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學綱要

教育學綱要

發布時間: 2021-07-30 06:49:06

教育學的主要大綱

楊賢江——《新教育大綱》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的教育著作。 ...教學主要原則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備課的三種計劃 ...

❷ 教育學大綱及重點解析

教育學考試大綱
課程編號: 4160106
適用專業: 全院所有本科師范專業
考核目標:
《教育學》是一門師范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課程,通過《教育學》課程的學習,使師范生能夠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論,認識教育的客觀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培養學生正確地分析教育現象,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從事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論基礎.
考核內容:
緒論
基本內容: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2,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3,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4,學習與研究教育學的方法.
考核要求:1,掌握教育學的概念;
2,了解教育學在各個發展階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
3,聯系實際分析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教育的概述
基本內容:1,教育的基本概念;
2,教育活動的特點;
3,教育的歷史發展.
考核要求:1,識記教育的概念(廣義與狹義);
2,理解教育活動的特點;
3,分析古代教育形態與現代教育形態的特點.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基本內容:1,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的相互關系;
2,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相互關系;
3,教育與我國現代化建設
考核要求:1,理解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的相互關系;
2,理解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相互關系;
3,結合實際分析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基本內容:1,影響人的發展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教育必須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
考核要求:1,理解影響人的發展的主要因素,辨證分析每一因素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2,掌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的原因及其條件;
3,結合實際分析教育如何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
第四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基本內容:1,教師的作用與地位;
2,教師的任務與勞動牘
點;
3,教師的職業素質;
4,學生的基本屬性及其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5,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發展.
考核要求:1,掌握教師的任務與勞動特點;
2,掌握教師的職業素質要求及其在實際中的運用;
3,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
4,分析如何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發展.
第五章 學校教育制度
基本內容:1,學校教育制度的概述;
2,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
考核要求:1,識記學校教育制度(學制)的概念;
2,分析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改革與發展的趨勢;
3,了解癸卯學制,壬戌學制,現行學制.
第六章 教育目的
基本內容:1,教育目的的概述;
2,我國的教育目的.
考核要求:1,識記教育目的的概念;
2,了解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及其社會制約性;
3,分析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了解全面發展的組成部分;
4,運用有關理論分析我國素質教育.
第七章 教學(上)
基本內容:1,教學的概念,意義,任務與內容;
2,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考核要求:1,識記教學的概念;
2,了解教學的意義與任務;
3,理解教學過程中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的幾對矛盾關系.
教學(中)
基本內容:1,教學原則;
2,教學方法.
考核要求:1,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的內涵及貫徹要求;運用所學教學原則分析實際教學案例;
2,了解啟發式與注入式的異同;
3,了解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掌握教授法及其運用要求;
教學(下)
基本內容:1,教學組織形式;
2,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考核要求:
1,了解幾種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掌握班級授課制的概念及其優點;
2,了解課的類型與課的結構;
3,掌握教師備課的方法與評價一堂好課的標准.
德育(上)
基本內容:1,德育的概念,功能,任務,內容;
2,德育過程的規律.
考核要求:1,識記德育的概念;
2,了解德育的主要任務與內容;
3,理解分析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第十一章 德育(下)
基本內容:1,德育原則;
2,德育途徑與方法.
考核要求:1,掌握知行統一,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熱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等德育原則的內涵及貫徹要求,用所學原則分析實際德育案例;
2,了解德育的主要途徑;
3,了解說服教育,榜樣示範,情感陶冶,行為訓練等主要德育方法.
第十二章 班主任工作
基本內容: 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班主任工作原則;班級活動的組織與領導以及班集體的創建.
考核要求;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則要求及班集體的創建
第十三章 課外活動
基本內容:課外活動的特點,意義,基本要求,內容與形式.
考核要求:了解課外活動的特點.
五,考試方式:考試; 考核類型:閉卷筆試;
六,課程綜合評定辦法:
本課程考試評分採用百分制評分法,閱卷採用密封改卷方式,統一評分標准.卷面成績僅表示本課程期末考試成績,占本課程結業成績總評分的70%,平時成績佔30%(包括平時作業,小論文,考勤及課堂表現等)
七,考試雙向細目表(供命題教師參考):

