮紅,心跳加快,精神興奮,豪言壯語,頭痛腦脹等現,這就是急性酒精中毒的早期即興奮期。此時只要停止飲酒,經過休息後完全可以恢復正常,反之,如果繼續飲酒,當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2%左右時,就進入醉酒之中期,即共濟失調期。有的人會因酒醉失態,走路搖擺,甚至醉卧路旁、橋頭等地方。當醉酒者出現面色蒼白,體溫下降,口唇發紫,大、小便失禁,昏睡不醒,甚至昏迷,此時已進入酒精中毒的晚期。如昏迷持續4小時以上者,多預後不良,容易出現嚴重後遺症。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當酒精濃度達到0.6%時則常導致死亡。
醉酒的損害是全身性的,其後果相當嚴重。我國一學者通過解剖47具因醉酒死亡的屍體,發現所有死亡者的內臟廣泛充血,尤其是胃及十二指腸的粘膜充血、水腫和出血更為嚴重,部分胃腸粘膜可發生壞死。許多學者指出,一次大量飲酒可導致大腦皮層呈高度抑制狀態,並對呼吸、循環中樞產生抑制而致使呼吸驟停,這是醉酒者常見的致死原因。

六、不喝不潔凈水、生吃瓜果應洗凈或削皮、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廢物、勤曬衣服被褥等。

