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秧歌腰鼓教學

秧歌腰鼓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7-30 04:38:59

⑴ 幼兒如何學腰鼓,軍鼓,秧歌舞獅等民間藝術

網上有視頻,可以參考去學些簡單的,我們的學生就是這么學的

⑵ 扭著秧歌打腰鼓打一成語多指點

【成語】: 旁敲側擊
【拼音】: páng qiāo cè jī
【解釋】: 側:旁邊;擊:敲打。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點明,而是從側面曲折地加以諷刺或抨擊。
【歇後語】: 打腰鼓的小夥子;扭秧歌打腰鼓
【燈謎】: 打鑼;打腰鼓;打邊鼓

⑶ 扭秧歌敲大鼓的口訣

秧歌鼓固定雙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絲綉花鼓套,其上有鼓帶,下端版綴以一排黃色絲穗。鼓身長權33厘米,面徑12厘米。大鼓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 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秧歌的節奏為4/4拍。單棒快點打法: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是最簡單的節奏。 單棒慢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 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3)秧歌腰鼓教學擴展閱讀:


現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隊為主要形態,舞隊人數少則十數人,多時達上百人,既有集體舞,也有雙人舞、三人舞等多種表演形式,根據角色的需要手持相應的手絹、傘、棒、鼓、錢鞭等道具,在鑼鼓、嗩吶等吹打樂器的伴奏下盡情舞蹈。

各地秧歌的舞法、動作和風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渾,有的柔美俏麗,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

⑷ 怎樣打腰鼓

1、打腰鼓的方法:

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組成的方隊集體表演的。表演時,演員腰間斜掛小鼓,雙手持鼓槌,隨鑼鼓、嗩吶的伴奏聲揮臂擊鼓。其動作,時而騰挪跳躍,熱烈奔放;時而輕敲慢打,柔和靈巧。

其隊形,時為長龍,時為方陣,變幻有序,步伐齊整。特別是年輕演員,在表演中極其投入,龍騰虎躍,充溢著陽剛之氣,往往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之聲。

2、打腰鼓的技巧:

腰鼓舞亦稱「打腰鼓」,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解放前流行於陝北一帶的民間舞蹈,多在年節喜慶時演出,有時也插入秧歌隊伍中,隨著秧歌隊邊敲邊舞。解放後幾乎遍及全國。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省內各地,為集體舞。

表演者有腰鼓手十數人或數十人,男女各半,並配有雙鑔和軍鼓軍號數人。腰鼓手男者頭上帶打布,上身穿白色或綠色對襟褂,下身穿彩褲,腰扎帶,面畫簡妝,一副英武之像。

女者頂頭巾,身著綵衣。所用腰鼓長約1尺左右,直徑5寸,表演時,腰鼓系於鼓手腰上。鼓手手執鼓槌,左右開弓,時而擊邊,時而擊面,同時變換各種隊形,並表演跑、跳、蹦、丟單叉、丟雙叉等技巧。

(4)秧歌腰鼓教學擴展閱讀:

腰鼓的風格特徵:

1、通過動律的變化表達舞者的內心激情。舞者擊鼓時情不自禁地微微搖頭晃肩,使內在感情與外在的動律有機地結合,達到神形兼備、和諧自如。

2、舞者揮槌擊鼓有股子狠勁,無論是上打、下打還是纏腰打,雙手都要將鼓槌甩開。但雖狠而不蠻,顯得挺拔渾厚,猛勁中仍不失其細膩之感。

3、做踢腿、跳躍動作時,無論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動作,都要有股子「蠻」勁。節奏歡快,難度較大,代表了腰鼓粗獷豪爽、剛勁潑辣的風格。

4、擊鼓轉身是腰鼓表演的關鍵。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動作必有轉身,轉身時必須要猛,特別是做騰空跳躍落地蹲,邊轉身、邊起步的一套動作組合時,必須在固定的節拍里,運用迅速地猛勁才能完成動作的變化與連接。

5、動律形態復雜,跳躍幅度較大。表演隨著節奏的加快,腳步便開始復雜的踢踏跳躍,並加大身體左右擺動的幅度。如做「馬步蹬腿」、「連身轉」、「馬步跳躍」等動作時,舞者運用弓步向後連跳兩次,然後左腿大步前跨,右腿發力蹬地而起,勢若龍騰虎躍,顯示出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狀態。