❸ 《教育學講授綱要》對教育學有哪兩點重大貢獻

在該書中,作者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教育學產生重大影響的觀點,如發展人的興趣、促進能力的和諧發展等。該書對教育學的重大貢獻有兩點:一是將心理學引入教育學,確立了教學論;二是將倫理學引入教育學,確立了教學目的論。該書的內容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教師中心」理論,強調紀律對於性格培養的作用。

❹ 求《教育學基礎》復習綱要,急!!!

《教育學基礎》復習指南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了解)

第一節 教育的認識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詞源

英語及法語和德語的「教育」都起源於拉丁文「ecare」就是「引出」,就是採用一定手段,把某種本來就潛藏於人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從一種潛質轉變為現實。而我國教育作為概念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是把「教」和「學」的詞源看成是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詞源。教: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子的學習行為。學:意思是孩子在一所房間里學習有關的知識。結論:從詞源上看教與學是統一的,是從不同角度來描述同一事物,同一種活動。

(三)「教育」的定義

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個體的的社會化是指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把個體培養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態度、情感、知識、技能和信仰結構的人;社會的個性化是指把社會的各種觀念、制度和行為方式內化到需要、興趣和素質各不相同的個體身上,從而形成他們獨特的個性心理結構。(識記)

教育定義方式:美國分析教育哲學家謝弗勒《教育的語言》一書中探討了三種定義方式:「規定性定義」即作者自己所創制的定義,其內涵在作者的某種話語情境中始終是同一的。也就是說,不管其他人是如何定義某個詞的,我就是這么定義的,並且我將始終在我定義的意義上來使用這個詞。「描述性定義」是指對被定義對象的適當描述或對如何使用定義對象的適當說明。「綱領性定義」是一種有關定義對象應該是什麼的界定。(了解即可)

二、教育要素

教育的三個基本要素: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掌握)

教育者是指能夠在一定社會背景下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活動的人。(了解)

教育影響即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於學習者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了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了解)

三、教育形態(掌握)

從教育系統自身的標准出發,可以將教育形態劃分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從教育系統所賴以運行的場所或空間標准出發,可以將教育形態劃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從教育系統所賴以運行的時間標准以及建立於其上的產業技術和社會形態出發,可以將教育形態劃分為「農業社會的教育」、「工業社會的教育」與「信息社會的教育」。

第二節 教育的歷史發展

一、教育的起源(了解其學說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觀點)

(一)教育的神話起源說

這是人類關於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觀點,所有的宗教都持這種觀點,與本體論意義上的神創說密不可分。觀點:教育是神創造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說

代表人物: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利托爾諾;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

觀點:教育起源於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教育的生物起源說是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也是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提出來的,標志著在教育的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說

代表人物:美國教育家孟祿

觀點: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

(四)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觀點:教育起源於勞動,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

二、教育的歷史發展過程

(一)農業社會的教育

(人類最早的學校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國的學校產生於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農業社會教育的特徵:

1.古代學校的出現和發展

2.教育階級性的出現和強化

3.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想脫離


全部請看附件

❺ 教育學的基本內容

教育學基本內容:

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

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

(5)教育學綱要擴展閱讀:

教育學的主要流派:

1、實驗教育類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興起的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法研究兒童發展及其與教育的關系的理論。其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實驗教育學入門講義》(1907)、《實驗教育學綱要》(1914)及拉伊的《實驗教育學》(1908)。

2、文化教育類

又稱精神科學教育學,是19世紀末以來出現在德國的一種教育學說,代表人物有狄爾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爾泰的《關於普遍妥當的教育學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與文化》(1919)、利特的《職業陶冶與一般陶冶》(1947)等。

3、實用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條》(1897)、《民主主義與教育》(1916),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1918)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育學