常見的似是而非的「衛生習慣」
1.用衛生紙擦拭餐具、水果和面部:許多衛生紙未經消毒處理或消毒不徹底,其中的填料或粉屑也很容易殘留在餐具或水果上,進入人體會影響健康。所以,用衛生紙擦拭餐具、水果和面部是不妥的。
2.用抹布擦乾餐具和水果:在一般家庭,抹布是多用途的,既用其擦桌子又用其抹餐具。如不經常消毒、清洗或晾曬,潮濕而富有營養的抹布適合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與其用抹布擦乾餐具、水果,莫如不擦更衛生。
3.用餐洗凈清洗餐具、果蔬:餐洗凈可用來洗滌餐具、蔬菜和水果,以去除餐具上面的油污和果蔬上殘留的農葯,已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可是,很少人知道,含有烷基苯磺酸鈉的餐洗凈,對人體健康有害。要想減少餐洗凈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在用餐洗凈洗蔬菜、水果時,要注意濃度不要過高,一般0.2%左右為好;浸泡時間以5分鍾為宜,浸泡後還需反復用流水清洗。餐具沖洗也是如此。另外,不要買地攤上不合格散裝的餐洗凈,因為這樣的餐洗凈大多不合格。
4.用紗罩罩食物:夏天用紗罩罩食物可防止蒼蠅的直接污染,但不能一蓋了之。因為蒼蠅在紗罩上產下的蟲卵和身體上的污物仍然會從紗罩空隙落下污染食物。所以,應多管齊下採取防蠅措施,最好將蒼蠅拒之門外。
5.餐桌上鋪塑料布:有的桌布由聚氯乙烯製成,其中含有有毒的游離基。餐具經常接觸這種塑料布,有毒物質就會藉助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導致慢性中毒。所以,家庭不要使用這種含毒的塑料桌布。在外就餐時,不要將筷子直接放在鋪有塑料布或塑料薄膜的桌面上。此外,也不要使用油漆筷子。
6.用白紙包食品:白紙看起來干凈,其實並不衛生。由於在白紙生產過程中要使用一定量的漂白粉,容易引發化學反應,並能產生許多有害物質,如過氧化物。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可引起關節酸痛、頭痛、失眠,還可導致肝癌和不育等病症。
7.變味的食物加熱後吃:許多人認為食物中毒是由變質食物中的細菌引起的,若將變質的食物煮沸了再吃,細菌便會被全部殺死,吃了就會相安無事。其實,變質食物煮後再吃,雖然危險減小了一些,但仍然很不安全。如引起食物中毒的肉毒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產生的毒素即使被高溫加熱也不會被分解破壞,吃了被這種毒素污染的食物仍然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8.把水果爛的部分削掉再吃:有一些人認為把水果爛的部分削掉了再吃就沒事了,其實不然。這是因為即使把腐爛部分削去,其剩餘部分早已被含有細菌及其代謝產物的腐爛水果的果汁所浸染。吃了這樣的水果,輕者引起胃腸道不適,重者可導致急性胃腸炎,甚至導致人體細胞突變或癌變。
9.手帕一物多用或與他物混放:一塊手帕既擦鼻涕又揩嘴巴,是不衛生的。不經常清洗或與他物放在一起的手帕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面部癤腫等疾病。由於紙幣、鑰匙等物帶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容易污染手帕。用這樣的手帕擦手、揩嘴的人易患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所以,手帕要經常清洗,保持其清潔;最好隨身帶兩塊手帕,一塊擦鼻子,一塊擦嘴巴;手帕不宜與紙幣、鑰匙等雜物混放,以免手帕被污染。
10.長期使用帶有茶銹的杯子:有人認為茶銹是茶水長期沉積形成的,無害,故平時很少去洗,其實這是錯誤的。茶銹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可導致腎臟、肝臟、胃腸等器官發生病變。
11.經常去除鋁鍋內的棕色銹:這樣做鋁鍋看起來干凈了,而實際上卻去掉了鋁鍋表面的一層保護膜。因為鋁鍋上的棕色銹是鋁的一種氧化物,能阻止鋁溶解到含水飲食中,從而減少人體對鋁的吸收,有利預防老年痴呆症。
12.用廢舊日光燈管晾毛巾:有的家庭用廢舊日光燈管晾毛巾或手帕,認為很衛生。殊不知,燈管兩端被銹蝕或燈管本身有裂縫,管內的水銀、熒光粉及少量氨氣等有毒物質就會逐漸滲出或揮發,污染毛巾或手帕,從而危害人體健康。若進入眼睛,可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這些有毒物質還會污染室內空氣,引起慢性中毒。
13.酒後、飯後立即洗澡:患有心臟病的人酒後立即用涼水洗澡,會因心臟負擔過重而導致死亡。即使是正常人,也不宜飯後立即洗澡。因為洗澡時會使四肢和體表的血流量增加,而減少胃腸的血液供應,從而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14.有痰不吐:隨地吐痰是不文明的生活習慣,應當棄之。但有痰不吐,咽到肚子里,也是不好的習慣。因為這樣做會將痰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幼蟲食入體內,發生相應的感染甚至疾病。
15.牙刷頭倒放在杯內:刷牙後,將牙刷頭朝下放在洗漱杯內,牙刷間的一些食物殘渣便成為細菌的營養源,得以使其大量繁殖。再刷牙時,牙刷中的細菌及其分解產物就有可能侵入體內,進而影響健康。
15.用公用香皂洗手:用香皂洗手是為了清潔衛生,但如果你是用公共場所洗手間的香皂洗手,那結果可能恰好相反。健康人和不健康的人共用一塊香皂,使細菌、病毒有了傳染機會,香皂則充當了疾病傳播的媒介。另外,洗手畢關水時應先用水沖洗一下水龍頭,以免洗凈的手因接觸開關而重新帶菌。
16.便後洗手而便前不洗手:大、小便後洗手可防止寄生蟲卵和腸道病原菌的傳播,但與此相比,便前洗手更為重要,而這一點卻常被人們所忽視。便前如不洗手,你手上的各種病原體可能藉助手觸及外生殖器官和會陰部而引起感染。在性病高發的今天,便前洗手更為重要。
17.便後衛生紙向前擦:這種做法是極不衛生的,尤其是婦女,很容易引起其泌尿、生殖道感染。因為這樣做,糞便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很容易經衛生紙污染女性外陰部,引起外陰部的感染,甚至逆行向上,引起內生殖器和泌尿系統的感染。

3. 健康教育科學知識包括哪些內容

健康教育科學知識包括:社會發展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體系、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開展城市社區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以場所為基礎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重點人群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控制煙草危害與成癮行為。