⑸ 五級舞目---歡騰腰鼓(陝北秧歌) 教案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難點、教學步驟等

一、舞蹈教案的組成部分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新課內容)教學目標(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准備

⑹ 秧歌鼓的打法

秧歌的節奏為4/4拍。單棒快點打法: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是最簡單的節奏。 單棒慢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 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秧歌鼓是傳統的打擊樂器,秧歌鼓固定雙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絲綉花鼓套,其上有鼓帶,下端綴以一排黃色絲穗。鼓身長33厘米,面徑12厘米。秧歌鼓用於民間歌舞。如果真心對秧歌感興趣,可以多去看一些秧歌視頻,去認真的體會那種節奏。

(6)秧歌腰鼓教學擴展閱讀:

現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隊為主要形態,舞隊人數少則十數人,多時達上百人,既有集體舞,也有雙人舞、三人舞等多種表演形式,根據角色的需要手持相應的手絹、傘、棒、鼓、錢鞭等道具,在鑼鼓、嗩吶等吹打樂器的伴奏下盡情舞蹈。

各地秧歌的舞法、動作和風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渾,有的柔美俏麗,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

網路-秧歌

網路-秧歌鼓

⑺ 扭著秧歌打腰鼓

扭著秧歌打腰鼓(旁敲側擊)

⑻ 如何組建秧歌隊和腰鼓隊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 找幾個能張羅的人帶頭 然後再買一些影像資料 組織大家一起學習 怎麼走隊形啊 打腰鼓啊 等等 首先專心排練好一個節目 為大家表演 別人看了喜歡 羨慕 那麼以後的人就會多起來

建議你先組建秧歌隊 因為秧歌好學 人人都能扭幾下 雇幾個人 打鼓 吹喇叭 敲鑼的
只要有幾個人帶頭領著大家娛樂 以後人會越來越多的

⑼ 怎麼打秧歌大鼓鼓點

秧歌鼓固定雙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絲綉花鼓套,其上有鼓帶,下端綴以一排黃色絲穗。鼓身長33厘米,面徑12厘米。

1.大鼓單棒快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是最簡單的節奏。

2.大鼓單棒慢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3.大鼓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 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9)秧歌腰鼓教學擴展閱讀:

東北大秧歌鼓的口訣

一鼓二鼓三四鼓,干凈利落全神注。上鼓下鼓和破鼓,跑大場中隨手出。單場清場和渾場,五鼓結尾走套路。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

鼓子秧歌最初發源於濟南商河縣,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記載漢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河堤都尉許商開鑿商河,祝河竣工民眾自發鼓傘齊舞以示慶賀。鼓子秧歌是當地民間為慶豐收,而載歌載舞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每年的元宵節,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動的高潮日。秧歌隊伍龐大,人數眾多,角色各異,鑼鼓齊鳴,熱鬧非常。

「秧歌,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漁婆、裝態貨郎、雜沓燈術,以博觀者之笑。」

⑽ 秧歌鼓怎麼敲

秧歌鼓固定雙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絲綉花鼓套,其上有鼓帶,下端綴以回一排黃色絲穗。鼓身長答33厘米,面徑12厘米。

1、大鼓單棒快點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是最簡單的節奏。

2、大鼓單棒慢點打法:咚咚|咚咚,

3、大鼓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注意,七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10)秧歌腰鼓教學擴展閱讀:

1、上舉

是敲擊前的預備動作,力源之所在。上舉動作完成的優劣直接影響擊打的質量。上舉時將原先放在腿上自然的手形狀態略作調整。手腕弓起,手和鼓棰略下垂。

這時的力量是以小臂帶動手腕,在小臂逐步向上移動的基礎上,大臂也隨之向上移動,雙手舉至胸上耳前就算上舉動作基本完成。

2、換力的動作

當手舉到適當的高度就要變下擊的動作。換力時動作一定要迅速敏捷。大臂與肘很快下沉,手腕向後彎曲,手與鼓棰急速後移,和上舉時呈相反方向。隨著小臂向下集力向鼓打去,產生把手及鼓甩出去的感覺,全臂之力集於棰尖,全身之力慣於鼓面。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