❻ 教育學講授綱要和普通教育學的區別

教育學講授綱要和普通教學的區別,是比普通教學更精細。

❼ 《普通教育學》與《教育學講授綱要》有什麼影響

《普通教育學》一書是赫爾巴特早期的作品,也是奠定他在教育學上地位的重要著作,他晚年的另一部作品《教育學講授綱要》則是對此書的整理與補充。在該書中,作者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教育學產生重大影響的觀點,如發展人的興趣、促進能力的和諧發展等。該書對教育學的重大貢獻有兩點:一是將心理學引入教育學,確立了教學論;二是將倫理學引入教育學,確立了教學目的論。該書的內容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教師中心」理論,強調紀律對於性格培養的作用。

❽ 教育學大綱

教育學 學校教育制度 素質教育 個人本位論 發展性教學 榜樣法
怎麼理解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實現哪六個改變?
如何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
教學方法及基本要求
德育原則
試論「德育過程是教師教導下學生能動的道德活動過程」,並聯系一個實例來說明其中的一個觀點
誇美紐斯 認為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最優越職業的教育家

狹義的教育 學校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研究性學習 陶冶 班主任
怎麼理解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
教育與生產力之間有什麼關系?
試析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目的 德育原則 教學原則
德育原則
在教學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引起學生求知慾的方法有哪些?請舉例說明其中一種方法。

我國最早將「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 孟子
我國的私學開始於 春秋
「實驗教育學」的主要代表是 梅伊曼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公布於1986
世界上最早頒布義務教育法令的國家是 德國
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高度發展的合金,就構成了 道德信念

教育目的 學校教育制度 綜合實踐活動 德育 講授法 教學
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全面發展
要有獨立個性
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有哪些?
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什麼
現代教師的素質包括哪些內容?
德育原則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系
用實證的方法來研究知識的價值問題,重視實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斯賓塞
「現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我國奴隸社會的學校教育內容是 六藝
提出學科結構理論和發現學習的教育家是 布魯納
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的是 心理起源論
2005年秋季,中小學階段各起始年級的學生原則上都將進入新課程
(錯)7、教學過程也是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

狹義的教育 環境 教育目的 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
.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怎樣理解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教學過程通常包括哪幾個階段?
德育原則 教學原則
德育原則 方法
試論教師良好素養的內容,並列舉一個案例來分析其中一種素養。

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一樂的教育家是 孟子
當學生道德觀念不斷得到加強,並相應地產生道德體驗時,就會變為 道德情感
「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 馬卡連柯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 錯

遺傳素質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學校教育制度 個人本位論 課程 研究性學習
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貫徹疏導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教師的良好素養包括哪些?
死亡詩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實現哪六個改變?
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__________制定了《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他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布魯姆
教育和政治經濟發展具有同步性,又具有不平衡性。 對
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學生自身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過程 錯

素質教育 教育目的 德育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 教師
1.簡述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作用。
2.貫徹因材施教這條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教師勞動有哪些特點?
教學原則和方法
1.與雅典教育的模式相比,斯巴達模式的顯著特點是
A.民主 B.專制 C.野蠻 D.封建
2.赫爾巴特傳統教育思想的核心可概括為教材中心、課堂中心和
在人的發展中,有的方面在較低的年齡階段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則要到較高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這反映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6.在我國,首次提出要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勞動者是在什麼地方?
B.《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 C.「五七指示
7.強調知識的內在邏輯和系統性,主張分科教學的是
A.經驗主義課程論 B.學科中心課程論 C.存在主義課程論 D.後現代主義課程論
9.針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美國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個別教學制被稱為
( )1.教育目的制定受到培養目標的制約。
( )4.對我國義務教育中「義務」二字的解釋是國家與社會有義務確保全體適齡兒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學校教育。
( )6.班級授課制是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
( )9.德育教學是促進德育影響轉化為學生品德的基礎。
( )10.教師可以有自己的教育目的。

❾ 教育學大綱解析

高教的。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