按照我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2005-2010年),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內容:

綱要提出:

1、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發展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體系。

2010年,縣及縣以上的健康教育專業機構要配置健康教育專業技術人員,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設備。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技術人員應具備社會動員、倡導、傳播與教育、計劃設計、實施、監督與評價等基本技能。

至2010年,社區、醫院、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有直接面向目標人群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服務設施和網路。至2010年,建立國家級人群健康素質監測網路和信息庫;建立健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中心資料庫;建立完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家庫、傳播材料庫。

2、做好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廣泛開展農村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積極推進「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 。

至2010年,東部、中部、西部地區農村居民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80%、70%、60%;人群健康相關行為形成率分別達到70%、60%和50%。

3、深入開展城市社區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至2010年城市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分別達到80%和60 %以上。

4、開展以場所為基礎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

至2010年,中、小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城市、農村分別達到90%、80%;中、小學生健康行為形成率城市、農村分別達到70%、60%。至2010年,患者及家屬相關疾病自我保健知識知曉率達到80%。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納入衛生技術人員醫學繼續教育內容。

積極開展健康促進醫院創建活動。對工礦企業管理者和各種作業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與健康培訓,新職工、女工、接毒接塵工人的崗前、崗位安全與健康培訓率達到100%。

2010年,大型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相關健康行為形成率達到80%以上。

5、重點人群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至2010年,婦幼保健健康教育普及率在城市達到100%,農村地區達到80%以上。

6、控制煙草危害與成癮行為。

到2010年,90%的中小學校、90%的醫院成為無煙場所。繼續開展創建無煙草廣告城市工作,到2010年,無煙草廣告城市佔地市級以上城市總數的30%。

(3)衛生教育知識擴展閱讀

2018年11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在解讀《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時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貧困地區居民健康教育全覆蓋。

各省、地市、縣到2020年要建成健康教育骨幹隊伍並實現培訓全覆蓋,50%的中小學校要達到健康促進學校標准。

各貧困縣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要達到本省份2020年目標水平或較2018年提高60%,目前,全國的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是14.18%,預計2020年能夠達到20%的水平。

教育目的

1、增強人們的健康,使個人和群體實現健康的目的;

2、提高和維護健康;

3、預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殘疾的發生;

4、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5、增強健康理念,從而理解、支持和倡導健康政策、健康環境。

4. 小學生衛生小常識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咽,要專心吃飯不要同時做別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鬧;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早餐要吃好,午餐要飽,晚餐要吃少,不能暴飲暴食。

2、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人的雙手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會沾染各種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所以在吃東西以前一定要認真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凈雙手,並沖洗干凈,這樣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會有殘留的農葯、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葯中毒。

4、不要吃腐爛變質的食物。因為食物腐爛後,就會出現味道變酸、變苦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疾病。

5、不能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是三無產品,生產環境十分臟亂,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影響我們的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凈,用肉眼很難分辨清楚,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經過高溫加熱的白開水對人體危害最小,所以我們就可以每天多喝白開水,幫助身體代謝。

5. 衛生小常識有些什麼

1:飯前,便後要洗手 2:不隨地吐痰,甩鼻涕 3:不對別人咳嗽,打噴嚏 4:不吸煙 5:不過度飲酒 6:不喝不潔凈水,生吃瓜果應洗凈或削皮,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廢物,勤曬衣服被褥等

6. 衛生小知識

一、飯前、便後要洗手:
手是人體的「外交器官」,人們的一切「外事活動」,它都一馬當先,比如從事各種勞動、到垃圾、刷痰盂、洗腳、穿鞋、搽大便等,都要用手來完成。因此,手就容易粘染上許多病原體微生物。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一隻沒有洗過的手,至少含有4萬~40萬個細菌。指甲縫里更是細菌藏身的好地方,一個指甲縫里可藏細菌38億之多。另外有人作過一個試驗,急性痢疾病人用5~8層衛生紙,痢疾桿菌還能滲透到手上,痢疾桿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流感病毒可在潮濕溫暖的手上存活7天。因此,手是很臟的。而且外出旅遊、參觀學習、執行任務,手經常接觸一些物品,都會把手弄臟。特別是傳染病患者和一些表面健康實際身體內帶有病毒者,常常把致病微生物傳播到各種用品用具上,當健康人的手接觸後,致病微生物便來到你的手上。如果飯前便後不洗手,就可以把細菌帶入口中,吃到肚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菌從手來,病從口入」。所以要養成勤剪指甲,飯前、便後、勞動後洗手的習慣。
洗手可除掉粘附在手上的細菌和蟲卵,用流水洗手,可洗去手上80%的細菌,如果用肥皂洗,再用流水沖洗,可洗去手上達99%的細菌。洗手中應注意不能幾人同用一盆水,以免交叉感染,互相傳播疾病,時間應超過15秒。
二、不隨地吐痰、甩鼻涕:
痰是呼吸道分泌出來的粘性液體,借咳嗽動作排出體外。吐痰人人皆會,但不一定都具備良好的吐痰方式。有些人不注意保持環境,有痰隨地吐,鼻涕甩一地,既影響衛生又有損個人形象。有些所謂「愛衛生」的人,將痰吐在地上,用腳上穿的鞋一抹,以為看不見痰跡就算干凈了,就不妨礙衛生和健康了。殊不知痰液中含有幾百萬個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等。特別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如肺結核、流感、流腦等病人痰液里的細菌和病毒更多,前期流行的「非典」更是如此。有人檢驗一口痰,發現含有幾十萬個細菌。在人們最討厭的肺結核病人的一口痰中,能找到幾百萬個結核桿菌。如果把談液吐在地上,當痰液乾燥後,細菌便隨塵土飛揚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這樣的塵埃,就有可能得呼吸道疾病。因此,人人都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好習慣。有痰要吐在痰盂里,痰盂要每天定時刷洗。在沒有痰盂的地方,應把痰吐在廢紙上包起來,然後扔進紙簍或垃圾箱里,自覺作到不隨地吐痰,維護公共場所衛生。
三、不對別人咳嗽、打噴嚏:
咳嗽和打噴嚏是人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足為怪。但是,不注意場合,面對別人或食物打噴嚏則是一種既不衛生又不禮貌的不良行為。據調查,一聲咳嗽可噴射出2萬個很小的飛沫,一個噴嚏射出近100萬粒的飛沫。而且飛沫噴出的速度很快,不到1秒就可以飛出4.6米,順風的話可達9米之遙。鼻腔和咽喉部是細菌、病毒聚居最密的地方之一,噴出的飛沫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一個噴嚏噴出的病菌可高達8500萬個,這些微小的飛沫可長時間地在空中漂浮游動,在無風的室內可以漂浮30——60分鍾,漂浮時間長者可達30小時。飛沫的水分蒸發後,細菌和病毒又隨塵土飛揚,繼續危害人的健康。
我國法定的傳染病中,就有15種是藉助空氣傳播的(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腮、支原體肺炎等)。因此,為了大家的健康,在咳嗽和打噴嚏時就應該注意禮貌和衛生,尤其是患有呼吸道傳染病的人,更應該自覺注意。如果在面對人或食物的場合下忍不住打噴嚏時,應當立刻掏出手巾或面巾紙,掩住口和鼻子。實在來不及也要轉身背向他人或食物,並用手捂住口和鼻子。
四、不吸煙:
吸煙有害而無一利,已為全世界的科學界所公認。煙草的煙霧中含有3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主要有煙鹼(尼古丁)、煙焦油、輕氟酸、丙烯酸和一氧化碳等。尼古丁是一種有毒物質,煙焦油里含有亞硝胺、酚類、砷及放射性同位素等,這些都是致癌物質或促癌物質,尤其是苯並芘是公認的強致癌物質。據統計,每天吸40支香煙的人,肺癌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70倍。此外,吸煙與唇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等也密切相關。吸煙能促進全身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發展,因此吸煙者的心血管和腦血管病發病率與死亡率比不吸煙者高。另外,吸煙者易發生感冒、鼻炎、鼻竇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還有研究表明,吸煙與男性陽痿有關。。
有人說吸煙能提神,提高工作效率。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尼古丁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具有兩重性,即先興奮後抑制。所以,長期大量吸煙的人,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失去平衡,反而呈現疲勞、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等。許多與吸煙有關的疾病的潛伏期都是很長的,不像吃了劇毒物反應那麼快。所以在短時間內,人們往往看不出他的危害。有時從開始吸煙到導致死亡,要經過幾十年的時間。這也是一般人對吸煙危害性認識不足的主要原因。
我國大約有2~3億人吸煙,約佔全國人口的1/5還多,佔全世界10~12億煙民的1/4,不僅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金錢,而且很多年以後國家和個人要為治療吸煙造成的各種疾病投入難以想像的金錢。目前,歐美國家已經看到了吸煙的巨大危害,用法律的、經濟的政治的多種手段使群眾吸煙率大幅度下降。例如美國法律明確規定,向18歲以下的青少年出售香煙,將被處以嚴厲的罰款,甚至被起訴到法院。(報紙也在登載歐美當地人民投訴煙草公司和打煙草廣告的廣告公司對其本人和家人的傷害)。而我國目前由於還處在改革開放中,有些法律還不健全,有的部門還將香煙作為創造巨額利潤的法寶,年輕人將手裡拿或嘴裡叼一支香煙看成是成熟的標志,甚至有的女性現在也加入煙民的隊伍之中。國外一著名學者預計,中國20歲以下的青年人中,今後將有5000萬左右的人死於吸煙。所以,目前許多人認為吸煙是公害,是21世紀的鼠疫,是新世紀的鴉片,正在危害中華民族。吸煙,也許能給你帶來一點暫時的歡樂,但是它帶給人們更多的是災難、疾病和死亡。
五、不過度飲酒:
適量飲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淤,祛風散寒。但是,飲酒過量而產生酒精中毒,即醉酒時,則對身體產生一系列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過量飲酒摧殘著人們的健康,也可以誘發各種事故和違紀現象(司機更是如此),酒精入胃大約5分鍾即可進入血液,然後輸送到人體各部。酒精進入人體後主要作用於大腦,而大腦對酒精特別敏感。一般認為,當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1%時,大腦皮層就受到抑制,皮層下的低級中樞則因抑制降低而興奮,使人產生欣快感。此時飲酒者出現顏面潮紅,心跳加快,精神興奮,豪言壯語,頭痛腦脹等現,這就是急性酒精中毒的早期即興奮期。此時只要停止飲酒,經過休息後完全可以恢復正常,反之,如果繼續飲酒,當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2%左右時,就進入醉酒之中期,即共濟失調期。有的人會因酒醉失態,走路搖擺,甚至醉卧路旁、橋頭等地方。當醉酒者出現面色蒼白,體溫下降,口唇發紫,大、小便失禁,昏睡不醒,甚至昏迷,此時已進入酒精中毒的晚期。如昏迷持續4小時以上者,多預後不良,容易出現嚴重後遺症。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當酒精濃度達到0.6%時則常導致死亡。
醉酒的損害是全身性的,其後果相當嚴重。我國一學者通過解剖47具因醉酒死亡的屍體,發現所有死亡者的內臟廣泛充血,尤其是胃及十二指腸的粘膜充血、水腫和出血更為嚴重,部分胃腸粘膜可發生壞死。許多學者指出,一次大量飲酒可導致大腦皮層呈高度抑制狀態,並對呼吸、循環中樞產生抑制而致使呼吸驟停,這是醉酒者常見的致死原因。

六、不喝不潔凈水、生吃瓜果應洗凈或削皮、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廢物、勤曬衣服被褥等。

常見的似是而非的「衛生習慣」
1.用衛生紙擦拭餐具、水果和面部:許多衛生紙未經消毒處理或消毒不徹底,其中的填料或粉屑也很容易殘留在餐具或水果上,進入人體會影響健康。所以,用衛生紙擦拭餐具、水果和面部是不妥的。
??2.用抹布擦乾餐具和水果:在一般家庭,抹布是多用途的,既用其擦桌子又用其抹餐具。如不經常消毒、清洗或晾曬,潮濕而富有營養的抹布適合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與其用抹布擦乾餐具、水果,莫如不擦更衛生。
??3.用餐洗凈清洗餐具、果蔬:餐洗凈可用來洗滌餐具、蔬菜和水果,以去除餐具上面的油污和果蔬上殘留的農葯,已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可是,很少人知道,含有烷基苯磺酸鈉的餐洗凈,對人體健康有害。要想減少餐洗凈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在用餐洗凈洗蔬菜、水果時,要注意濃度不要過高,一般0.2%左右為好;浸泡時間以5分鍾為宜,浸泡後還需反復用流水清洗。餐具沖洗也是如此。另外,不要買地攤上不合格散裝的餐洗凈,因為這樣的餐洗凈大多不合格。
??4.用紗罩罩食物:夏天用紗罩罩食物可防止蒼蠅的直接污染,但不能一蓋了之。因為蒼蠅在紗罩上產下的蟲卵和身體上的污物仍然會從紗罩空隙落下污染食物。所以,應多管齊下採取防蠅措施,最好將蒼蠅拒之門外。
??5.餐桌上鋪塑料布:有的桌布由聚氯乙烯製成,其中含有有毒的游離基。餐具經常接觸這種塑料布,有毒物質就會藉助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導致慢性中毒。所以,家庭不要使用這種含毒的塑料桌布。在外就餐時,不要將筷子直接放在鋪有塑料布或塑料薄膜的桌面上。此外,也不要使用油漆筷子。
??6.用白紙包食品:白紙看起來干凈,其實並不衛生。由於在白紙生產過程中要使用一定量的漂白粉,容易引發化學反應,並能產生許多有害物質,如過氧化物。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可引起關節酸痛、頭痛、失眠,還可導致肝癌和不育等病症。
??7.變味的食物加熱後吃:許多人認為食物中毒是由變質食物中的細菌引起的,若將變質的食物煮沸了再吃,細菌便會被全部殺死,吃了就會相安無事。其實,變質食物煮後再吃,雖然危險減小了一些,但仍然很不安全。如引起食物中毒的肉毒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產生的毒素即使被高溫加熱也不會被分解破壞,吃了被這種毒素污染的食物仍然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8.把水果爛的部分削掉再吃:有一些人認為把水果爛的部分削掉了再吃就沒事了,其實不然。這是因為即使把腐爛部分削去,其剩餘部分早已被含有細菌及其代謝產物的腐爛水果的果汁所浸染。吃了這樣的水果,輕者引起胃腸道不適,重者可導致急性胃腸炎,甚至導致人體細胞突變或癌變。
??9.手帕一物多用或與他物混放:一塊手帕既擦鼻涕又揩嘴巴,是不衛生的。不經常清洗或與他物放在一起的手帕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面部癤腫等疾病。由於紙幣、鑰匙等物帶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容易污染手帕。用這樣的手帕擦手、揩嘴的人易患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所以,手帕要經常清洗,保持其清潔;最好隨身帶兩塊手帕,一塊擦鼻子,一塊擦嘴巴;手帕不宜與紙幣、鑰匙等雜物混放,以免手帕被污染。
??10.長期使用帶有茶銹的杯子:有人認為茶銹是茶水長期沉積形成的,無害,故平時很少去洗,其實這是錯誤的。茶銹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可導致腎臟、肝臟、胃腸等器官發生病變。
??11.經常去除鋁鍋內的棕色銹:這樣做鋁鍋看起來干凈了,而實際上卻去掉了鋁鍋表面的一層保護膜。因為鋁鍋上的棕色銹是鋁的一種氧化物,能阻止鋁溶解到含水飲食中,從而減少人體對鋁的吸收,有利預防老年痴呆症。
??12.用廢舊日光燈管晾毛巾:有的家庭用廢舊日光燈管晾毛巾或手帕,認為很衛生。殊不知,燈管兩端被銹蝕或燈管本身有裂縫,管內的水銀、熒光粉及少量氨氣等有毒物質就會逐漸滲出或揮發,污染毛巾或手帕,從而危害人體健康。若進入眼睛,可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這些有毒物質還會污染室內空氣,引起慢性中毒。
??13.酒後、飯後立即洗澡:患有心臟病的人酒後立即用涼水洗澡,會因心臟負擔過重而導致死亡。即使是正常人,也不宜飯後立即洗澡。因為洗澡時會使四肢和體表的血流量增加,而減少胃腸的血液供應,從而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14.有痰不吐:隨地吐痰是不文明的生活習慣,應當棄之。但有痰不吐,咽到肚子里,也是不好的習慣。因為這樣做會將痰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幼蟲食入體內,發生相應的感染甚至疾病。
??15.牙刷頭倒放在杯內:刷牙後,將牙刷頭朝下放在洗漱杯內,牙刷間的一些食物殘渣便成為細菌的營養源,得以使其大量繁殖。再刷牙時,牙刷中的細菌及其分解產物就有可能侵入體內,進而影響健康。
??15.用公用香皂洗手:用香皂洗手是為了清潔衛生,但如果你是用公共場所洗手間的香皂洗手,那結果可能恰好相反。健康人和不健康的人共用一塊香皂,使細菌、病毒有了傳染機會,香皂則充當了疾病傳播的媒介。另外,洗手畢關水時應先用水沖洗一下水龍頭,以免洗凈的手因接觸開關而重新帶菌。
??16.便後洗手而便前不洗手:大、小便後洗手可防止寄生蟲卵和腸道病原菌的傳播,但與此相比,便前洗手更為重要,而這一點卻常被人們所忽視。便前如不洗手,你手上的各種病原體可能藉助手觸及外生殖器官和會陰部而引起感染。在性病高發的今天,便前洗手更為重要。
??17.便後衛生紙向前擦:這種做法是極不衛生的,尤其是婦女,很容易引起其泌尿、生殖道感染。因為這樣做,糞便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很容易經衛生紙污染女性外陰部,引起外陰部的感染,甚至逆行向上,引起內生殖器和泌尿系統的感染。

7. 健康教育知識

春季健康教育知識

春天來了,天暖、花開、葉綠、景美,人們的心情也自然格外的舒暢。但傳染病專家近日提醒,春季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天氣多變忽冷忽熱,適宜多種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健康保養,很容易患上傳染病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因此,同學們要增強自我防範意識,既不要盲目恐慌,又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採取積極預防、綜合控制的措施,御病原於身體之外。

1、要注意適度開窗換氣。隨著氣溫的逐步升高,要注意保持室內溫度的相對恆定。早晨要注意開窗換氣,吐故納新,經常保持室內衛生清潔、空氣新鮮。

2、要注意適時增減衣服。春天的天氣乍冷乍熱,變化多端。同時,人體抵抗力也處於低下的狀態。因此,一定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預防感冒的發生。

3、要經常參加戶外活動。春天是同學們進行戶外活動的最佳季節,要抓住春光明媚的大好時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戶外活動。

4、要保持日常生活規律。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處事不要過激,應做到心胸開闊,心平氣和,情緒樂觀,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5、要避免多去公共場所。公共場所人多嘈雜,空氣污濁,是傳染病流行的重要場所。患有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的人,要自覺不到公共場所去,以免傳染給他人。

6、要注意個人清潔衛生。飯前便後、外出歸來要立即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睛、鼻腔兩次以上,保征眼和鼻的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絹捂住口鼻,不要隨地吐痰。

7、要經常翻曬衣服被褥。衣服被褥潮濕之後容易孳生病菌。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有效地殺滅病菌。因此,要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留衛生死角。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